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意识形态的安全。鉴于意识形态乃是主流文化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任何一个统治阶级,为了其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均需要维护其意识形态的安全,进而维护其文化安全。清王朝统治阶级深悉个中的奥秘,因此竭力维护其意识形态的安全和文化安全,以巩固王朝的政权和维护社会的稳定。清朝统治阶级为了强化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一方面把正统儒学与程朱理学拾高到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并且把它作为对百姓进行教化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面对错误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冲击,法治是坚决同错误思潮作斗争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司法实践中涉意识形态案件的不断出现、霸权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采取的所谓“法治”行为等决定了以法治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具有必要性,以法律手段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也是各个国家的通行做法。另一方面,在理论上法律自身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其具有保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功能;在实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重要实践探索、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的法治化进程,决定了以法治手段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具有可能性。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立法在一些领域已经取得了进展,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进程中,既要完善意识形态安全相关立法,也要形成满足意识形态需求的司法政策、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  相似文献   

3.
媒介意识形态传播,其实质是一整套的社会主体和社会意识的意义、角色、规则的制定过程。媒介不仅是被国家或权力加以利用的维护意识形态、构建权力统治合法性的工具,甚至它本身就是意识形态,直接履行着意识形态的社会控制职能,维护着国家统治阶层。而作为第四媒体,网络一经出现,就从传播的渠道、内容、话语、乃至效果方面显示出对传统媒体意识形态的逆反,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国家意识形态机器的效力,加强了主体自我建构中的不认同(disidentification)的反应力量,并最终会推动整体媒介意识形态传播的转向。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是我党第一次在党的报告中要求领导干部要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可谓是贯彻和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措施。一、化解社会矛盾时的法治思维指什么?运用法治思维化解社会矛盾,应当把握以下四点内容:1.提倡"法治思维"而不是"人治思维"。十八大报告提出"法治思维",凸显了培养"法治思维"的现实紧迫性,也警示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它公开阐明了无产阶级的观点和意图,确立了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宣言》是在批判资产阶级和各种虚假社会主义思潮中来阐明无产阶级立场的,它不仅是一篇"亮明自己观点"的宣言,更是通过批判资本主义和各种社会主义思潮来维护自身意识形态安全的檄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依然严峻而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重读《宣言》,深入挖掘其中的意识形态安全思想,对于持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各种错误思潮、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我们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过程中,要积极树立"五种意识":树立全局意识,总体把握国内外意识形态趋势;树立政治意识,筑牢思想防线;树立法律意识,注重斗争策略和法治理念;树立科学意识,加强网络预警及监控体系;树立创新意识,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法治精神和公共精神是促进美国社会自我治理和变革发展的民情要素。诚然,美国社会的法治精神和公共精神的产生有其自身的国情背景,并且其法治、公共精神处在资本主义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主导之下,这与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追求的法治、公共精神有着本质区别。然而,在现代社会治理中,法治、公共精神的作用与意义已得到验证,法治、公共精神的培育有其自身规律,其中的先进经验是可资借鉴的。  相似文献   

8.
《传承》2016,(6)
教育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的子环节,教育治理现代化包含着网络法治的要求。教育治理现代化中的网络法治要求突出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树立与维护,强化教育法制法规的网络宣传和建设,因此应从教师养成要素意识、学校健全教师网络考评机制、学生网络思想动态关注等角度探究教师网络法治思维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为常熟市化解当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指明了方向。常熟市在社会矛盾法治化解决路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实践和探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当前社会矛盾高发态势依然严峻,需要进一步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提高其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黄硕  张德淼 《求索》2013,(4):180-183
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定的国家大政方针。改革开放以来的正确决策,为中国以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中国特色的民主法治建设铺平了道路。改革开放三十四年来,从国家最初的卓有成效的立法建设,到后来实现由法制向法治理念的巧妙转变,再到当前执政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都是相辅相成、与时俱进的过程,昭示出中国在走向现代法治国家进程中的不懈努力和美好未来。以当代中国社会实践为背景而形成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以社会主义为本质属性的系统化的法治意识形态,创造了全新的法治意识形态,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法律思想和法治理论的内涵,为人类法治文明作出了重贡献。  相似文献   

11.
郭文亮 《人民论坛》2012,(33):56-57
"权力维稳"的"权力本位"色彩浓于"百姓本位",是事后型被动式维稳,而"权利维稳"则是"百姓本位"的价值观,折射出来的是"以民为本"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社会稳则天下安,天下安则百业兴。能否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事关国家政权的稳固和老百  相似文献   

12.
象征形式是产生于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一种文化现象,当其服务于建立和维护一定的权力机制和统治关系时就成为意识形态。“构建和谐社会”在当下中国语境中正履行着意识形态的话语功能,成为意识形态整合的重要“象征形式”,对于树立共同理想、增强凝聚力、巩固和维护政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建设法治社会,历来都是拉萨改革发展稳定的客观要求,也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大力实施"依法治市"战略,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用法治建设推进社会建设,是时代的迫切要求。可以说,我们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发挥依法治国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4.
<正>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最根本的是切实发挥法治在规范主体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化解社会冲突、保障公平正义中的作用,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实现社会规则治理。我省推进法治建设比较早,法治江苏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在编制"十三五"规划过程中,应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法治在建设新江苏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在推动全国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5.
《浙江人大》2015,(Z1):54-55
2014年以来,嘉兴市以"三治"(法治、德治、自治)为内容,积极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初步形成具有嘉兴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成为浙江省社会治理"六大机制"之一,多次得到省委领导的批示肯定。注重发挥"法治"核心作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硬实力"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加强社会治理,为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根本保障。一是坚持科学决策,提升依法行政。始终把依法维护和保障群众的合法权  相似文献   

16.
当今时代,我国的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着主流意识形态与支流意识形态的消极因素、反动的逆流意识形态的斗争,这使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课题。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与主流意识形态有着共同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属性,它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并且借助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推动作用增强自身的实践效果,因此,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保证主流意识形态的正确方向,引导和规范支流意识,反对和抵制逆流意识,促进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更好地服务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7.
柳玉祥 《群众》2021,(1):51-5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司法行政系统担负着行政立法、行政执法与监督、刑罚执行、公共法律服务等多项职责,宣传舆论工作也呈现出政治性、政策性强,领域宽、战线长,任务重、要求高等特点。着力提升司法行政系统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坚持法治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是扎实做好司法行政机关意识形态工作、切实维护司法行政意识形态安全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社会各领域都表现出了对法治的强烈诉求;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法治运行的社会条件也日渐具备。这种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良性互动预示着中国的法治建设必将从"中国法治"走向"法治中国"。第一,"中国法治"表征的是中国的法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法治中国"命题则表达了将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19.
《松州》2014,(6)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六项重大任务,其中一项重大任务就是"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并且明确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为构建法治社会指出了路径,从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等4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0.
<正>"法治浙江"是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主要任务之一,深刻领会"法治浙江"在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中的丰富内涵,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提供法治保障和制度支撑。(一)"法治浙江"作为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定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的思想体系,是它们对现存世界及其秩序的"整体性"反映与判断,是政党的政治信仰和政治观点的表达方式。我国是一个共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