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文明导刊》2013,(10):51-51
献子贵言【原文】范献子游于河,大夫皆存,君日:“孰知栾氏之子?”大夫莫答。舟人清涓合楫而答日:“君奚问栾氏之子为?”君日:“自吾亡栾氏也,其老者未死,而少者壮矣。吾是以问之。”清涓日:“君善修晋国之政,内得大夫,而外不失百姓,虽栾氏之子,其若君何?君若不修晋国之政,内不得大夫,而外失百姓,则舟中之人,皆栾氏之子也。”君日:“善哉言。”明日朝,令赐舟人清涓田万亩,清涓辞。君日:“以此田也,易彼言也。子尚丧,寡人犹得也。”古之贵言也若此。(群书治要·尸子)  相似文献   

2.
《精神文明导刊》2012,(1):53-53
贾子治要选登 梁大夫有宋就者,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梁之边亭,劬力而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而希灌其瓜,瓜恶。楚令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恶梁亭之贤己,因往夜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死原作华)焦者矣。宋就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其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也。楚王闻之,悦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日:“报怨以德。”此之谓也。  相似文献   

3.
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人爵和天爵的观念。他在《孟子·告子上》中说:“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读罢不觉感慨万  相似文献   

4.
《精神文明导刊》2012,(9):54-55
【原文】将欲取天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也,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不敢以取强焉,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勿强。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恢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处左,上将军处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战胜,则以丧礼处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则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安者寿。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相似文献   

5.
孟子认为,“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意思是说:天子能够向天推荐人,却不能强迫天把天下给他;诸侯能够向天子推荐人,却不能强迫天子把诸侯之位给人;大夫能够向诸侯推荐人,却不能强迫诸侯把大夫之位给人。那么天子之位、诸侯之位、大夫之位应该由谁给呢?孟子认为,应当由“天”说了算,天喜欢谁就给谁,天意不可违。天虽然不说话,但天会“以行与事示之”,会告诉你应当用谁。  相似文献   

6.
天道章句之七十五: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也,是以饥。百姓之难治,以其上有以为也,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  相似文献   

7.
黠鼠赋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相似文献   

8.
瓶装矿泉水充斥市场.现在再来谈论直饮山泉.恐怕要被嘲为“连趋时都不够格”。我不敢妄言眼下矿泉的种种优劣美恶;只想说,历史上记载的山泉.竟有贪廉之异。广东境内有被称作“贪泉”者.清·屈大均《广东新语》云:“石门有泉.饮之辄使人贪,名曰贪泉。……贪泉一在连州之五溪水.与在石门者为二。”贪泉之名,由来已久.始于汉大夫陆贾.饮后贪财敛钱。晋代吴隐之有意饮之.而不易节操。《晋书·吴隐之传}):“朝廷欲革岭南之弊.隆安中,以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假节领平越中郎将。未至(广)州二十里.也名石门,有水曰贪泉…  相似文献   

9.
阳城的正气     
唐德宗时,有个叫阳城的人,居官刚正不阿,索有名望。他先是做谏议大夫,嫉恶如仇,敢怒敢言,大有“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慷慨之气。然而,就因为这“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胆识气魄,惹得皇帝不高兴,谏官没做多久,就被逐出京城,贬为道州刺史。阳城虽然接连受到打击,依然豪气不减,到了道州任上,又为百姓干了许多好事。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明导刊》2014,(3):49-49
第五伦尽节【原文】第五伦,字伯鱼,京兆人也。举孝廉。帝问以政事,大悦,与语至夕,拜会稽太守。会稽俗多淫祀,好卜筮,人常以牛祭神,百姓财产,以之困匮。其有自食牛肉,而不以荐祠者,发病且死,先为牛鸣,前后郡将莫敢禁。伦到官,移书属县,晓告百姓。其巫祝有依托鬼神,诈怖愚民,皆案验之;有妄屠牛者,吏辄行罚。民初恐惧,或祝诅妄言,伦案之愈急,后遂断绝,百姓以安。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或问伦日:“公有私乎?”对日:“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谓无私乎?”(群书治要·后汉书)  相似文献   

11.
只要不是地道的文盲,大概都认识“生命”二字,但即使知识十分渊博的人,也未必都能真正理解它的深刻含义。正因如此,古往今来,珍惜生命者有之,浪费生命者有之;害怕失去生命者有之,视生命为儿戏者也有之。这提醒我们,人要善待生命,就必须深刻地感知生命。  相似文献   

12.
《精神文明导刊》2013,(6):49-49
【原文】 吴王夫差兴兵伐齐,掘为渔沟。通于商、鲁之间。北属之沂,西属之济,欲以会晋。恐群臣之谏也,乃令于邦中曰:“寡人伐齐,敢有谏者死。”太子友乃风谏以发激吴王之心。以清朝时怀丸挟弹从后园而来,衣洽履濡。吴王怪而问之曰:“可为如此也?”友曰:“游于后园,闻秋蝉之鸣,往而观之。夫秋蝉登高树,饮清露,其鸣悲吟,自以为安。  相似文献   

13.
五百日军不敌柯铁虎一人    义勇军“三猛”之一的简大狮,至事不可为,潜返原乡漳州,却在日本的外交压力下,被捕遣往厦门厅,送回台湾,绞死于台北监狱。在厦门厅,简大狮有以下之供词——— “我简大狮,系台湾清国之民。皇上不得已以台地割日人,日人无礼,屡次至某家寻衅,且被奸淫妻女:我妻死之、我妹死之、我嫂与母死之,一家十余口仅存子侄数人,又被杀死。因念此仇不共戴天,曾聚众万余以与日人为难。然仇者皆系日人,并未毒及清人;故日人虽目我为土匪,而清人则应目我为义民。况自台湾归日,大小官员内渡一空,无一人敢出…  相似文献   

14.
三、“人有十等”不包括农业劳动者 《左传》昭公七年,楚申无宇曰:“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供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圉,牛有牧,以待百事。”对这段话,清人俞正燮《癸已类稿·仆臣台义》解释得比较明晰。他说:“ 皂者,赵策所谓‘补黑衣之队’,卫士无爵而有员额者,  相似文献   

15.
全孝华 《今日海南》2006,(11):47-47
大风过后,一棵巨大的橡树被狂风连根拔起,橡树躺在地上却看到芦苇依然在风中舞蹈,就奇怪地问道:“为什么你们这么低矮弱小却能抵御大风而不被摧毁呢?”芦苇平静地答道:“正因为你粗壮有力敢与狂风抗衡,结果被刮断了。而我们则相反,我们自知软弱,风来时我们弯腰让它过去,所以才会一次次地逃过劫难。”这也许就是树大招风的来历吧。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木强则折。虽然老子的观念在现在看来有其片面性,但我们还是能从其中得到很多的启示。柔弱也是一种智慧。思想过…  相似文献   

16.
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五月七日,孙中山在上海为胡汉民撰写的《余健光传》亲笔爱书数语为序:“健光之死也,民党知与不知者,皆为四伤,以谓使天假之年,获意其志,其所造当什百倍于今日也。惟位光则固以奋斗而死,自有志于革命以来,真所谓一息尚存,未尝少懈者。其生平自接,亦曾无成败利钝之见,故不问健光所已建树于国家社会者奚若,而即此奋斗进取之精神,已足以移传于多数后起之青年而不朽,我知健光无复遗憾矣。健光与同志助英士数年,英士多病,健光独强健年少,顾英土不死于病而死于敌,健光不死于敌而死于病,均出常人预测之外…  相似文献   

17.
《精神文明导刊》2012,(3):54-54
哀公问于孔子日:“寡人欲论鲁国之士,与之为治,敢问如何取之?”孔子日:“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有圣。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格,法也],不择贤以托其身,不力行以自定,见小暗大,而不知所务,从物如流,而不知所执,此则庸人也。所谓士人者,心有所定,计有所守。  相似文献   

18.
《精神文明导刊》2013,(7):49-49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景公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穰苴日:“臣素卑贱,君擢之间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  相似文献   

19.
话说讳“4”     
话说讳“4”□柳成行数讳,外国也有的,如西方人之忌“13”。在我国,惟因“4”与“死”谐音,粤人特忌一个“4”字,在日常生活中每每避讳。比如家住4楼,会说3+1楼;买菜4斤,会说3+1斤。讳得如此执迷,不禁使人费解:汉字中与“死”谐音者多矣,诸如“事...  相似文献   

20.
牛山“孙氏宗祠”坐落在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牛山村北侧,顺山势定址,选孙氏始祖旧地,取意于牛山命脉运系。宗祠坐北朝南,子午宅向,三进院落,南北长64米,东西宽32米。据孙氏宗祠内现存的道光二十三年《建修祠堂记》碑刻记载:“我家有任大夫之职者,有罗将军之封者,则庙宜准大夫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