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过敏性休克猝死的法医学鉴定7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敏性休克猝死的法医学鉴定7例黄飞骏,刘世沧(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系,四川610041)过敏性休克的法医学鉴定有相当的困难。现将近10年来我系鉴定为过敏性休克猝死的7例尸解材料进行分析,并就过敏性休克猝死的诊断问题进行探讨。1资料分析1.1一般情况死者...  相似文献   

2.
Sun HW  Gao CR  Ren GM  Sun JH  Lu J  Wang YY 《法医学杂志》2006,22(3):180-182,F0004
目的观察P物质在过敏性猝死人体咽喉和胃肠组织的表达,并探讨其在法医学鉴定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5例过敏性猝死者咽喉和胃肠组织的P物质表达进行研究,同时以冠心病猝死者作为对照;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分析,计算阳性指数(PI)。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咽喉和胃肠组织P物质表达明显增加(P<0.001)。结论咽喉和胃肠组织的P物质表达可作为过敏性猝死的法医学鉴定的形态学依据和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猝死15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猝死,又称急死,是指貌似健康而无明显症状的人,由于潜在性疾病或机能障碍,于开始感到不适后24小时内发生意外的急速的自然死亡(suddenunexpectednaturaldeath,SUND)。猝死的最大特点是意外性,因此,猝死常引起死者家属的怀疑、误解,甚至发生一些纠纷,而要求法医学鉴定。本系自1992年至2001年受理的法医病理学鉴定案例中,猝死者有15例,现对其分析如下。1一般情况1.1猝死发生率在本系进行的法医病理学鉴定案例中,经过尸体剖验、组织学检查、毒物分析等,排除了机械性损伤、机械性窒息、中毒等因素,按照WHO关于猝死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4.
过敏性休克死亡法医学诊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ao CR  Xue SH  Wang YY 《法医学杂志》2006,22(6):445-447
过敏性休克死亡在临床医学及法医学鉴定中较为常见,但过敏性猝死的死后诊断一直是法医病理学鉴定的一大难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了过敏性死亡血清IgE、组胺、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和P物质的含量以及其在肺脏和胃肠等组织中的免疫表达,试图为过敏性猝死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客观、准确的形态学依据和诊断指标。本文就过敏性休克死亡法医学诊断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在法医鉴定实践中,涉及“烟雾病”方面的鉴定案件较少报道,据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以来,在国内期刊及学术会议上仅见毕洁、吕红等报道的5例与“烟雾病”有关的法医学鉴定案件。现将本所受理的烟雾病患者猝死后的死亡原因鉴定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猝死案例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方法 对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2004~2010年间受理的16例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猝死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案例中以20~39岁男性多见,平均年龄(35.12±8.54)岁;血清钾平均水平(2.29±0.60) mmol/L.结论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猝死案例缺乏特异性组织病理学改变,法医学检案中应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7.
自发性纵隔气肿引起猝死一例李树山,王起宏(1.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公安局,七台河154600,2.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中级人民法院,七台河154600)自发性纵隔气肿引起猝死在法医学文献中报道甚少,笔者曾鉴定一例,现综合报告如下:1案情简介刘某,男,27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云南猝死(sudden death,SD)的流行病学及病理学特点,为猝死的防治和法医学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2009—2017年尸体检验的363例猝死案例,回顾性分析其性别、年龄、发病到死亡时间、好发季节、死亡原因及诱因等猝死相关因素。结果猝死者男性多于女性,≥35~55岁年龄段为猝死高峰,发病后6h内死亡率较高,各季节死亡人数从高到低分别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导致猝死的前十位死亡原因依次为冠心病、不明原因猝死(sudden unexplained death,SUD)、脑出血、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主动脉夹层破裂、心肌病、肺炎、肺动脉血栓栓塞、羊水栓塞、过敏。运动,输液、手术、药物以及轻微损伤是冠心病猝死最常见的发病诱因,意识障碍或昏迷、胸痛或胸闷以及腹痛是冠心病猝死最常见的死亡前症状。结论中年男性猝死最常见,是猝死防治的重点人群。在法医学鉴定和猝死的防治中应对不明原因猝死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9.
龚毓昌  秦志强 《法医学杂志》1999,15(2):69-69,72
通过两例肾上腺结构猝死的案例观察发现:肾上腺和肾上腺以外器官的结核病变均表现为不典型的慢性陈旧性的病理学特征。提示在法医学鉴定中,对患过结核病和“不明死因”猝死尸体剖验时肾上腺的组织病理学检验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眼球钝挫伤在临床上比较多见,且大多涉及法律问题,本文将眼球钝挫伤进行临床分型,通过对43例法医学鉴定案例分析,发现眼球钝挫伤的损伤规律及法医学特点,并就与法医学有关的临床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了作者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伤害案件临床法医学鉴定之完善黄达志临床法医学鉴定结论是认定伤害案件不可缺少的证据之一,其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案件质量。几十年来,法医界人士在临床法医学检验鉴定的程序、方法、鉴定标准及鉴定书的制作方面都有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但随着临床法医学实践的不断深...  相似文献   

12.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颁布实施后,很多医院成立了司法鉴定所,面向社会开展法医学鉴定业务。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法医学鉴定出现了较多问题。作者在此对医院及临床医师是否可以从事法医学鉴定,医学鉴定与法医学鉴定的区别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便同行在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青壮年猝死综合征是指青壮年男性原因不明的突然死亡,在法医实践中并不罕见,但其发生原因及死亡机制尚无统一的认识。近年来,我国也有多例这类死亡的报道。笔者根据自己的法医学经验,参考一些法医学资料,对青壮年猝死综合证发生的原因、病理特点、发病的临床表现以及法医学鉴定时应注意的事项分析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当我国法医学鉴定体系处于机构重叠,人员分散,三家鼎立,政出(鉴定)多家的无序状态时,新刑诉法(指1997年1月1日起施行的《刑事诉讼法》)第120条又重新增添了法医学鉴定机构。即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来负责对有争议的人身伤害进行法医学重新鉴定。也就是说,把人身伤害的最终鉴定权交给了医院。重走老路,象过去没有法医的年代那样,让治病救人的临床医生又重新兼职搞起了法医学鉴定工作。这样会给我国法医学事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首先,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里,组成的法医鉴定组织既不合理,又不科学,也不合…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临床法医学学科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同世界有些国家一样,我国的临床法医学科也是适应社会和法律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司法鉴定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逐渐形成了学科特色和优势,涌现出一批研究成果,培养了一大批临床法医学鉴定人才,并为国家司法审判机关提供了大量的科学证据。但随着国家司法鉴定体制改革,以及社会鉴定机构和从业人员迅速增长,使得临床法医学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提高学科研究水平,规范临床法医学鉴定,提高临床法医学鉴定质量,更好的为司法鉴定服务等,  相似文献   

16.
人体刺创的法医学鉴定分析张春洋刺创在法医临床检案中常常遇到。关于刺伤损害程度的法医学鉴定,在现行轻、重伤鉴定标准中没有特殊规定。本文收集80例刺伤案例,从其特点、并(继)发症与鉴定时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一般资料80例刺伤中,男52例,女28例;16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周围神经损伤"法医学鉴定案件的特点,探讨如何运用临床资料、法医检查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等对周围神经损伤者进行法医学鉴定.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周围神经损伤"的158例法医学鉴定案件,对其个体特征、损伤情况、鉴定结果、夸大与伪装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58例"周围神经损伤"案件中以男性、青壮年及无业人员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探究,了解SCD的病理及临床特征,完善法医临床工作的理论依据,提高临床工作的防治效果.方法:对猝死者进行验尸检验,在检验过程中从不同组织及部位进行材料收集,采取福尔马林进行固定(浓度为10%),采取石蜡包进行切片,并利用HE进行常规性染色,观察.结果:SCD尸解病理特征是猝死者的心脏表面均有程度不同的脂肪组织浸润,以右心为著;心原性猝死临床特征较多,患者出现心原性猝死时会表现出意识不正常,同时存在烦躁的情绪,严重时将直接导致呼吸困难,并且由于人体电解质不平衡会导致大量出汗.若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会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结论:通过探讨心脏猝死的病理基础及临床特点,并配合法医学鉴定,有效的提高临床防止效果及避免医疗纠纷,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司法程序中的当事人以公正.  相似文献   

19.
头面部外伤致严重视神经挫伤的法医学研究(摘要)王旭,宋嗣荣中国医科大学法医系临床法医教研室(110001)头面部外伤时眼球局部没有受到直接的暴力作用,而致的视神经挫伤案例屡有发生,其外力作用与视神经挫伤的因果关系,在临床法医学鉴定中常常引起争议。为了...  相似文献   

20.
离子通道病所致的心源性猝死与死后基因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大威  赵锐 《法医学杂志》2010,26(2):120-127
心脏疾病引起的猝死占人类各类疾病所致猝死的首位.多数心源性猝死案例通过尸体解剖、病理组织学检验可以明确死因为心源性疾病,但尚有少数案例虽经过详细检验并高度怀疑为心源性猝死,但仍不能明确检测到可说明死因的心脏疾病.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发现此类猝死者中相当一部分属于先天性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疾病所致,主要包括Brugada综合征、长QT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短QT综合征等.本文对此类疾病的分子遗传学、心电图所见、临床表现和猝死机制以及死后基因检测技术在死因鉴定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为法医学实践中先天性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疾病所致猝死原因的鉴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