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张松辉  周耿 《湖湘论坛》2010,23(5):83-89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是老子人性规律论的主题。本文从道与人性、心与人性、知与人性、政治与人性等四个角度具体分析了老子人性规律论,讨论了人性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无知无欲的婴儿——丧失了本性的成人——复归于无知无欲"婴儿"。  相似文献   

2.
蔡觉敏 《湖湘论坛》2007,20(5):91-93
庄子和屈原作品中都大量利用了神话,但具体情况是不同的.首先,庄子对神话持否定态度,而屈原则是理性的怀疑与感情上的联系并存;其次,庄子主要利用神话的虚幻性、超现实性、崇高性为衬托"道"和得道之士;屈原则通过置疑神话而置疑现实,又以神性渲染自身高洁;最后,对神话的不同态度影响到他们作品,庄子之作浪漫而深沉,屈原之作浪漫而执著;庄子笔下的神仙体系性不强,而屈原笔下神仙较成体系.  相似文献   

3.
同是女性作家,与标榜"新写实"的代表人物池莉、方方不同,也与刻意"私人化"叙述的陈染、林白迥异,毕淑敏一贯以充满人性关怀的视角、扎实的现实主义写作精神、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悲壮的理想主义基调制胜,其作品每每引起文坛和广大读者注目。与此同时,内科医生、心理咨询师、文学硕士、作家、女儿、  相似文献   

4.
<庄子>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资源,这首先表现在对自然生态之生命性、有序性、联系性这三大生态美学基本属性的深刻认知上;其次又进一步体现在对主体"此在"人格理想和社会理想的认知和对生态人生的践行上;再次是庄子站在具有生态意味的立场上,否定人类中心主义,批判所谓"有为"和"文明"对自然生态的危害和对纯真人性的异化,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运用内隐联想测验和外显攻击性问卷测量不同攻击类型的暴力犯的内隐暴力态度和外显攻击性,可分析不同攻击类型暴力犯内隐暴力态度的差异以及内隐暴力态度和外显攻击性与暴力犯犯罪的暴力程度的关系。研究发现:(1)工具性攻击的暴力犯在"自我-暴力"IAT上显著大于敌意性攻击的暴力犯在"自我-暴力"IAT的IAT效应,;(2)两种类型的暴力犯在"暴力-积极"IAT上IAT效应都显著,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3)暴力犯的内隐暴力态度和外显攻击性相关不显著,但回归分析发现"暴力-积极"型内隐暴力态度和敌意能有效预测暴力犯犯罪的暴力程度。  相似文献   

6.
旗帜     
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发表了重要讲话,这篇讲话为我党即将召开的"十七大"奠定了政治的、思想的和理论的基础,为"十七大"定了基调。  相似文献   

7.
同是女性作家,与标榜“新写实”的代表人物池莉、方方不同,也与刻意“私人化”叙述的陈染、林白迥异,毕淑敏一贯以充满人性关怀的视角、扎实的现实主义写作精神、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悲壮的理想主义基调制胜,其作品每每引起文坛和广大读者注目。  相似文献   

8.
"范跑跑"的言行引发了一场举国的或法律或伦理道德的大批判,但批判的正当性何在?"汶川大地震"已作为一个历史事实存在于人们的印记中,这个事件折射出了人性与规范之间的张力。幸福是个人的终极目的,但幸福既具有涉己性也具有涉他性,由幸福的涉他性衍生的是一条公正原理,规范是公正原理的外化形式。人性在完全涉己时是与规范分离的,而只有在人性涉他时才与规范相合。之所以会产生人性与规范之间的张力,在于规范对个体人性的强势模糊了人性的涉己和涉他的界限。  相似文献   

9.
张坤  古风 《前沿》2011,(24):16-19
暴力现象经过媒介的制作与改造,被纳入审美视阈。这一现状有其西方美学的依据,亚里士多德、康德、布洛的理论都印证了暴力成为审美对象的合法性。语言文字、影像、电脑网络等媒介为暴力的美化展示提供了温床,但经过仔细分析可发现:当前的"审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审美"。与此同时,媒介也使得一些暴力的展示过于残酷、逼真和冷静,挑战着人们的心理极限和阅读(观赏)神经,这种"非审美"状态实在堪忧。  相似文献   

10.
龚敏律 《求索》2012,(5):117-119
中国当代作家面对语言,往往呈现出一种复杂矛盾的情感状态:一方面试图冲破语言带给他们的历史记忆创痛,在作品中书写语言暴力带给人的命运悲剧,以此反思中国的具体历史情境;另一方面,他们在自己的创作中又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语言暴力记忆的深刻影响,致使语言本身带有"文革"痕迹,也使得语言存在着阴柔化、复制性、单调粗糙的缺憾。本文试图探究中国当代作家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言语暴力叙事类型,探究他们在言语暴力叙事背后隐含的创作主旨和文化意图,以及与中外文学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赵黎黎  李永鑫 《传承》2007,(7):85-86
汉代董仲舒是继孔子、孟子之后儒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性有善恶"的人性观是对先秦时期人性论成果的批判和继承,提出人性包括善质和恶质两个方面,对人性要进行扬善抑恶。人性观决定着一个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性有善恶"的人性观的很多内容都符合当代管理的需求,对当代管理有着很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刘忠 《青年论坛》2002,(2):105-106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阅读武侠小说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武侠小说在大学校园中的存在已是不争之实.当然,出现这种"阅读热"和"研究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武侠小说本身的理想性,以及大学生对健康人性的渴望与呼唤无疑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13.
艺术真实是衡量影视作品美学价值的最重要尺度,也是衡量一部作品是否达到"低碳美学"的标尺。电影《里约大冒险2》借3D技术进一步提升了"直观真实"和"超现实真实"的逼真度,并利用3D手段更好的通过动物之间的故事隐喻了真实人性,通过"主观真实"的创作手段逼近"客观真实"的高度。首先,作品通过在母题的设置上低碳化探讨人性中最深刻、最本质、最普遍、最真实的成分。其次,虚构的动画人物性格具有内在合理性,从而引发的人物行为和故事冲突有利于真实人性和母题的表达。再次,本部作品展现了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有效利用低碳喜剧元素丰富真实的人性内涵。  相似文献   

14.
"自性"是《坛经》的核心语词,它作为人的本性的规定就是佛性.在《坛经》文本中,慧能对自性的特点从"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五个方面进行了规定.但除此之外,自性还有其根本性的特点.自性在"体"的层面上,它是空的、无自性性的.在"相"的层面上,它是"假有的"、有生有灭的.在"用"的层面上,它是"心不染境"、不落二边的.在究竟意义上,它是非空非有、亦空亦有、空有不二的."无念"作为"见性"的法门,其核心在于"无".通过对"无"的分析可以发现,"无"的根本特性在于否定.这一否定包含了三层含义:否定之无、悖论之无和绝对之无.  相似文献   

15.
"文学是人学"的核心和基础是文学应当"以人为本"、以人道主义精神为灵魂的观念,即强调文学"必须从人出发,必须以人为注意的中心",反对将人的描写作为"工具"和"手段",而是将人看成"文学的目的所在"; 肯定共同人性、普遍人性的存在; 把人道主义作为衡量文艺作品成就"最根本的和普遍适用的原则".这些观点至今仍然极富生命力和启发性,但还需要给予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理论阐释.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具体而言,一要将人看成根本、看成目的;二要承认"人"是普遍、一般的人,要承认人有普遍、一般的本质(性),即共同人性.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人性观以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揭示了人性的生成性、创造性,为当代中国的道德教育提供了深刻的启示,那就是道德教育必须以超越性为本质,引导受教育者认识到人的本质的生成创造性.激励受教育者把人性的"应然"转化为"实然",促进受教育者个人品德的提升和完善.道德教育要实现其超越性本质,必须以对现实的积极适应为基础,重视德育的个人价值,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把道德规范内化为德性,外化为德行,实现对现实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王衡霞 《理论月刊》2005,(7):120-122
<哈利·波特>是一部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并得到很多专家肯定的作品.从叙事来看,<哈利·波特>虚构了整个故事叙述的背景和依托-神奇且有点荒诞的"魔法世界"."魔法世界"契合儿童思维中的"泛灵性"、"人造论"和"非逻辑性"."魔法世界"是建立在"可理解性"基础上的儿童乐园,它张扬儿童的天性,指向对一种自由和健全人性生长的鼓动.  相似文献   

18.
弄清什么是人性,是讨论人性与犯罪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对前人关于人性的各种学说与观点的了解,是正确理解人性的途径之一。古人对人性的观点有性善论、性恶论、性善恶混合论、性三品、天理之性和气质之性等,并认为人性是人的本性,与兽性不同。人性的实质是由人的行为反映出来的、表现人的内在品质和社会关系、属于道德范畴的一种道德标签,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的产物。与人性相对应的"兽性"是人们对恶行的比喻。犯罪是违反人类行为规范和人际和谐社会关系的行为,其发生是由犯罪人个人、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大秦帝国》是展现中华原生文明的第一部"以法治国"的悲壮史诗。作品以强大的历史气场、丰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商鞅、李斯、秦始皇等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描绘,弘扬了中华文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演出了一幕威武雄壮的大悲剧,但孙皓晖对秦帝国反人道、反文明的暴力专制问题,没有给予深刻的历史批判,这是《大秦帝国》的严重缺陷。  相似文献   

20.
2013年5月9日,联合国社会性别主题工作组在北京召开了"基于性别的暴力及研究"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妇女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主办,并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员办公室的大力支持.来自联合国相关机构、双边组织和全国妇联、推动性别平等的非政府组织、学术界及媒体的等国内外代表8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旨在提高对收集基于性别的暴力的相关数据以用于政策制定、社会倡导和项目实施的重要性的认识.性别暴力研究领域的八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此次研讨会上分享了近期关于性别暴力的研究成果与发现.中外与会者围绕着"性别暴力的国际研究"、"在中国进行的国际研究项目"、"中国关于性别暴力的近期研究"以及"性别暴力研究的数据信度和数据使用"等四个议题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与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