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史已经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史包括概述、学者及其著述研究、学术规范、学术评价和学术批评、学术活动、学术机构、学术期刊、研究范畴等.在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史研究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深化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区分政治性和学术性,二是提高研究者学术素养,三是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2.
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当代视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不断推进的历史进程。近年来理论界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研究视野有待进一步拓展。当前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视野,要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走向的研究,关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和社会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哪些重大现实问题;要沿着什么样的方向实现新的理论飞跃和理论突破?这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视角和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历史任务,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飞跃--毛泽东思想,并且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飞跃奠定了基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4.
正由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副校长、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生导师韦日平教授撰写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程研究》(以下简称《新进程研究》)一书,2015年12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明确强调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的政治原则,研究概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程的历史准备和理论成果,系统阐述了新进程中的三要素(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构建、理论范式和基本方法等问题,科学分析了新进程的特点。可以说,《新进程研究》是一本政治性强和富于科学性、创新性的学术专著,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程历史研究的特点和亮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既是几代共产党人接力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实践过程,也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理论过程.在90多年的光辉历程中,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主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党的建设一个又一个新课题,形成了毛泽东党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两大基本成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理论创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为在新的起点上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6.
论点摘编     
《公安研究》2008,(1):92-9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语境”问题分析姜喜咏在《探索》2007年第3期上撰文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语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根据和首要的基本理论前提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民族国家的时代问题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实质和方向问题。必须追问:我们需要怎样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言说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语境”问题首先要深刻反思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中国化的理论向历史转化的复杂内在递进逻辑,特别要注重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的中间逻辑环节。当代马克思主义中…  相似文献   

7.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遵义会议,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提供了多方面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九十多年的实践中始终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确立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历程中,延安整风具有里程碑的历史地位,一定意义上说,延安整风是中国共产党在进行自我革命的过程中确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一条重要路径。通过延安整风的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破除了教条主义的话语束缚,实现了全党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的高度认同,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坚实基础。新时代,面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的新变化、新要求,延安整风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经验对于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刘柳珍 《求索》2011,(4):99-101
从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可分为理论上的起点和实践上的起点。理论上的起点是五四时期关于"问题"与"主义"之争;实践上的起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既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导主体,又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因此,在探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起点时,不能一刀切。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根本路径和根本经验。一百年来,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三次伟大飞跃,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迎来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提供了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引。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之“矢”来射中国这个“的”,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相似文献   

11.
杨艳秋 《求索》2023,(2):55-61
新时代以来,中国史学理论研究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朝着构建中国特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方向不断前进,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新时代的中国史学理论研究应自觉肩负起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三大体系”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研究,建设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史学方法论,建立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发扬中国史学优良传统,发掘中国史学的民族特色;坚守中国史学立场,构建中国历史学的自主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根本的经验和教训.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在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实际中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并在实际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验的实践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长达80多年的历史中,我们党在不同时期会面对不同的实践和理论问题,但有一条根本原则是不变的,也是不能变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且必须中国化。本文主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实践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中几个重大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形成内涵及重大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形成并提出经历了“三步曲”。反对“本本主义”是命题提出的思想先导;《实践论》、《矛盾论》的发表奠定了命题的哲学理论基础;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内涵丰富,寓意深邃。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它的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和方向保证;从中国国情出发是其客观依据;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是其实践基础;批判地总结和继承中国的历史遗产是其文化底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形成和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促使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永葆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命题的形成和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际共运史上突破性论断和崭新课题,为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赋予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张录平 《湖湘论坛》2008,21(3):11-12,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规律认识的升华,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境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理论创新的科学性、理论认识的系统性和理论发展的指向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进行论述,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史和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其次对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体制建设中的应用和在国家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应用,旨在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7.
邓伟 《前沿》2011,(10):60-62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展的历史。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重要历史时期,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正当其时。本文首先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挑战,其次,就如何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从一定意义上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所取得的胜利,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些理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形态。把握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顺利推进与取得成功的科学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的高度融合与有机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9.
国外学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总体上看,尽管有着社会、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但国外大多数学者都能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治学精神,采取一种比较客观公正的态度,因而绝大多数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有较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但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加上他们对中国国情缺乏了解和西方媒体的影响,因而有些学者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分析和把握上,表现出各自的局限性.关注国外学者对这一理论研究的学术成果,有助于拓宽理论视野,加强不同理论思维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并对进一步推进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前提和起点是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是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条件差异的实践切入点。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时期运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的失败,致使全党转变革命的方式和策略,把改造中国的切入点放在改造农村、组织农民和依靠农民的基础上,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是中国共产党通过改造农民和农村,党取得了走向革命成功的政治基础和军事基础,在理论上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