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委托合同以当事人的信任关系为基础,双方的主观性和任意性使合同处于不稳定状态,学界与实务界对任意解除权行使后的履行利益、信赖利益存有争议。思索委托合同任意解除权中有偿与无偿相互交织的现状,得出损害赔偿范围应区别考虑有偿与无偿委托、委托人与受托人主张任意解除权等情形之观点。为有效规范委托合同的任意解除权,赔偿范围需要分为已履行与未履行两层次判断标准。针对完全未履行的委托合同,任何一方行使任意解除权后的赔偿应仅限于信赖利益损失;部分履行之委托合同,由提出解除权一方赔偿已履行部分的利益,并赔偿尚未履行部分的可得利益损失。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6,(11)
有关《物权法》第149条所规定的"自动续期",存在有偿续期和无偿续期两种主要观点。无偿续期论呼应老百姓关切,但缺乏充分的理论支持。有偿续期论虽然理论周延,并且有个成果佐证,但欠缺人文关怀,老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必须转化为立法上的权益。  相似文献   

3.
姜鹏 《学理论》2014,(20):118-119
委托调解制度是"国家-社会"二元分析框架外"第三领域"具有重要制度意义的新事物。做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委托调解制度应充分整合民族习俗、宗教信仰等社会软控制;选择好委托调解主持人。  相似文献   

4.
物业管理是房地产综合开发的派生物。从形式上看,它是房地产市场的消费环节,而实质上是房地产综合开发的延续和完善,是房地产开发行业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人们一般地认为,物业管理,是指物业管理企业受物业所有人的委托,依据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对物业的房屋建筑及其设备、市政公用设施、绿化、卫生、交通、治安和环境容貌等管理项目进行维护、修缮和整治,并向物业所有人和使用人提供综合性的有偿服务。物业管理是对建成物业所进行的管理服务活动。基于这一观点,目前物业管理普遍作为房地产售后服务的环节而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5.
养老基金运营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霞 《理论探索》2004,(4):73-74
养老基金运营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伴随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尤其是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深入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从理论上分析 ,解决养老基金运营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关键是建立一种激励机制 ,使委托人和托管人的利益最大化。在实践中 ,我们防范委托代理问题 ,要从托管人的选择、激励机制的建立和政府的有效监督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6.
委托—代理理论是近年来由契约经济学发展起来的分支理论,该理论对契约中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博弈关系做出了更为精深细致的解读。鉴于代议制民主的特点,委托—代理理论亦可移用于地方公共事务治理领域内地方社会与地方政府的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中,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责任的生成与其部分缺损问题的探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青卫 《理论探索》2020,(2):110-119
作为委托—代理表现形式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在劳动关系领域较为普遍。从委托—代理视角来看,《劳动合同法》存在如下不足:一是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订立条件过于宽泛,难以规制劳动者的道德风险;二是试用期制度不尽完善,难以防范劳资双方在特殊情形下的逆向选择;三是裁员方面的"优先留用条款"福利性较强,不利于留用优秀的劳动者。建议立法机关在修改《劳动合同法》时,不再将"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作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订立条件。同时,将劳动者离职后再次被招用到原用人单位,且工作内容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形作为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的例外,并且规定试用期可以因劳动者停止工作进行医疗而中止。最后,赋予工作表现优异或者对用人单位的经营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人员以优先留用资格,并在相关人员之间设定合理的顺序位阶。  相似文献   

8.
委托第三方参与立法是近年来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广泛尝试的立法工作方式,已逐渐成为提高立法质量、提升立法效果的重要举措。在探索过程中,其呈现出受托第三方的来源广泛与协同创新、委托事项的全面探索与有所侧重、委托机制的初步成型与不断完善等特点,同时也存在部分难题与隐患。如何发挥委托第三方参与地方立法的最大效能,促进地方性法规从"有"向"优"的转变,成为现实实践和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对此,要在总结已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在第三方的胜任力、地方人大的立法权、委托事项的临界线和委托效果的评估等方面做理性剖析和改进完善。  相似文献   

9.
特许经营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包括未按法律规定进行信息披露、披露时间或方式不适当、虚假陈述、误导性陈述以及重大遗漏等.违反特许经营信息披露义务的民事救济方式有合同撤销、合同解除和损害赔偿.特许经营信息披露民事赔偿责任不是缔约过失责任,也不是违约责任,应该是特殊侵权责任.特许经营民事责任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被特许人固有利益、信赖利益和期待利益三个方面.我国特许经营立法应当确立公司特许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有关雇员的信息披露个人责任,令其与公司特许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除非其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  相似文献   

10.
佛山代购火车票案中钟某夫妻二人的行为不构成倒卖车票罪和非法经营罪。钟某夫妻二人的行为是一种民事代理行为,每张火车票加收10元手续费是委托合同双方事先约定的服务费。其行为既没有使铁路部门受到损失,也没有损害委托人的利益,故不应当以犯罪论处。  相似文献   

11.
笔者认为,国有企业实行委托经营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同一性;委托经营的实质是企业法人财产权的一种让渡行为。其有利于国有资产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能真正实现政资分开,政企分开;委托经营与承包经营不同,只有在实践中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委托经营的规律,才能使委托经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求知》2000,(4):43-44
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最近坦言:国企改革最根本要抓好三个重点:1.建造完善的所有者治理结构。我国目前的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制采取由政府委托代理方式。这种委托代理制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行政性极强,二是委托代理的环节比较多,结果导致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情况严重,国有资产人人都想管,但实际上又无人负责,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相似文献   

13.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在行政诉讼法实施后出现的新课题。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应包括:不服行政处罚的行政诉讼当事人就民事侵权赔偿问题提起的诉讼;不服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权属确认并就民事侵权赔偿提起民事诉讼;不服行政机关依职权作出的强制性补偿决定提起行政诉讼,同时就第三方的补偿纠纷提起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4.
《瞭望》2001,(7)
●为期一周的世界经济论坛第31届年会1月30日在瑞士东部城市达沃斯闭幕。来自各大洲的政界领导人和企业界负责人、专家和学者等约3000人就经济全球化和缩小南北差距等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在负责审理洛克比案件的苏格兰法官1月31日宣布对2名利比亚嫌疑人的判决后,利比亚政府随即作出反应,要求立即彻底解除联合国对其实施的国际制裁,并赔偿制裁造成的经济损失。●朝鲜和韩国红十字会代表1月31日在朝鲜金刚山就北南离散家属团聚和通讯事宜达成了6点协议。双方同意今年2月26日至28日分别在平壤和汉城进行第三次北南离散家属团聚。●美国联…  相似文献   

15.
我国行政损害的赔偿范围主要体现在国家赔偿法第2条至第5条。笔者试就我国行政损害赔偿范围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淳安县自1985年以来,坚持从实际出发,走开发性移民安置路子,变原来移民补助经费无偿拨款为有偿使用,坚持库区资金专款专用和有偿使角的原则,大力扶持库区移民发展商品生产,库区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水利部等有关部门的赞扬,库区移民也较满意。  相似文献   

17.
督查机制的激活已成为近年来国家治理实践的显著性特征,其启动频率、组织规格及运作范围均超越以往。督查何以发生?何以在特定治理场域发生?何以在特定时段发生?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组织学视角,构建一个分析框架,尝试从功能、场域及时间三维度考察督查机制的发生逻辑。在复杂的治理情境下,制度环境、控制成本与治理变迁共同构成了督查的重要解释因素。最后对督查机制的功能、局限性及政策意蕴做了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8.
“税”和“费”是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概念。 “税”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形成的特定的分配关系。任何单位和个人。只要是法律规定在纳税范围以内的。都必须履行纳税义务。税务部门所征收的税,属于国家财政收入,具有不必提供有偿服务而强制征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佐牧 《瞭望》1987,(52)
最近,从深圳、上海、天津等城市传来了可喜的信息:经国务院批准,我国部分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正在试行土地的有偿使用制度。这是开拓我国地产市场的重要步骤,业已引起海内外人士的广泛兴趣和关注。 城市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宝贵的资源,但长时期以来,我国由于受“一大二公”的影响,土地基本上是无偿使用的。土地使用上的“大锅饭”制度,不仅使  相似文献   

20.
贺思斯 《学理论》2012,(35):152-153
惩罚性赔偿,也称报复性赔偿,是指在被告人承担补偿性赔偿责任的前提下而由其额外承担一定金额的损害赔偿,以惩罚不法侵害行为。它是英美法的一个特有制度,目前被适用于侵权案件和合同纠纷中。我国采取的是以补偿性赔偿为主,惩罚性赔偿为辅的民事责任立法体系。2009年颁布的《侵权责任法》首次确认了惩罚性赔偿制度。但是在产品责任领域如何适用惩罚性赔偿在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主体范围模糊;适用条件狭隘;赔偿基础片面;部分领域仍无具体惩罚性赔偿的规范;已有规范领域内容不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