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改革30年,安徽三村分别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不同发展模式:小井庄村从“包产到户”到打造现代农业;小岗村从“大包干”到发展合作经济;落儿岭村从“搞责任制”到实现乡村工业化。  相似文献   

2.
《学习月刊》2014,(15):56-56
该书对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道路予以深入剖析,对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给予充分肯定。正如题记中所言:“尽管中国相关改革依然任重道远,但是无论是联合国还是世界银行,乃至广受尊敬的非政府组织,没人能否认中国正行进在正确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3.
内外部约束的变化要求中国转变发展方式。鉴于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模式是政府主导型的,因此,要转变发展方式,最重要的是要改革政府主导型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由于中国是个大国,大国的独特特征和历史决定了中国要实行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的治理模式。在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的地方政府治理机制下,中国在过去30年里成功缔造了经济"增长奇迹"。然而,这种治理也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使得许多地方"重经济、轻民生""重资本、轻劳动""重城市、轻农村""重本土(市场)、轻外地(市场)",并由此导致高投入、高排放、高能耗、高污染,只见物不见人的发展结果。因此,必须以地方政府治理转型作为中心和重点来促进我国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4.
视野     
《党的建设》2008,(10):58-59
改革开放30年:三种方式筑改革路径据《廉政瞭望》杂志报道,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日前发布了《发展和改革蓝皮书(NO.1)——中国改革开放30年》,对改革开放30年来的路程给出了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以"发展与稳定"为目标导向的治理改革中,整体性的改革往往存在巨大的政治风险,而让省一级的中层政府先行,充分发挥其自主性来推动治理改革是我国政治发展的特殊经验。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单一制制度框架下,省级政府发挥自主性的基础是中央的纵向授权,其动力在于相对独立的利益结构和中央分殊化的责任目标。受历史传统、效用目标和政治风险等因素的影响,省级政府的自主性行为在不同省份、不同历史阶段呈现个性化的差异,从而塑造了不同的地方治理模式,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6.
改革需要改革者,改革更需要改革者群体。中国30年改革的实践表明,改革是始于一些先驱者的自觉行动,但改革又不能仅仅止于少数人之力。少数人单枪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中国模式,尚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应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贯穿于完善中国模式全过程,从而形成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模式,可简称为人本模式.当前我们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发展理论,分析总结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经验,使之升华为中国经济的人本模式,初步形成以人的需要为逻辑起点、以人的发展为主线、人本导向的经济理论,同时,以促进人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制定人本导向的改革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最近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政府改革--中国行政改革模式与经验》一书,是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院吴爱明教授与成都行政学院发展战略研究所刘文杰教授合作的结晶.作为教育部211工程三期子课题"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学科平台建设"以及"北京市重点学科行政管理学项目"的资助成果,此书呈现出与一般理论学术著作颇不相同的特色.这本与众不同的学术著作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运用全新的视角,对中国政府30年来的行政改革进行了全面审视,总结出来的经验与模式不同于经典的西方行政学所奉行的世界行政学圭臬.本书的第二个特点是成功地运用了西方学术界流行的白描式的写法,用近乎学术博客的文笔和语调,准确地把握住中国行政改革的脉络,生动地总结了30年改革经验与得失,分析了未来政府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鲁鹏 《理论学刊》2008,2(4):6-8
真理标准讨论距今过去了30年.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回顾30年改革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真理标准讨论虽然早已结束,思想解放运动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改革开放每一项重大举措,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每一个重大成就,都蕴含着思想解放,都能够看到实践标准的影子,实践标准始终伴随着改革,只不过表现为不同的现实形态.  相似文献   

10.
动向     
《廉政瞭望》2008,(8):5-6
7月11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发布了《发展和改革蓝皮书(NO.1)——中国改革开放30年》,对改革开放30年来的路程给出了系统总结。该报告称:30年改革,从进程上来看,是从农村走向城市;从改革的程度看,是从简单走向复杂;从改革的方式看,有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三种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文摘     
李光耀:中国走上了正确道路内阁资政李光耀预测说,中国这个中央王国打开大门开始经济改革30年后,将进入发展过程中更加艰苦的阶段。"我认为他们已走上了更明智的道路:对外开放,我向  相似文献   

12.
郭玉亮  史瑞琼 《唯实》2011,(5):25-28
中国模式是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思维的指导下,依据中国的基本国情,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取向,以追求科学发展和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在渐进式改革的社会实践中生成的。中国模式的出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从理论上解释社会主义出现的挫折和问题,也有助于我们与西方进行理论对话。  相似文献   

13.
<正>在国内,关于高校改革的话题总会引发关注。近期北大传出要取消院系行政级别的消息,引发媒体热议。此前清华也不断释放改革消息,高校综合改革的话题持续发酵。关于改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作为经济学者,我习惯于用经济学视角、分析方法及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来思考大学改革。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步入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阶段。与之对应,中国高等  相似文献   

14.
<正>全面深化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我党作出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略部署。作为肩负选人用人重要职责的组织部门,必须要坚决服务改革,为改革发展保驾护航。组织工作服务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改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30多年的改革,让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30多年的改革,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让我们在国际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也可以称作“中国经验”或“中国模式”。所谓“中国模式”,实质上是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整套发展战略和治理模式,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恩富  王中保 《前线》2009,(10):22-25
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或者具有突出特点,就会有相应的模式提出。不同的发展模式虽然各有特点,但是也有共性。不同发展模式具有不同的显著特点,但是同一发展模式从不同立场和角度观察也会得出不同的看法。从客观、全面和实质的角度看,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既不是遵循“新自由主义模式”,也不是遵循“民主社会主义模式”,而是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道路被称作渐进式改革。在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的今天,从理论上认真探讨中国采取渐进式改革的原因,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一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各国的社会制度不同,人们对改革的性质和特点的认识不同,从而决定了采取的改革方式也不相同。中国之所以采取渐进式改革,首先是由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集几十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深切体会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因此,他认为,中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模式引领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模式具有一些重要理念,其中最突出的理念表现为三个方面: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坚持人民政府的权威施政;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问题;遵循循序渐进的改革方式,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方面的关系。中国模式的主要内涵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域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当然,中国模式处于现在进行时,还会继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9.
风起小岗     
《江淮》2008,(6)
30年前,小岗村18个农民的鲜红血手印,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30年后,安徽已站在了"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起跑线上。过去的30年,安徽经历了惊天动地的变革:从农村改革的先行者小岗人,到中国改革风向标"傻子年广久";从"中国企业活化石"史玉柱,到率先告别两千年"皇粮国税",安徽人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写下了一首首划时代的壮丽诗篇。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纪念30年前起步的、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本刊与省委党史研究室、省直机关工委、省党建研究会联合推出"改革开放30年看安徽"征文活动。从本期起,我们将陆续刊发征文。  相似文献   

20.
中国自1978年开始的经济改革比印度早了整整14年。印度的改革主要集中于经济层面的调整和改良。中国的改革采用了经济优先的策略。中印两国有着各自的发展优势,也面临着各自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