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亚(包括阿富汗)穆斯林人口约4.2亿,其中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马尔代夫为穆斯林主体国家,四国穆斯林人口比例均在80%以上。南亚是受伊斯兰极端主义威胁最早、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极端组织较多,恐怖事件频发。“9·11”事件后各国都援引相关法律打击取缔极端组织。巴基斯坦取缔了15个伊斯兰极端组织及其变体。孟加拉被印度及西方称为恐怖组织新“天堂”,据称境内的极端组织不少于15个,政府已取缔3个。阿富汗是伊斯兰圣战运动的策源地之一,塔利班时期极端势力达到巅峰,目前还活跃着塔利班、“基地”和伊斯兰党等组织。印度以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及东北几邦较为集中,政府已公布12个恐怖组织的名单。  相似文献   

2.
公元7、8世纪,随着阿拉伯商人来到东南亚海岸,逊尼派伊斯兰教在东南亚传播开来,并成为一些国家的国教。目前东南亚10国都有穆斯林族群,其中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属主体族群,在其他国家均为少数族群。随着1979年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以及80年代初伊斯兰复兴运动在中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在阿富汗开始立足,对“伊斯兰认同”及其价值观的重新认知与肯定浪潮波及东南亚,于是清真寺、宗教学校和宗教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增多,伊斯兰书刊、报纸有了巨大的需求市场,尤其是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泰国伊斯兰势力不断发展。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这些国家的伊斯兰极端势力更是发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国”在阿富汗的渗透经历了悄然崛起、迅速扩张和扩张停滞三个阶段.其活动特点也随之调整,从和平宣传招募转向暴力控制威慑.阿富汗政府治理缺失、安全力量不足、经济落后是“伊斯兰国”势力在其境内蔓延、扩张的根本原因.当然,“伊斯兰国”在阿富汗扩张的制约因素很多,主要有意识形态上的抵制、部落传统文化的对立以及阿富汗塔利班的牵制.目前,“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已无力恢复到全盛期的规模,但其圣战萨拉菲思想的影响不容忽视,不能排除其可能进行战略北移,从阿富汗北部向中亚渗透.  相似文献   

4.
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关系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地理相邻(两国边界线长达2430公里)、民族相融(阿的最大民族普什图族也是巴四大民族之一)、宗教相同(都是伊斯兰国家,绝大部分穆斯林为逊尼派),本应成为两个友好相处的邻邦,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大国势力在这一地区的渗透,1947年8月巴基斯坦独立以来的50多年里,两国关系错综复杂、跌宕起伏,“剪不断,理还乱”。  相似文献   

5.
四、美国与沙特的关系沙特阿拉伯是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又是伊斯兰圣地麦加和麦地那的所在地,对全世界的穆斯林具有重要的心理和象征意义。它作为伊斯兰世界的精神中心和世界穆斯林大会、世界伊斯兰联盟、伊斯兰会议等组织的创办者和总部所在地,引领了“新泛伊斯兰运动”的发展方向。它又作为伊斯兰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和资助者在穆斯林世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它还是石油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对美国的石油利益和国际能源市场具有重大意义。“9·11”事件后,沙特成为美国打击伊斯兰极端主义、重塑“大中东”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所无法回避的重要国…  相似文献   

6.
李文刚 《亚非纵横》2014,(3):99-112
伊斯兰教在肯尼亚属少数派宗教,但因穆斯林聚居区的经济、战略位置对该国政局稳定、领土完整和经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故伊斯兰教从一开始就在肯政治中发挥着一定的影响力。总体而言,肯尼亚历届政府谨慎、稳妥处理两大宗教的关系,穆斯林与基督徒长期和平共处,对国家稳定和民族一体化进程大有裨益。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多党民主制的引入,宗教日益被政治化。一方面,穆斯林认为被边缘化,越来越倾向于将伊斯兰教作为向外界申诉的平台;另一方面,原教旨主义在肯尼亚迅速发展,不断加大与政府的博弈。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伊斯兰极端势力、恐怖势力在当前的肯尼亚较为突出,亟需一个综合方案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7.
中东是伊斯兰极端势力的策源地和大本营,同时也是国际伊斯兰极端势力泛滥的“重灾区”。据统计,中东地区共有上百个伊斯兰极端组织,它们多崇尚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追求全球圣战,带有强烈反美、反以色彩。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各国严厉打击下,中东的伊斯兰极端势力遭到很大削弱。  相似文献   

8.
王晋 《国际安全研究》2019,37(4):138-156
作为“远敌”的西方世界和“近敌”的伊斯兰世界“叛教者政府”,哪一个才是优先打击目标,是伊斯兰极端主义者们论争的焦点问题之一。“远敌”和“近敌”的排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伊斯兰极端组织的战略实践。以“远敌”为优先袭击目标的伊斯兰极端组织,往往将美国和西方国家在阿拉伯世界的人员和利益作为袭击重点,同时努力向西方世界内部渗透,伺机发动大规模的暴恐袭击,挫败“异教徒”在伊斯兰世界的势力,促使穆斯林“觉醒”,进而建立一个涵盖所有伊斯兰世界的“哈里发国”;而以“近敌”为优先袭击目标的伊斯兰极端组织,则将所在国的政权和领导人视为“叛教者”,其优先的战略目标是对所在国或者周边地区发动暴恐袭击,通过暴力活动制造混乱进而夺取政治权力,建立“伊斯兰国家”。不同伊斯兰极端组织在“远敌”和“近敌”优先次序上的实践,源于不同的伊斯兰极端主义政治逻辑,因此对伊斯兰极端主义“远敌”和“近敌”战略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政治逻辑,为国际社会更好地应对伊斯兰极端主义思想及实践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9.
阿富汗是当今世界上教育入学率和成人识字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在这个国家,以古兰经、“圣训”和伊斯兰教教义为主要内容的伊斯兰教育,源远流长。伊斯兰教育的主要机构有清真寺教育和现代宗教学校教育。在阿富汗的现代教育中,也离不开伊斯兰教育的成份。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地区拥有2.1亿穆斯林,是世界上除阿拉伯世界以外的穆斯林人口占最多的地区之一。印度尼西亚的穆斯林占全国总人口80%以上,据统计有1.6亿穆斯林。菲律宾的穆斯林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多,有500万人。马来西亚的穆斯林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9%,大约有一千四百万左右。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都有宗教极端主义组织。印度尼西亚的主要伊斯兰教组织有14个,其中“泛伊斯兰国家”、“阿拉苏纳圣战军”、“自由亚齐独立运动组织”、“伊斯兰解放党”和“维护伊斯兰战士组织”是主要的极端主义组织。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势力在2011年的中东变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突尼斯到埃及,从利比亚到叙利亚,无不显现着伊斯兰势力的影响。突尼斯伊斯兰复兴党在大选中获胜,埃及以穆斯林兄弟会为班底组成的自由与正义党在第一轮投票中遥遥领先,摩洛哥国内的伊斯兰势力也效仿土耳其成立了正义与发展党。  相似文献   

12.
南亚(包括阿富汗)穆斯林人口约4.2亿,其中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马尔代夫为穆斯林主体国家,四国穆斯林人口比例均在80%以上。南亚是受伊斯兰极端主义威胁最早、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极端组织较多,恐怖事件频发。“9·11”事件后各国都援引相关法律打击取缔极端组织。巴基斯坦取缔  相似文献   

13.
塔利班是影响阿富汗重建工作顺利进展的主要因素。奥马尔去世后,塔利班内部纷争加剧,"伊斯兰国"阿富汗分支"呼罗珊省"势力增强,加尼政府军事清剿力度加大与外部势力打击和制裁措施升级,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塔利班的实力。为此,塔利班采取了选择强硬领导人、频繁发动袭击、坚持游击战等相应的反制措施。就目前情况来看,塔利班正在整合内部力量,出于争夺阿富汗局势主导权的考虑,塔利班发动袭击的频率和强度可能会增加,而加尼政府的军事打击和外部势力的介入很难从根本上消灭塔利班势力。阿富汗政府、外部势力与塔利班三种力量的相互作用,将决定阿富汗局势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4.
卧格夫制度,既是伊斯兰经济制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伊斯兰教法的一个特殊部分;既是宗教性的,又是社会性的.这两重属性表明,卧格夫制度仅仅发生在伊斯兰国家或穆斯林社会群体中.因此,对伊斯兰卧格夫制度的研究不仅可以从一个侧面观察伊斯兰国家的经济脉动,而且可以探究穆斯林"乌玛"之间的互助遗风.当代伊斯兰教法学家应该运用"创制"学说,对卧格夫的用益做出新的诠释,使其在伊斯兰社会或穆斯林社群中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阿富汗伊斯兰化进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7世纪中期,伊斯兰教进入阿富汗及其周边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与人文环境,阿富汗的伊斯兰化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与伊斯兰世界的核心地区相比,阿富汗地区的伊斯兰教更多地容忍了当地的各种信仰体系。然而,阿富汗的伊斯兰化却是伊斯兰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为伊斯兰教进入中亚、南亚和中国提供了通道,而且抵御了什叶派向东伊朗的扩张,同时,突厥人的伊斯兰化也与阿富汗地方王朝的努力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赵辉 《国际资料信息》2011,(9):28-29,36
大多数美国穆斯林一如既往地拒绝暴力和极端主义。与2007年一样,很少人认为以自杀式爆炸和其他针对平民的暴力形式保卫伊斯兰教是正当的,并且“基地”组织甚至比那时更不受欢迎。同时,美国穆斯林对全球和美国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存在着巨大的担忧。  相似文献   

17.
学界一直把1967年战争作为阿拉伯民族主义和现代伊斯兰主义的分水岭,认为伊斯兰主义是穆斯林世界在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民族主义等外来思想的实践均告“失败”的情况下,对于伊斯兰的回归,因而是伊斯兰对于民族主义的否定,甚至是反民族主义的。本文认为,在中东政治生活中,伊斯兰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绝不是单纯的对立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交又甚至包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特朗普及其团队的系列反穆斯林言行,反映了美国社会中根深蒂固的"伊斯兰恐惧症"。其在美国主要表现为四点:一是公开否定和敌视伊斯兰教,将之与极端主义挂钩;二是公开歧视、孤立甚至攻击穆斯林;三是对伊斯兰文化传播及穆斯林人口增长的忧虑和排斥;四是在外交方面对伊斯兰国家及穆斯林群体的歧视和攻击。"伊斯兰恐惧症"在美国并非新现象,其产生和盛行有复杂的原因,包括历史、制度、社会和直接原因等。"伊斯兰恐惧症"的蔓延对美国国内团结、社会稳定及对外政策都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二、埃及 1、圣战组织(Jihad Goup)70年代后期成立的埃及伊斯兰极端组织,分为两派:一是由阿巴德·阿勒祖马尔领导的早期圣战派;二是由阿曼·阿勒宰·瓦西里领导、自称为“征服者先驱”的新圣战派。阿曼·阿勒宰·瓦西里现在阿富汗,是本·拉登“新世界伊斯兰阵线”组织中经济事务的主要负责人。圣战组织将被关押在美国的“瞎子谢赫”(教长)奥马尔·阿卜杜勒·拉赫曼尊奉为精神领袖。目标是推翻穆巴拉克政府,建立伊斯兰政权。该组织还要求根除西方对穆斯林国家的影响,并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作为攻击目标。  相似文献   

20.
土耳其是一个多民族的伊斯兰国家,民族与宗教矛盾自立国以来一直存在。虽然土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世俗的、政教分离原则以及不可分裂的国家统一原则,但是以库尔德民族分离势力为主的民族矛盾、企图在土恢复政教合一政权的伊斯兰主义分子与世俗势力之争一直是土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的难题。特别是90年代以来,以库尔德工人党(PKK)为主的民族分离势力和伊斯兰极端势力在土十分活跃,给土政治和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以至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十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