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是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开拓者和探索者,是这一思想的集大成者.新中国初期,毛泽东从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领导、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积极发挥舆论宣传的力量、坚持“双百”与“双为”方针等四个方面就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做出了深邃思考和生动阐述,构建出内涵丰富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20年的艰辛探索。在探索中,毛泽东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理论,在经济、政治和思想化方面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思想,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辟提供了丰富素材。毛泽东探索也存在着理论、历史和实践的局限性,是毛泽东最终没有成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浅析邓小平同志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几个关系孙大美邓小平同志知识分子思想是邓小平同志继承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和毛泽东知识分子思想,根据对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综合思考而形成的,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高度重视道德建设,提出了以"五爱"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主张加强舆论宣传与教育、发挥模范人物的激励作用、以党风建设促进社会道德建设.这些道德建设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思想充分体现在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为夺取并捍卫新生政权、恢复国民经济、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提供思想指南、行政保障和舆论支持。毛泽东强调把握领导权以提高革命认同,巩固执政基石;把握管理权要不断完善意识形态管理机构,擅抓善管宣传工作;把握话语权重在实现话语转换,提高表达张力。这些思想为新形势下加快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的系统性建构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方法论是毛泽东方法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方法论"文本著作"的历史考察,我们发现,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方法论思想是以"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为主线的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方法论理论体系存在,"中国式社会主义"才最终走上了特色之路,并进一步推动了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方法论的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邓小平分别是我党两代集体领导的核心。当历史把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力棒由毛泽东传到邓小乎手中后,邓小平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他们之间存在着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本文仅就毛泽东、邓小平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认识差异,进行一些初步的比较分析。一、毛泽东对计划经济的认识有的观点认为,毛泽东只讲计划经济。实际上,在毛泽东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期经济思想里,并不只有计划经济,也有一部分市场经济的思想。毛泽东同志认为:第一、在过渡时期经济体制的所有制基础是公有制,应该适…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在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理论既坚持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一贯主张,又包含着邓小平结合新时期的实践概括和提出的许多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思想、新论点,是我们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指针。我们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就要认真学习和宣传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一、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开拓者,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是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力量、为人民服务是正确方向、双百与双为是基本方针、知识分子是主要力量等五方面就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了深邃思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对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进行分析考察,对破解当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题更有积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方法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记者: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要走自己的路,是在1956年就提出来了。从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到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可以说是这个阶段中共党内思想最活跃的时期。其中许多重要的思想和政策,虽然在其后实践中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坚持,但终究为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迈出了极其可贵的第一步。请您给我们谈谈毛泽东这一段的重要思想。林蕴晖:这得从苏共二十大谈起。在50年代初,当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候,把社会主义看成就是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这基本上可以说是全党…  相似文献   

11.
王辉 《思想工作》2008,(3):14-15
做好今年的宣传思想工作意义重大。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努力提高引领舆论水平,真正以务实创新、鲜活生动和颇具影响力、感召力的宣传思想工作实绩,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西部强旗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与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2.
韩俊武  李栋 《人民论坛》2014,(7):171-173
毛泽东在多年的革命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多项舆论宣传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和方法,体现出了高超的宣传工作艺术,集中体现为坚持原则性与策略性的统一、斗争性与民主性的统一等。毛泽东倡导的这些舆论宣传的原则和方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新形势下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构成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认真研究邓小平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邓小平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丰富至少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第一,关于社会发展阶段问题的认识。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两个阶段。邓小平继承和丰富了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论的思想,他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利益协调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社会公平的价值尺度是人民利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利益观为指导,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理论和方法。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何做好利益协调的思想,为中国即将迎来的社会主义大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准备,积累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15.
江泉 《前沿》2004,7(11):9-12
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开拓者 ,曾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过一系列正确的思想 ,也有过严重的失误。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既继承了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中的有益成果 ,又在新的实践中进行了新的理论创新和超越 ,从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集大成者。本文试就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继承 ,特别是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超越进行了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这也是对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到来,论坛、博客、微博等开放性平台,为思想舆论提供了广阔空间的同时,也给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难度。一、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略论毛泽东“赶超”思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略论毛泽东﹃赶超﹄思想唐贤秋一毛泽东“赶超”思想产生于建国初期的五十年代中期。1955年,随着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的到来,毛泽东便开始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如何加快社会主义建设速度的问题。他说:“中国的工业化的规模和速度,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项事业的...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在多年的革命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多项舆论宣传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和方法,体现出了高超的宣传工作艺术,集中体现为坚持原则性与策略性的统一、斗争性与民主性的统一等。毛泽东倡导的这些舆论宣传的原则和方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新形势下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俞玲 《理论月刊》2004,(7):28-30
毛泽东工业化道路思想是其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工业化道路的开辟,则是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成果之一。它经历了一个思想认识上逐步深化的过程,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的、协调发展的、用科学技术武装的、开放式的工业化道路。这些思想和实践给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路宁 《前沿》2004,5(9):10-13
管理伦理建设问题 ,是毛泽东管理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管理伦理建设思想主要包括管理者如何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管理伦理的制度化建设、管理伦理的教育和培训、管理伦理的社会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总结和研究毛泽东管理伦理建设思想 ,对于加强和促进我国当代社会主义管理伦理建设、对于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管理科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