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强奸案是比较容易出现错案的一类案件。这是由于发案多在于隐蔽场所,只靠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陈述和被害人交来的物证等证据定案。而被害人是案件的关系人,如果被害人夸大事实真相,或先证后翻,这在没有其他证据的情况下,极易导致错案。因此认定强奸罪,必须要有其他确凿的证据来  相似文献   

2.
证据是正义的基石,也是诉讼的核心,更是法律上认定事实的唯一手段,证据审查可谓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重要环节。而如何防治错案,维护司法公正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在坚决纠正已经发生的冤假错案中,司法体制也在不断自我反省,司法机关在办理案件中不再仅仅依赖于言辞证据而是越来越重视客观性证据,自然客观性证据的审查也成为了当前的一大热点。  相似文献   

3.
1987年,英国瑞诉福林一案中,警察在讯问前告知被捕犯罪嫌疑人:与其男友有染的另一女子因涉嫌犯罪而被关在隔壁,该嫌疑人从那女人那儿得到了证实,遂感到被监禁在此处非常痛苦。为尽快离开,她向警方作了坦白。后来,她以自白的作出受“压制”为由上诉,要求认定自白无效。最后此证据因“采用明显引诱手段导致了不可信赖性”而使用了排除规则①。这就是英国人眼中的非法证据。非法证据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法律规定的享有调查取证权的主体违反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采用违法的方法获取的证据材料。在外延上可分为两类:一是非法言词证…  相似文献   

4.
万毅 《清华法学》2011,5(2):24-32
由于中国证据立法以及主流证据学理论的独特性,坚持从广义上理解"非法证据"的概念,非法定主体取得之证据、非法定形式之证据以及非法定方法取得之证据,皆被视为非法证据而予以排除。但是,从证据法理上讲,这一观点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目的相冲突,自身存在着逻辑错误和概念混淆,尤其是可能导致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对象和范围的不当扩张。因此,"非法证据"的本意应当是指以法律明确禁止的手段或者违反法律明确规定的程序所取得之证据,即仅限于非法定方法取得之证据。  相似文献   

5.
导致错案发生的不仅仅是非法证据,同时也有瑕疵证据、虚假证据、主要证据矛盾未予排除及证据不足等原因,在审查逮捕这个重要诉讼环节及时审查排除证据中存在的问题,正确把握证明标准,才能更有效地杜绝错案。  相似文献   

6.
证据制度是民事诉讼的核心。文章探讨了证人证言和鉴定结论这两种证据的具体认定规则;进而通过分析认为,相对于“主观真实”和“客观真实”而言,“法律真实”的证明要求有其积极的价值,但也容易导致打着“自由裁量”和“自由心证”的幌子行擅断和鱼肉百姓之实,以致影响法律的尊严,破坏法制的统一。本文对证人证言和鉴定结论证据的认定以及法官在证据认定中的自由裁量权均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再论证据的种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法律关于八种证据的规定存在证据观混杂、类和种混杂、科技用语与证据学用语混杂等问题,特别是证据观混杂对证据学有全局性的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划清三条界限:一是实体过程同程序过程的界限;二是证据同证据资料的界限;三是证据同证明的界限。划清三条界限后即可看清,实质证据观是正确的,形式证据观是错误的。证据只有三种,即:物证、书证、人证。古今中外均不存在第四种证据。  相似文献   

8.
蒋铁初 《证据科学》2013,(5):525-533
中国古代诉讼的事实认定中,存在着铁案如山与莫须有两种证明标准.前者强调事实认定绝对正确,后者则允许事实认定有较大可能性.前者又分为不要求特定证据的一般铁案如山标准及要求有特殊证据的特殊铁案如山标准,后者则可分为可能性很大与有可能两种标准.铁案如山标准关注案件的真实发现,莫须有标准能体现对于伦理、效率、仁政等价值观的维护.对特殊铁案如山标准的强调有可能会导致无效审理,而莫须有标准若适用不当会导致冤案与错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暴力犯罪案件中出现案件事实认定错误或法律适用错误,就构成了暴力犯罪刑事错案。通过对137件暴力犯罪刑事错案进行研究可知,刑事错案普遍系疑罪从有的产物,且多错于事实认定而非适用法律。其中,虚假口供、虚假的证人证言、虚假的被害人陈述和虚假的鉴定结论都容易诱发刑事错案。  相似文献   

10.
无论理论上、还是司法实践中,对刑事错案的标准、认定程序等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但是,一般认为,所谓刑事错案是指司法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对案件的事实、证据认定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从而造成定罪量刑错误的案件。造成刑事错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办案人员的心理误区是一个不可低估的因素,在这些错误心理误导下,极可能导致错案出现。  相似文献   

11.
庭前证据交换的范围一般在两种含义上被加以使用,一是证据交换适用的案件范围,二是证据交换的证据范围从立法层面上讲,我国是从第一种含义上使用这一话语的。证据交换范围的问题在复杂、疑难案件的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审判中能够适用的法条极为有限,实际上只有《若干规定》第37条是针对证据交换的启动的法律规定。这与其在理案件中的重要地位是极不相协调的。为此,外国有关证据交换的范围的相关立法为我国提供了一条经验之路。  相似文献   

12.
证据制度是民事诉讼的核心。本文通过一起医疗事故纠纷案的学理分析和评述,重点探讨了证人证言和鉴定结论这两种证据的具体认定规则;进而通过分析认为,相对于“主观真实”和“客观真实”而言,“法律真实”的证明要求有其积极的价值,但也容易导致打着“自由裁量”和“自由心证”的幌子行擅断之实,以致影响法律的尊严,破坏法制的统一。本文对证人证言和鉴定结论证据的认定以及自由裁量权均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证据是刑事案件中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和依据,对认定事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非法证据是指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办案人员违反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采取违法的方法获取的证据材料。它具有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基本特征,而不具备证据的合法性特征。对于非法证据的效力,我国法律未有明确规定,仅在相关司法解释中作了部分规定,从非法证据被排除的整体情况看这还很不充分。本文对此试作简要的论述,以期对相关立法的完善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避免和防范错案发生,确保办案质量,是新形势下加强刑事诉讼监督的根本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前提。检察机关应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保障机制,切实将事实搞清楚、将证据认定准、将法律适用好。一是关注民声,从客观、全面的角度认识证据。案件的发生,往往带来一定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5.
【裁判要旨】本案涉及程序和实体两个法律适用问题:一是如何审查二审期间辩护人提供的新证据;二是如何确定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中的实际销售平均价格。本案的裁判显示出以下法律适用规则:一是对于二审期间辩护人提供的新证据,应当在真实性审查的基础上,结合审查新证据与其他在案证据的关联性。如果证据之间能够相互印证,则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之一。二是对于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中有关销售金额的认定,应当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首先查证有无实际销售价格。在有证据证明存在实际销售价格的情况下,应当按实际销售价格计算销售金额,而不能径行按估价计算。  相似文献   

16.
法官对证据的认定主要是运用逻辑推理方法来解决的。从理论上说,法律本身是人们理性思维的产物.理性思维无法脱离逻辑思维而存在。并且证据之所以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是由于证据与要证事实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只要厘清这种逻辑关系的性质,就可以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律、规则,从已有的判断推出新的判断,从证据认定达到法律事实的呈现。虽然证据认定的方式存在逻辑推理与经验判断的不同,但必须承认,法官在运用证据证明要证事实时.也不得不受逻辑规律的制约。实践中,假言推理是运用最多的一种逻辑推理形式。法官在证据认定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的都会运用到假言推理这一逻辑推理形式。  相似文献   

17.
张中  石美森 《证据科学》2012,20(1):13-20
在事实认定日益科技化的现代诉讼中,科学证据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但由于人们对科学的盲目崇拜,导致了司法实践中对科学证据证明力的误解和盲从时有发生。事实上,科学证据的"科学性"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些科学方法的有效性还有待验证。在操作层面上,检材的收集保管过程、鉴定设备和方法以及专家的知识水平和职业操守对科学证据的证明力均有重要影响。作为新一代的"证据之王",科学证据虽然具有非常重要的证明价值,但仅凭科学证据定案是很危险的,从而需要给科学证据设立补强规则。  相似文献   

18.
证据问题是导致刑事错案的主要原因。但理论界对证据与刑事错案关系的研究多停留在实证研究与经济分析层面,对于刑事错案发生的证据法根源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文章在证据法语境下界定了刑事错案的内涵,分析了刑事错案产生的证据法原因,提出刑事错案发生的主要根源在于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缺失。  相似文献   

19.
一、刑事品格证据排除规则及原理 品格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一个人的名誉。是社会对个人在道德领域的一种评价。在证据法中.品格一词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含义:第一,它可以指一个人在其生存的社区里所享有的声誉;第二,它可以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某种行为方式的倾向性;第三。它还可以指一个人历史中的特定事件,如先前曾由于刑事犯罪而被判刑等。品格证据则是指证明参与诉讼的主体品德、品行好坏的证据。对于品格证据是否能够产生法律意义上的效力。以及最终是否可以作为法律意义上的证据使用等问题,英美法系国家通常认为,品格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联系是间接的和或然的。并且带有很大的偏见性影响,会对客观认定案件事实产生障碍.  相似文献   

20.
以往的司法实践中,鉴定意见作为结论性证据,对定案常常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由于忽视DNA鉴定技术的应用从而导致错案发生在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尤其是重大刑事案件,往往会引起整个社会的热议,这也正印证了DNA证据在纠正刑事错案方面独一无二的功能。下文在总结10例涉及DNA鉴定问题的错案的基础上,寻求检察机关审查DNA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