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志国  赵勇 《世纪桥》2011,(1):10-11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而要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应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蕴涵着深刻的人学思想,主要表现为:科学发展观的立论基点是现实的人和人的存在,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动力是人的需要和利益,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科学发展观的人文价值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科学发展观的社会价值是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发展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发展是社会有机体各构成要素、各组成部分之间所发生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和享有社会发展成果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佳状态是和谐发展,人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赵晓芬 《求实》2008,4(3):33-35
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社会发展史是个人与社会统一发展的历史.个人全面发展是个人与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公正是个人与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中,只有社会与个人形成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关系,社会才能实现全面发展和进步,个人才能获得全面自由发展的条件,从而才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同时科学发展观又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从计划经济体制的单纯同一走向分化互动。科学发展观首先肯定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分化互动的历史进步性,然后又重点解决两者互动之后出现的社会结构不平衡问题,在先进生产力的基础之上达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之“新”思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思想体现了“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是科学发展观之“维”;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伦理,遵循发展的生态规律,是科学发展观之“度”。  相似文献   

7.
人自身的协调与和谐是社会其他要素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相统一的历史使命,这要求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征程中,以培育“四有新人”为基本立足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原则、人人都有平等发展权利的原则、全面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外开放的原则,不断开拓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人的发展经过一系列历史过程,逐步趋向全面发展。他是指社会每一个成员的体力、智力、个性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广义地理解人的发展,应当包括人的自由发展、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及和谐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综合体现,又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与社会进步互动的结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是不断追求和推进的历史过程和现实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9.
高媛 《世纪桥》2012,(1):46-47
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使人们愈加思考"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问题,这一问题日益成为当今国内外政治、经济、哲学、社会发展、环境理论研究交叉涉及的一个现实问题。论述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及社会与人的发展关系在当今中国所表现出的时代特点,是社会和谐及人的发展问题研究的题中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0.
澹然 《新湘评论》2004,(6):28-28
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既要看政治头脑、战略眼光、大局意识。也要有经济思维。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是关于客观世界全面、深刻的发展学说。科学发展观结合新时期新阶段的特点和实践要求,进一步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生动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坚持和发展。它的提出,更新了发展理念,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2.
论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发展的理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同时,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关于“四位一体”、“五个统筹”的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整体论的新内涵:关于“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的观点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持续论的新境界:关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论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3.
根据推动社会发展动力的领域、作用和地位,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动力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即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社会发展客体动力、社会发展主体动力、社会发展功能动力、社会发展渗透性动力。这些具有不同地位、作用的社会发展动力因素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地位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诸多动力因素在社会发展驱动机制和整合机制的作用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融合,形成了积极的合力,朝着共同的方向推动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要实现协调发展,就要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要促进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要促进社会各阶层利益的协调,更加关注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5.
研究科学发展观,不仅要对发展的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而且要对社会发展观的变迁有一定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重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观的新形态,具有鲜明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党的社会发展价值观深刻转换的产物,是党的"以人为本"社会发展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价值观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出了切实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建设包容性、和谐性城镇等要求。为了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党的社会发展价值观为指导,最大限度地寻求社会价值共识: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凝聚价值共识;追求共同利益,夯实价值共识的基础;重视融合,寻求"重叠共识"。  相似文献   

17.
新发展观与“以人为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工业化时代以来,在发展问题上,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强烈反差,人们的认识愈来愈清晰发展的真正含义是人的发展,即以人为本的发展,这是新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改革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县级政府行为是中国农村社会发展在发展过程、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的重要变量。县级政府职能和行为模式在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只有在中央统一领导下由各地县政府根据本县域的具体情况,特别是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实施有效的政府行为,才能积极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类历史进入到二十一世纪,有关“人”的问题日益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人”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集中体现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上“。以人为本”既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对人的高度重视,也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一个当代性课题。  相似文献   

20.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社会稳定的理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将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提到新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不断发展实现社会稳定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