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湘云 《唯实》2006,(5):8-11
社会经济基础的不同决定着道德体系的不同.在市场经济下,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的动机使传统的完全利他的道德理念受到了挑战."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德体系因具有利己为他的内涵而更具有合理性和时代性,在道德基础、道德心理和道德价值等方面都表现出现代道德的最优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民间信仰的功利性、心理补偿性、道德性与道德颠覆性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认为民间信仰具有"认识自己,整合社会","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繁荣社会主义农村传统文化"等作用;而新农村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文化建设的载体和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要通过提高民众素质,政府积极引导和建设宣传阵地等多种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道德回报是道德践行中的赏善罚恶现象.道德回报的实践在我国原始社会就有了萌芽,中国传统道德回报思想主要体现为"德得相通"、"德福一致"、"受恩必报",传统社会重视道德回报对社会道德的调节功能.中国传统道德回报实践和道德回报思想给现代社会带来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4.
殷海光的道德重建思想主要围绕道德重建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继承弘扬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东西道德的整合"的道德重建原则、"科学的人本主义"的道德重建理念、道德重建的经济基础等方面展开。殷海光主张"东西道德的整合"不只是中国传统儒家道德与西方宗教道德文化的简单结合,指出"科学的人本主义"不同于传统人本主义,强调道德重建需要经济支撑,这些观点均值得肯定。在21世纪的今天,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怎样在中西文化的交融、碰撞中找到道德重建的契合点,殷海光的思想无疑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孝道的现代转向及现代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根本和核心,是一种大众性和民间性的道德观念.它经过几千年的延续和积淀,不断适应着时代的发展,已成为国人稳定家庭、凝聚民族、传承文化的重要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道德的力量     
人民日报等5家报纸,史无前例地以32块版面刊登——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让人动容。从一开始,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就在各地"反响强烈"、"深得人心"——这份"强烈"与"人心"耐人寻味,足见百姓对通过树立道德楷模,以在某种程度上移风易俗,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7.
《求实》2013,(6)
"道德心理许可"是道德心理学近十年兴起的新领域,这一理论为解释当前中国普遍存在的高道德自尊与低道德行为的反差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社会转型过程中生存、竞争和责任等基础性价值观的异化,使受过良好道德教育的个体在特定情境中既有的道德原则不断被侵蚀,在不良社会风气、社会舆论的影响下形成合理化归因,出现归因对象客观化、道德失范资格化和道德原则潜规则化。加之败德者得利、德福相悖的社会逆向选择机制的影响,道德心理许可从个人行为蔓延为普遍的道德约束解体。建构现代社会主义道德价值体系,培育现代道德理性和建立德福一致的社会选择机制,是阻断道德心理许可,建立和谐有序社会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入心入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键,探讨入心入脑问题需要从心理层面切入,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的心理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入心入脑的心理机制包括四个方面:理性认知是入心入脑的前提,明确"是什么"是情感认同的基础;道德感动促进价值观的入心入脑,人在感动的同时也在认同和接纳价值观;道德移情促进价值观的入心入脑,道德情感往外物的投射过程也会激发主体的道德价值意识;道德实践积淀着道德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政府出面"通管天下",是中国社会福利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政府责任理念是与中国传统的道义追求分不开的.由追求社会福利"道义责任"而引发的社会福利"道义理念"有很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政治经济基础.道义作为文化心理结构构筑了政府道义责任的精神内涵,以道德力量作为支撑的道义责任又构筑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0.
"道德滑坡"、"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和"人性自私"等片面的社会道德观念存在于现今社会,而对社会道德建设中的社会认知偏差和转型期社会道德观及道德人格转化的心理逻辑与历史逻辑进行深入的分析,有利于启迪人们用辩证眼光看待事物并把握其实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社会转型场景中剖析乡村传统道德失落、现代道德体系尚未构建、乡村社会道德批判与规范功能丧失的局面。当前乡村道德失范源自乡村传统道德解构的同时,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文化心理非但拒斥现代性的本质精华,而且利用、张扬着市场经济的流弊,阻抗现代道德的自觉生成,从而导致乡村道德发展的断裂格局。应该从广义文化角度审视和定位乡村道德重建方案,拓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历史视野。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实验小学邵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说教、灌输为主的传统小学德育模式的滞后性日益凸显出来——偏离了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道德认知规律,远离了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并且是以牺牲学生的天性和窒息儿童的活力为代价。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浪潮汹涌澎湃之时,我们不妨尝试给小学德育换“食谱”,从内容、途径、形式上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正道德是人类生活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而维系,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官德建设是道德建设特别重要的内容。官德即从政的道德,指为官之人对人的社会性的自我约束和心理约束,官德是官员的立身之本,是做人做官的道德和良心。官德建设既是执政的需要,也是做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王次忠 《党建》2015,(2):47
<正>"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山东省济宁市认真做好传统文化传承转化文章,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富集优势,着力构建载体,形成特色鲜明、实效突出的四大品牌,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道德建设品牌。市级层面确立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建设目标,着力推进道德养成和道德实践,曲阜"彬彬有礼道德城市"、"厚德任城"、"端信兖州"、"德行微山"、"爱满泉乡·幸福泗水"、"诚信金乡"、"大义梁山"等体现地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大革命"崇高的道德理想演变成空前的道德灾难,需要深刻反思以就鉴于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极端的道德人格追求与扭曲的道德理想主义情怀,持续革命的指导思想与道德建设革命化的武断粗暴,二元对立的政治思维模式与阶级道德压倒一切的伦理失序,否定传统道德文化与否定现代道德价值理念的道德虚无主义,狂热的非理性偶像崇拜与道德榜样塑造的"雷大雨小",是造成"文化大革命"时期道德付出惨重代价的根源,也是当代中国道德建设需要吸取的教训并尽可能避免的方面。  相似文献   

16.
郭冬梅 《实践》2009,(4):33-34
由自治区文明办、工会、团委、妇联共同主办的"全区首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圆满结束。经过报名推荐、审核公示、群众投票和评委评选等程序,2008年12月28日,在《大爱无声——内蒙古自治区首届道德模范评选颁奖晚会》上评选结果隆重揭晓:李素琴等34人荣获"全区道德模范"、张莲云等109人荣获"全区道德模范提名奖"。此次道德模范评选分"助人为乐"、"见义勇  相似文献   

17.
转型期互助友爱人际关系道德建设既是对中华传统"和"文化思想的一脉传承,又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为此,本文以"厚德衡水"为例,以"善行河北"道德建设为依据,提出厚德衡水人际关系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道德经济人"假设是对传统"经济人"假设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其实质是"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和融合.当前,要实现经济主体由纯粹"经济人"向"道德经济人"的转化和升华,就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互利主义精神,还要进行包括制度和道德等方面的规则建设,更需要经济主体的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道德观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立足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承继我党和我国历史上优秀道德文化,结合党和国家总体工作部署,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产物。立足当代中国实际,把道德问题纳入中华文化的框架内来考察并放到世界文明的背景下来观照,是习近平道德观的一大特色。其中,"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既是习近平道德价值论的集中体现,也是习近平道德观的高度概括;坚持法德并举、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既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方略的基本特征,也是习近平道德观的重要方法论依据;新时期新阶段道德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须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中汲取营养、党员干部要先行、要从青少年抓起、要坚守职业道德等,则构成了习近平道德理想的时代特征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0.
崔大华 《学习论坛》2008,24(2):58-60
全球伦理应被界定为在不同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的最低限度的、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共识和规范.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学说中,有三个基本的思想观念或道德命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禽之辨"和"义利之辨"、"民胞物与",可以视为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的、能构成周延的道德界限,因而可称为"儒家道德底线三原则".此三项道德原则与西方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等三个现存的最主要的不同文化传统中的基本道德观念具有相容性,这是儒学贡献给全球伦理的主要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