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沙特阿拉伯(简称沙特)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石油王国和世界穆斯林第一大和第二大圣地麦加和麦地那所在地。这两大特点决定了其在中东地区的大国地位及在伊斯兰国家乃至世界范围的独特影响力。多年来,沙特凭借深厚的宗教底蕴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在中亚国家开展泛伊斯兰外交。而沙特是典型的"经济上的巨人、军事上的矮子","里亚尔外交"1便成为沙特中亚政策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2011年初发生的“阿拉伯之春”以世俗“街头革命”为先导,却为伊斯兰分子提供了政治崛起的历史机遇.政治伊斯兰在突尼斯、摩洛哥、埃及相继取得选举胜利后上台执政,宣告阿拉伯世界迈向政治伊斯兰时代.目前,中东世俗主义与伊斯兰主义、伊朗和沙特各自领衔的“什叶派新月”与“萨拉菲派新月”、以埃及穆斯林兄弟会为首的伊斯兰温和派与以“萨拉菲派”为首的伊斯兰保守激进派三对关系的博弈日益加剧,已经并将继续影响中东政治伊斯兰走势.  相似文献   

3.
高祖贵 《西亚非洲》2005,89(4):21-25
普遍存在且日渐强烈的反美主义,是转型中的伊斯兰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种问题混合“发酵”的深刻反映,对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的现状和走势具有重要影响。它部分是双方根本利益冲突的结果;部分是美国对伊斯兰世界的政策所致。它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受4个因素的影响:其一,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进程对伊斯兰世界的挤压和冲击;其二,巴以冲突的刺激与催化;其三,反美成为伊斯兰世界内部政治斗争的需要;其四,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给穆斯林造成“不公正待遇”甚至伤害。但反美主义的复杂性决定了伊斯兰世界与美国仍有展开合作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清真寺之所以能够成为伊斯兰文明的符号象征,既表现为经训等文化原典中大量经文的系统阐释,又凸显出清真寺在创造伊斯兰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具体实践中所发挥的重要建构作用;伊斯兰传播的历史既是清真寺的建设历史,也是穆斯林的移民历史,清真寺在伊斯兰文明向世界传播的过程中扮演了文化符号与传播媒介的双重角色,并在穆斯林由游牧--定居--寺市并存--伊斯兰城市--伊斯兰国家--伊斯兰文化圈--全球穆斯林教缘共同体的形成中功不可没;对于清真寺在伊斯兰文明发展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一问题必须予以足够重视:充分发掘宗教礼拜场所先在的精神资源优势进行对话,以形成教际对话的长效机制;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和爱资哈尔的伊玛目已在不同层面承担起全球化时代宗教领袖的责任,他们的对话精神值得倡导;拥有清真寺这一话语平台的阐释者应秉承伊斯兰"创制"传统对经训做出合乎时代精神的诠释,以维护伊斯兰文明的阐释权威性.  相似文献   

5.
非洲伊斯兰教系伊斯兰教传入非洲后同当地传统文化长期碰撞与融合的产物,带有鲜明的非洲特色。当前,非洲伊斯兰教不仅拥有大量信徒,而且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大多数非洲穆斯林信奉传统、温和且具有宽容精神的伊斯兰教;也有一部分穆斯林主张建立以伊斯兰教法为基础的社会;还有一小部分穆斯林信仰伊斯兰极端主义,他们的行为已成为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不安定的因素之一。从国际层面看,非洲伊斯兰教已日益成为整个伊斯兰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非洲伊斯兰教和穆斯林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6.
王鹏 《亚非纵横》2002,(1):30-32
沙特阿拉伯,凭借着巨大的石油产量,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呼风唤雨,并借着巨额的石油美元,在伊斯兰世界和海湾地区叱咤风云。伊拉克宣布停止向国际市场供应原油,沙特紧随其后宣布将增产以填补国际石油市场因此而缺少的石油份额,从中不难看出沙特在国际石油市场的地位和王者之气。  相似文献   

7.
对阿拉伯什叶派而言,伊朗具有三种主要角色,即什叶派首要聚居地、伊斯兰革命中心和作为国家的伊朗。伊朗鄙视阿拉伯民族,并把阿拉伯什叶派作为地区政策的利用对象。伊斯兰革命后,伊朗有选择、有区别地以多种方式影响阿拉伯什叶派,其影响具有复杂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王晋 《国际安全研究》2019,37(4):138-156
作为“远敌”的西方世界和“近敌”的伊斯兰世界“叛教者政府”,哪一个才是优先打击目标,是伊斯兰极端主义者们论争的焦点问题之一。“远敌”和“近敌”的排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伊斯兰极端组织的战略实践。以“远敌”为优先袭击目标的伊斯兰极端组织,往往将美国和西方国家在阿拉伯世界的人员和利益作为袭击重点,同时努力向西方世界内部渗透,伺机发动大规模的暴恐袭击,挫败“异教徒”在伊斯兰世界的势力,促使穆斯林“觉醒”,进而建立一个涵盖所有伊斯兰世界的“哈里发国”;而以“近敌”为优先袭击目标的伊斯兰极端组织,则将所在国的政权和领导人视为“叛教者”,其优先的战略目标是对所在国或者周边地区发动暴恐袭击,通过暴力活动制造混乱进而夺取政治权力,建立“伊斯兰国家”。不同伊斯兰极端组织在“远敌”和“近敌”优先次序上的实践,源于不同的伊斯兰极端主义政治逻辑,因此对伊斯兰极端主义“远敌”和“近敌”战略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政治逻辑,为国际社会更好地应对伊斯兰极端主义思想及实践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9.
学界一直把1967年战争作为阿拉伯民族主义和现代伊斯兰主义的分水岭,认为伊斯兰主义是穆斯林世界在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民族主义等外来思想的实践均告“失败”的情况下,对于伊斯兰的回归,因而是伊斯兰对于民族主义的否定,甚至是反民族主义的。本文认为,在中东政治生活中,伊斯兰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绝不是单纯的对立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交又甚至包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伦理道德是社会稳定的构成要素。它作为重大的社会财富保持着稳定的社会功能,促进了阿拉伯民族延绵不断的文化传承。在社会应用层面,伊斯兰伦理道德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有效作用,这便是其价值所在。伊斯兰伦理道德立足于社会实践,服务于世俗生活,故为世俗生活而制定,它具有神圣性的规范要求,即敬畏安拉,并将这一规范变为道德义务和纲纪,成为最重要的内容和精神支柱。伊斯兰伦理道德属于稳定的社会基础,为社会成员所接受和维护,用伊斯兰伦理道德的眼光评判人和事物,是穆斯林的主要思维方式,这就使伦理道德成为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精神资源。伊斯兰伦理道德文化内涵的重要性在于它对当今伊斯兰社会依然具有社会现实价值,对塑造穆斯林的精神世界、价值观有着很强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地区拥有2.1亿穆斯林,是世界上除阿拉伯世界以外的穆斯林人口占最多的地区之一。印度尼西亚的穆斯林占全国总人口80%以上,据统计有1.6亿穆斯林。菲律宾的穆斯林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多,有500万人。马来西亚的穆斯林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9%,大约有一千四百万左右。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都有宗教极端主义组织。印度尼西亚的主要伊斯兰教组织有14个,其中“泛伊斯兰国家”、“阿拉苏纳圣战军”、“自由亚齐独立运动组织”、“伊斯兰解放党”和“维护伊斯兰战士组织”是主要的极端主义组织。  相似文献   

12.
沙特阿拉伯是伊斯兰—阿拉伯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和麦地那的所在地,在中东地区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重要的石油国,沙特是阿拉伯国家唯一的G20成员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中国与沙特是彼此重要的合作伙伴.“沙特自2000年以来连续多年成为中国在全球的第一大原油供应国和在西亚非洲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3年,中国首次成为沙特第一大贸易伙伴”.①同时,中沙在贸易、能源、投资、金融、工程承包等方面的合作日益密切.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与主要伊斯兰国家的关系:重塑与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美国与主要伊斯兰国家的关系,既是美国与伊斯兰世界战略关系的政策体现,也是双方关系宏观架构的微观反映;既显示出这对战略关系的共性,也因地区和国别差异而具有各自特点。美国与"大中东"的土耳其、埃及、沙特、伊朗、伊拉克、叙利亚、苏丹、利比亚、阿富汗、巴基斯坦,以及中亚5国  相似文献   

14.
阿拉伯国家的政治文化是阿拉伯民族关于政治生活的心理学。阿拉伯国家的政治文化只是阿拉伯文化流变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特殊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阿拉伯地区政治生态先后经历了民族国家构建、伊斯兰复兴运动以及最近席卷西亚北非的"阿拉伯之春"。在此期间诸多政治思潮、宗教主义与文化观念融入到阿拉伯国家,深入到政治生活的各个层面,构成阿拉伯国家政治文化丰富多彩的内容。由于阿拉伯世界特殊的宗教地域特色,导致其政治文化不可避免地具有阿拉伯民族性与伊斯兰宗教性,二者的此消彼长则是阿拉伯政治文化最鲜明的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5.
对科索沃危机后美国伊斯兰政策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20年来,美国对外政策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密切关注伊斯兰问题,并企图将伊斯兰与政治性的“伊斯兰主义”予以区别。这一外交决策的副作用在于夸大所谓伊斯兰威胁,并造成伊斯兰在总体上反西方的误断,使美国的利益因政策失误而蒙受损失。科索沃战争实际上是美国对外决策上的一个“突破”,美国应以此为契机重新思考其对外政策,把对外政策建立在利益考虑而非文明冲突的基础之上。在新的决策中应充分注意伊斯兰问题的复杂性,特别是它在不同地区的政治含义,采取灵活多变的弹性政策,尤其不应忽视正在兴起的逊尼派伊斯兰主义对南亚、中亚、北高加索、巴尔干等地区政治和安全的重要影响。重要之点是需要根据穆斯林居住地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变化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奥巴马政府的战略变革与中东局势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巴马上台以来,力图从整体上缓和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弥合与伊斯兰世界的分歧,借助埃及、约旦、沙特阿拉伯、土耳其等中东盟友的策应和支持,带动中东和谈取得实质性进展,谋求与伊朗关系的可控发展或战略缓和,稳健完成从伊拉克撤军,并加强在阿富汗的"反恐"行动,最终完成对布什政府时期中东战略的修正与变革,进一步维护美国的战略利益.奥巴马可能在一些方面取得成果、甚至突破,但在阿富汗"反恐",以及中东和谈问题上会面临强大阻力.  相似文献   

17.
东方晓 《西亚非洲》2007,41(6):9-15
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反对恐怖主义的战争,并先后用武力推翻两个穆斯林国家的合法政权,不仅如此,美国还在伊斯兰世界推动民主化变革,以铲除伊斯兰极端主义滋生的土壤。人们总是小心翼翼地避免把反恐战争描绘成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然而,无庸讳言,九一一事件和反恐战争还是将西方(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基督教与穆斯林等具有强烈对比的话题摆在了人们面前。本文力图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通过分析伊斯兰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历史,对当代伊斯兰主义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判断。与以往的研究类似,笔者坚持把伊斯兰主义的研究建立在3个纬度之上,即伊斯兰与西方世界的关系、伊斯兰社会内部的变化、伊斯兰教的内部特点。  相似文献   

18.
“9·11”事件后,伊斯兰世界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命运与前途备受关注。全面、客观、准确地认识和解读这个“世界”,已经成为研究国际政治特别是美国—伊斯兰世界关系和国际格局演变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伊斯兰世界的兴衰和对西方的抗争;然后阐述伊斯兰世界在全球化冲击下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主要问题;接着厘清伊斯兰世界在探求自身发展道路和回应西方挑战过程中产生的不同主张及其实践,包括政治伊斯兰、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恐怖主义及反美主义;最后全面展现伊斯兰世界作为一支转型中的战略力量在国际格局中的地…  相似文献   

19.
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反对恐怖主义的战争,并先后用武力推翻两个穆斯林国家的合法政权,不仅如此,美国还在伊斯兰世界推行民主变革,以铲除伊斯兰极端主义滋生的土壤。人们总是小心翼翼地避免把反恐战争描绘成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然而,无庸讳言,九一一事件和反恐战争还是将西方(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基督教与穆斯林等具有强烈对比的话题摆在了人们面前。本文力图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通过分析伊斯兰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历史,对当代伊斯兰主义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判断。与以往的研究类似,笔者坚持把伊斯兰主义的研究建立在3个纬度之上,即伊斯兰主义与西方世界的关系、伊斯兰社会内部的变化、伊斯兰教的内部特点。  相似文献   

20.
在2010年底开始的阿拉伯世界动荡中,各种力量激烈博弈,局势异常纷繁复杂。在这种扑朔迷离的进程中,以埃及穆斯林兄弟会为代表的伊斯兰温和力量脱颖而出。他们审时度势,参加了世俗宪政体制下的议会和总统选举,并取得不菲的成绩。伊斯兰温和力量在军事强人政权垮台后能够脱颖而出,是其放弃建立神权统治的目标、接受政教分离的宪法原则和选择和平手段的结果。尽管仍将面临一系列挑战,但只要坚持走与世俗力量和解的道路,顺应世界现代化的潮流和人民的意愿,伊斯兰温和力量将会创造新的辉煌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