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中美关系不确定性增加以及美国国内濒临大选的复杂背景下,美国国防部于2012年5月发布了《2012年中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该报告主要就中国未来发展战略、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目标与进程、中美军事交流以及台湾问题等阐述了美国的基本认知与政策立场。报告反映了美国政府的主要关切,同时也表明中美之间存在重要共识。整体上看,这份报告的主要功能在于传递信息,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2.
袁征 《国际安全研究》2013,(1):67-78,156,157
奥巴马第一任期内的中美关系总体来讲还是比较平稳的,但也出现了起伏。一方面,中美之间的相互依赖不断加深,彼此需要对方的合作;另一方面,中美之间又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分歧和摩擦不可避免。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的推进,双方加强合作的同时,中美互疑加深,博弈加剧。回顾过去四年中美关系发展的轨迹,有助于我们判断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随着奥巴马的连任成功,未来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框架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连续性要大于变化,未来中美关系还将是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状态。不过,未来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会进一步凸显:在寻求对华合作的同时,美国对华的牵制和防范也在加强。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中国必须以自己的两手对付美国的两手,而加强协商与沟通、妥善处理相互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将成为中美关系能否良性发展的关键。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为民族复兴营造更好的环境,推动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美国都是中国对外关系中最主要的交往对象,中美关系也被很多人认为是21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半个多世纪以来,中美关系经历了“对立”、“联合”、“既合作又斗争”、“发展合作、不搞对抗”等阶段,但真正决定未来两国关系基本状态与性质及走向的核心问题只有两个:台湾问题与美国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及如何应对。未来的中美关系既取决于美国,也取决于中国,取决于中国的对美战略。综合来看,中美共同利益仍大于分歧,除台湾问题外,两国不存在根本利益的对抗,这即是现在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中美关系的基本状态和格局。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美关系的发展存在着三大挑战,即中美战略互信严重缺乏,双方互动多限于功能性层面;美国霸权心态犹存,两国国际战略存在矛盾与冲突;美国冷战思维根深蒂固,"改造"中国的冲动难以消解。这三大挑战将会给两国关系的发展造成结构性障碍,但在战略意愿、沟通机制以及外部条件等方面的积极因素为两国关系的总体稳定提供了基础。鉴于奥巴马政府的政治特点以及中美两国政策重心内转,2016年的中美关系将基本保持现状。  相似文献   

5.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大国关系,中美关系今后的走向将直接影响亚太 地区乃至全球的和平与稳定。中美关系也是当前最为复杂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的发展受到诸多 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现实利益等领域的差异,导致了中美之间在人权问题上 存在较大分歧。建交以来,美国对华人权外交受时代发展、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在不断演变,但一 直以来美国都将人权外交作为分化中国、遏制中国发展、维持其霸权体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在2016年的美国大选中,特朗普当选新任总统.其在竞选中的对华言论部分反映出美国社会基层对中美贸易的不满.以反映下层民意而当选的特朗普会如何应对未来中美关系的合作与矛盾议题?目前,特朗普及其外交团队和共和党主流在中美贸易层面对中国态度强硬;在安全议题上更加倾向单边主义和军备发展,增强美国在亚太地区制约中国的力度,中美关系在核心热点问题如台湾、南海等问题上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从特朗普实用主义的外交思维和不按常理行事的外交风格看,中国不应对特朗普的上台抱有幻想,而应做好中美关系在未来短期内可能出现震荡的准备,防止中美关系走向失控,同时应该本着“争取最好,不怕最差”的原则,采取主动行动,与美国就中美合作与分歧议题进行再协商和定位,为巩固甚至提升两国关系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7.
《1992年美国—香港政策法》仍是美国对香港政策的基石.近年随着香港自身的发展和中美关系的演变,美国关注香港事务的层级有所提升,对民主、人权、自由等议题的表态增多,研究和关注香港事务的“小圈子”基本形成.香港因素逐渐成为中美关系中的显性因素,但由于美国承认“一国两制”及中美之间尚有很多亟需解决的议题,香港问题暂不会成为中美关系中新的“麻烦制造者”.  相似文献   

8.
美国战略调整基于其对外部安全环境和其全球军事战略的全面评估,有着复杂的政 治、经济和安全动因,应对中国崛起并非美国战略调整的主要目标,更不是唯一目标。但是,从美国 加紧调整亚太军事部署的动向看,其中防范中国的意图也十分明显,如果说,几年前美国还把中国 界定为潜在“威胁”,现在则将中国不断增强的实力视为日益现实的“威胁”。美国战略调整将使中 国周边安全局势中的不确定性增加,相对平静局面极有可能出现波折和动荡,中美关系的战略稳 定将受到冲击。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具有前所未有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并对中国大战略筹划提出 更高要求。为此应全面准确把握中美关系的时代特征,拓展战略合作空间,有效制衡和努力消解美 国战略调整对中国带来的战略压力,维护中美关系基本的战略稳定。  相似文献   

9.
美国坚持插手、干涉台湾问题,使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最敏感、最重要的干扰因素,但其影响呈递减趋势.作为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中美两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表明双方选择了不对抗的立场.同时,中美之间正在形成新的重大共同利益,虽然美国仍将继续在台湾问题上施加影响,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干扰也将继续存在,但总体来看其影响将逐渐减弱,其对中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干扰是有限的、可控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也为此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美国对华政策正在经历两国关系正常化近40年来最深刻的调整。这种调整从奥巴马政府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就已经开始。调整的主要原因是:中美两国实力对比的变化、美国对中国的失望,以及美国对中国战略意图的系统性误读和曲解。此次特朗普政府与以往美国对华政策调整不同,具有根本性的意义;美国对华关系的政治气氛变得严峻,对华强硬成为新的"政治正确";全方位、多领域、经常性的竞争和博弈将成为中美关系的新常态;美方还在构建针对中国的国际压力。面对美国的对华政策调整,中方既要认真对待,又要冷静、镇定。要处理好维权与维稳的关系,努力通过对话、协商的办法来化解、缩小、弱化双方之间的分歧、争端,做到仁至义尽;要抵制与美进行战略摊牌的诱惑,把中美关系维持得越久越好。  相似文献   

11.
《中美关系:积极的议程、可行的路径》通过共同利益的界定和寻求来管理"中美关系",认为美国应执行将中国纳入国际社会的一贯性政策,加强中美共同利益,建设性地应对和处理双方相互猜疑及存在差异的领域。报告表明,美国尽管不愿亲口承认中国崛起,但其基本判断却是以中国已经崛起并将继续发展为基础的,"中国威胁论"已悄然为"中国责任论"所取代。而寻求和扩大与美共同利益也正成为中国的战略趋向。中美共同利益范围广泛,同时也存在不同利益乃至纷争、冲突。不过,双边冲突因素的存在并不必然妨碍共同利益的寻求。本文建议,应以强化和扩大共同利益而非缩小分歧作为中美关系的基点和中国对美战略的一个指导性原则。  相似文献   

12.
过去几年,中美关系从国际体系内的霸权国家与国际体系外的相对较弱国家之间的关系,演变为国际体系内的守成强国与崛起强国之间的关系。这种变化导致中美关系告别了过去四十余年的"接触—融入"战略框架。中美关系进入新阶段后,两国需要一个双方都可接受的、新的战略稳定框架,以确保中美关系的长期稳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两国迄今尚未能形成可以为两国关系实践提供战略指导的新框架与新论述。美国方面出现了以亚太政策代替中国政策等问题;中国方面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概念也未能获得美方很好地理解与接受。因此,过去几年中美关系进入一个缺乏宏观战略共识指引的新时期。这是过去几年中美关系中的竞争面、消极面日益凸显的重要原因。让人鼓舞的是,中美两国领导人在危机管控、全球议题合作等领域,正在以逐案处理的方式,为两国摸索新的利益边界。这种探索或许能够导致中美两国形成新的稳定框架,其产生的"正能量"与中美结构性矛盾自然产生的"负能量"之间的"竞赛"将决定未来一段时间内中美关系的移动方向。不过,两国领导人的这种尝试未来也将面临美国政治周期变化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安全因素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性:一方面,中美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共同安全利益,因而安全因素对中美关系的维系和发展起到了主要作用;另一方面,美国仍沿用冷战思维,视中国为威胁,对中国采取了一些遏制政策,从而使两国关系经常出现摩擦和冲突。今后,这种双重性会继续存在,因此,未来的中美关系将在合作与冲突中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10年头几个月中美关系的波折再次证明,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台湾问题等核心利益方面的不同、分歧、矛盾、对立、甚至时有对抗,限制了两国关系与两国间合作的发展.中国方面应清楚中美之间的这些不同、分歧、矛盾、对立,努力发展自己,以更有力、有效地应对美国干涉、挑战、威胁和危害中国核心利益的言行,使中美关系能够真正沿着健康、积极、合作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的基础不断扩大,并逐步走向机制化。实现中美关系的长期稳定,还有待于中美两国做出不懈的努力。对中国而言,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和平发展的最终目标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理念;对美国而言,应积极调整心态,消除对中国发展的误解。  相似文献   

16.
特朗普执政后,对美国外贸政策进行大幅度调整。2018年以来,随着中美关系进入多事之秋,两国贸易摩擦有演变成贸易战的风险。特朗普政府发动对华经济战,既有中美两国经济长期失衡需要解决贸易平衡问题的经济逻辑,更有中国迅速崛起致使中美实力对比失衡引起美国朝野恐慌的非经济逻辑。针对美国发起的单边行动,中国应进行有理有节的斗争,争取协商解决两国的经济结构性失衡问题;针对美国发出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应保持战略定力、稳住阵脚,深化改革开放,做好自己的事情;同时加强相互沟通,减少战略误判,维持中美竞争与合作的格局,避免滑向全面冷战。  相似文献   

17.
奥巴马政府新近出台的军事战略指南的核心词汇是"削减军费"、"重点投入"、"战略转型"与"保持优势",其中透露出美国未来军事战略的发展动向、关注重点与基本任务,同时展现了美国在面临诸多挑战的情形下护持霸权地位的决心。从本质上说,新军事战略指南是对奥巴马政府全球战略调整的反映与实践。这份军事战略指南虽然将中国列为主要防范对象,但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有限,中美之间仍可保持积极的竞合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珏 《国际观察》2004,(3):59-65
中国和美国同样面临着恐怖主义的威胁 ,反恐合作具有普遍性和共赢性 ,能带来“安全剩余”。在中美反恐合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反恐合作的外围 ,美国借反恐之机改变中国的周边地缘环境 ,恐怖主义和美国海外利益扩展之间存在某种恶性循环。反恐合作不失为促进中美关系改善的一个契机 ,但具有很大局限性和时效性。中美反恐合作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 ,强化反恐合作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周敏凯 《和平与发展》2012,(3):7-12,77-80
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中美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奥巴马上台后中关关系大起大落,两个《中美联合声明》对中美关系作出新定位,但是奥巴马政府又在积极实施亚太地区战略调整,高调重返亚太地区。美国对华政策呈现出从“接触加遏制”向“合作加牵滞”调整的新取向,这一现象产生的重要背景之一是,中国迅速和平崛起,亚太地区力量平衡状况出现重大变化,美国需要做出必要的回应。美国亚太地区战略调整不能简单解读为战略围堵中国。但要落实中美两国“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的新定位,需要两国共同努力,实现这一目标依然存在战略互信基础脆弱的局限。  相似文献   

20.
对当前中美关系及其发展前景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主席去年10月访美,使正处于十字路口的中美关系实现了方向性转折。今年6月,美国克林顿总统访华,是中美关系中的又一件大事。美国对华政策侧重点出现新变化,在最关键的台湾问题上,也随之有了微妙变化。美调整对华政策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安全战略思想出现重大变化和中国全球战略地位上升等。中美关系前景:美将继续实施“全面接触政策”,对反华势力予以遏制;不会放弃对中国采取防范和遏制举措,具体问题上会有碰撞;美国内政策可能继续产生负面影响。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将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只要中美两国抓住机遇,共同努力,就能把健康、稳定、发展的中美关系带入新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