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抗震救灾升华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认同所要回答的是"我们是谁",它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因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最深层的基础.积5000年文明史而形成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发挥出了巨大的精神力量,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正视和珍惜并努力丰富和升华自己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2.
青年是社会中最有生气的一部分,发展是他们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特征.青年发展的道路取决于青年的社会目标与个人理想、抱负的选择与结合.现代社会中的青年问题和青年关注的社会问题,都是与青年发展这个主题密切相关的.研究社会的发展必须要研究青年的发展对社会的作用与影响.一.青年发展的社会目标青年的命运是同整个国家、民族、社会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青年发展的社会目标对于青年和社会来说都是重要的.由于社会有自己符合规律的发展目标,每个青年又有自己的理想抱负,这就使得青年发展的社会目标具有两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观点,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可以变物质,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技术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好更大的作用。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  相似文献   

4.
生命     
鲁迅是从一个民族文学艺术的生命力看一个民族的生命力的。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是一个民族的心声、心画.是这个民族成员内在精神的表现。当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力的时候,也就是这个民族成员的精神生命力趋于枯槁的时候。一个民族内在精神的生命力趋于枯槁,也就说明这个民族已没有自己的前途和希望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一扫中华古国的沉闷,给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生,也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了新生。中国的新文艺诞生了。但是,中国的新文艺不是在和风细雨中怒放的鲜花,不是在宽广的道路上奔驰的骏马,而是在古国传统重负压迫…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是青年科学发展的第一个世纪.青年科学的诞生和发展是以二十世纪我们这个世界的发展为物质背景的,这个背景就是所谓的"后工业社会"或者阿尔温·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发端的社会.在二十世纪的社会中,青年作为社会的独立群体已经确定无疑,青年文化与青年运动冲破了家庭、民族、国家的界限,染上了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民族精神,当代青年民族精神的状况如何,如何振奋当代青年的民族精神,为探讨这些世人瞩目的重大问题,最近本刊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第二学士学位班、院青年研究会联合举办了一次研讨会.与会者讨论热烈,见解纷呈.现摘要发表部分同志的发言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梅珍生 《政策》2015,(2):58-60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他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论道德建设与青年工作■潘逸阳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担负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这个民族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文明进步。当前,我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时期,青年面临着一个...  相似文献   

9.
郝丽 《新东方》2002,11(6):76-78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 ,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一论述揭示了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系。深刻把握这个关系 ,对于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提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自觉性具有重要意义。(一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古今中外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 ,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必须依靠一种高昂的民族精神。民族 ,是指具有…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青年是民族地区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思想政治状况关系着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国家认同是人的一种最重要的集体认同,表现为公民对国家的归属感、政治效忠、责任意识、自豪感,以及爱国主义情怀.文章从社会认同、民族认同、国家意识3个维度,对甘南藏族自治州农牧村青年国家认同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指出甘南藏族自治州农牧村青年精神状态积极务实、社会认同讲求平等互动、民族认同共同性与差异性并在、国家意识良性理性.同时,也指出影响甘南藏族自治州农牧村青年国家认同的传统的贫困问题、宗教问题和部落意识等因素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广大农牧村青年国家认同的基础还十分薄弱.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民族经济政策初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代统治阶级为了协调民族关系,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来巩固自己的统治,民族经济政策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古代民族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这个过程随着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而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完善.本文就中国古代民族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作一初步探讨,就教于同好方家.  相似文献   

12.
屈辱与进步     
西方各国资产阶级用其廉价的商品这一重磅炮弹,打破了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按照他们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由两部分组成的,一个是他们自己的国家,一个是他们的殖民地。他们本国的资本主义文明之花,是依靠殖民地人民的血汗来浇灌  相似文献   

13.
正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科学认识青年群体的时代特点、价值信仰、审美意趣等,是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充分发挥青年在民族复兴伟业中先锋力量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王天玺 《创造》2015,(1):30-33
社会主义中国维护国家统一,可以说是民族问题上实行的大仁政. 这个大仁政,有几个展示社会文明的重大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从国家政治体制上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平等的协调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在第三章中论述过了. 第二个特征是实现民族间事实上的平等. 民族平等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任何一个现代的多民族国家,宪法中都会有关于“民族平等”的条文.但宪法规定是一回事,真正实行是另外一回事.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贯穿于她的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作为本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的东西,这就是该民族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是这个民族向心力凝聚力之源,是民族共同体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之所以为这个民族的根本依据。黑格尔说,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是该民族的“一切个人的行动的不可动摇和不可消除的根据和出发点”①。民族精神具有积极的,能动性,它增强人们的自信心,激励人们的斗志,振奋人们的精神,凝聚人们的力量,从而有利于促进民族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6.
培育"北京精神",是北京在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过程中的文化自觉和理性抉择。一个国家需要拥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自己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城市市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7,(9)
<正>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发展事业,反复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当代中国青年要在感悟时代、紧跟时代中珍惜韶华,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  相似文献   

18.
赵景之 《乡音》2012,(3):23-23
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经济活力、科技活力十分重要,文化艺术活力更为重要。文化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同时也是激发民族创造活力的源泉。为阐述这个观点,我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位哲学家戈尔曼带领他的研究团队,提出了著名的研究课题"零点项目"。这个...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要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同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要有本民族的精神支柱。那么,作为我国现在和将来“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支柱是什么呢?那就是爱国主义和自立更生精神,就是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一、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支柱的基础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人们对祖国的这种神圣的感情是与他们的共同利益相联系的。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还  相似文献   

20.
一场意外车祸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甚至有可能改变一个国家的前途。这个人是巴沙尔·阿萨德,这个国家就是叙利亚。如果没有那场车祸,医学界可能会多一位外科专家,叙利亚就少一个受过西方教育的青年总统,或许,整个国家的发展轨道是另一种走向。巴沙尔是阿萨德四个儿子中的老二,青年时蛰伏在哥哥巴希尔的影子之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