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童敏 《唯实》2003,(9):143-146
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的专业化和非专业化的困境,实质上是以实证主义分析逻辑为基础构建社会工作理论的内在局限性的表现.后现代主义思潮形成的挑战和启示,希望摆脱实证主义的影响,建立以多元化、异质性为核心的理论框架,但单向的价值视角限制了它对实证主义的超越.只有以多向价值视角为基础构建社会工作理论,才能真正摆脱实证主义的影响,克服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的专业化和非专业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童敏 《唯实》2003,(Z1)
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的专业化和非专业化的困境 ,实质上是以实证主义分析逻辑为基础构建社会工作理论的内在局限性的表现。后现代主义思潮形成的挑战和启示 ,希望摆脱实证主义的影响 ,建立以多元化、异质性为核心的理论框架 ,但单向的价值视角限制了它对实证主义的超越。只有以多向价值视角为基础构建社会工作理论 ,才能真正摆脱实证主义的影响 ,克服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的专业化和非专业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青年志愿服务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其自身的发展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与困惑。以助人自助为宗旨的社会工作为解决这些困境提供了启示。文章引入社会工作能力视角,运用行动研究方法对具体的项目进行跟踪探索,发现社会工作强调共生发展、人在环境中和重视日常性与基层性的专业内涵有效地提高青年志愿服务综合水平,整体地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当今中国经济、民生、维稳等诸多方面都需要社会工作的助力,社会工作助力实现的主要途径就是以基层工作为依托的社会工作的持续开展,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是社会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本文立足于现实经济社会条件和具体社会工作发展环境,事实求是地利用社会工作理论中的优势视角分析我国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当今中国经济、民生、维稳等诸多方面都需要社会工作的助力,社会工作助力实现的主要途径就是以基层工作为依托的社会工作的持续开展,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是社会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本文立足于现实经济社会条件和具体社会工作发展环境,事实求是地利用社会工作理论中的优势视角分析我国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社会工作人才是现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要求促进社会工作人才总量的增加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充分调动社会工作人才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张江 《前线》2010,(Z2):40-42
<正>社会工作人才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在社会服务、社会动员、社会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支队伍建设,把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工作之中,以专业化、职业化为方向,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开展职业水平评价和登记注册工作,着力提升社会工作人才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在不断推进的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亟待解决.社会工作作为一个解决社会问题的新型工具,也是一个“舶来品”,在引入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变迁的需要与服务对象的多样化需求,还要经过理论与实践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双重本土化.而在社会工作进行本土化的过程中,既要面对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保守思想带来的介入困难,又要满足我国社会结构转型时代背景下的新需求.本文通过对结构转型时期我国社会的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对东北地区为社会工作本土化做出有利影响的组织机构的资料收集,以及通过在北京地区的社会工作实践总结出的经验和困境,从而为社会工作在我国的本土化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公共政策的重心实现了经济政策向社会政策的历史性跨越,正逐步迈向社会政策时代.我国社会政策尽管获得了空前发展,但由于结构限制和路径依赖,依然面临政府责任缺失、城乡二元分治、碎片化等现实困境.社会质量理论以“和谐社会”为理论视角和价值取向,从社会经济保障、社会整合、社会融入、社会发增能四个方面出发,构建了衡量社会质量的可操作的综合性指标,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政策的转型提供了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探寻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是发展社会工作学科、创新社会工作理论、完善社会工作实践的重要渠道,不仅有助于促进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进程,也有助于为完善国家社会治理体系提供一个切实有效的"历史方案"。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主导下的社会工作的萌芽阶段,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民生思想,探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工作历史是创新和拓展中共党史研究的一个必要路径,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从民政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等领域剖析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工作的主要理念和特点,对于新时期我国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是有益的经验借鉴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探索》2014,(4)
社区建设是解决社会矛盾和应对社会问题的出发点。社区社会工作在介入社区建设中有着天然的优势,但僵硬地依照社区策划、社区动员、社区发展模式开展的社区社会工作,往往会影响实践导向和需求导向的社会工作实践价值发挥。以L市"三不管"楼院Q社区工作实践为例,阐述了社区社会工作综合模式的理念、立场与价值,发挥社区连接个人困扰与社会问题关键环节的定位,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制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主义是一派主流的社会学术思潮。公共行政学自创立起被确立为以实证主义为方法论的行政科学,公共行政学理论研究的科学主义特征突出。行政学家对其效率至上、行政原则、实证主义方法论;行政专业化与现代民主价值的矛盾;重程序理性导致的价值理性缺失,目的与手段倒置等进行反思和批判。梳理和分析这些批判性的思想观点对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公共行政研究和实践都不无启迪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中的社会工作可分为行政性社会工作和专业性社会工作两种。这两种社会工作在我国城市中的发展经历了单位制、街居制和社区制三个时期,而在这三个时期中二者的关系又分别表现为断裂性、失调性和共存性。这三种关系的形成受到了我国城市中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深刻影响。因此,面对现阶段二者的发展困境,只有基于社会互构论实现行政性与专业性社会工作的互构谐变,才能使社会工作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在于不断丰富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创新社会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种方式、方法的运用使社会管理的目标得以全面、有效的实现。社会工作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以其特有的专业价值理念、专业理论以及专业方法成为当前实现社会管理目标的有效途径。但是在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少、结构不合理,社会工作管理体制不健全,社会工作发展的土壤不够深厚等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和管理体制建设,加大对社会中介组织的培育力度,以促进社会工作发展,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探索》2016,(5)
在我国社会治理模式转型的推动下,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迅速,社会工作的价值和作用得到了一定的承认。然而,在分析当前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时,承认不足仍是根本性原因。因此,以承认为视角来检视和讨论我国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发展就显得尤为必要。在霍耐特承认理论的指导下,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承认寓意,其承认结构包括职业身份承认、职业能力承认和职业贡献承认。承认结构整体呈现出互构性特征。鉴于目前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承认现状,从身份、能力和贡献三个维度形成治理承认,将成为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核心路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民族社会工作的涵义、价值理念及相关讨论、民族社会工作的重性及其功能定位、民族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影响民族社会工作发展的因素、发展民族社会工作路径探索等方面,梳理总结了近十年国内民族社会工作已有的和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这些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对于将来民族社会工作研究方向定位、理论框架建设、实践领域指导具有重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是一个工作范畴逐渐规范、专业内涵逐渐丰富、社会认同逐渐增强的过程,也是一个辅导员职业共同体构建的过程。目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共同体存在职业领域宽广但专业学科分散、理论涵盖不足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构建系统的"高校辅导员"学科、设立"高校辅导员"专业硕士学位、建立"高校辅导员"荣誉机制、制定"高校辅导员"独立职称体系来破解辅导员职业共同体的困境,进一步推动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资本:化解协商民主理论困境的社会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商民主理论面临巨大的践行困境,主要表现为主体理性不足、价值共同体缺位、各协商主体不平等和协商场域的缺失。走出协商民主的理论困境应从制度建构和非制度培育以及二者的互动做起,培育现代公民社会型社会资本是化解协商民主困境的有效社会机制。中国现代社会资本的培育应从发展和创建公民社团、扬弃血缘型社会资本、构建协商公共领域和培育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作起。  相似文献   

19.
人的需要:社会工作价值取向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其他的研究者从人与社会的关系出发来论证社会工作价值。其实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工作价值取向的落脚点必然是在人的身上;需要是人的本性,是人类的原始动力。从社会工作的历史起源及发展、对象,以及马克思主义有关需要理论来看,人的需要及其满足是社会工作价值取向的基础。尽管如此,在体现社会工作价值的关系的实务中,还要注意人的三对不同种类需要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庄友刚 《理论学刊》2012,(6):70-74,128
当前中国语境中的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创新存在三个基本的困境或问题:第一个是理论创新的价值取向与哲学特质、本性之间的悖谬;第二个是理论创新的目标要求与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特质之间的分裂;第三个是马克思哲学推进的世界历史基础与中国社会现实基地之间的差异.这种困境可以归结于马克思哲学理论创新中的狭隘政治实用主义,实质反映的是普遍与特殊、长远目标与近期任务之间的关系.只有保持深度的问题自觉,中国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创新才能真正走出和摆脱这种迷茫和困境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