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婷 《传承》2011,(17):58-59
主要比较了汉族、壮族、瑶族被试在参照本民族与参照他民族的任务中进行记忆加工时的R/K判断的成绩。实验结果表明,在R指标上,汉族被试群体参照记忆效应显著,而壮族和瑶族被试群体参照记忆效应都不显著。在K指标上,在三个民族中都没发现群体参照记忆效应优势。实验结果证明了汉族被试的记忆的认同群体参照优势效应。  相似文献   

2.
1971年,心理学家德西作了专门的试验。他让大学生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者都没有奖励;第二阶段,把被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者每完成一个难题可以得到1美元的报酬,  相似文献   

3.
1946年,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做了一个心理学史上著名的实验,被称为“热情的中心性品质”实验。他列出有关人格的七项品质,包括聪明、熟练、勤奋、热情、实干和谨慎,给一组被试者。同时,他给另一组被试音几乎同样的七项品质,不同的仅仅是把“热情”换成了“冷酷”阿希教授要求两组被试音对表中的人做一次详细的人格评定,让被试音说明表中的人可能或他  相似文献   

4.
晕轮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阿希曾做过一个实验:他给接受测试者一张列有五种品质的表格(聪明、灵巧、勤奋、坚定、热情),要求他们想象一个具有这五种品质的人,结果他们普遍把具有这五种品质的人想象为一个友善的人.然而,当他把这张表格中的"热情"换为"冷酷",再要求被试者根据这五种品质(聪明、灵巧、勤奋、坚定、冷酷)想象出一个适合的人时,却发现接受测试者普遍推翻了原来的形象,而产生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形象.社会心理学家用"晕轮效应"这个词来表述这种心理现象.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当你直视强光源体时,会感觉这个光源体形成的"晕轮"向周围弥散扩散,使周围一大片区域被笼罩得跟光源体一样耀眼夺目.所以"晕轮效应"也称之为"光环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张宝艳是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面对荣誉张宝艳坦言,这些都属于过去,而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则让她感到无上荣光,同时也倍感肩上责任更加重大了。"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这种身份转换是我没想到的,我做‘宝贝回家’的时候就知道全国‘两会’,那时对于我来说是表达社情民意的平台。现在,我作为人大代表能亲自去做一些事,有一种责任感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6.
要完成为试验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保驾护航的任务,试验区中的审判工作必须跃上一个新台阶,要使试验区中的审判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就必须开创一个审判工作新局面,也就是说,开创审判工作新局面,是试验区审判工作跃上新台阶的基础,也是为试验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保驾护航的基础。这一观点,对不对呢?让我们来剖析一下试  相似文献   

7.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欲,有想要、希望之义。这句话把给予学生想要、希望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师至高手法的比较性判断,已让许多教师和学生有着切身的感受与认同。一个人有兴趣去做一件事,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强大的冲动和持久的坚持力,所做的事也易于取得理想的效果。1.感悟"德西效应",调动学生在自主追求的动机中学习政治课。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口  相似文献   

8.
雷嘉  马之恒 《世纪行》2013,(4):47-48
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物理系的科研人员组成的联合攻关团队,经过数年不懈探索和艰苦攻关,最近成功实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国际上该领域的一项重要科学突破,该物理效应从理论研究到实验观测的全过程,都是由我国科学家独立完成。由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9.
正对于党支部书记来说,我觉得今天学习毛泽东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对于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识,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是很有意义和帮助的。第一,工作方法很有价值,它是桥和船,对于过河来说很重要。恩格斯有句名言:在一切哲学家那里,体系都只是暂时的东西。体系是暂时的,可贯串于体系中的真正有价值的方法却可以永久开启人们的心智。正确的方法不会过时,它反过来还会指导人们去检验和修正趋于过时的结论。毛泽东同志一贯重视工作方法。他曾经形象地打过一个比喻:"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  相似文献   

10.
正袁女士在去接朋友的路上,用打车软件载了一位搭"顺风车"的乘客沈某,却让自己的朋友在深更半夜遭遇了抢劫,而始作俑者便是这位"乘客"沈某。经嘉定区人民检察院起诉,被告人沈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六个月,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两千元。【案情回放】袁女士有辆私家车,工作之余她会在打车软件上做"顺风车"的生意。2017年3月的一天,袁女士要去接朋友,顺便在打车软件上发布了行程,不多时就接到了订单。当天下午6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神秘的,计算机“黑客”就更加陌生了。所谓计算机“黑客”,即是对那些热衷于电脑程序设计者“电脑迷”的一种称谓。他们有着娴熟的电脑知识和电脑设计能力,以此去窥视计算机网络上的各种秘密,而后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以往只在地方各领域进行违法犯罪的“黑客”,从七十年代末开始,大举入侵神秘的军事禁区——军用计算机网络。 谁是第一位闯入军用计算机网络的“黑客” 美国15岁的米尼克开创了入侵军事计算机网络的先例。米尼克很小就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计算机方面的非凡才能,他破译电脑密码的技术出类拔萃。1979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利用自  相似文献   

12.
反对"先就业后择业"的毕业生认为,一旦当你踏入某个领域工作后,真正想要跳出来肯定难如登天,转行不是轻易说转就能转的,没有经验积累,谁要一"门外汉"?眼下正是毕业生求职旺季,对即将跨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来说,不少人内心却异常"纠结"。某人才机构针对应届毕业生首次求职状况进行调查时发现,就业还是择业、如何谈薪资待遇、去哪里及选择公司等问题,最让毕业生犯愁,人力专家因此提醒,不做校园"必剩客",应届毕业生求职要跨"四道坎"。  相似文献   

13.
2003年4月,公安部出台了《110 接处警工作规则》,规定了110报警业务台受理求助的范围。现在的问题是,对于那些只知"有困难找民警"而不知110受理求助范围的群众,以及个别故意刁难110的人,比如说打110让民警送油条、送早餐,民警该如何处置? 一种意见认为:去,践行"有求必应"的承诺, 用民警的诚心唤醒个别不自觉者的良心;一种意见认为:不去,110本身就忙,哪有闲工夫做这些无谓的事情,解释清楚足矣。那你的意见呢?  相似文献   

14.
正《法制日报》最近报道,2009年至2013年浙江省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6681件8311人,年均查处1700人左右。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发现,"温水煮青蛙"效应在被查处的领导干部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这些被查处的领导干部,很少一开始就被腐败击倒,但他们久居领导岗位,长久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便渐渐放松了警惕,逐渐陷入"温水煮青蛙"效应无法自拔。"温水煮青蛙"效应,源自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过的一个著名实验。科学家将青蛙投入沸水中,青蛙奋力逃生,而把青蛙放入冷水中慢慢加热,青蛙开始时因水温的舒适而悠然自  相似文献   

15.
矿工李国轻从来没有吸过毒品,却被河南平顶山市卫东公安分局五一路派出所民警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将其送进强制戒毒所戒毒三个月。该案被《大河报》曝光后,一名做过多年缉毒工作的民警向记者透露了更为荒唐内幕:一位女民警为了完成指标,曾下跪求其他民警;有的民警甚至弄些毒品让一些吸毒人员去引诱己经戒毒的人复吸,然后当场抓捕充指标。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关于中止犯减免处罚根据的研究主要以犯罪行为人为视角展开的,这种研究路径存在着诸多缺陷。法律说主张中止犯的违法性或责任低于未遂犯,这是对中止行为性质的误判,中止行为作为一种量刑情节无法回溯性地减少业已存在的违法性或责任;量刑目的说和中止动机说都以中止犯缺乏预防必要性为由对其免除刑罚,但是仅依据中止犯在犯罪过程中的表现就推定中止犯缺乏预防必要性,可谓"大胆的猜测"。应该转变研究路径,将关注重点转向被害人,以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对被害人法益的救助效果来认定中止犯是否成立以及刑罚减免的适用问题,以深化对中止犯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7.
2003年4月,公安部出台了《110 接处警工作规则》,规定了110报警业务台受理求助的范围。现在的问题是,对于那些只知"有困难找民警"而不知110受理求助范围的群众,以及个别故意刁难110的人,比如说打110让民警送油条、送早餐,民警该如何处置? 一种意见认为:去,践行"有求必应"的承诺, 用民警的诚心唤醒个别不自觉者的良心;一种意见认为:不去,110本身就忙,哪有闲工夫做这些无谓的事情,解释清楚足矣。那你的意见呢?  相似文献   

18.
李永谋 《当代广西》2013,(10):38-39
"一年不完成工作的目标任务就被扣掉全年绩效工资,连续两年不完成工作的目标任务就会被罢免,如果不好好干,干不出成绩,那么对村民的承诺就变成了吹牛。"3月初正是农忙时节,刚刚被推选为西林县普合苗族乡新丰村党支部书记的熊章乐却顾不上自家农活,紧急召集村"两  相似文献   

19.
三言两语     
<正>三个词可以概括目前社会现状:未富先懒、上行遇阻、阶层板结。——《新周刊》的一个观察让贾宝玉当一回兵,或者去挖一回煤,或者在穷山沟里做几年农民,相信他就不会去吃胭脂。——有媒体说,要想使"富二代"们挑大梁,只能让他们做一个真正的普通公民  相似文献   

20.
霍桑效应     
事报“霍桑效应”又被称作为“被试效应”,所谓“被试效应”是指“由于实验对象对其被试身份的认知及态度而产生的实验偏差”。霍桑是20世纪20年代位于美国芝加哥城郊外的一家工厂。它的设备先进,福利优越,但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生产效率一直很低下。为研究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的关系,以及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的关系,美国科学院专门组织了一系列实验。实验期间,随着车间照明、工间休息等工作条件的逐步变化,工人的生产率不是像研究假设所描述的那样减低,反而是稳步提高。然而,致使生产率提高的真正原因是参加实验的工人在精神方面发生了巨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