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案中贺勇行为性质的界定,直接关系到国家应否承担赔偿责任。对此,笔者认为贺勇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因而应由国家承担行政赔偿责任。国家赔偿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应承担国家赔偿责任。可见,国家负担赔偿责任的首要条件,就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应是“行使职权”的公务行为,而非“个人行为”。属于公务行为,适用国家赔偿法,按国家赔偿程序解决;属个人行为,适用民法通则,按民事诉讼程序处理。我国确定公务行为的原则是“职权相关”…  相似文献   

2.
《国家赔偿法》中,公安机关承担赔偿责任需具备的条件有:侵权的行为主体是公安机关和公安人员、致害行为必须是执行公安职务行为、公安服务行为具有违法行为、公安职务行为违法造成直接损害后果、损害事实与公安行使职权违法有因果关系;属于公安人员个人责任的有两方面,与行使公安职务行为无关的个人责任、与行使职务有关的个人责任——追偿。赔偿责任制度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还应完善在立法机关违法立法、公共设施和管理缺陷造成的损害等方面的国家赔偿责任,精神损害后果严重应实行物质赔偿、可计算的间接损失应列入赔偿范围。  相似文献   

3.
一、国家赔偿和国家赔偿法国家赔偿,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国家权力而侵害公民权利时,由国家对受害者予以赔偿。国家赔偿的特征是:(1)赔偿责任的主体是国家,即由国家承担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权行为的赔偿责任;(2)赔偿责任只能由行使国家权力的行为引起,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非权力行为侵权,不构成国家赔偿,而购成民事侵权责任;(3)只有违法行使国家权力的行为才可能构成国家赔偿,合法的浸权只引起损害赔偿,违法行为若不造成损害,则不构成国家赔偿责任。由国家向受国家权力侵害的公民提供赔偿是对受害人的一种重要的法律救济手段,请求国家赔偿的权利已被许多国家视为基本人权之一,并为宪法所确认。但这种权利的实现需要健全的法律制度予以保障,国家赔偿法就是调整国家赔偿方面实体上或程序上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律,国家赔偿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主  相似文献   

4.
怠于执行职务是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行使职务上应予行使职权的消极行为,即违法不作为。为了充分有效地维护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使国家赔偿应然和实然更好地结合,怠于执行职务应在《国家赔偿法》中明示规定。怠于执行职务所致国家赔偿是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负有法定作为义务为前提,并以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为必要要件。同时,在特定情况下,国家赔偿或赔偿限度应考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个体的行为能力问题。  相似文献   

5.
国家赔偿法规定,构成国家赔偿的要件之一是职权行为违法。在处理公安赔偿案件时,必须正确区分公安职权行为和非公安职权行为。界定公安职权行为的基本要件是:公安职权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公安机关和公安工作人员;公安机关和公安人员行使的是公安职权行为而不乏非职权行为。界定职权行为时应注意区分公安职权行为与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行为;职务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无直接因果关系,不能构成国家赔偿的职权要件,公安机关不承担赔偿责任。在公安赔偿中,除了确认属于行使公安职权违法侵权外,还应区分是行政职权侵权还是司法职权侵权,以利于正确实施国家赔偿法。区分赔偿案件性质的原则有:依据职权行为确定赔偿案件性质的原则;在规避法律行为侵权案件中,依据所规避问题的性质,确认赔偿案件性质;自由选择原则。另外,在联合执法中赔偿义务机关应是联合执法检查中的具体职权单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家赔偿法逐渐成为我国法学界研讨的“热点”,且其立法工作正在进行之中。笔者认为,当前国家赔偿的理论研究和实际立法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如何确定国家赔偿范围,对之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探究关系到国家赔偿法基本框架的构筑。传统的观点认为,国家赔偿范围指的是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损害范围。实际上,国家赔偿范围的指向性并非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包容性强的笼统性概念,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引起国家赔偿责任发生的行为范围;承担国家赔偿责任的损害范围;国家赔偿责任适用范围。承担国家赔偿责任的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国家赔偿责任及其责任原则存在不足,表现在对有瑕疵的行政行为、行政不作为、立法不作为通常不承担赔偿责任,对在公共事件中遭受损失的公民、法人和其他非法人组织也不承担赔偿责任。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在于传统的国家赔偿责任是以国家为视角的,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来分析国家赔偿责任则需要我们转变传统国家赔偿法的理念,以公民、法人和其他非法人组织为视角,以国家赔偿责任为理念,从而实现国家赔偿责任理念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职务侵权责任是指国家(以国家机关为代表)作为承担责任的主体,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时的侵权行为承担的法律责任。目前我国对职务侵权责任没有统一立法,只是在《宪法》、《民法通则》、《国家赔偿法》、《行政诉讼法》以及有关的政策文件、司法解释中有或多或少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我国宪法第41条第3款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这是国家赔偿法的基本原则。《民法通则》第121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是对国家侵权行为中职务侵权引起的国家赔偿责任作出的规定。而国家赔偿法正是以宪法和民法通则为依据制定的。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于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国家赔偿法的实施,已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本文试就这部法律实施中的几个不明确之处谈点个人浅见。一、关于对"行使职权"的理解我国国家赔偿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根据此条文,我国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是:(1)侵权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客观上是指在行使职权过程中的违法行为;(3)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4)损害事实与行使职权的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1.
论行政不作为违法的国家赔偿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不作为是相对于行政作为而言的行政行为。行政不作为违法同样会给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对这种损害 ,国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现有的《国家赔偿法》尚没有明确这一点。因此必须首先对行政不行为违法的涵义作出界定 ,同时要明确实现行政不作为违法国家赔偿责任的价值 ,以及如何实现行政不作为违法国家赔偿的责任。肯定该种责任 ,使之有法可依 ,对于完善行政立法 ,健全国家赔偿制度 ,推进依法行政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侦查违法行为与侦查合法行为相对,属于广义上的侦查行为,是指侦查主体违反侦查程序,侵犯犯罪嫌疑人权利的非法侦查行为。侦查违法行为的性质具有双重属性,一种是司法程序违法性质,一种是行政侵权性质。根据其性质,应从司法制约、制裁和行政诉讼、行政制裁两种思路去规制侦查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3.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职务侵权包括行政侵权、司法侵权和其他侵权,又可分为积极侵权和消极侵权。其侵权责任的构成必须同时具备侵害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等要件。其赔偿责任的特点是:对于人身侵害,赔偿标准是国家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对于财产损害,规定具体的赔偿范围,无具体规定的按直接损害赔偿;对于其他损害,可参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执行。  相似文献   

14.
四 一般侵权民事责任的法律要件有四项,即:损害事实、违法行为、因果关系、行为人过错。任何人只要是有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地做出某一违法行为并因此行为使相对一方造成一定的损害事实便必须承担侵权责任。 特殊侵权的民事责任由法律作出特别的具体规定。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特殊侵权民事责任主要有如下几种:(1)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职务中造成损害的民事责任;(2)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的损害赔偿责任;(3)从事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4)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5)在公共场所施工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6)建筑物占有人的民事责任;(7)动物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8)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民法通则对以上行为及责任有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5.
杨剑波  杨胜强 《公安学刊》2006,(3):41-43,108
超期羁押是一种严重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违法行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应承担行政、纪律和刑事责任。同时,超期羁押的单位应承担国家赔偿责任和相应程序后果。我国还应建立和完善超期羁押责任追究的发现、处理和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16.
法人责任是法人对其机关的职务活动给他人造成的损害承担民事责任 ,其性质是自己责任 ;使用人责任则是使用人对被使用人致第三人损害的职务侵权行为承担的民事责任 ,属替代责任 ,被使用人的范围包括与法人、其他组织及公民存在使用关系的劳动者。民法典侵权行为编草案建议稿第 5 2条、第 5 3条和民法典草案第 62条的规定由于立法思法不正确、存在缺陷和空白。  相似文献   

17.
警察执法责任构成要件包括主体、客体、过错和行为四个方面。它是以警察执法行为违法为前提。警察执法行为依据不同标准可形成多种违法行为。警察执法责任的实质内容是违法责任的承担主体如何确定和承担形式如何落实,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国家赔偿法规定的赔偿范围,涉及公安机关全部执法活动。因此,公安机关对在执法活动中可能出现的违法性职务行为,应进行有效地预防和处理,以减少赔偿案件的发生。违法性职务行为的认定,需要注意两点:一其为职务行为而非个人行为或非职权行为,二违法行为是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必要条件之一。违法性职务行为具体表现在: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管理权或刑事侦查权时,侵犯了人身权或财产权。  相似文献   

19.
论国家赔偿过错推定的归责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国家赔偿过错推定的归责原则周安平,袁福瑛所谓归责原则,就是确定责任归属的理由、标准或说根据的规则。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就是解决国家基于何种理由对其行政、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行使职权致人损害承担赔偿责任的问题,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国家赔偿的核心和基...  相似文献   

20.
国家赔偿责任制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程度的主要标尺。其中,国家赔偿责任范围是决定整个国家赔偿结构和基本框架的根本问题。本文试图对国家赔偿责任范围的概念予以界定,对其范围从三个层次上进行系统划分,并对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作相对论证,力求对现有国家赔偿责任范围进行分析,提出完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