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王晋 《今日民族》2005,(9):40-40
在最近结束的云南省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有一位代表格外引人注目,他并非少数民族,也不是政府干部,他就是去年香港理工大学“紫荆花杯”10大杰出企业家奖获得者,云南鸿翔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阮鸿献。民营企业家戴上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大红花,这在过去并不多见。出生在红河州弥勒县的阮鸿献,从小就与药材打交道。长期生活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他,过去经常会看到村民因为没有钱买药而被夺去生命的事例,所以他深知医药对改变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性。多年来,立志改变少数民族群众缺医少药状况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创了一片医药天地。…  相似文献   

2.
云南青花瓷,风格独树一帜,繁盛于明代。但至明末清初,由于景德镇青花大规模销往云南,致使玉溪窑、建水窑、大理窑、曲靖窑等代表性窑口全部停烧青花瓷器,传承断绝,云南青花消失于历史的尘埃中。近年来,以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吴白雨副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长期深入研究云南青花的历史和文化,恢复了元明时代云南青花瓷器的烧造工艺。云南青花的复兴,从设想变为现实,从工艺美术逐渐演变成青花瓷产业。作为"非遗"传承人,吴白雨先生的特别之处:一方面,他所传承的"玉溪窑青花瓷器烧制技艺",本已失传近300年,没有了师承,那所要传承的文化源头何在?此种情景意味着他的传承路径十分特别。另一方面,他是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试图从民间文化中寻求中华文化复兴之路的群体中,少见的成功者。吴白雨先生所做的探索,其意义不只是在古代云南青花窑厂的废墟上拯救了一门工艺,也是为我们今天如何活化和发展文化遗产提供了一种极有价值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邵道生 《传承》2008,(21):44-45
无论是从几千年历史的文化传统的影响来说,还是从现实社会的耳濡目染来说,在我们社会中有一定数量的人是很喜欢内耗的,很喜欢"窝里斗"的。我多次去日本,结识了一些日本朋友,他们有许多中国学生,不止一位日本朋友对我说:"中国学生勤奋、聪明、能干、吃苦耐劳,学习成绩非常出众,但是有一点不好,中国学生与中国学生之间不团结,喜欢在我面前告状,说对方的坏话,而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很少有这个毛病。"  相似文献   

4.
王学泰 《传承》2008,(21):38-40
毛泽东同志曾对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看中国有两样东西对世界是有贡献的,一个是中医中药,一个是中国饭菜。饮食也是文化。"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特征都在饮食文化中有所反映,如"天人合一"说,"阴阳五行"说,"中和为美"说,以及重"道"轻"器"、注重领悟、忽视实证、不确定性等,都渗透在饮食心态、进食习俗和烹饪原则之中。一个异质文化的人通过饮食甚至通过与中国人一起进食,持之日久都会对中国文化有些感悟。  相似文献   

5.
从近代以来,中国文化中的新旧角力态势经历了三次变化:即从以旧压新到以新压旧,再到当今"后传统"时代新旧并存、杂糅共融状态的转变。这三次变化折射出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实力性领域的状况与文化变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历史和现实的发展趋势来看,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才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6.
刘彬桂 《创造》2004,(11):45-46
人人都知道云南简称"滇",但却很少有人意识到:云南的历史与民族文化,其实一直都与古老的"滇"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在历史的记载上,"滇"国已经消失了23 00多年,但近51年来,从大量考古发掘的"滇文物"中,无可辩驳地证实了古老的"滇"国,一直对云南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蒋卫武 《小康》2008,(12):49-51
常州市委常委、武进区委书记沈瑞卿,媒体称他有"外交官"的风采,高大、俊朗;也有人在听过书记工作会议发言后感慨他是一位数理逻辑非常强的领导人,"他总是非常快又非常准地引用数据来说明问题";问问武进老百姓对自己父母官的看法,他们大多会很开心地说:"我们书记,很亲民。"当采访结束的时候,大约可以完成的一个画像是:这是一位典型的共产党官员——喜欢两手抓,喜欢辨证思维,能务实也能务虚,能够与时俱进地做一些事说一些话,并能适时地解决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当采访结束的时候,大约可以完成的一个画像是:这是一位典型的共产党官员——喜欢两手抓,喜欢辨证思维,能务实也能务虚,能够与时俱进地做一些事说一些话,并能适时地解决一些发展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江仕敏 《创造》2015,(5):29-32
<正>"神奇的红土高原"、"多样的气候"和"丰富的资源",是云南农耕文化诞生的客观环境。云南是古人类发祥地和水稻起源地之一,拥有悠长久远的农耕文明史,是全国农耕文化资源最富集、多样性特征最鲜明的地区之一。作为云南各族人民传统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基础和母体,云南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哺育和养育了云南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与多彩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农耕文化,就没有云南的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个重要政治判断,意味着我国发展步入新的历史方位,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进程中具有新的时代特征、新的时代意义的阶段。只有认清"新时代"在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上所处的重要历史方位,把握其与"旧"阶段相比呈现的新特征,才能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丰富内涵。一、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来看,"新时代"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从低谷逐步走向振兴的新时间段  相似文献   

10.
王睿 《创造》2016,(9):48-49
正对旅游开发来说,一定要将文化转化为可供游客实实在在去消费、体验的东西。近十几年来,我国古城镇旅游开发可谓进入了快车道。据专家测算,平均每两天就有一个古城镇"诞生"或被发现。而说起云南旅游就不得不提到几个知名古镇,大理的大理古城、双廊古镇,丽江的大研古镇、束河古镇。据不完全统计,在云南像这样的古城镇约有30余个。程思是一名深度游爱好者,她说:"云南不算小,和日本一样大,边边角角我都玩过。"近两年她先后几次从云南搭车一路游到了东南亚,"以前我很喜欢去到一些古镇,西塘、周庄,包括  相似文献   

11.
<正>创业者做到保应冲这份上,真是值了。公司年流水超1000万,还有两位伯乐、一帮情谊深厚的哥们。他说这是他的"运气",我回应,"好运之人必有好运之因。"重情采访开始前,看着对面云南鼎旭创新创业平台创始人、云南外事外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保应冲,我心里默默揣测他的年龄应该是30加——衬衫、西裤  相似文献   

12.
张永刚  马继明 《思想战线》2011,37(1):125-128
世界城市文化迅速发展,地处边疆的云南,城市建设迫切需要获得文化意蕴。以滇中城市群建设为例,可从城市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次加强云南城市文化建设。以此为基础,围绕"美好的边疆城市,和谐的诗意生存"这一理念,追求城市文化建设的高境界,使云南城市形成独特的云南品位与云南格调,最终升华为富有意蕴的云南边疆城市文化风格。  相似文献   

13.
在贾广健的作品中,我们可以见到这样一些特点:古雅气质。在当今的中国画中,"古"已经是一种气质,一种风格,但这却是一种难于捕捉到的绘画面貌。贾广健钟情于这种风格,他将这种追求淋漓尽致地推呈在人们面前,并且将这种"古雅"和当代风貌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展现出其作  相似文献   

14.
沈海梅 《思想战线》2002,28(6):66-70
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视为"蛮夷"之地和文化的边缘地区,明代以来在国家政治进一步一体化的过程中,边缘的云南文化在汉文化的改造、重构下被整合进文化主流中。作为云南地方文化承载者的妇女人群也成为这场文化改造运动的重点塑造对象,其结果,就是在明清云南地方志书中出现了包括节妇、节孝妇、贞女、烈女、慈母在内的数以万计的"列女群"。这一特殊社会人群在云南历史中的存在,被赋予了深远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创造》2008,(4)
历史在彝州留下一段亘古之谜:这里是"东方人类故乡",从800万年前的腊玛古猿到170万年前的元谋人,东方人类在这里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进化;这里是"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彝族十月太阳历、万家坝铜鼓和叙事史诗<梅葛>,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这片古老神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勤劳勇敢、质朴聪慧的楚雄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开拓进取,共谋发展,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成为云南民族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中国人民,则用更加朴实的语言回报他——在1984年国庆阅兵的队伍里,有一个横幅,抒发了人民的心声——"小平您好"。人民以这样的方式向领袖道一声问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事情。他创造了一个时代,"南方谈话"开启经济奔腾模式,"一国两制"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去年在云南考察时,提出了"和谐文化"概念,这绝非偶然。一是和谐文化是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他在云南看到了云南的和谐文化现象。的确,26个民族聚居于云南,长期共存,和睦相处,  相似文献   

18.
1945年,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曾与毛泽东讨论历史上改朝换代的周期率问题.他说,历朝历代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然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放松了,控制力也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跳不出这种由盛而衰的周期率.他尖锐地问毛泽东,中共诸君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吗?毛泽东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中外人士访延纪实>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48页)毛泽东的回答不仅是他个人的观点,而是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号召人民革命时作出的政治承诺和自身向往的牢固信念--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一种长久的、稳定的、法治化的政治体制.为了这一信念,中国共产党做出了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子荷 《中国减灾》2013,(7):15-17
"掷出窗外"网站的创办人、28岁的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吴恒很喜欢看《舌尖上的中国》。他说,舌尖上有两个中国:一个是电视里的那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传统美食文化的中国;还有一个是他网站上那样,黑心商人制造黑心食物并占有庞大市场的中国。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绝育黄瓜……说起食品安全,人们脑海里立即就会浮现出数不胜数的问题食品。更为"创新"的是:皮鞋做果冻,塑料变猪耳,纸箱调调味还能当萝卜卖。  相似文献   

20.
王国忠 《创造》2016,(4):73-76
正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紧要关头,中国出了一个毛泽东,这既是中华民族的大幸,也是中国人民的大幸,还是中国共产党的大幸,正如邓小平同志深情地指出的那样:"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毛主席是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我们应该永远怀念他、敬仰他、学习他。以笔者之愚见,要全面理解并始终敬仰毛泽东这座不朽的历史丰碑,必须认真把握这样"六个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