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论孔子的礼乐美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在中国美学史上最早奠定了礼乐相亲、善美相成的原则。孔子的礼乐思想源于周公 ,但有很大创造。孔子说的欲仁、好仁、乐仁分别为知性的、物性的、情性的对待仁的态度 ,相当于康德说的善的快乐、感觉的快乐与审美的快乐。礼乐均建立在仁的基础上 ,礼乐相通 ,均是仁的“文”化。礼是乐底子 ,乐是礼的升华。孔子说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体现出人格建造从感性始 ,经理性的作用 ,再到感性 ,最后实现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论语》中体现孔子法律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和礼。其法律思想基于仁,实现仁则要靠礼去规范和强制。他把“天下归仁”作为最高的理想和目标,把礼作为仁的外在表现形式,礼、仁必须统一,以礼的准则来行仁,以仁的自觉来复礼,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达到完美统一,以此维系孔子的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3.
《传承》2015,(4)
孔子不仅是先秦儒学的创始人和杰出代表,而且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中孔子创立的以"仁"与"礼"为核心的政治思想,无论是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还是对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孔子的"仁"与"礼"思想依然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对于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4.
段秀娟 《传承》2009,(10):80-81
孔子对于不同弟子所问的同一问题总是有不同的回答,而且孔子对于不同弟子的褒贬态度存在差别,孔子与弟子之间以及诸弟子之间在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上也存在分歧。尽管存在着分歧,但他们对于儒学精髓"仁、义、礼、智、性"的理解与认识却是相通的、一以贯之的,孔子开创的儒学是孔门弟子儒学思想的发端和源泉,他们在某些问题上的意见分歧正是反映了他们对于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和而不同"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孔子对于不同弟子所问的同一问题总是有不同的回答,而且孔子对于不同弟子的褒贬态度存在差别,孔子与弟子之间以及诸弟子之间在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上也存在分歧.尽管存在着分歧,但他们对于儒学精髓"仁、义、礼、智、性" 的理解与认识却是相通的、一以贯之的,孔子开创的儒学是孔门弟子儒学思想的发端和源泉,他们在某些问题上的意见分歧正是反映了他们对于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和而不同"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思想是以礼制的政治思想为主,以诗教、乐教为辅。他的美学思想和政治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诗、乐、礼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孔子想以诗教、乐教的美感教育来实现他的“复礼”。  相似文献   

7.
<正>孔子强调"克己复礼为仁",在孔子的理论体系中,"仁"是承天道、顺人心,是先验性的内在规范,是理论基础和意识形态,"礼"是"仁"的外在表达方式,二者互为表里,担负着规范行为的"法"的作用。孔子认为人的内心是"仁"的,表现就符合"礼"的要求,这种连接沟通是必然的,也是不可割断的。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却本末倒置,任由"礼"脱离"仁"的约束,自由生长,将"仁"束之高阁。  相似文献   

8.
李钢 《求索》2010,(9):206-207,187
作为儒家著作之经典《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仁"的本质是一种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学。《论语》的"仁爱"学说并不是经文式的说教,它散发着自然清爽的诗性美,这些诗性的语言充分展现了"仁爱"的社会生态。孔子不仅提倡社会人文关怀,还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孔子学说中,天是万物之本源,万物同人类一样具有灵性。孔子的这一思想通过"比德"的文学手法,在《论语》语言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是《论语》的文学之美,更是《论语》反映出的自然生态之美。如果说,社会人文之美与自然生态之美是《论语》内容的反观与写照,于文学形式,《论语》也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思想,"文质中和"的修辞文学为《论语》美学思想的实施提供了可能,这才使《论语》之语言文字能既简约含蓄又富有意蕴,进而成就诸多千古名句。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孔子思想的精华作了探索性的研究。作者认为:孔子思想的中心是“仁”。“仁”的实质是“爱人”,它是被统治阶级要求人与人平等的观念,也是孔子的新人类观。孔子提出“仁”的思想的社会历史根据是尧舜之世“原始社会的民主自由”和西周社会“裕国强民的治理形式”。孔子提倡的“礼”是为“仁”服务的,是要“寓仁的教化于礼”。“仁”在政治上的要求是“要为大众谋幸福”,要作到这一点,就必须施行教育,培养“为仁一以贯之的政治家”。孔子作为教育家是“一代哲人”,他创造的许多教与学的方法,都具有普遍的真理性。作者认为,以往一些儒家正宗学派对孔子思想多所歪曲,对后人影响很大,现在应该重新思考,恢复孔子思想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0.
齐瑞霞 《青年论坛》2002,(2):108-108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也是产生儒家其他思想主张的基础。孔子仁学对个人所提出的要求就是道德自觉 ,一种自我规范。它实际上是孔子眼中的“人”的道德模式 ,是一种人格理想。由《论语》中所提及的仁人、君子结合孔子本人的思想行为追求 ,可见“仁”就是一种心灵的平静和行为的儒雅。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仁被纳入了礼的约束之中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论语·颜渊》以下只称后两字 )。仁是本质 ,而礼则是一种表现形式 ,即“克己复礼” ,而“礼之用 ,和为贵”。所以“礼”无论是作为社会 ,还是个人行为的规范化制…  相似文献   

11.
李贵  韦琳 《传承》2013,(6):134-135
孔子评价音乐的标准是"美"和"善",而又特别强调"善"的重要性,提出"克己复礼",推崇雅乐和"思无邪"的音乐。孔子早在春秋时期就提出美、善、淫三种作品评价的概念,为后世音乐美学评论提供了标准。孔子"淡中"的音乐美学观是以他的"中庸"哲学为理论基础,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对音乐艺术的发展和音乐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春秋战国之际,“礼”发生了异化,它由西周建立的一个统一性的文化结构变为了流于形式的“礼仪”。相应地,原本依“礼”而立的政治秩序、社会道德等也发生了崩溃。在此之际,以恢复“周礼”为方向,孔子提出了“仁”“礼”一体的思想,即“礼”必须以“仁”为精神实质,“仁”必须以“礼”为道德准绳;以批判“礼”为方向,老子提出了“大礼无礼”的思想,即“礼”本身代表着大道的废弛,真正的“礼”是“无礼”而自有“礼”。  相似文献   

13.
吴海文 《求索》2010,(12):125-127
孔子与康德是东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在面对社会大变动、大转型的关键时期,两人都对人类的道德信仰、人类命运给予了高度关注。孔子提出"仁"德,二千三百多年后,康德提出"至善"的学说,两人都是通过教育达到"仁"、"至善"的目的。本文通过孔子与康德的道德观之比较,阐述道德信仰在当今社会大变革时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萍 《青年论坛》2001,(4):36-37
孔子"仁"的道德修养论对中华民族的道德建设有很大影响,孔子在长期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以"仁"为本,提出了孝悌、礼、知、信等道德规范,并指出"内省"是实现道德完善的重要途径.其思想观点对当前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的孔子,很多人尤其是研究形而上学的学者并不承认孔子作为一个哲学家的身份,也否认孔子的思想是一种有体系的哲学。对于这一看法,从哲学形而上学的角度来看是有些道理的。然而如果从实践哲学的角度来看的话,此论或许有些偏颇。因为孔子的哲学思想是一种面向现实世界、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学说,这一学说特点是与实践哲学而非与形而上学相契合的。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主要言行的《论语》中显示出,孔子事实上建立了以"仁"、"礼"等范畴为普遍概念的实践哲学体系,在这种意义上,孔子的思想当然是一种哲学,而孔子本人也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哲学家。  相似文献   

16.
试论孔子社会整合思想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的社会整合思想是以“礼”为最高整合目标,以“礼”、“仁”为整合的基本途径,通过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促进社会整合和整体协调。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孔子的整合思想对现代社会也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李虎群 《人民论坛》2013,(28):29-30
礼排名:第8位得票数:5256得票率:48.1%精华阐释:礼的本义,是敬奉天地、事神致福的意思。礼之本为仁,礼之质则为敬。一切礼节若没有恭敬之心,都是虚礼;一切仪式若缺乏敬畏之意,都是俗套。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礼可分为个人之礼、人际之礼、制度之礼和民俗之礼四个层次,无论哪种形态的礼,都是对天地和人心本然状态的洞察和遵循。  相似文献   

18.
肖必恒 《人民论坛》2010,(8):228-229
孔子之前的仁学思想比较零散,尚未构成系统的仁学思想体系。孔子在此基础上对"仁"的思想加以省察与反思,把"仁"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加以系统论证与阐述,才构成了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在中国的文化思想史上实现了由殷周宗教神学向儒家伦理哲学的嬗变。  相似文献   

19.
孔子的"仁"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财富伦理思想内涵.在义利并重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的财富创造伦理观、"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财富分配伦理现、"黜奢崇俭"并"合于礼"的财富消费伦理观.孔子对财富伦理的思考,蕴含了儒家财富伦理的诸多原则,对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道德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孔子思想的四个来源和四个组成部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思想学说是我国古代第一个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它在整个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文明史上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提出孔子思想的四个来源与四个组成部分。即孔子继承了中国奴隶社会以及初封建社会的民本思想、宗法思想、中庸思想、大同思想,并以此形成了一个以“仁”为中心内容,以“礼”为表现形式,以“中庸”为思想方法,以“大同”为远大理想的思想体系。以求教于学术界,使得能在对孔子思想再研究再评价方面尽微薄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