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产党员毕凤英是黑龙江亚布力林业局二中的政治教师。十多年来,由于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工作出色,曾连续两次被评为松花江林区的“优秀班主任”,1990年荣获松花江林区的“优秀德育工作者”,还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十多年“孩子王”的教师生活,她饱尝了教书育人的酸甜苦辣,但更使她欣慰的是,她把  相似文献   

2.
宋祖英被誉为“中国民歌金凤凰”,她是第一个到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独唱会的华人歌唱家,她的歌是各种大型晚会的压轴大戏。可就是这样一位在全世界都有着广泛影响的大明星,由于平时行事低调,她的生活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3.
《时代潮》2004,(11)
参选资格被取消“人造美女”要讨“选美权”5月21日下午,杨媛接到2004环球洲际小姐北京赛区组委会通知,由于有证据表明她是“人造美女”,她被取消参加决赛的资格。由于此次选美大赛事先并没有禁止人造美女参赛的条款,杨媛表示,要为自己的不公平待遇维权。几天之后,大会组委会又通知杨媛,恢复其参赛资格。5月27日上午,杨媛到组委会领取了同意她继续参赛的通知,并当着组委会人员的面撕毁了那张通知,表示拒绝参赛。  相似文献   

4.
马迎 《中国保安》2005,(20):48-49
说起来,我和宋姐认识差不多半年了。她是一个女“骆驼祥子”,骑着三轮车,拉着客人,走街穿巷。当初,我是很诧异于“三轮”的大军里有一个女人的,她穿着很旧的短褂,乌黑的长发利落地盘在脑后,她一点也不在乎其他“三轮”汉子们的眼光,热情地在车站拉拢着生意。出于好奇和些许同情,我坐上了她的车,一路上,她卖力地蹬着车,看着她瘦瘦的脊梁,我的心情无法轻松。由于车站离我家的社区比较远,渐渐地,我成为了她的“老顾客”,5公里的路,她对我只收两块钱。慢慢熟悉了以后,她会给我讲讲她一天的见闻,也说说她的家庭,有时还会在我家大门口聊那么一会儿…  相似文献   

5.
姚军红 《乡音》2014,(9):26-26
沙河市政协委员侯竹英,自2010年担任市物价局局长以来,由于业绩突出.单位和她个人获得诸多荣誉:物价局连续三年被评为“河北省物价工作先进单位”“河北省省级文明单位”,她本人先后荣获“河北省物价工作先进个人”“河北省价格监测工作先进个人”“邢台市三八红旗手”等10多项称号:  相似文献   

6.
八面来风     
儿子成了她贩毒的载体李娜(化名)是巩义市某镇人,她曾经有一个幸福的家。婚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她给丈夫生了4个儿女。然而不幸的是丈夫患了哮喘病,望着丈夫痛苦地喘息,李娜似乎感到一场灾难将要来临。有一天,她听一个朋友说“鸦片”能治丈夫的病,就弄来一点儿试试。从此一发不可收,她和丈夫一同染上了毒瘾。3年时间,他们吸光了苦心经营的近百万元家产。丈夫因吸毒过量而死亡。毒品不仅毁了她的家还吞噬了她的豪宅。为了满足自己的毒瘾,她开始以贩养吸,由于“运气不佳”,多次落到公安局的手里。随着李娜“道行”的加深,她开始…  相似文献   

7.
今日郭凤莲     
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苦娃子”,由于历史的机缘,她成了几亿人学习的楷模,一个时代的象征。她没有辜负历史,在含泪别离故乡11年后,又挑起了重新振兴大寨的重任,向哺育她的这片并不肥沃的土地,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相似文献   

8.
陆昇 《同舟共进》2011,(12):36-41
她是蒋介石、朱家骅身边的美女速记员,也是“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萧克说她“不用千钧棒,赛过孙悟空”,毛泽东赞叹她能让国共谈判变成“玻璃瓶子里押宝”。她谨遵周恩来的教导,做了一辈子“无名英雄”……  相似文献   

9.
王彪 《黄埔》2013,(2):125-127
她出身军人世家。却将笔杆子舞得风生水起;她是经济学学者.却在文史研究领域成就斐然;她是党校里的“红色”教授,却与“资本主义国家”民众打成一片;她从未学过导演,却将电视剧《方振武》搬上了荧屏;她并不懂得“望闻问切”.却为贫困山区输送了2000多名医学人才。温文尔雅、爽朗幽默是她给人的第一印象,她就是安徽省委党校副教授廖光凤。  相似文献   

10.
黄玉荣,郑州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河南省交通厅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局党委书记。多年来,由于她出色的工作成绩,先后被河南省勘察设计协会评为“优秀勘察设计工作者”,被中共河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评为“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被提名为“河南省十大科技女杰、百名巾帼科技带头人”,她担任书记的省交通厅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局(以下简  相似文献   

11.
李景华 《新疆人大》2013,(10):34-34
她是一名普通的连队女职工,通过个人努力,连续五年被师团评为“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先后扶兵师团“二八红旗手”“兵团屯垦戍边劳动奖章”“兵团工会科技致富带头人”等光荣称号。她有白杨的执着,运用科技文化增收致富;她也有红柳的柔情,慷慨解囊解他人燃眉之急。而如今,她在人民群众的拥护下戴上人大代表的桂冠,她就是一八二团职工——张丽华。  相似文献   

12.
中国第一家私人开办的孤儿院——达川市私立海达孤儿院,是由个体户邹朝碧女士用她的爱心建立起来的.邹朝碧原是达川市国有蔬菜公司的职工.当改革的春风吹绿神州大地的时候,象所有弄潮儿一样,她勇敢地一头扎进了改革的大潮.1986年她决然辞去了公职.公司领导问她的打算,她毫不犹豫地说:“当个体户,去挣大钱!”丈夫魏在新问她:“后悔不后悔?”她斩钉截铁地回答:“决不后悔,大河没有回头浪!”从此,邹朝碧便在个体户这条大道上一往直前地迅跑,她先开了一家小小的副食店,接着又开起了小食店.她起早贪黑,吃苦受累,由于经营有方,生意越做越红火.逐渐发展成为拥有四个分支的“OK”名特小吃系列.有志者事竟成.经过10年的艰苦奋斗,邹朝碧渐渐地富裕起来,积累了八十多万元的资本.邹朝碧拥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但她  相似文献   

13.
10岁的印度孩子玛德胡讲述了由于她是一名穆萨哈尔·达利特人,而她在一所国立公办学校就读时,老师们认为她“肮脏”而受到排斥.(译者注:达利特(Dalit),又称“贱民”,意为“受压迫的人”,是旧时代印度种姓制度遗留的产物,指的是被排除在印度教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之外的一群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在一场由负责监督《教育权法案》执行情况的国家儿童权利保护委员会成员筹办听证会上,数十名低种姓和残疾孩子的家长会聚一堂,倾吐心中的苦水.  相似文献   

14.
在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如果你留心,会经常看到一位个子不高、年逾六十的女教师,在下班的人离去后才匆匆往家赶。她就是吴玉麟教授。看到她经常早出晚归,有的同事开玩笑说她和领导一个钟点下班,但在吴教授看来,这样做是应该的。1992年,由于“对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她获得  相似文献   

15.
她.是一位外表娴静素雅的江南女子:她,又是一位果敢干练、锐意进取的医院院长;她,拥有“河南省优秀院长”、郑州市跨世纪学科带头人、郑州市卫生系统“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郑州市十大杰出女性”、“郑州市职业道德十优个人”等诸多荣誉;她,又是一位“不称职”的女儿和母亲。她,就是郑州市儿童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郑州市、金水区人大代表虞婕。  相似文献   

16.
自幼十分崇拜科学家、特别是女科学家的杨慧珠,在她大学毕业、留学归来,已身为博士、大学教授的今天,却一再不敢妄称自己为科学家。尽管她已在动力工程理论及科研领域里做出了许多为同行称道的业绩,但她仍坦诚地对记者说:“做科学家太辛苦了。”她自称只不过是教工程的老师,是只懂某一领域的“专”家,她不愿让她的朋友称呼她“杨教授”,“‘老师’就可以了。”她更希望大家直呼她的  相似文献   

17.
杭州和福州一样,都有2200年的建城历史。但是,杭州不仅有“山外青山楼外楼”和“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更重要的是她还具有中国七大古都之一的桂冠, 所以,她的文化积淀要比福州丰厚。由于有了南宋小朝廷曾在这里建都152年的历史,因而奠定了她在我国东南地区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北宋灭亡,高宗赵构匆忙在南京即位。他为保住自己小皇帝的宝座,扔下北方领土及沦  相似文献   

18.
对60年代出生的人而言,已不会轻易“喜爱”某个人物了,尤其是那些公众人物。有的人,可以喜欢,谈不到尊敬;有的人,不一定喜欢,却会心存尊敬;喜欢又尊敬的,则是凤毛麟角了。然而,和人提起杜宪,对她的“喜欢”和“尊敬”却都有。那天安排采访,怕杜宪在传达室受阻,就先跟那里的老大姐打招呼。听到“杜宪”的名字,她似乎惊奇了一下,我便特意强调了杜宪原来的身份,但她接下来的笑容分明表示“我知道”,问:“杜宪现在在哪里?”我告之:“在香港凤凰卫视,是节目主持人。”近年来,人们不大知道她的行踪,但只要说起她,都会面露关切,尤其是曾经听过她播音、熟悉她荧屏形象的人们……  相似文献   

19.
于靖园 《小康》2010,(7):76-77
蒋方舟一直是人们眼中的特殊孩子:7岁写作,9岁出书,到考大学以前,已有7部作品,百万字。她“感觉自己是从魏晋穿越而来”,她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当大师”。她已有的“成就”既不一般,现在的“感觉”和“目标”也是非凡。  相似文献   

20.
鲁秀珍是一位地道的东北人。1999年退休后,随丈夫王观泉先生移居上海,成了一位“新上海人”。由于他们的独生女儿定居在美国,故而,他们二老也成了一对典型的“空巢老人”。因为地域、语言、风俗习惯的不同,鲁秀珍更有一种双份的孤寂。 然而,她得到了上海人的关怀。她先后被吸收参加了华阳侨联的英语班,还当了十来年的班长,之后,又参加了英语唱歌组,更是与上海人打成了一片,增进了友谊,消除了孤寂……她满怀感恩之情,为本刊记下了她心中的“暖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