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首都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经营性文化企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走向市场,按照文化的属性和特点,代表政府履行国有文化资产监管职能,确保国有文化资产保值增值,显得尤为紧要。在此背景下,6月18日,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在京成立。这是国内首家省级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也是北京市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2.
大学章程的实施是基于文本逻辑的执行,从而指向行为人的观念意识及行为的过程。因此,为防止大学章程实施的形式化和虚化倾向,引用非正式制度理论的解释框架,研究作为非正式制度重要形式之一的大学组织文化在此过程中是如何生成的,具有重要意义。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以及逻辑与意义的视角建构出大学组织文化生成机制:学术信念的习得,制定规则与有效监督,及落实责任与行为习惯。从所建构的理论模型中获得两条政策建议:处理好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关系、政策推动力与文化生成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文化资产在我国文化领域拥有重要地位.随着一系列国有资产管理文件的出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资运营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国资运营的责任体系建设,保障国有文化资产安全;构建面向文化企业的多层次投融资服务平台;开发与提升专业人才队伍,以科技提升文化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是今后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改革需要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先进文化建设路径的选择成为了具有理论研究意义和现实实践价值的双重诉求。文章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论述了与"引领"逻辑紧密关联的三个方面的问题:为什么要"引领":先进文化建设路径的逻辑起点;用什么去"引领"先进文化建设路径的逻辑内涵;怎么样来"引领"先进文化建设路径的逻辑范式。  相似文献   

5.
建构文化自信是文化属性的逻辑使然,也是国家发展要求的现实必然,其践行需要公共文化治理。在此中,文化制度建设是建构文化自信的顶层设计,它以发挥制度优势为重点、以政府为主导者,以“科学性-人民性-系统性”为基本遵循存续文化制度自信;文化生产建设是建构文化自信的现实保障,它以高质量发展为重点、以文化供给组织为中坚力量,以“价值嵌入→内部优化→高质量文化供给”为运行逻辑深化文化生产自信;文化生活建设是建构文化自信的落脚环节,它以提升文化生活质量和提增民众人生意义为重点、将居民放在主位,以居民“获得→认同→内化”为路向推动文化生活自信。文化建设多维途径搭建共治之网,共筑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建构是事关新时代党建工作灵魂与血脉的基础且关键的工程.当前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现状为,以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形成了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组织制度机制,积淀并丰富着共产党人精神基础之上的价值认同,并且始终坚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生成与发展遵循着历史观逻辑、实践观逻辑和系统观逻辑,是历史与当下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系统内部与外部的统一.研究党内政治文化的现状与生成逻辑,对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营造清明的党内政治生态、巩固党的领导的制度优势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雪莹 《传承》2012,(1):82-82
“一臂之距”管理原则是英国人发明的一套文化管理方法,其被运用到文化政策上则是要求国家对文化采取一种分权式的行政管理体制,对我国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域情概览     
《长江论坛》2012,(6):1
正2012年10月26日,山西省文化改革发展专题会议在太原召开,山西省省长、省文化改革发展领导组组长王君主持会议。大会提出,相关部门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协调配合,以实现对文化改革发展事业更有效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改革发展任务落到实处:一要进一步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探索建立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真正做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二要进一步加快文化单位内部机制转换,深化干部人事、劳动用工、收入分配等制度改革,不断增强文化单位的内部活力和  相似文献   

9.
李佶欣 《长白学刊》2013,(4):159-159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大文化改革力度,构建科学的文化制度体系,促进和完善文化管理与生产经营机制,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文化发展环境,增强文化软实力。这是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的本土化建构需要一种文化自觉,需要自觉克服本土文化知识内部的学科隔离和思想樊篱。这一方面需要对西方的文化体系进行批判与改造,同时也需要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吸取养分,并与传统文化资源实现新的契合与融通。谭嗣同兼收并蓄,展开与西学的对话与沟通,创立了其"仁学"社会思想体系。本文以谭嗣同仁学思想及文化建构路径为个案进行探讨,为文化本土化建构提供一种科学方法论和新的研究范式,为中国文化建构的合法性问题、文化自觉问题强化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毛天虹 《人民论坛》2015,(5):172-174
自从斯诺先生提出"两种文化"的命题以来,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这"两种文化"的割裂、冲突,一直是当代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关于这"两种文化"融合汇通的"第三种文化"的理论研究更是一个难题。因此,以生态文化为视角研究探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交融,进而形成以"生态"为核心的"第三种文化",对推进生态文化的研究和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谢俊  曾靖婷 《理论月刊》2008,(7):35-36,70
本文以诺齐克的个人权利为视角,着重分析其"最弱意义的国家"理论,通过探讨"最弱意义国家"的正当性和超越"最弱意义国家"的不合法性,解析诺齐克国家理论建构的逻辑体系,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新一轮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着眼文化发展客观规律和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实际,科学统筹和处理好文化多元并存与一元主导、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文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文化"引进来"与"走出去"等多重关系,对于加强信仰建设,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在现阶段,不断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坚持"两个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发展标准,加强思想文化理论的原创力,以文化产业促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走出中国特色文化发展之路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论断,要求我们在不断提高硬实力的同时,也需重视提高软实力,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不仅是提高综合国力的逻辑指向、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有效手段."文化软实力"理论为我们实现怎样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新视域.  相似文献   

15.
论新中国文化经济及文化产业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文化经济及文化产业政策经历了曲折而复杂的演变过程,形成了自身的基本特点和逻辑.相关政策制定的经验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要坚持文化经济及文化产业发展的"二为"方向、"双百方针";要清醒认识文化的双重属性,正确把握执政安全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文化产业国际竞争能力与国内适应能力的关系、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市场开放的节奏与度,以及文化经济及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与落实、稳定与创新的关系.总体而言,文化经济及文化产业政策宜采取渐进式的变迁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公共文化服务理论虽然脱胎于文化事业理论,却建立了一套独有的理论范式和政策逻辑,为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一种"架构知识",形成重构政府、社会与消费者之间关系模式的原则,并成为推动国家文化管理体制从事业体制下一元化行政命令体系向市场体制下多元化契约体系转型的理论共识和政策措施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7.
<正>在全国人民喜迎党的十八大召开的重要时刻,我们齐聚安徽省合肥市,以"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与性别平等"为主题召开2012年中国妇女研究会年会,深入研讨社会主义文化与先进性别文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次研讨会上,同志们将认真研究和深入探讨社会主义文化与先进性别文化理论,性别文化对法律政策的影响,性别文化与大众传媒,家庭文化与  相似文献   

18.
葛兰西的领导权思想重新界定了"同意"和"集体意志"的概念,在一种新的理论框架中讨论如何建构政党、知识分子和底层大众之间的有机关系问题,这对于共产主义政党如何培育具有大众认同基础和富有潜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方面,葛兰西的思想对于我们精准把握衔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理论与实践的关键点以及如何建构理论逻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另一方面,我们应在汲取葛兰西思想的基础上,建构符合中国历史、中国民族及中国现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9.
胡新民 《政策瞭望》2012,(12):51-54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总目标,从农村发展看,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就是既要让农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农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何认识"两富"现代化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如何以"文化乡村"为载体、推进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如何创新机制推进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作出新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三峡移民文化的生成与阐释——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是理解和阐释三峡移民动迁和三峡移民文化的崭新视角。分析发现:在国家主导和社会动员双重动力推动下,三峡移民文化的生成律在于国家、地方政府和移民群体之间的建构性表达;利益相关方参与是移民文化建构过程中的社会性阐释;三峡移民文化的运作表现为建构与被建构之间的互动性要求。进一步反思、弘扬和发掘三峡移民文化,对于推动后期扶持工作中的移民社区发展、非政府组织功能和移民民主精神培育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