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峡文化与三峡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三峡文化与三峡旅游业之间的密切关系,说明了研究三峡文化对促进三峡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提出了三峡文化旅游开发的战略性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三峡大学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是湖北省教育厅和三峡大学共建、以三峡大学建设为主的跨学科、综合型、实体型、开放式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2000年三峡大学合并组建后,在原三峡文化研究所(1992年湖北省教委批准成立)的基础上,整合全校研究力量,重组为三峡文化研究中心,2001年更改为现名,2002年12月正式批准为在建的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主任为陈廷亮教授。研究中心下设三峡文学艺术研究室、三峡旅游发展研究室、三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室、三峡区域生态环境研究室、三峡历史文化与民俗研究室、中心办公室等机构。办有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三峡论坛》和《三峡文化研究》丛刊;建有民俗陈列馆、信息资料室等。  相似文献   

3.
率俊 《学习与实践》2008,(3):161-164
三峡文化与我国其他地域性文化迥然有别的内涵与特征充分显示了其自身的独特性、丰富性与无穷魅力。自长江上的第一个水电枢纽工程——葛洲坝工程问世以后,尤其是跨世纪工程——三峡水电枢纽工程动工以来,伴随着地域文化在学术界的升温,三峡文化逐渐为世人瞩目,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认同,长江三峡学正是在三峡文化研究基础上所进行的学术整合与提升。  相似文献   

4.
三峡军事文化形成于三峡区域特殊的自然环境、多民族交汇的社会环境以及落后的政治环境之中,它具有多元开放性和强大的渗透性。开发三峡军事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三峡移民文化的生成与阐释——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是理解和阐释三峡移民动迁和三峡移民文化的崭新视角。分析发现:在国家主导和社会动员双重动力推动下,三峡移民文化的生成律在于国家、地方政府和移民群体之间的建构性表达;利益相关方参与是移民文化建构过程中的社会性阐释;三峡移民文化的运作表现为建构与被建构之间的互动性要求。进一步反思、弘扬和发掘三峡移民文化,对于推动后期扶持工作中的移民社区发展、非政府组织功能和移民民主精神培育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三峡考古与巴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三峡考古在本世纪所取得的成果作了详细叙述,分析了三峡考古中的巴文 化因素,认为通过三峡的考古资料研究巴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提早了对巴文化在时间上的认识,即 至少在7000年前就有一支巴人在山峡地区活动;巴人有可能起源于三峡;巴人极有可能有文字存 在;巴文化与蜀文化、楚文化存在着广泛的交流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简讯     
台湾大学生饱览三峡文化台南德光女中学生与北京39中学生互相签名留念。 6月30日,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大学生三峡文化参访团一行抵达湖北省武汉市,开始了为期9天的三峡之旅。参访团从武汉、荆州、宜昌、重庆等地沿江而上,饱览了荆楚文化、三峡风光。期间,湖北省台办主任陈春林宴请了参访团成员,并向客人介绍了湖北省情及鄂台交流的有关情况。 (湖北省台办 牛丽佳)  相似文献   

8.
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来理解三峡巫文化,就应以人文精神来尊重和关怀它,而不是简单地归之于迷信.三峡地区是中国巫文化的重要摇篮之一,三峡巫文化历史悠久.三峡巫文化内容丰富多彩,至今仍然影响着三峡地区人们的文化.其独特的文化特点主要有:其产生和发展始终与现实生活的生产、再生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生产出发,直接服务于生产、世俗化和制度化、宗教化、思想的理论化.三峡巫文化还在如下领域表现出自身的文化功能:医学、功利、政治、社会控制与整合、礼仪规范与娱乐等.  相似文献   

9.
黄昌富 《理论月刊》2002,(12):124-125
城市是当代社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密度载体;文化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影响着城市的规划、功能、风格、持续发展能力;要提升三峡区域城市形象、优化其功能、美化其景观、增强其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加强三峡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三峡山水景观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峡山水景观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应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施保护性开发,坚持国际市场导向和地方文化导向,积极开发生态、文化、渡假、体育、科考等旅游项目,促进三峡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尚光翠 《重庆行政》2013,14(4):69-71
巫溪是大三峡腹地最原始,最神奇的一方净土,是新三峡旅游格局中的"三峡生态明珠,巫巴文化故乡"。在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背景下,巫溪县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巫文化"融入城镇化建设之中,让城镇化更具历史和文化特色,使巫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得以发扬光大。一、巫文化融入巫溪城镇化的背景(一)巫文化的由来与发展巫文化是上古时期以巫咸为首的"灵山十巫"在以今巫溪宁厂古镇宝源山为中心创造的以占星术和占卜术为主要形式,以盐文化和药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地域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2.
提起长江三峡,人们耳熟能详,但对黄河三峡却很陌生,有人甚至不知她的存在但当你置身于黄河三峡,你便会惊叹于她的雄奇秀险,并会被她浓厚的文化韵味所折服!  相似文献   

13.
2002年十月十二日,省社科联副主席张国强、省社科院副院长刘玉堂、省社科院楚文化研究所所长刘纪兴、武汉大学教授宫哲兵、华中师大楚学所教授张正明及蔡靖泉、中共宜昌市委宣传部部长文成国、宜昌市政协主席李泉等一行来到三峡大学。由张国强副主席向湖北三峡文化研究会授牌,随后召开了三峡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湖北省三峡文化研究会是一个旨在团结全省有识之士进行三峡文化研究与开发的学术研究性团体。它汇聚了全省众多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文化单位和峡区各县市的专家学者,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整体效益,对事关三峡库区全…  相似文献   

14.
三峡地区体育旅游经济圈的构建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开始打造体育旅游圈。将体育旅游作为长江三峡旅游的一个重要形式,对三峡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构筑三峡体育旅游经济圈,应以“三峡山水、民族文化、旅游度假、休闲健身”为特色,发挥长江三峡地区旅游景点多、文化内涵深、都市和山水风光互补的优势,促进形成三峡地区体育旅游的持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发展三峡文化产业,构建长江三峡文化产业体系,就是要采取多种措施,把长江三峡文化的资源优势转换成现实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建立起与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协调同步、布局结构合理、重点特色突出的文化产业体系,使之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峡——一个神奇瑰丽的世界,一部深沉浩大的史书,一首雄浑悲壮的颂歌,一种慑人心魄的梦幻……三峡的壮丽风光和神秘古老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为之泼墨挥毫。然而,尽管这些文字气势磅礴,深邃隽永,古今传颂,但真正深爱三峡、一辈子生活在三峡的作家却寥寥无几。拜读了覃昌年散文集《走进三峡》(中国三峡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我们发现,有一位真正的三峡人,用自己饱蘸血泪、浸润着三峡魂魄的文字,写出了一个三峡人眼中的真正三峡讴歌三峡自然风光之美是描写三峡文学作品的必然内容。《走进三峡》当然对三峡自然风光的抒写落下重笔。但是作者不是为写风光而写风光。在美丽的三峡自然风光描写中,作者一边用细膩的笔触描摹神女峰、小三峡、依斗门,刻画三峡古树、野兽、奇鸟,展示三峡盐都、竹海等等,让读者神  相似文献   

17.
重庆江津市为了充分发挥沿江127公里的地域、资源、文化三大优势,打造江津“长江三峡文明长廊”品牌,市文明委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建设江津市长江三峡文明长廊的实施意见》,要求长江及其支流沿线的14个镇实施九大工程,建设“长江三峡文明长廊”。  相似文献   

18.
中外文化发展史告诉我们,每一种地域文化在其形成、发育和完善的过程中,都显示出自己特有的风格和优势,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否则,这种文化便难以存在。三峡文化千古不衰,而且在具有东方文化艺术宝库美誉的泱泱大国中,长江三峡风景区于1991年荣登“中国旅游胜地40佳”榜首,美甲天下,足见其惊世之殊。 长江三峡文化资源的丰富和蕴含的无穷魅力,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特定的历史条件、特定的人文背景下形成和积淀下来的。与国内外同类系的区域文化相比较,它能和谐地容纳自然景观,古代文化、现代文化,民族文化、社区文化,民间文化、经典文化等于一域,使其干姿百态,交相辉映,优势荟萃,功能注目。  相似文献   

19.
三峡水文化的精品库黄陵庙--兼论黄陵庙文物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传荣 《理论月刊》2002,(9):108-109
地处西陵峡黄牛岩山麓的黄陵庙,独具明清风格的建筑,壮丽恢宏的气势使它成为三峡境内所有庙宇建筑的佼佼者,它记载了从远古到近代三峡人治理洪魔,疏浚长江航道所积淀的深厚的水文化。  相似文献   

20.
黄悦 《理论月刊》2007,(3):174-176
青年一代的政治认同与否以及政治社会化的程度如何,关系到我国社会的政治文化是否能够顺利传递,关系到我国社会政治的稳定等重大问题。我国当前的各种变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青年政治社会化对社会主义主导政治文化的传递,而三峡移民精神的科学内涵与我国社会主义主导政治文化有着高度的一致性,通过各种途径传播三峡移民精神,有助于促进我国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对社会主义主导政治文化的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