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层在数字治理过程中出现了数字形式主义。数字形式主义表现形式多样,特征鲜明。基层数字形式主义的基本表征为,重视数字形式忽视工作效果、强调留痕漠视效率、热衷技术应用轻视人文关怀。科层制给予的压力、目标考核的推动、晋升激励的驱使、问责机制不健全的助涨,构成了基层数字形式主义的生成机理。有效解治基层数字形式主义,需要调正基层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加强数字化顶层设计消解数字贫困、完善激励机制推动基层数字治理、健全容错机制提升基层干部数字执行力。  相似文献   

2.
近五年来,学术界对于基层形式主义的关注日益增加,基层形式主义成为党和国家重点解决的问题。关于基层形式主义的研究我国学者主要集中在表现、成因和治理对策等相关研究。在充分肯定取得的研究成绩的基础上,在以后的研究中:应重视对基层具体工作中形式主义的整体性研究;坚持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系统分析基层形式主义产生的多维成因;治理途径应加强对外部制约力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是基层治理创新的主要推动者和实践者。改革出现反复、改革身陷"无变革改革"困局、存在形式主义创新、持续推进改革动力不足等成为地方政府推动基层治理深度转型的主要挑战。基层治理转型的深度推进,势必遭遇基层治理现有体制的"对抗",唯有通过变革治理体制,实现政府内部"条块"纵向关系优化和外部"政社"关系整合的有机衔接,形成稳定的制度安排,才能促进新支持机制和保障机制常规化,最终实现基层善治。浙江龙港一年多来的运行实践表明,"市管社区"有助于基层社会的良性治理,这为小城市基层治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是基层治理创新的主要推动者和实践者.改革出现反复、改革身陷"无变革改革"困局、存在形式主义创新、持续推进改革动力不足等成为地方政府推动基层治理深度转型的主要挑战.基层治理转型的深度推进,势必遭遇基层治理现有体制的"对抗",唯有通过变革治理体制,实现政府内部"条块"纵向关系优化和外部"政社"关系整合的有机衔接,形成稳定的制度安排,才能促进新支持机制和保障机制常规化,最终实现基层善治.浙江龙港一年多来的运行实践表明,"市管社区"有助于基层社会的良性治理,这为小城市基层治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如何平衡国家对基层诉求的统一性与基层治理实践中的流动性始终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议题。伴随着中国社会治理转型的持续发生,近年来城市基层治理机制的创新形式层出不穷。同时,在不断创新的城市基层治理机制背后,必然有着一系列的结构条件和制度基础。由此,面对当前城市基层治理前沿发生的制度性变革与策略性创新,一种新的治理机制随之产生。“空间分工制”来自社会治理议题的空间化,即产生于总体性与实践性、制度实践和治理成本、多元绩效与过程考核三对复杂的关系之中。而在基层社会的实际运行过程中,新治理机制的运作体现为制度环境、主体合作、关系网络、任务统合和时间纪律的多重实践逻辑,代表着不同社会行动者和不同空间的交互。“空间分工制”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基层治理的有效性,同时也对基层社会治理产生了减负悖论与再组织化两种意外后果。新治理机制的运作,回应了基层治理共同体的建设诉求。  相似文献   

6.
从经验到理性、从做法到方法,从“一地”到“全局”,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完善健全理性知识体系、制度规范体系、实践适用体系,逐渐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范式。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枫桥经验”始终深植于中国基层治理实践,坚持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治理文化和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共同治理、柔性治理、源头治理”理念,呈现出“平安大家建、矛盾柔性化、风险源头治”的范式优势。全国“枫桥式工作法”作为治理范式的实践载体,生动彰显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特色理念和范式优势。总体上,治理范式论具有理论统摄功能,对社会治理实践具有现实的解释力,有助于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超越现象走向本质,有助于构建中国自主的社会治理知识体系,有助于加强国际社会的理解与认同。  相似文献   

7.
2020年以来,武当山特区坚持将“双报到”工作作为深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优化工作机制,在深上下功夫,在实上见真章,构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创新工作机制,补齐治理短板。  相似文献   

8.
枝江市将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与“三在”工程融合融通,通过创优组织体系、整合资源力量、完善体制机制,推行“14580(有事我帮您)”模式,协同共建美好小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一核引领激活力。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作为“书记工程”、枝江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推动重点工作。成立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专项工作小组,下设7个工作专班,定期研究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扩权强镇,执法下沉”是当前基层治理改革的重要方向。既有研究从政府管理的多重视角分析了执法下沉的原因,但缺乏从政社关系的视角对执法下沉的社会基础进行解释。政府执法本质上体现了政府治理权威与治理对象之间的互动关系。随着现代科层制的进一步扩张和传统熟人社会的解构,当前基层治理正面临传统德治权威不断消减而现代法理型权威尚待扎根的困境,这造成基层治理“模糊性”凸显和治理权威缺失,并导致基层执法难的问题。执法下沉旨在通过科层组织的内部改革推动法理型权威向基层下沉。但基于T县综合执法改革经验的分析发现,执法下沉不仅没有改变微观治理中“人格化”因素的影响,反而衍生出一系列新问题。因此,重塑基层的德治权威具有现实必要性,理应成为思考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维。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枫桥经验”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获得了持续的创新与发展,主要体现在:丰富基层社会治理的社会化内涵、积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以智能化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效能革命”,提高基层治理的专业化水平和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基于此分析“枫桥经验”对广州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借鉴意义,并提出对“枫桥经验”进行创造性转化,构造广州基层社会治理三个新的“增长点”:扩充基层社会治理目标内涵、激发调动社会要素的活力和注重基层社会治理的“中西贯通”。  相似文献   

11.
“前置式治理”是地方党政机关对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新探索。地方党政机关通过党建引领、数字赋能、服务前置、资源前置、机制前置的方式(即“一引领、一赋能、三前置”),将党政机关的人财物力和权责利等下沉至基层社会,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这既激活了各类主体,推动党政社民协同互动,又推动基层治理向规范化、专业化和智慧化转变。  相似文献   

12.
针对社区治理中女性干部比例越来越高的现象,学界存在结构取向和文化取向两种主流解释。这两种解释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与局限性。结构取向的解释强调女性气质、能力与社区治理工作的契合,但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女性在社区治理中的主动性;文化取向的解释强调传统性别观念阻碍了女性参与社区治理,但缺乏对性别观念分化和变迁的深度考察。更客观深入地理解社区治理的“女性化”,需要避免任何一种单一化的解释路径。当前,我国城乡基层治理的环境、任务正在发生快速改变,这些变化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带来新的元素,从而打开新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3.
基层治理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根基。但是,频繁显现的"局部空转"难题已经从基层治理中的一种行为演化为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已经浸淫于基层治理的诸多领域,并与基层治理勾连在一起呈现出象征性治理、选择性治理、替换性治理和规避性治理等多种面向。从机制层面看,基层治理的局部空转问题主要源于制度体系效能不足、基层权责机制不匹配、科学考评机制欠缺、有效激励效能不足等症结。基于此,亟须从基础层面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中观层面着力实现有效沟通、微观层面为基层注入充足动能等方面终结局部空转难题,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4.
形式主义这一顽疾历来是受我党关注的作风问题,近年来,党中央专门下文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对基层治理的危害不容小觑,行政效率低下,败坏基层风气,导致人才流失,治理实效堪忧。为解决这种困境,我们应从明晰权责边界、优化考核体系、整体政府建设、加大基层投入等方面综合施策,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5.
社会治理重点、难点在基层。在多元治理主体的社会,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是基层党组织嵌入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其核心领导作用的有效途径。当前,党员志愿服务存在着注册人数少、形式主义、一阵风、水平有限、不够规范以及人财物资源难以保障等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党员志愿服务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核心作用,构建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制度,是“枫桥经验”在基层实践中的重要体现形式。人民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D村人民调解案例研究,发现基层治理中的乡村矛盾是违背了“情”“法”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意味着人民调解需要综合考虑乡规民约和法律规则的共同作用,“情法合一”灵活使用多种手段才可以化解矛盾。但是,在调解过程中仍面临着乡规民约和正式制度的冲突、调解最前端的村干部缺乏主动性、调解决定的执行缺乏政策保障等问题,导致调解工作遇阻。因此,应该继续完善制度供给、赋能基层人员、教育民众遵守法规,将中国特色的基层治理之道更成功更广泛应用于乡村人民调解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同时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目标,这就需要群策群力,积极探索符合地区实际、体现时代发展要求、满足群众需求的社会治理的创新之路。统一战线作为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在团结联合社会力量,凝聚社会共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要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就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探索将统一战线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本文从统一战线独特作用出发,通过总结分析一些地区实践经验和问题,对统一战线如何助力基层社会治理途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8.
成都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确定为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但是,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必然需要设计出与之相配套的新型农村基层治理模式,才能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因此,文章以中心城区涉农社区治理结构的改革作为研究对象,把成华区涉农社区作为现实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力图通过各基层治理组织的合理化定位,消除其“越位”、“缺位”现象,实现职能“归位”,为改革提出可借鉴性思路。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容易被忽视的隐性现象,政府考核“口袋效应”在基层减负进程中应得到充分重视,考核“口袋效应”的负面风险在一定意义上构成基层减负实效反弹的关键性因素。基于督考权扩张的理论视角,围绕督考权“价值性和工具性”、“权利性和义务性”与“强制性和公利性”的解释框架,基层政府考核“口袋效应”的形成逻辑可归结为“条件—环境—推力—塑形”过程,其负面风险表现为引致基层加压式考核泛滥、背离督查考核的制度初衷、陷入基层减负矛盾的循环、侵蚀政府权力均衡的基础。为防范基层考核“口袋效应”演变为督查检查考核泛滥,需要从系统性规制考核“口袋效应”着手,实现基层督考价值取向的转型、理顺基层治理权责利结构关系、规范控制督考权的边界和限度、提升督考实践应用的转化能力、构建基层督考的申诉救济机制,从而扎实有效保障基层减负进展及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改革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发展深刻变革带来丰厚红利,同时也导致社会进入矛盾凸显期,基层治理难度和问题大量增加,仅靠传统基层协商手段已难以有效应对解决。县级政协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提升基层群众协商积极性等方面,具有嵌入基层治理的天然优势和逻辑必然性。协同治理理论为县级政协嵌入基层治理,在“协同的起始条件、规范的制度化流程、较强的领导力支撑”等方面提供了理论支撑。运用协同治理理论,对X县“请你来协商”的成功实践进行解析,建议县级政协嵌入基层治理,可通过以制度权威营造信任氛围、借助自身优势打造协商平台、以全程监督评价促进结果落实等路径,促进县级政协与基层治理的有机融合,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