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高建林  汤荣光 《群众》2014,(4):46-47
<正>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文化强国战略并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与载体,高校关工文化逐步探索并走出了一条时代特色鲜明的新路,不断释放"立德树人"的正能量,协同引领亿万"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踏上中国梦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关工文化、高校关工文化形成了属种关系清晰的概念群组。作为前者包容后者的特殊单元,高校关工文  相似文献   

2.
叶坚 《浙江人大》2015,(1):76-77
"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江南药王"胡庆余堂,系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于公元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创建,地处杭州历史文化街区清河坊。创业伊始,胡雪岩即在营业大厅门楣上镌刻上"是乃仁术"4个大字,大厅内高悬"真不二价"金字匾额。140多年来,秉承"戒欺"祖训,胡庆余堂国药号成为保护、继承、发展、传播祖国5000年中药文化精粹的重要场所,成为杭州人文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胡庆余堂中药文化入围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药号也被  相似文献   

3.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意义非凡。在全球化的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面临着多元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冲突与挑战。当前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强固灵魂精神之本,增强道德情操和修养;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掌握话语权、传播正能量;推动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共同构筑现代大学文化;增强责任和使命,成为教育人、培养人、引领人的战斗堡垒。  相似文献   

4.
3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简称桂电)迎来喜讯:在教育部公布的20家"教育部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名单中,该校的"微风映像"视觉整合教育传播中心(简称"微风映像")榜上有名。上榜不易。全国共有141所高校145家网站申报,竞争激烈程度可谓是高手如云的巅峰对决。经过层层评审考核,桂电"微风映像"凭借其浓郁的"微文化"氛围营造、高效的"正能量"教育传播、独创的"微  相似文献   

5.
仁术的真谛     
中医药学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的重大贡献。古代贤哲有“医乃仁术,济世活人”的遗训,话虽简短,思想内涵丰富。本人年逾花甲,从医及执教4O余载,曾不断用心体察仁术的本质,在实践中虽多有收获,仍不敢说完全把握了仁术的真谛。仁是我国古代儒家基本道德思想,也是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所谓“仁、义、礼、智、信”,则仁为首位。孔子对此有过诸多论述,简言之,仁即“爱人”之意,指对他人应该同情、关心和爱护。把祖国医学冠以仁术,表明它是济世活人、广播爱心的最高尚宗旨和根本目的,这对于我们今天加强社…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江阴市充分挖掘香山法治书屋示范点的现有资源,聚合社会崇德尚法正能量,努力将香山法治书屋这个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德法书香"实战品牌。  相似文献   

7.
<正>自古以来,我国医学倡导的就是"医乃仁术"、"大医精诚"。行医9载,免费为近两万名眼疾患者做了白内障复明手术的省华正医疗集团董事长郑华,便是以一颗医疗工作者的仁爱之心为众多患者送去了光明。立志于做慈善事业的他,还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在8年后,让四平市成为全国首个无"障"城市。诚信守诺,求真务实上个世纪刚刚恢复高考,郑华就在山东省枣庄市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我国著名的山东矿业学院冶金专业。毕业  相似文献   

8.
在新媒体背景下,以微信、微博为特征的"微"传播成为传播的重要方式。"微"传播以便捷、灵活以及高效等特征在民间适用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可小觑。建设优秀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应当利用好、掌握好"微"传播的特征和功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畅通、准确的传播途径。这不仅是新媒体时代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更是社会正能量传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仁者爱人”、“医者为仁术”,古往今来,人们把它当做道德水准来要求自己,也用以衡量别人。当今社会,“以人为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人文精神也是用以衡量医道的标尺。医道者,行医之道也。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是一曰“仁者”,二施“仁术”。现代社会也强调医学具有二重性,即“技术”和“人道”两个要素。如果一个医生只讲“技术”,把医学当物理学或生物学,把治疗对象当“物”,则失去了“人性”。“人文医道”应是“治病救人之道”,治病是手段、救人才是目的。人则包括躯体和精神两个方面。这两方面都需要施“仁术”,才能实现“爱人”。临床…  相似文献   

10.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让文化为建设美好新海南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海南是文化沙漠吗?外地人也许会这么问,但海南人绝对不会点头。岂止是海南人,就是外地人在海南多住些日子,也会被海南文化所吸引、所感染、所陶醉。省委书记刘赐贵在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凝聚社会正能量"。  相似文献   

11.
要不断提升杂志品位,刊载的文章要有特色、有文化、有政治观点,既要老辣、针砭时弊,又要给人以正能量。各地方组织在办刊过程中也应贯彻这一宗旨,让读者从我们刊载的文章内容中深刻理解什么是"民主与科学"。  相似文献   

12.
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较大,所以,如何实现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正能量引导,发挥其积极作用,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基于对浙江农林大学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可知大学生在求学时期,因特有的个性和思想发展,在网络舆情方面有价值判断能力模糊、网络自律差、网络从众心理强、上网追求"新奇刺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加强大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避免盲目跟风,加强大学生网络空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发挥"网络意见领袖"舆论正能量引导的作用,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引导大学生获取正确的主流信息,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舆论监管的力度。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是合作共赢之旅。这其中,文化先行,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公共外交"的独特作用已经成为各界共识。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发挥临近东盟南亚的地缘优势,凭借文化习俗相同或相似的切入点,云南在国际传播领域可以也应该大有作为。优势并不决定胜局,机遇也会擦肩而过。这就要求意识形态领域的决策者,包括中央驻滇新闻单位在内的云南媒体、传媒研究机构主动作为,加强与沿途国家媒体的合作与交流,深化"一带一路"沿途国家文化特性及媒介生态的研究,整合优势资源,重视人才培养,采取本土化策略,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多渠道提高中国媒体在周边国家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积极发挥对外信息传播和文化表达的天然优势,为"一带一路"战略注入正能量。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16,(27)
正高校行政化过程并不是简单、局部的社会现象,而是复杂、深层次的知识权力和文化意义问题,"去行政化"的改革应不忘高校的原有意义与"初心",合理配置教学、学术与行政资源随着社会各领域改革的深入,高校也成为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主体,高校教学、科研与行政管理之间的比重、对话与博弈过程成为高校演变与发展中的核心内容。近期,北京大学校  相似文献   

15.
正去年以来,贵港市覃塘区采取有效措施,以"孝文化""廉文化"为主抓手,以机关、学校为突破口,以党员和学生为切入点,多渠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人们崇尚孝廉文化,立德行善,弘扬新风,造就了"覃塘新精神"。在这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潜移默化地引领着社会新风尚,根植着社会正能量。一、干部创先争优,在践行上见精神覃塘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建立覃塘区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  相似文献   

16.
《政策》2013,(8):57-59
博物馆是收藏保管、陈列展示、研究宣传人类及其环境物证的神圣殿堂。近几年来,我省博物馆事业伴随着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日益增长的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在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增强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功能等方面,得到长足发展。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助力"五个湖北"建设中,发挥着聚集正能量、增强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詹奕嘉 《中国减灾》2013,(2X):44-45
<正>近三年来,微博已经成为防灾减灾领域不可忽视的"必修课"。一方面,微博的"波浪式传播"使灾害相关信息瞬间扩散、流言蜚语交织翻倍传播:另一方面,积极正面的主流声音也借势传播"正能量",打造出及时发布灾情提醒、组织动员抢险和凝聚正面精神的网络全民互助平台。这种"双刃剑"效应是微博与生俱来的特性所决定,但其作用的发挥可以因人为的导向与努力而改变。熟练掌握新媒介的传播规律、有效挖掘和放大"正能量"、消除和转化"负能量",已成为党政领导干部应对重大灾情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8.
全国百佳医生、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院长韩子刚,最近就医德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在医务工作者中引起广泛的共鸣。韩子刚认为,医德即医学伦理道德,我国古代就有“医乃仁术”的医德思想。社会主义现代医德的核心是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德治医”主要包括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正>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守护、传承与创新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当代高校的第四大基本职能,为培育人才、致力科研、服务社会提供了丰沛的精神养分和肥沃的文化土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文化滋养心灵,文化涵育德行,文化引领风尚。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指出,对"根"的找寻与继承是文化自觉的基础。作为大学办学历程与精神价值的忠实记录和高度凝练,校史无疑是一所高校的文化之根;而作为  相似文献   

20.
正谈交流话合作谋发展浓浓一家亲"实""惠"泽两岸浅浅一湾水,浓浓两岸情。情感交流,为两岸和平发展注入了"爱"的正能量;经贸交流,成为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夯实两岸共同利益的重要载体;文化交流,成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维系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精神纽带。两岸交流代表了人民根本利益,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从1987年两岸民间交流破冰,到200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