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起,西方的学者们开始在社会系统和权力系统之间的互动与平衡中探求政治秩序,建构了一种多边互动的理论范式。这一范式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结构的多元化变迁很相似。因此,“国家——非营利部门——公民个体”的分析框架便被许多学者用来分析中国政治结构的变迁和发展方向。在运用西方的理论分析中国政治结构的发展模式时,存在着结论相似而内在逻辑过程不同的研究现象。我们在关注西方政治理论研究范式对中国政治事实和政治发展的解释能力的同时,更要注意中国政治发展的特色问题。  相似文献   

2.
资本与政治在西方的关系十分特殊。在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使商人阶级建立公司国家制度,开启了资本与政治相互纠缠的历史进程。随着民族国家的建立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资本与政治的纠缠更加复杂。西方民族国家的聚合机制在于,资本获取的巨额财富中的一部分惠及社会民众,缓解政治对立,进而不同群体实现利益相关。经济全球化下,西方垄断资本在全球过度扩张,引发各种“极化”现象,政治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持机制逐渐失效。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智能技术加持下的资本推动民主政治向操控型政治演变,加重了西方社会的分裂和政治失序。研究资本与政治在西方纠缠的历史和逻辑,对于理解人类政治文明多样性,坚定走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建芹 《理论月刊》2012,(3):99-101
有限政府作为近代西方自由主义政治思潮背景下的一种制度性建构,通常被视为宪政文明制度内涵下界定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关系的政治表达,其文化基础和思想源流内生于上古欧洲和近代西方特有的政治文化观念及其制度实践。而西欧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以来以圣俗二元分立为基本特征的政治文化传统,蕴生了他们审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权力关系的思维方式、政治心理和价值取向,并外化为一种政治与社会秩序。这一特有的文化积淀建构了西方宪政文明的历史基础,从二元社会及其二元政治文化的视角研究西方文明发展的历史承继,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人类宪政文明的历史渊源,同样也可以对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明提供一个更宽泛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学界对马克思政治哲学方法的解读存在着诸多分歧。事实上,马克思把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运用到政治实践领域中,创新并发展出了政治哲学的具体方法——从政治形式这个外表出发深入社会生活的批判方法。他主要是从历史分析的角度把握政治历史事件背后的经济关系的深层结构,以此来揭示历史本质层面的经济基础与历史现象层面的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因此,马克思政治哲学方法是对西方传统政治哲学方法的创新与发展,推动了唯物史观在政治领域的深化与扩展。  相似文献   

5.
政治稳定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指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持续有序地运作和各种政治力量、社会成员有秩序地参与政治生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并呈现为一种持续性的态势。这是由我国改革的深刻性和长期性所决定的。当前,实现我国政治稳定应当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6.
共享发展既是当前党和国家施政的重要理念,也是我国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从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目标、公共权力对资源的再分配、政治系统的良性运行等方面来看,共享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社会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具有明显的政治属性。共享发展的政治属性决定了其具有实现政治平等、维护政治稳定、培育政治信任和建构参与式民主四大政治价值。在新时期新阶段,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民生政治的价值取向,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转型和战略重构以及维护政治稳定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全面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对于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政治稳定作为政治发展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政治稳定,是任何一个致力于现代化发展的国家都必须竭力维护的基本社会环境。现代政治稳定作为一种发展中的动态平衡和理想的治国安邦目标,其合理价值就在于其相对性、动态性、开放性与和谐性,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一个稳定有序、动态和谐的良性环境。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治伦理思想是历史上的思想家有关政治伦理问题的认识结晶, 其主题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正当性。 历史上的思想家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道德层面有着十分深切的关注。 什么样的社会生活是符合道德的生活, 生活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 与历史上的思想家一样, 生活在现时代的人们也要对这一问题给出属于我们自己时代的答案。 我们对有关社会政治生活伦理问题形成自己理解的前提, 就是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政治伦理思想产生、 发展的历史, 以及理解中国政治伦理思想, 作为人类共同的思想遗产之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面对世界资本主义的崛起,日本为了摆脱被西方列强殖民化的命运,实现富国强兵,掀起了一场推翻封建幕府统治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变革--明治维新,立宪政治建设是明治政府建立发展资本主义必然结果,是日本实现富国强兵的历史要求。立宪政治有效地整和了社会力量,降低了社会发展成本,使日本在短时间内发展为世界强国。  相似文献   

10.
晋肇超 《创造》2002,(11):10-11
民主政治是人类的共同理想。作为一种国家形态,民主政治在人类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经历了不同形态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出现,把民主政治的进程推进到一个新的形态,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多数的抗议活动逐渐在西方社会中被合法化或部分合法化.在这种背景下,一些西方学者提出"对抗政治"理论,将被纳入到体制轨道的集体行动、社会运动等政治行动与游说、政治捐款等非对抗政治区别开来.本文围绕着对抗政治的概念、基本特性及其发生发展的背景条件,对西方对抗政治学者的理论及相关研究作了仔细梳理,并从对抗政治的行为、话语与结构三个层面,探讨了对抗政治研究者的三种理论路径,以期更深入地揭示对抗政治的理论内涵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2.
法兰克福学派在研究社会心理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 ,就是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来理解社会心理现象。本文认为这一学派的主要思想是提出社会心理是人类历史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调把心理分析运用于历史 ;提出社会心理过滤机制 ,并把它作为历史的中介 ;对现代西方社会心理的形成及其历史功能作了独到的分析。作者理解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社会心理理论的意义 ,认为它不仅揭示的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对人的控制 ,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现代西方社会统治的新形式 ,具有现实的政治意义。而且 ,该理论也深化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理论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民主政治是人类长久以来的追求,从两千多年的古希腊到现代的世界各国.人们一直对这种美好的政治制度孜孜以求。在中国,人们对民主政治也不遗余力地追寻了一百余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为民主政治的实现而奋斗。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把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把以人民当家作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民主作为我国政治建设的根本。本文以为.从民主政治的实质、民主政治在两方各国的实践、民主的普适性价值,政党民主与社会民主的关系来看,民主是一种精神。当一个国家、一个政府、一个政党、一国国民普遍具备了民主精神的时候.民主政治就是顺理成章韵事情;相反,当民主精神普遍缺失的时候,即便有了民主的形式,也不过是一副空壳,徒具外表而已。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原始发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不会因为在其研究过程中使用逻辑推理,就成为一个逻辑判断问题。阶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中"政治"的内涵无疑是指阶级政治,但这并不意味着原始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中"政治"的内涵也是指阶级政治。从人类阶级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归纳总结出来的阶级意识形态性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不具有本体论的性质,不能成为判断思想政治教育原始发生的唯一依据。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政治发展有清晰的思路。他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高度考察分析我国的政治发展,认为政治发展的主题是发扬人民民主,政治改革首先要解决党善于领导的问题。他对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现象一贯持反对态度。他一直强调,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律化,为此,必须从观念到体制完成由人治到法治的根本转变。他反复强调,“压倒一切的是稳定”,政治发展,必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6.
文化.从广义上说.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类精神生产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如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意识形态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文化的发展有历史继承性: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政治伦理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反映了政治与伦理的复杂历史关系。对政治合法性的论证和对于理想政治社会秩序的理论构建是政治伦理的一个永恒的和持续的主要关注对象。梳理以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社群主义为代表的三种近现代西方主要政治伦理观,便于从整体上理解西方哲学的脉络,这必然会对解决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与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政治心理学研究现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飞 《前沿》2005,(1):168-170
政治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自从 2 0世纪 2 0年代在西方发展起来后 ,已获得了长足的进展。我国在 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政治心理学 ,取得了一定得成果。社会转型期 ,人们的心理比以往经历更多的动荡 ,因此政治心理学的研究对于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来说尤其重要。政治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还非常年轻 ,需要进一步理论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19.
社会政治论是刘德厚教授研究社会的政治进程原理的一个重要论断。社会政治即指无阶级、无国家存在的社会的政治类型,它存在于前阶级社会形态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走向社会政治就其现实形态而言,则是指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客观进程及其本质特征,它是实现人类未来社会政治的历史必由之路。社会政治论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马克思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统论述了社会决定国家的历史观,探讨了国家与社会从二元化到最终统一的历史性方向及其深刻内涵。社会政治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发展,对指导当代中国建设现实主义的社会主义政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政治营销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西方政治学界的一门跨学科理论,它将经济学当中的营销理念应用于政治领域,为政治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框架。西方对政治营销的定义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最常见的是对政治营销的狭义理解,即把政治营销与选战策略联系起来,将之等同于选战营销;政治营销的广义论者则认为政治营销不仅仅局限于选战,它可以拓展到政府执政、国际政治交往以及政治危机管理等诸多方面,他是政治行为主体之间为了争取合法性份额而展开的营销活动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关系。考察政治营销理论对中国的适用性和方法论意义,有利于拓宽中国政治学研究的视域,促进中国民主政治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