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美 《学理论》2012,(20):173-174
网络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的文学文本,出现了非线性的文学文本。文本方式的改变也给文学接受带来了改变,接受者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了明显地提高。他们在文学创作、文学阅读、文学评论上主体性作用在增强。读者告别了单一的文字文本,图像的参与使视觉上获得了更多的新鲜感。但另一方面,图像使文本审美空间缩小了,文本的韵味也因此降低了。图像使带有模糊美感的文字文本明晰化了,略去了读者的体味过程,容易造成马尔库塞所说的"单面人"。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视觉文化中,年轻人利用新媒介技术的涂鸦传统和主流身体符码、运用角色降格和虚构的小叙事展开了多元的身体重塑,产生了各种形象怪异、叙事颠倒和戏剧化的身体"替身"。这些再造的符号化另类身体与"笑"(诙谐)结合,共同表征了网络空间中年轻人"怪诞"的身体狂欢;借此标榜弱者的机智实践与存在意义,瓦解传统的审美仪式,以怪诞的身体狂欢对抗或逃避现实的操控和身体规训。同时,他们将传统审美的膜拜精神转变为日常的物质和肉体性消遣活动,从而建构起一种新的集体认同,用以帮助自身进行身份区隔与自我改造。  相似文献   

3.
在王阳明看来,"良知"是主客相融、亦主亦客,集本心与天理于一体.王阳明"致良知"命题的经典诠释,就是读者运用自己的良知,去与经典文本意义中体现出来的圣人的良知相交融.从了解经典文本的符号意义,进而了解经典文本意义中的"理".最终达到对于圣人良知的体悟,实现自己的"良知".从这个意义上说,"致良知"就是"良知"致"良知".  相似文献   

4.
王忠田 《学理论》2014,(5):148-149
世系是私修谱牒最为核心部分,其叙事文本类型与一般叙事性历史作品咸有不同,通过历史叙事分析,可将私修谱牒世系的文本类型划分为:有序连续陈述式文本、有序间断陈述式文本、无序连续陈述式文本、无序间断旁陈述式文本。且可通过叙事结构、叙事时间与叙事视角进一步分析私修谱牒世系中的叙事观念。  相似文献   

5.
根据奈达的"读者反映论",读者给予文本生命力,读者的理解是文本意义的所在,每一次阅读都是对文本的又一次全新的诠释.我们翻译任何作品,目的都是为读者服务.如果译者不顾读者反映而自行其事,其翻译绝不能算是好的翻译.作为奈达等值理论(Equlvalent Theory)重要组成部分,"读者反映论(Reader's Response Theory)"在中国翻译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得到高度重视.以荆州店名为例探讨中英双语店名的翻译特点,以奈达的"读者反应论"为指导,提出英汉双语店名翻译的"四要"原则.  相似文献   

6.
FOX的《真心话大冒险》(the moment of truth)作为一档成功运营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在赢得了高收视率的同时,引发了人们对于这档节目道德的思考。本文通过梳理这档节目的概况和发展,从叙事、符号、文本三个角度分析这档电视节目,探讨它在文化上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史诗性可以概括一些长篇小说的特点。十七年间的一些长篇小说作家以左翼史观为指导,利用文本讲述、演绎单一的"中共"史,为"当下"服务。文本一般以英雄主义、乐观主义为基调,有重大的时代主题,宏大的结构、叙事模式,对"时事"、时代英雄的抒怀,符合时代的共名,文本整体上呈现有恢弘的气魄。  相似文献   

8.
萧红以打破成规、自由创作的文体意识向传统小说发出挑战,使《呼兰河传》呈现出异样的风格。而萧红文本所独有的艺术风格又表现于其超前的叙事策略中。《呼兰河传》"散点透视"的场景性结构、第一和第三人称叙事视角的转换与"越界"、反讽的话语方式等都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中,应重视关于文本"有根性"的消解、文本逻辑结构连续同质的假性认识和文本阅读中的经验主义幻象等文本问题,同时着力关注文本背后隐性社会历史语境与话语结构的主动发掘。在重构文本的具体历史语境中不断地逼近读者与作者的"视域融合",将文本研究纳入到思想史谱系中以实现二者的互动。  相似文献   

10.
小说<玫瑰·玫瑰>通过叙事人称、叙事迷宫、叙事圈套等艺术手法的恰切选择与运用,使得文本获得了足够的叙事张力,呈现出酣畅淋漓的叙事快感.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的女性创作中,有一个突出的特色,就是"自恋情结"的蔓延."自恋性"文本的出现具有深厚的时代背景,并且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价值.通过以安妮宝贝的文本为个案,分析了女性自恋书写的原因和价值,并且指出过度自恋,使得其作品具有重复叙事、极端自我、缺乏深度以及过于消极等缺陷.而且当下大量年轻作家对这种"安妮宝贝文体"的刻意模仿,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学的深度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受西方社会科学"叙事转向"的影响,公共政策叙事研究经历了从萌芽到兴盛的演进历程,发展出了包括叙事式政策框架在内的一系列理论.全面梳理和系统阐释政策叙事的基本内涵、微观结构与动态过程、影响因素、结果变量、作用机理等内容,回顾政策叙事研究的沿革脉络,探讨政策叙事研究的缘起、关键议题与核心,发现政策叙事在揭开公共政策过程"迷纱"、推动政策学习、促进政策扩散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未来公共政策叙事研究需要拓展不同政策领域中的研究,深化公共政策中共识性研究,加强政策叙事与政府治理关系的研究,以及推动中国情境下的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13.
效果历史理论是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理论轴心,它实际上是由效果历史、视域融合和时间距离这三个基本概念构成的。它们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为效果历史理论搭建了逻辑演绎的框架。效果历史理论阐明了主体在诠释过程中的积极姿态,不仅使读者取得了主体的资格,而且使文本也获得了主体的资格,伽达默尔认为"理解"就是文本、读者、作者之间的效果历史事件。效果历史理论展示了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主体间性关系,这是对理解问题思考视角的转化,理解问题在主体间性这一理论基石上达到了更高层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文婕 《学理论》2012,(8):182-183
自叙事研究开始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以来,在国内的大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师教学中产生了较好的作用以及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讨论叙事研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成果,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师叙事研究两个方面阐释叙事研究,对于教育教学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栾栋 《学理论》2015,(6):126-127
经典叙事学着力研究文本作品内部的结构规律和各种叙事要素之间的联系,维恩·布斯提出的不可靠叙述对于文学作品的阐释具有重要意义。试图运用经典叙事学中的不可靠叙述理论消解纳博科夫名著《洛丽塔》的伦理道德定位困境,从而探寻其文学之美。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先锋派的代表作家,余华早期以残酷冷静的叙事风格独树一帜,到了《活着》,余华残酷冷静的叙事风格已不再走极端化的路线,而开始淡化叙事风格的特色,更关注文本本身的意义。通过冷静质朴地叙写一种在无言抗争中活着的方式,《活着》自始至终蕴含着对人性的礼赞,实现了从注重文本表现形式,到注重文本本身意义的突破,《活着》不仅是余华文学创作的分水岭,也是其文学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丁媛 《学理论》2012,(6):83-85
"蚂蚁"这一意象不仅是徐则臣对"京漂"生活和情感状态的隐喻,也是作家本身曾有过的漂泊感受后的自身认定,这种身体介入式叙事姿态,为时下的底层写作提供了有益的创作经验。"水煮鱼"系列意象是对北京这座城市的隐喻。它的魅力在于对"京漂"精神世界的颠覆和期许,但城市物质因素的抵触与干扰不断阻碍着"京漂"们精神上对都市的皈依,在"城与人"的叙事张力中,徐则臣笔下的"京漂们"无一不在城市的边缘无望的游荡。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对象的解释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完对象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著作,对它既要作认识论研究,又要作解释学研究,解释学研究包括两个方面:其一,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量"和"质",量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范围,质是指此范围内的文本是绝对具有还是相对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著作、马克思本人的全部著作不能绝对地、确定无疑地认定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其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本质--意义,这个意义是体现在文本中的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它是马克思赋予的,而非读者赋予的,它是固定不变的,并可以被认识.  相似文献   

19.
张瑶 《学理论》2015,(3):107-108
"以意逆志"是孟子在对《诗经》鉴赏时提出的文学鉴赏思路,"视域融合"是伽达默尔阐释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意逆志"与"视域融合"的相似点是都要求读者在阅读文本时应与作者创作文本时最初的本意、情景相联系,才能完成对作品的解读。"以意逆志"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视域融合"的过程。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以意逆志"将解释的目标放在对作者"原义"的追求之上,而"视域融合"理论更注重读者视域与作者视域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西方哲学出现了"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受其影响,中国新时期作家就小说的叙事形式进行了策划与探索,尤其重视语言的创造,叙述结构的设置以及强调文本的虚构性,而不顾一切文化和文学成规,对历史或现实进行了.纯审美"的自由建构与创造,实施语言的游戏化,进行文本语言的狂欢.这些小说的创新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创作传统和小说应有的社会价值和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