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盟是俄罗斯最大的外资来源地。欧盟国家对俄投资基本上反映了俄罗斯外资运行的主要方向及特点。由于存在投资总量小,投资结构、投资领域和投资地域分布不平衡等问题,使得欧盟国家对俄投资难以对俄罗斯的经济顺利转轨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今后欧盟对俄罗斯的投资能否继续保持增长既取决于俄罗斯经济的复苏及国内投资环境的改善,也取决于东扩后欧盟内部整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亚太战略及对中俄合作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魁 《当代亚太》2007,(1):5-10
近年来,俄罗斯在对外政策上坚定地向亚太地区倾斜。俄罗斯加强与亚太地区的经济联系,主要借助于其东部地区。这一地区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俄罗斯亚太战略的核心思想是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利用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地缘、资源、科技和交通运输等优势,积极同中国、日本等亚太国家发展多领域的合作,促进俄罗斯东部地区乃至全俄罗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2011年杜马选举后俄罗斯爆发了大规模的民众抗议。舞弊问题,特别是对于俄罗斯政治缺乏竞争的不满,是民众抗议的主要动因。对俄罗斯地区选举改革的分析,可以发现俄罗斯地区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对于"政权党"存在一定的制度性扶持,这是政治竞争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普京在第二任期开始了俄罗斯地区选举改革,目标是加强政党,尤其是联邦型政党在地区政治中的作用,降低地区政治精英的影响,维护联邦的统一和稳定。改革后,一方面政党作用得到大幅提升,国家稳定得到巩固;另一方面,地区选举制度从客观上对于"政权党"更为有利。比例代表制在地区选举中的广泛使用,以及其所涉及的选举名单形式、选举保证金、选举签名、门槛线和席位分配方法等各方面因素,在整个选举过程中为政权党提供了一定的制度性保障。  相似文献   

4.
发展道路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价值取向,概括了俄罗斯社会发展的本质和目的,体现了传统与现代、民主化与国情的深刻辩证关系,并要求建立可以确保实现俄罗斯发展理念的机制。俄罗斯发展道路的调整与完善,是第六届国家杜马选举和总统大选的主要议程。当前,俄罗斯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加强政治竞争性是新阶段的新特点,其实质是俄罗斯新权威主义政体的改革问题。俄罗斯发展道路的调整面临挑战,主要包括国家资本主义模式的前景、国家与市场关系的协调、"统一俄罗斯"党的政党现代化、行政管理模式的改变、民意政治的挑战、社会政策的实施,以及国际战略的调整等一系列问题。俄罗斯究竟具有怎样的国家特性,如何看待俄罗斯的民主,如何看待发展道路的间断性,如何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这些都是研究俄罗斯发展道路的基础性问题。俄罗斯的国家身份认定从历史上就与帝国意识紧紧捆绑。这种自我意识在本质上缺乏对他者文化的尊重。这是当今俄罗斯如何融入世界的关键问题。精英阶层关于俄罗斯是"欧洲太平洋国家"的身份认定、新民族主义的思想倾向与"欧亚联盟"战略互为影响,是俄罗斯发展前景中值得关注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从俄罗斯内部的联邦主体来看,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以及鞑靼斯坦共和国,无论在文化、经济,还是在政治地位上,都非常特殊。作为主体民族的巴什基尔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但是与同宗且邻近的鞑靼人之间在认同方面存在分歧和竞争。目前,巴什科尔托斯坦是俄罗斯所有共和国中人口最多的地区,但人口外流,特别是青年人外流问题明显。在内部政治方面,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形成了以地方首脑为核心的、凝聚力强的精英群体,这有助于该地区社会的长期稳定。在经济上,该共和国主要依托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工业,这种格局既成就了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经济上的辉煌,也造成了发展路径依赖、产业结构单一、转型艰难的后果。2008-2009、2014-2016年的经济危机,暴露了该共和国经济结构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国家的重构策略可以从政治制度与精英体制两个角度进行考察。精英体制方面,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精英规模大幅缩减,组织化精英体制也日益崩解。俄罗斯国家逐渐陷入官僚来源匮乏的困境。俄罗斯国家主动塑造了俄式“旋转门”机制,大量从企业、军队、强力部门引进精英填补官僚缺口。这一策略的实质是将管理培训外置,直接用体制外精英业已形成的管理经验来代替政府长时间的培养流程。但俄式“旋转门”策略的大规模采用改变了政府官僚原本的晋升路径和职业轨迹,出现主观因素超过客观标准的现象,形成了精英选任与治理能力相脱节的官僚结构,导致了中层官僚既力不从心、又无人可用的后果。这反映了俄罗斯地方精英体制的基本逻辑:控制、集中,而非治理、放权。从政治制度和精英体制的角度观察,俄罗斯的国家重构与央地关系陷入了一种内耗困境:旨在强化国家能力的诸多策略最终反而导致了国家能力的削弱。国家越加强控制,成本越提高,效果却越不显著。长此以往,可能对俄罗斯的政治现代化进程构成重重障碍。  相似文献   

7.
论俄罗斯混合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学术界对于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不同观点,本文首先分析了俄罗斯从建立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政策取向到混合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变过程,然后分析了俄罗斯混合市场经济模式的突出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对俄罗斯混合市场经济模式作出评价.最后得出结论,认为以强国富民为目标的混合市场经济模式是俄罗斯经济取得新发展的正确途径,进一步兴利除弊是保持经济增长速度和实现经济多样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是地理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各地区的诸多参数差别巨大,体现在人口、地理、制度等方面。不仅如此,在参与国际贸易的程度和特点以及遭受外部冲击时所呈现的脆弱性等方面,各地区表现也有所不同。2022年,俄乌冲突严重影响各地区的经济状况,影响程度也存在差异。本文主要研究俄罗斯的地区多样性,关注各地区对外贸关系的依赖程度区别,并分析2022年以来的西方制裁对俄罗斯部分地区产生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主要基于2022年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行业报告以及地区层面的文献展开。同时,由于2022年2月以来的俄罗斯外贸数据的统计尚未结束,官方所说的“平行进口”数据也未体现在官方数据中,现有的数据不足以支撑预测性结论。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研究》2020,(1):190-212,F0003
下诺夫哥罗德州一度是俄罗斯改革的前沿阵地和代名词,在俄罗斯的政治经济版图中有着特殊的地位。目前,该州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的行政中心,其政治经济进程值得关注。从联邦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来看,莫斯科成功地规范着下诺夫哥罗德州的政治进程,地方政府依赖中央的政治和财政支持。从下诺夫哥罗德州内部的政治发展来看,历任州长面临的都是大致类似的复杂局面:联邦中央、总统派驻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全权代表、地方政治经济精英、联邦层面的大型企业、地方层面的商业利益,等等诸多方面的相互影响与竞争。由此,州长在联邦层面的工作经历和影响力,在地区层面的协调手段和整合力,即,同时得到中央和地方的支持和认可,并在中央与地方同时具有关键影响力,是地方政治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下诺夫哥罗德新任州长格列布·尼基京,年富力强,是俄罗斯新生代州长的代表,也大致具有上述品质,其在下诺夫哥罗德州的执政状况,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论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地区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男星 《俄罗斯研究》2003,(4):65-69,91
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地区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地区间高校和同一地区高校间都存在明显的数量和质量的差异;原来的11大经济区以及重建的7大联邦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差异:高等教育水平较好的中央区、西北区、伏尔加沿岸区、乌拉尔区和西西伯利亚区,正是经济比较富裕的地区;而高等教育水平较低的北方区、东西伯利亚区和远东区也正好是经济比较贫困。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地区差异与经济的地区差异是彼此牵扯和互动的。  相似文献   

11.
苏联解体至今的俄罗斯对乌克兰政策的演变表明,将乌克兰纳入俄罗斯主导的欧亚一体化进程,使之成为俄罗斯实现大国崛起的战略依托,一直是俄罗斯的核心目标,这也是俄罗斯强硬应对乌克兰危机的动因。俄罗斯对乌克兰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俄罗斯不能为乌克兰转型提供一种有成效、有吸引力的发展模式;俄罗斯发展模式及其主导的欧亚一体化在与欧盟和北约的竞争中日益失去吸引力。普京政府对乌克兰危机实行"以压促变"的政策,主要目标在于使乌克兰实行联邦制,或者至少中立化。目前看来,乌克兰东部地区局势将向"德左模式"发展。但是摆脱乌克兰危机的可靠出路,只有政治解决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2.
普京在第二个任期内,仍坚持实施以体现俄罗斯思想为指导的治国方略和政策,因此,与第一个任期一样,他的治国方略或基本政策仍是两条:政治上的集权化和经济上的自由化。从今后国家政策的总趋势看,俄罗斯所推行的改革和发展政策与措施,都将围绕加速经济发展与加强中央权力这两个轴心来进行。俄罗斯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 2010年实现GDP翻番的目标仍存在不少困难。  相似文献   

13.
国际格局未来10-20年的核心问题,俄方认为是美国和西方的整体性衰落和中国崛起之间的矛盾;中方倾向于认为,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国之间合作维护全球和平与发展的趋势有可能超出其竞争与冲突的一面。中国将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提升学习与创新能力,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俄方断定,在西方衰落和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各方围绕俄罗斯的争夺似正日益明显,这既是基于俄的资源和欧亚大陆的重要战略地位,更是由于俄可能成为左右力量平衡的最后一根稻草。中方学者认为,俄罗斯重新崛起的基础已经奠定。与中国相比,俄在当代国际体系转型中可能会处于一个相对较为有利的地位。关于中俄双边关系,俄方集中关注两国经济贸易合作,认为主要存在经济关系远远落后于政治关系以及贸易结构原料化等问题。中方学者认为,中俄关系的中长期前景的主要挑战不在于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的不对称,而在于双方能否适应彼此关系的重新定位,能否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相互信任。俄方主张亚太地区必须建立新的地区安全和发展模式,以解决中美关系对抗性的潜在上升这一核心问题。中方主张,俄罗斯可以改变目前在政治和经济上参与亚太事务明显不足的局面。中俄两国有必要主动提出并推动亚太地区的国际议程设定,担负起服务型...  相似文献   

14.
封帅 《俄罗斯学刊》2022,12(2):5-29
俄罗斯人工智能治理体系的外在形态是“一体两翼”式的政策网络,以《2030年前俄罗斯联邦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作为基本战略构想,以数字经济框架内的人工智能“路线图”和人工智能联邦项目建构发展议程,以《2024年前俄罗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监管发展构想》为核心确立监管议程。而俄罗斯人工智能治理体系的实体结构则表现为在联邦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二元平行系统运作模式,由国防部担任操盘手的军事人工智能板块已经建立了完整的闭环系统,而以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为主要操盘手的民用人工智能板块的运行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完善。特殊的治理体系源于俄罗斯人工智能战略的底层逻辑,是俄罗斯政府面对战略目标与现实困境巨大鸿沟所做出的现实抉择,这种剑走偏锋的设计虽然取得了部分短期成果,但并未实际解决制约俄罗斯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问题,能否走出一条人工智能发展的“俄罗斯道路”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海外军事存在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俄罗斯海外军事存在是对前苏联海外驻军的合法继承。从俄罗斯海外军事存在的现状来看,其整体呈现收缩整合趋势。这与俄罗斯自身实力下降,美、北约军事存在的挤压以及“颜色革命”的消极影响有着直接的联系。俄驻独联体各军事基地的前途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一是俄国实力恢复和增长的进度;二是俄美地区争夺的攻守态势;三是地区有关国家政权更迭的情况。但总体来看,俄罗斯海外军事存在萎缩的趋势将是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和东欧各国在转型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经历了诸如物价飞升、通货膨胀,国有资产在私有化过程中严重流失,投资受阻、社会生产大幅度下降,经济金融领域面临危机和人民生活水平急剧恶化的状况。俄罗斯近期尤其是普京执政后对现有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经济开始复苏,并且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中国社会经济领域也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改革,鉴于东欧和俄罗斯在转型中的经验教训,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要健全监管机制,防止为盲目追求效率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转变政府职能,从行政改革方面对经济发展进行有力的配合。优化产业结构以保证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整体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对地区和城乡的差距给予政策上的关注。开放外汇市场进程中稳中求进,防止金融动荡引发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17.
经过十多年讨价还价式的艰难改革,俄罗斯基本完成了以分税制和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重塑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经济关系,形成了与苏联时期地方预算完全隶属于中央预算明显不同的财政联邦制模式。但是另一方面,目前俄罗斯所形成的这种财政联邦制模式还具有不规范性和过渡性等特点,因而在实践中带来了诸如形成预算软约束、地方政府缺乏足够的经济激励来改善投资环境以发展地方经济等深层次问题,从而进一步阻碍了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整体进程,降低了俄罗斯经济转轨的绩效。俄罗斯的教训对中国下一步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具有深远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历次沙皇专制体制内自上而下改革的失败和完全缺乏西方式的市民社会的现实,规约了俄罗斯知识分子将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承担起推进和完成现代化的使命。由此,他们开始组织化,从知识精英走向政党精英。而后,布尔什维克又从革命党成为执政党。但布尔什维克并没有摆脱俄罗斯知识分子那种由历史文化传统模塑的充满悖论的文化特质的影响,对自身文化缺陷和现代政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又一次使俄罗斯现代转型和自身角色转换陷入泥淖。  相似文献   

19.
华盾 《俄罗斯研究》2020,(1):89-118
俄罗斯智库对中美经贸摩擦有着独特的认知和期待,并与克里姆林宫的官方立场互为表里。总体上,俄方智库的观点是,在经贸摩擦的背后,是中美两国对军事、政治、科技、地区和全球领导权的竞争;两国的国内议程和对外政策,将因此受到深远影响并产生溢出效应--在亚洲区域内形成两极结构。即使两国会因国内和国际政治因素,在经贸问题上达成妥协,但中方不会放弃获得世界科技领导者的雄心,美方也不会打消遏制中国发展动能的战略意图。俄罗斯应与中国继续保持经济与军事合作,避免与美国和西方关系的继续恶化,并在亚太地区推动"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俄罗斯政策分析界基于自身利益的演绎,将中美经贸摩擦定性为大国博弈,相应的政策建议反映出俄罗斯以在全球和亚洲分别制衡美中为目标的双层均势策略。俄罗斯将在有亚洲其他国家参与的情景下扮演战略平衡手角色,借中美全面对抗之势,在中美俄三边关系之外扭转不利的外部发展环境。俄罗斯对亚太国际局势的盘活作用,将催生双边和三边竞合新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初智勇 《欧洲研究》2023,(5):92-118+175
俄罗斯安全观随国际互动的性质与程度呈弹性变化,具有可变性与可塑性。其传统安全观基于“霍布斯意象”的权力导向模式,分为周边和欧洲国际体系两个层面。俄罗斯在周边主要奉行局部扩张战略,在欧洲国际体系主要奉行权力制衡战略。局部扩张与权力制衡有利于物理力量的积聚与国际平衡,使俄罗斯得以应对地缘不安全问题。但传统安全格局的稳定仍需大国在战略层面的国际共识加以维系。冷战后期,特别是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变化,促成非传统地缘竞争的国际格局。在新的国际情境下,俄罗斯传统安全观战略层面的共识成分逐渐向认知层面转化,并开始突破或超越“霍布斯意象”。俄罗斯新安全观呈现不同认知层次的三维投射。随着国际互动的性质与程度的变化,俄罗斯安全观的演变与发展呈双向可逆特征:既可以向未来迈进,也可以向传统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