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问题是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很多诸如能源消耗高、污染重和产业升级慢等问题。从我国的产业结构来看,还存在发展不协调、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服务业发展滞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以及民族品牌少等问题。本文站在政府宏观调控的视角,从宏观经济政策、财政转移支付以及税收政策方面探讨了推进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机理,阐述推进我国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认为可以从发展循环经济、调整能源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利用政府调控手段来推进我国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颖 《行政论坛》2010,17(4):35-38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核心是政府职能的转变。30年来,随着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变经历了由政治职能为重心向经济职能为重心的转变;由偏重经济职能向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转变的两个阶段。在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政府职能转变大致经历了政府职能下属化、政府职能外化、政府职能弱化、政府职能分化、政府职能综合化的过程。政府职能转变也存在着不可否认的问题与缺失:即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准备与事先设计不足;政府职能转变囿于机构改革,难以突破体制的羁绊;注重经济职能调整,忽视社会职能、公共管理职能的建设,导致社会发展不协调;政府职能转变没有制度保障;社会力量薄弱;路径依赖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已进入了攻坚阶段,行政体制改革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尤其是剩下的"啃骨头"问题,直接制约着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最终成效。当前,政府职能转变改革的当务之急就要建设好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必须坚定不移地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为抓手,通过简政放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具体而言,要从政府角色定位、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创新、社会组织培育等方面加快现代法治政府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转变政府职能与完善政府权责体系是我国现阶段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既有权力格局制约、行政文化异化、潜在秩序张力等成为其发展瓶颈的制约因素,又由于我国文化的保守主义倾向和"官本位"思想的遗存,政府"去责任化"表现得较为明显,政府职能设置、权责体系构建与价值理念层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破解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府权责体系的发展瓶颈,需要从改变权力格局、创新行政理念、重构社会文化、培养法治思维等方面进行综合性改革,实现从政府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的转变、公民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论政府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职能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结构的调整既需要市场的调节又需要政府的干预。政府通过财政、金融等政策机制能够有效引导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政府承担着完善市场体制和加强宏观调控的双重职能,要加快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步伐,必须高度重视政府职能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刘艳艳 《学理论》2010,(20):69-70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民间组织作为政府、市场之外的第三种力量,可以弥补政府和市场的不足,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市民社会的形成。但我国民间组织发育路径选择上存在偏差,使民间组织面临诸多困境。这些偏差有外部体制的原因,也有民间组织自身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民间组织的发育,应当转变政府观念,建立内外结合的监督机制,对民间组织进行分类引导。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升级转型、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以及服务型政府建设都要求政府职能进行相应调整,因此,从简政放权视角对政府职能进行重构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首先分析了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然后梳理了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中的问题与缺失,最后指出新时期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的认识,本文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向以企业为主导的食品安全保证体系的发展方向;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例,通过案例调研进一步阐述传统监管体系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转变政府职能的必要性,如监管重复化、程式化和低效率,市场执行效果不好,抽检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追溯可信度低等;并通过博弈模型分析政府和企业(市场)进行食品安全监管和控制的行为决策过程,找出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变而促使企业从"反应型食品安全监管"向"自主型食品安全监管"转变的关键所在与有效路径,为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效率、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西部地区发展民间投资问题进行研究,认为我国发展民间投资存在投资主体心理障碍、民间投资环境障碍及路径障碍。主张通过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管理行为;改善投资环境;加快西部地区资本市场发展的途径,启动和引导民间投资,加快西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转变政府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政府职能转变过渡期凸显出了政府主体与非营利性组织、市场三者间相互关系的诸多问题。立足于其科学定位,非营利组织应加强自身建设,并通过传播价值是引导经济发展方向、通过协调机制参与社会治理、通过沟通机制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1.
与中国的经济转型相比,中国的社会转型远不如前者成功,存在许多值得争议之处。为此,首先需要明确社会转型的四个前提约束条件。在这样的前提约束条件之下认识中国社会转型的具体目标模式,就需要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做进一步的理论探索。其中一个关键是如何正确看待社会事业的性质,前一段社会转型出现重大失误的主要原因就是沿用经济转型成功的理念指导社会转型,由此出现了重大偏差,忽略了社会事业自身的三种客观性。  相似文献   

12.
工会转型是顺应经济、社会的转型,在劳资矛盾频繁化、劳资纠纷犀利化的前提下提出的。转型,意味着变化,也表明了原有的体制、模式已不适应它所依附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Mathieu Deflem 《Society》2013,50(2):156-166
The advent of public sociology over the past decade represents the end of a string of crisis moments in sociology. Since the 1950s and, especially, the 1960s, sociology was argued to be in a crisis because the discipline was thought to be conservative and contributing to sustain the status quo. As a result, the 1970s witnessed a radicalization of sociology, but the 1980s saw a general decline of sociology. Upon a resurgence during the 1990s, the crisis advocates have come back with a vengeance in the form of a renewed commitment to a heavily politicized sociology under the heading of public sociology, a perspective that is now thoroughly institutionalized and widely embraced. In sociology, the effects of the 1960s thus began to be felt in earnest some 40 years late.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年轻人愿意当混混的主要原因、主要活动场域、使用暴力的方式、组织化程度、与村庄政治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入手,考察了混混自1980年代初在乡村社会重新出现到当下这个时间段内所发生的历史转向。  相似文献   

15.
16.
一、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国际社会施行最低工资标准将近120年。在我国,1949年之前国共两党政府都曾试图在各自辖区内推行最低工资制度,但真正立法施行最低工资标准是上世纪80、90年代。1984年,我国宣布承认旧中国于1930年批准的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制定最低工资确定办法公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产生,具有其深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历史基础。农耕社会的自然经济基础、宗法血缘制社会的政治基础、关于人的价值与尊严的文化思考构成了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产生的基本条件,贪贿盛行的社会现实是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廉政价值取向的君本性与廉政价值的工具化、廉政实践主体的单一性与实践基础的薄弱性、廉政实践模式的德治主导性与廉政治理的人治化等,构成了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基本特征。实现传统廉政文化中廉政教育文化、古代清官文化、廉政制度文化、廉政监督文化和反腐惩贪文化等主体内容的现代转化,对于推进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廉荣贪耻的文化氛围,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学理论》2015,(12)
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起点,在西方强有力的枪炮之下,中国社会在外界军事力量的冲击下进入充满诟病的近代社会。近代中国社会转型面临的问题不断,中国新旧思想冲击加之中西方的观念不同,使得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步履沉重。在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不仅有外来殖民者的阻挠,更有中国社会自身的问题。故此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和见解。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结合、融合、磨合、整合的过程。本文主要从文化视角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文化解读,通过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背景、文化基因、文化维度、文化意蕴,从而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