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制药厂和药店的生意也日见红火。应该说,这足一个双赢的局面,也足丰十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可是,在大好形势的背后,总足会隐藏着一些不正常的事情。有些人违法经商,有些人违规行事,有些人在任而不作为,其原因都是有个人或团体的利益包含在内。还有些人力刚躲避矛盾,则是囚为从中得不到利益。  相似文献   

2.
范玲 《法制与社会》2010,(30):296-296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有些人被利益的云雾遮住了双眼,不能正确的认识事物,分不清对与错,满眼看到的只有金钱,为了获取更大的个人利益做出了一些违背道德良心和法律法规损害他人利益之事,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而从古自今很多人并没有被利益的迷雾遮望眼,能不把金钱作为人生的唯一追求,能做到为了他人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这样的人是民族的脊梁,是众人学习的榜样,是时代进步的保障。所以要想正确的认识事物看到人生中更宝贵的东西,就要拨开利益的云雾。  相似文献   

3.
《江淮法治》2010,(8):9-10
在10年前或者更早些时候,谈到律师的身份或者地位,绝大多数人会羡慕不已,但是现在的情况却大不一样了,随着律师数量的不断增多,律师与社会交往愈发频繁,人们对律师的认识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有些人还沉浸在关于律师职业的种种传说当中,认为律师必定坐拥香车豪宅,潇洒自由,谈吐不凡;有些人却对律师的地位及身份不以为然,认为律师只不过是追逐利益的商人;有些人认为律师是追求法律正义的勇士;有些人却认为律师扮演的是“替坏人说话”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正分户是指公民因生活或居住条件发生变化,由一户分为数户的户口登记。在拆迁中,是以户为补偿单位的,同样面积的房子分的户越多,户主得到的拆迁利益就越大。在利益的引诱下,有些人打起了造假判决书进行虚假分户获利的歪主意。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涉及到法律方面的事情,不少人会想到找个律师.但也有不少人对律师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存在不同的偏见。有的认为找律师是浪费钱。甚至有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当事人聘请律师表示反感和不屑一顾——心想,"要律师干什么"。有的设制种种障碍,有的甚至粗暴无理地对待律师。如在刑事案件中,有的人认为律师是拿了坏人家属的钱为坏人说话。专给办案单位唱对台戏:在办民事案件中是拿了委托人的钱为委托人的利益说话:在行政案件中是帮助"刁民"对抗政府找政府的麻烦等。除了为政府担任律师外.他们认为律师都是在为个人、小团体的利益服务,而并不是为国家的利益服务.不是为公众利益服务。因此,对律师职业的公正性、正义性.在理解上存在"义利两难"的先天缺陷。有些人不接受律师,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因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有些私家车主寻求同乘人贴补油费,以降低成本;有些上班族为免挤车之苦,也愿意有偿搭顺风车,双方均达到利益最大化。对社会而言,这种行为可缓解交通拥堵,节约社会资源。在网络上还出现了专业的顺风车网站和顺风车俱乐部,为搭乘者提供交流和联络渠道。但相关管理部门对此却一直持否定态度,一旦查证是有偿搭乘顺风车,即认定为非  相似文献   

7.
商标异议制度在我国的商标法中处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对于减少权力冲突,避免商标之间的混淆以及制止不正当抢注行为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既保护了有关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也保护了社会公共的利益。但是,商标异议的弊端也是不可忽视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有些个人或组织会通过异议制度,无正当理由,却对他人商标的合法注册提出异议从而达到非法牟利的目的。这给市场秩序带来很不利的影响,也损害了合法利益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8.
余大伟 《法人》2010,(1):48-49
在版权人和使用者之间通过利益平衡机制的手段来实现利益识别、利益选择、利益整合及利益表达,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也是网络版权保护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李兴涛  张明 《行政与法》2013,(1):109-112
土地征收是实现现代化和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公共利益与私权利益实现再分配的过程。重新构建征收利益分配机制,完善征收补偿程序,引入司法最终裁决机制,将是解决土地征收过程中征收利益分配不合理、补偿标准低、被征收人在补偿定价机制中话语权缺失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被征收人合法权益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或恶作剧,或为提高点击率,或为谋取利益,总有些人喜欢编造散布谣言。那么,编造散布谣言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呢?  相似文献   

11.
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北京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春节临近,有些人却拿不到劳动报酬,无法安心回家过年。然而,恶意欠薪的企业实属少数,他们也有难处。为优化营商环境,近期,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执行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意见》,要求既要保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又兼顾被执行人企业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具有二重性和双向发展及其双向作用。人类文明史表明,权力既可以陶冶人、锻炼人,使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安邦治国,造福人民,推动社会的发展;也可以腐蚀人、扭曲人,使人走上谋取私利的岐途,背离人民意志,侵害人民利益,阻碍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领导干部,有些在他们工作之初表现也是好的,是工作岗位上的优秀者或先进者,甚至是全国劳模,有的还是党龄长、资历深、为人民立过功的。然而一旦重权在手,就逐步演变,抗拒不了腐蚀,成为钱、物、色的俘虏,直至坠入严重违纪违法的泥坑,教训…  相似文献   

13.
利益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人与人、人与集体之间矛盾的主要根源,是道德和所有人类规范的核心所在,也是人类一切活动和制度的实质。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利益原则应有新的内涵。本文主张的利益原则不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的"新集体主义"的简单重复,而是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以经济领域中看得见的"利"作为理论思维的切入点和理论线索,从市场经济利益关系中发掘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生长点,达到育与利的共存目的。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与社会》2013,(3):74-75
徐国亮、武中哲在《学习与研究》撰文认为,30多年改革开放,无疑从整体上提供了社会生活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但也拉大了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社会成员从改革中得到的利益各不相同。改革以来社会的多元分化使得人们在如何认识利益调整的问题上产生分歧,认识的分歧容易演变为未来发展的路障。一是利益调整要以促进发展为前提。并非所有的利益调整都能够达到促进发展的目标,有些不恰当的利益调整不但不能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15.
建设和谐社会,既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法律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前提,但并不是社会生活的全部。人们需要秩序,也希望人与人之间在遵守秩序的前提下充满爱心和信任。所以,在司法实践中,后者作为一种进取性社会利益也应该成为法官自由心证、自由裁量与利益衡量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全文 《行政与法》2007,(2):112-113
笔者认为,利益偿还请求权的权利人是能够在形式上或实质上证明自己为合法持票人的人,义务人在通常情况下为出票人或承兑人,在特殊情况下也包括背书人和保证人;利益偿还请求权的行使地点与一般金钱债权不同,应为义务人的营业地或住所;利益偿还请求权的行使方式虽不以提示票据为必要,但应预先通知票据义务人。  相似文献   

17.
论保险利益原则及其适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一、保险利益原则及其目的 保险利益原则是指,保险利益构成保险合同的效力要件,对于保险合同的效力具有基础评价意义,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无效,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保险标的是指作为保险对象的财产及其有关利益或者人的寿命和身体。保险标的或者为财产和财产利益,或者为人身和人身利益,但投保人对之应当有利害关系或者有法律上认可的利益。所谓利害关系或者法律上认可的利益,对于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并无本质的差别。 保险利益原则的根本目的在于防止道德危险的发生而更好地实现保险“分散危险和消化损失”的功能。但是,保险利益作为保险合同的效力要件,其目的因财产保险合同和人身保险合同而有些差异。  相似文献   

18.
英美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包括自身防卫、防卫他人、防卫财产和执法防卫等,规定得比较详细和具体,易于操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防卫的紧迫性、必要性、防卫行为和侵害行为的比例关系以及所谓合理相信的问题,都有较大的分歧,尤其是美国模范刑法典的一些规定,虽然有一些创新,但似乎在有些问题上走得太远。关于防卫人的主观条件,模范刑法典认为,只要防卫人相信有不法侵害存在,无论行为人的认识是否合理,都可以进行防卫,甚至一些主观上有过错的人,也可以以正当防卫提出合法辩护,这就显得有些不合常理。笔者的观点是,应将防卫人的主观认识分为合理的认识和不合理的认识,如果是合理的认识,就可以认定为正当防卫;如果是不合理的认识,由于防卫人存在过错,就不应认定为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涉及防卫人和侵害人双方,如果能很好地平衡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就可以既维护好刑法的正当性,又保护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保险利益原则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积禄 《法律科学》2005,23(1):75-82
保险利益既非经济利益也非关系利益更非法律利益 ,而是指可以转嫁的不确定的风险。财产保险利益以可能损害为量化标准 ,人身保险利益以合同当事人的约定为依据。保险利益的主体应当是被保险人而非投保人。保险利益原则的确立是保障保险活动健康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论流质契约的解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季秀平 《河北法学》2005,23(4):23-26
流质契约虽有可能造成担保设定人与担保权人利益失衡以及损害担保设定人之其他债权人的利益之弊端,但是,其也具有促使债务人及时偿还债务以及降低担保权实现的交易成本等优点。我国未来《物权法》应承认流质契约,这不仅是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需要,也是实现担保权价值取向统一的需要,还是排除创设新型担保权之障碍的需要。在未来《物权法》承认流质契约的同时,应当运用现行法的规定和创设新的合理方法处理好对担保设定人及担保设定人的其他债权人的利益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