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群众》2016,(7)
正近年来,江苏省法院、检察院等司法部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关切,更新司法理念、创新工作机制、拓展审判职能,切实贯彻环境资源保护的立法精神,与环境监管职能部门携手,全面推进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进人民福祉、建设美丽江苏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一、创新环境司法模式,推进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化环境资源案件跨越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门类,私益性与公益  相似文献   

2.
环保法庭     
《时事报告》2012,(5):78-79
为了能够实行环境保护案件专业化审判,提高环境保护司法水平。最高人民法院规定,在环境保护纠纷案件数量较多的法院可以设立环保法庭。湖北省政协委员蔡学恩认为,设置专业的环保法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当前环境问题凸显,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司法队伍;其次,环保法庭可以使环境案件快立快审快决;最重要的是有利于解决跨区域环境问题,消解地方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家政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审判本身就是规范社会秩序的管理行为。司法裁决的公信和权威,不仅来源于国家强制力,更来源于严谨规范、公正合理的程序。只有加强和创新司法管理,真正形成以机制保证工作规范,以制度保证机制运行,以监控保证制度落实的管理体系,才能使每个审判环节都在法律和制度框架下运行,才能保证案件得到公正审判和执行,才能提升司法公信和权威。  相似文献   

4.
大气污染环境侵权案件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大气污染侵权均较严重;粉尘是致使大气污染侵权最为严重的污染物,工业生产行业是大气污染侵权的主要行业来源,需要重点防治;案件原告胜诉率低、上诉率偏高、案件调解率较低,我国环境司法审判能力仍亟需提高。司法审判中因果关系证明标准、精神损害和后续治疗费用计算标准,鉴定结论的采信等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为保护受害人利益和大气生态环境,建议制定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完善大气污染环境损害评估和救济法律制度,提高环境司法能动性,明确环境侵权案件裁判规则。  相似文献   

5.
在司法实践中探索建立速裁机制成为简化诉讼程序、加快诉讼速度、降低诉讼成本、实现司法公正的最佳途径。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为速裁机制的构建指明了方向,当年务川自治县人民法院就根据当地的审判工作实践,成立了速裁组,专门审理简易民商事案件和执行案件。经过五年的运行,务川法院的民商事案件速裁机制已逐步完善与成熟,成为尊重审判规律、解决审判矛盾、推进审判改革.的一项成功举措。  相似文献   

6.
新政     
《群众》2018,(16)
正北京:设立互联网法院北京市将设立互联网法院,旨在以互联网审判方式集中审理互联网案件为突破,在深度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基础上创新互联网审判机制,构建新型互联网案件诉讼程序和司法规则,推进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同时,集中管辖全市辖区内特定类型涉互联网第一审案件,探索建立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审判模式,推动起诉、调解、立案、庭审、判决、执  相似文献   

7.
刘元元案和许霆案都是针对银行自动取款机实施的犯罪,法院审判结果却有天壤之别,反映出我国地方法院对待同类案件的审判存在严重的司法失衡。解决司法失衡问题需要完善立法,提高非法律规制手段的地位,提高司法人员的执法素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8.
刘朝阳 《求索》2011,(12):155-157
现时相关司法案件在民众的“判例”舆论之下,出现了判例倾向,对这种现象的审视,折射着现时中国司法审判中存在的二元困境,现时司法审判的案件舆情表明,中国司法审判正处于传统性“公正”要求的诸多中国因素与司法国际化趋势的压力与困境之间。中国司法审判既要考虑我国司法的社会主义法制特点与社会心理传统,又要兼顾国际司法通行模式的影响,并逐步稳妥地和司法审判的国际化接轨,这对中国司法界是一个挑战。  相似文献   

9.
《民主与法制》2014,(26):32-33
1媒体报道与司法审判的良性互动 当前,媒体与司法正处于一种复杂的博弈关系中,作为审判机关的法院如何面对媒体报道公众关注案件的审判,成为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法院应当充满热情善意.展示协作配合的姿态,确认媒体报道和舆论监督的正当性。与此同时,媒体报道公众关注案件的审判,也要注意把握好度,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以免因为对在审案件的过度报道,因为酿成“媒体审判”的氛围而影响法院的独立审判,损害司法的权威公正。这也是法治发达国家处理媒体报道与司法审判关系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0.
施玮 《长江论坛》2014,(1):88-91,95
近代中国为了收回司法主权,不得已进行司法改革,引进西方司法审判制度,运用西方审判原则进行审判。姚荣泽案是民国依据新式诉讼理念审理的首例案件。该案的审理贯彻了司法独立、公开审判、无罪推定等法律原则,尤其是对审判公开原则进行了大胆的实践,但其结局却不尽如人意。反映了民国初年建立近代司法审判制度的艰难与无奈。  相似文献   

11.
正上海是长江的入海口,崇明岛则是镶嵌在长江经济带入海口的一颗"绿宝石"。2016年6月6日,崇明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崇明法院)在上海率先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以下简称环资庭),集中办理涉环境资源的民事、刑事、行政及执行案件。如今,崇明法院的"环资保护绿色工程"蹄疾步稳,环资司法保护的"崇明模式"已然全线启动。审判组织专门化+审判能力专业化"环资案件往往涉及多个业务领域,在实体法适用中,不仅涉及法律法规,还包括林业、渔业、水利等规章条例,滩涂  相似文献   

12.
黄河流域环境资源犯罪的空间分异分析可通过研究犯罪分布的区域差异性实现。通过统计19069份刑事司法裁判文书发现,在犯罪空间分布的差异性方面,不同类型资源类犯罪数量分布呈现显著的省域空间差异,环境类犯罪数量在流域空间层面呈自上而下的稳步增长态势,资源类犯罪与环境类犯罪在空间分布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在黄河流域环境资源犯罪中,涉农用地、林木以及矿藏资源犯罪是普遍存在的三种类型,其中又以农用地侵占类犯罪居首,流域污染防治形势较为严峻。基于空间特性对流域司法机制的塑造,黄河流域环境资源犯罪的司法应对方案应针对差异化的犯罪空间特征,分类设计流域独特的司法机制:一是在司法机构配置上,分类设立环境资源类专门审判机构,统一涉环境资源案件的受案范围、裁判标准与审理程序;二是在司法机制创新上,分类构建跨区划集中管辖以及常态化司法协作与部门联动机制;三是在司法人员队伍建设上,分类打造符合黄河流域地方需要的专业型环境资源审判团队。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案多人少"等司法资源供求失衡的矛盾显现,探索建立"繁简分流"的法院速裁机制成为提高司法效率和优化资源的重要路径。为进一步提高审判质效,优化审判资源配置,有效缓解"案多人少"的突出矛盾,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决定在全区法院推进民商事诉讼案件繁简分流审判机制改革工作。今年7月19日,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法院正式被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定为改革试点法院。而在此之前,兴宁区法院早将改革视角重点投向构建繁简分流审判机制、法院精细化管理机制,最大限度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努力实现有效率的公正。  相似文献   

14.
孟欣然 《求索》2014,(12):149-154
审判独立是传统法治之基石与基本原则,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具有重大社会影响案件的出现,司法与民意的关系日趋强化,舆论监督法院、司法吸纳民意已然成为一项公共话语。于是,对于民意是否会损害审判独立问题之回答也变得更加复杂,审判独立在传统法治框架下也似乎难以获得解释与说明。对于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什么样的司法模式才契合行政、司法、公众等各方之公意,能动司法于是提了出来。然而,法律知识和法律教育的结构化使得法官把法律解释单纯地看作是发现法律真理的一种方法;而司法场域的权力结构关系却使法官将法律解释看作是一种策略性的机会选择。这就使能动司法加大了司法识别难度,可能对审判独立造成损害。为此,还需在能动司法模式下施以相关审判独立保障机制,以抵御政治力量或舆论媒介对审判独立的过分干预。  相似文献   

15.
《民主与法制》2010,(13):57-57
据南海网报道,近年来,“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案件屡见不鲜,政府败诉早已不是新闻。日前,海南省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在昌江举行行政审判工作座谈会,与辖区政府部门探讨建立行政与司法的良性互动机制,促进行政审判和行政管理水平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随着我国互联网传媒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公众法律素养提高,舆论监督在司法监督体制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有效地促进司法公开,遏制司法腐败。然而,在实际案件中,舆论监督也存在对审判独立的干扰,影响法院公正审判。因此,应厘清舆论监督与审判独立之间的关系,从而探析两者之间矛盾的原因,进而找到平衡冲突、解决矛盾的可行路径,维护司法公正和推动我国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7.
就同一法律事实引发民事仲裁和刑事诉讼的情形,已成为当前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仲裁机构的仲裁与人民法院的审判是否类似,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否相当,对公安机关办理此类案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厘清刑民互涉案件中民事仲裁的法律适用问题,规范公安机关和仲裁机构对于刑民互涉案件的公正处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司法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审判实践中民事、行政、刑事审判并立,实行分立多头的司法救济机制,导致大量同一知识产权案件民事、行政审判并行,民事、刑事审判交叉进行,产生级别管辖"错位"、责任承担主体冲突、"先行后民"与"先刑后民"中的事实查明规定不明以及证据瑕疵问题。知识产权民行和民刑救济冲突的原因在于知识产权公私权利属性复合和救济机制的"双轨制"。为避免知识产权民行、民刑交叉审判产生冲突,须借鉴域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探索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法院,制定统一的知识产权法典,拓宽司法审查的宽度和广度,才能最终统一审判尺度,节约司法资源,彰显知识产权审判的公平正义和诉讼效益的双重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系统具有整体性,系统内各环境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应对其进行整体性保护与治理。随着跨域环境诉讼案件的增多,司法机关逐渐意识到传统的与行政区划高度重合的环境资源司法治理模式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环境诉讼案件。在以生态整体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指引下,我国的环境资源司法呈现出协同发展的趋势。以协同治理理论为方法论对环境资源司法协同机制进行重新建构,通过环境资源司法机关的内部与外部双向协同,以及司法全过程的协同推动环境资源司法朝向“司法协同”方向发展,并建立相关制度保障确保环境资源司法协同机制能够有效运行,切实发挥其制度效能,实现构建司法协同机制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生态恢复性司法符合刑法轻缓化发展趋势,有利于保护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当前,河南省在生态恢复性司法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创新审判与诉讼机制,创新法律责任承担形式,建立环境犯罪案件审理专家陪审员制度、专家咨询和专家参与制度,并增进各级法院与检察院、环保部门、国土资源部门等沟通协作,建立工作衔接机制。但生态恢复性司法在法律规定、适用范围、专业化水平、保障措施等方面依然存在不足。有必要进一步健全法律规定,有效指导实践;适当拓展生态恢复性司法适用范围,细化其适用标准、适用主体和适用形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统一损害结果认定的专业标准,提高评估验收的专业水平;并建立不同部门的工作衔接机制,采取资金保障措施,加大监督力度,以推动生态恢复性司法落到实处,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