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译和意译是古今中外翻译界长期争论而至今未能解决的一个问题。问题之所以产生,是因为过去的翻译家普遍认为语言和思想(意义)是统一体,语言是形式而思想是内容,但是,在翻译中要求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都一致是不可能的,因而产生了形式与内容的矛盾问题,也就是直译与意译的矛盾问题。现代的科学发展证明语言与思想并不是统一体,两者并不构成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语言只不过是表达思想的一种符号系统。翻译就是以两种不同的语言符号表达同一的思想。两种语言符号之间直接进行对等的转换是不可能的。任何翻译都必须经过(1)语言符号还原为思想(理解),(2)思想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符号(表达)这两个步骤。这样,就比较容易地解决翻译中长期存在的形式与内容的矛盾问题;直译与意译的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2.
语言与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英汉习语在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和习俗 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 在翻译英汉习语时, 应根据实际情况, 采用灵活多变的翻译方法, 即直译法、 意译法、直意结合译法、增注释译法、减译法、等值译法, 才能使译文既达意, 又能保持原习语的民族 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泰国影视剧正在中国传播的背景下,用功能学派翻译理论的目的论来指导电影片名的翻译无疑是正确的方法与手段。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泰国电影片名的汉译能把电影的四项基本价值即信息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充分地体现出来;同时能总结出影片名翻译的多种方法,如音译、直译、意译与换译以及这些方法的运用条件与缘由。  相似文献   

4.
<正>在崛起的中国需要公共外交。公共外交需要对接内外话语体系,提高话语权。适应外国受众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提高对外交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汉英词汇翻译中要遵循"听得懂、易理解"原则,做到准确理解语言现象,理解逻辑关系,理解原文涉及到事物的内涵。通过音译、直意译、注解等方式进行有效语言沟通,更好地传播中国内外政策、塑造国家形象,推进公共外交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直译与意译之争由来已久, 由此引发了对翻译标准的争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充 分考虑到了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这一重要因素, 是“ 信 、 达 、 雅” 等标准的具体化 、 科学化。这一理论对 汉语习语的英译尤其具有指导价值 。按照功能对等的标准, 汉语习语在英译时可分为6 种情况, 应 分别采用不同的译法。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英汉法律术语特征及差异的基础上, 提出要最大程度地实现法律术语翻译的准确性, 译文必 须符合法律语言的特征和目标文本的语言习惯, 并且在法律内涵上和原文保持一致, 此外还要适当地创造新的法 律术语。  相似文献   

7.
层次分析翻译法是建立在语言系统三层次假说的基础上。语言是人脑控制的社会交往的承载人类 全部主观知识和客观知识的信息符号系统。这个语言系统由三个层次构成:即语符表层、语用修辞层和语义深 层。这个语言系统又由具有层层内包集合(inclusion set)关系的七个等级(hierarchy)的语言因子(音素、语素、词、 词组、句、超句体、篇章)构成。这样, 语言系统的结构按层次和等级纵横切分成二十一个相互管辖、相互制约、 相互转换的具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语言平面。层次分析翻译法就是对照原文与译文的各个等级和各个层 次,求得哪个层面等值量较差, 以寻找改进的办法。层次分析翻译具有一定优越性, 适合用于对世界经典文学 作品的翻译和重译。  相似文献   

8.
翻译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理解与表达的过程.理解是就原文的内容而言,表达则是用译入语把原文的内容转达出来,其结果就是翻译的质量.翻译的实践表明,成功的翻译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盟博览会自2004年举办以来大大地促进了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的经贸和投资合作。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翻译是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进行沟通必不可少的手段。本文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中的几种应用文—新闻报道、演说和地方特色介绍为例,结合语域理论,根据其自身的特点,从语场、语旨和语式几方面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掌握这几种应用文的特点,翻译时考虑到各个因素,以使译文能真正传达原文意思又不失通顺流利。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越南毗邻而居 ,有陆界和海疆相连。有史以来两国官方和民间都有很密切的交往 ,由于语言不通 ,与其他民族和国家一样 ,要通过翻译交流思想 ,这一段历史很有回顾的必要 ,借此巩固、发展双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其他领域的广泛交流。翻译的准确与错误会直接影响到双方交流的顺利进行与否。翻译一般是甲种语言转换成乙种语言 ,反之 ,乙种语言又转换为甲种语言。但是 ,在公元1世纪前后 ,因交通、通讯等条件的限制 ,我国中原一带的人与越南先民的接触有限 ,所以“凡交趾所统 ,虽属郡县 ,而言语各异 ,重译乃通。人如禽兽 ,长幼无别。项髻…  相似文献   

11.
翻译不等于创作, 它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翻译中的可接受性问题既牵涉到译文词语给译文读者的感受 是否与原文词语给原文读者的感受完全相同的问题, 也有该词用在译文中是否符合目标语言的惯用法问题。可接 受性往往表现为不同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世界几千年的文化史、学术史中,军事著作占有明显的地位,所蕴含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一直为学术界所推崇。《外国著名军事著作丛书》这套书的翻译和出版无疑是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此套丛书为学术著作,又为翻译版本,我设想在设计上既要体现出学术的严谨,理论的精准,又要展现外文译著的西化色彩和品味。在设计理念上,从学术这一属性出发,风格理性冷静,简约到位,从译著这一角度思考,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发生的"天安号"和"延平岛"事件是使崛起的中国面临维持还是改变东北亚安全现状的重要的战略选择。由于朝鲜半岛关系到中国的核心利益,我们应把它界定为地缘战略重点。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中国应起到建设性作用,为其解决提供规则,与有关各方更多地共享利益,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在具体战略运作上,既要坚持韬光养晦,又要积极有所作为;既要顾全大局,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既要坚持多边机制,又要加强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14.
语境在翻译中至关重要。在翻译实践中, 理解和表达都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的, 语义的确定、语篇的衔接以及语体的运用都离不开语境, 因此, 语境是构建正确翻译的基础。译者 理解原文时必须从宏观语境和微观语境的角度考虑, 反复琢磨, 排除歧义, 做到准确地理解原文, 译 文表达也必须密切联系语境。  相似文献   

15.
参与中东安全事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内容。在理念层面,中国维护共同安全,坚持公平正义,捍卫多边主义,倡导综合治理,主张求同存异。在实践层面,中国积极推动有关各方政治对话,开展外交斡旋和大国协调,提供安全公共产品和人道主义援助。展望未来,在参与中东安全事务中,中国既要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又需要各部门统筹协调;既要顺势而为,又要主动谋划;既要尊重对象国主权,又需要建设性介入;既要参与冲突解决的"上半场",又要参与和平建设的"下半场",与国际社会一道应对中东地区的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为中东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6.
翻译不仅要建立两种以上文字语言间的对等关系, 而且还要在它们之间寻求一种美的关联、美的信 息和美的传递。翻译和美学关系紧密。翻译过程中, 必须遵从美学原则, 译作需具有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俄两国关系处于历史上最正常,也是最好的时期,是战略协作"准同盟"关系,"一带一路"倡议共同发展伙伴关系。应该以新视角、新理论、新方法、新实践、新议题来拓展、突破和提升中俄关系研究,创造性地比较研究中俄关系与中美关系的特点,正确认识经济因素、历史因素、领导人因素以及美国因素对中俄关系的影响。对于中俄关系,既要有立体的多学科、交叉学科综合研究,又要有具体领域的微观和个案剖析,既要重视高级政治关系并发挥其引领作用,也要关注和提高低级政治关系的功能。"一带一盟"对接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是中俄关系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与语言教学的关系切入, 阐述了文化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之大。学外语既要学语言, 更要 通过对语言的学习达到对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的掌握。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不仅是教会学生掌握语言知识, 而且 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文化教学的融入不仅能促进语言的学习, 更重要的是能 使学习者得体地使用所学语言, 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真正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个典型的陆海复合型国家,这样的地缘因素要求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必须既要重视陆权又要重视海权。但近代以前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却一直是以重视陆权的"塞防"为主。步入"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后,近代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也进行了大的调整:先是注重"塞防"的安全战略,后是"塞防"与"海防"并重的安全战略,最后到了侧重"海防"的安全战略。这种安全战略的调整,尤其是其越来越强调台湾岛在安全战略中的独特性这一特点,与近代中国遭遇日益严重的海疆危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开拓非洲市场不能急功近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非经贸合作发展迅速,前景广阔.但在我国对非贸易中,仍存在着贸易额较小、贸易不平衡问题突出、贸易结构有待改善等问题.开拓非洲市场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避免急功近利;既要统筹规划,又要重点开发.对非投资应有我们自己的特色,发展强项,重点放在农业和制造业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