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尽管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但政府主导推进的城镇化往往会因为地方政府的自利性而导致土地的城镇化和"造城"的城镇化。要减少和避免政绩的城镇化、房地产的城镇化,作为公共利益的维护者与公共秩序的保障者,政府应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担负起公正制度设计、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服务提供、公平市场监管、开放社会培育的责任,在尊重城镇化发展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基础上,规范政府行政运作,深化城镇化配套改革,发挥市场、政府和社会协同治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是中央生态环保政策的主要执行者,但一些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生态环保政策过程中,却存在着观望性、象征性、选择性和变通性等执行偏差问题,致使中央生态环保政策得不到全面贯彻落实、政策效能无法全面显现。从中央与地方生态环保政策执行的"委托—代理"关系来看,中央生态政绩考核在地方的部分失灵、地方治理资源约束条件下的财政压力、央地生态环保信息的不对称和中央生态环保政策执行的激励不足等,是造成地方政府生态环保政策执行偏差的成因。亟须通过完善中央生态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与机制、协调央地政府间利益关系、健全中央生态环保信息收集系统和强化中央生态环保政策执行激励等,矫治地方政府执行中央生态环保政策的偏差行为,推动地方政府有效执行中央生态环保政策。  相似文献   

3.
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是政府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内容。从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视角,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研究发现,要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需要调整和完善考核内容和方式,加大民生建设的考核力度,强化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工作的考核。通过进一步完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促进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健全,是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浅析政府自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政府的自利性是指政府除了具有管理公共事物的属性外,还具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属性。它包括政府中的一切组织和个人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举动,比如对权力、金钱等的追求。本文拟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切入,对政府自利性的表现形式和基本特征作一剖析,并提出约束政府自利性的举措。一、政府自利性的主要表现。由于政府是由庞杂的机构和人员组成的科层组织,因此其自利性表现出不同的层次性。具体表现为三个层次:1.地方各级政府的自利性。地方政府作为地区利益的总代表,在社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总希望能获得更多的财政拨款和政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土地财政为加快我国城镇化步伐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负面效应也日益凸显,为了使地方政府早日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必须健全和完善财税体制、正确区分公共利益、规范土地收入分配、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积极推选地方政府自主发债制度以及完善干部政绩考核与任用制度,这样才能有效地化解地方政府债务.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直接影响着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态势。影响地方政府间竞争的因素有居民流动性、政府间协调机制、法制环境和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标准。  相似文献   

7.
利益是行为的动力。地方政府的改革行为源于对利益的追求,有自利的倾向。地方政府改革自利性的深层原因有监督信息不完备、寻租活动隐蔽。因此有必要规制地方政府改革的自利行为。具体方法有,适度满足地方政府在改革中对合理私利的需求,创新制度,约束地方政府在改革中对私利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WTO与地方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制度创新在转型期具有重要作用,加入WTO改变了地方制度创新的外部环境,并对地方制度变迁模式形成冲击。在WTO规则的约束条件下,中央和地方制度创新的差异具有新特点,地方制度创新既有来自预期利益的推动力,又有来自财政、既得利益及政绩考核的压力。地方政府必须在意识形态、政府自身、法律、社会及市场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以适应新的环境要求。  相似文献   

9.
重塑地方政府政绩指标--将GDP指标改为GNP+SCC指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重塑地方政府政绩指标,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指标和地方政府政绩指标区分开,有利于"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中央政府宏观调控仍然需要GDP指标.然而,以GDP指标作为考核地方政府政绩指标,则会产生诸多弊端,需要新指标代替它,这个新指标是GNP+SCC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尤其强调要抓紧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本文在分析地方党政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完善地方党政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两型社会”建设与地方政府管理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带来的资源供给不足和环境污染严重两大压力的必然选择。地方政府在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地方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地方政府官员政绩)中动及地方政府间权力利益竞争造成了地方政府职能错位,是能耗上升、污染扩大的原因之一,是“两型社会”建设的主要难题。建立科学的资源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完善以绿色GDP为核心的地方政府考核体系,健全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的财税政策体系和以保障公众环境权益为根本的法律法规监督体系,是创新地方政府管理模式,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2.
"土地财政"是当下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理性行为选择。在客观认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同时,也应看到该行为存在损害国民利益、影响代际公平、粮食安全受到威胁以及寻租问题等负外部性。"土地财政"效应的内在化,有赖于财政体制改革、征地制度和政绩考核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是当前地方政府的重大政治任务。面对大量的社会矛盾,地方政府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采用运动式治理,追求刚性稳定,呈现非规则化倾向,导致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方式、目标和重心异化,形成一种"越维稳越不稳"、"越化解矛盾越多"的怪圈。法律的信任危机、网络媒体的过分渲染、政府信息公开不力、政绩考核功能的异化、问责制的信用危机、公众的法律意识淡薄是陷入这种困局的主要原因。培育法治思维、完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完善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形成社会矛盾多元化解新格局、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是构建化解社会矛盾新范式的理性化选择。  相似文献   

14.
政府自利性问题是政府管理与政府改革中的关键问题,本文拟就国内研究者关于我国政府自利性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包括:政府自利性的内涵、政府自利性的结构与特征、政府自利性的消极影响、政府自利性扩张的原因、遏制政府自利性扩张的对策建议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频频出现各种自利性经济行为,反映出我国中央政府在合理规范中央和地方关系,保证中央有效控制地方方面的不足,这是我国国家能力不足的一种表现。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不对称,以及对地方政府官员考核以GDP为纲,而深层次的原因则与我国的现代化方式有关,也跟我国现处的发展阶段及发展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四化两型"建设不断推进背景下,阐述地方政府民生类公共产品竞争的表现及效果,分析地方政府民生类公共产品竞争的失序及其成因,有针对地提出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民生政绩理念、重塑官员政绩考核和选拔晋升制度、明晰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推进公共产品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地区间公共事务协调合作机制来治理地方政府民生类公共产品竞争的失序。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宏观调控效果研究——地方政府行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是房地产市场中的重要参与者,是房地产市场的主体之一.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行为分析,探讨了其对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影响,并构建了地方政府与中央的博弈模型,在对双方博弈行为的阐释中找到地方政府的行为根源,为中央的政策制定实施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群众参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是指,广大群众以及群众组织在国家法律范围内,依照法律的规定和程序,通过一定的渠道参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的考评,从而对其产生影响的过程。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群众参与按照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类型。群众参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是增强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合法性的主要途径、沟通地方政府领导干部与社会公众关系的重要桥梁、改善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有效手段、促进群众参与制度化的有力引擎。  相似文献   

19.
基层政府扶贫的执行力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战略在滇桂黔石漠化片区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然而,由于相关行政制度不完善、政府自利性行为严重及政府行政文化缺失等原因,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一些基层政府扶贫的执行力近年来并没有显著提升。提升滇桂黔石漠化区基层政府扶贫执行力基本途径主要有改革和完善基层政府领导干部责任制与政绩考核制度、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培育基层政府行政文化、加强基层政府扶贫队伍业务素质等。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主要是由财税制度的不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的缺失、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制度和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不合理的政绩考核制度以及借款还款制度的缺乏造成的。建立合理、完善的地方政府举债的法律制度使得地方政府举债合法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