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世纪行》2008,(7):43-45
1978年 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  相似文献   

2.
蓝蔚青 《今日浙江》2008,(23):35-37
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浙江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拉开了第一次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序幕。在这个关键时刻,浙江省委思想统一,认识深刻,领导得力。从6月份起,省委常委和省革委会副主任以上领导干部就开始学习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同时指示《浙江日报》6月10日全文转载《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  相似文献   

3.
1979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胡福明等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此文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打开了禁锢我们已久的精神枷锁,当中的一些语句至今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  相似文献   

4.
《民主与科学》2008,(5):58-62
30年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发表,引发了一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推动了思想解放的巨澜。30年后,我们重读这篇文章,仍可引发我们新的思考,得到新的启示。30年过去了,这篇文章中的有些论据,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已有了新的认识,这也正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生活之树常青。  相似文献   

5.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本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一场大讨论,这就是影响广泛而意义深远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6.
经历过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那个年代的人。提起胡耀邦直接领导的中央党校《理论动态》如雷贯耳。当时它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一批冲破“左”的思想桎梏、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的文章,对推动思想大解放、实现历史大转折,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对时任《理论动态》主编的沈宝祥.许多人虽未谋面,但对他所撰写的文章并不陌生。  相似文献   

7.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讨论解放了长期禁锢的思想,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回顾历史,改革开放首先从解放思想开始。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全国性的大讨论,使人民的思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个人崇拜、“两个凡是”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9.
走读华西村     
胡福明是轰动整个中国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作者。他到华西村调查时,写了很有眼力和胆识的文章在《(人民日报)华东版》上发表,把江苏省江阴市的华西村称为“天下第一村”。2001年,国务院、中宣部、中组部、国家农业部等部门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举行的“肩负人民的希望”大型图片展览中,正式称华西村为“天下第一村”。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四个字,我们早已说习惯说顺口了,现在大家一张口就来。可要知道,当年摆在改革开放面前的一个最大障碍就是要解决对真理标准的认识问题,而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发表署名“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很好地完成了这个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扫清了障碍。关于这篇文章撰写、修改的前前后后及何以得到发表和发表后引起的振动以及所受到的攻击,30年来多有报道,这里一概省去不说,只就这篇文章的意义和接着这篇文章的意思再往下说几句,以示对这篇对中国改革开放具有历史意义并被称作“政治宣言”发表30周年的纪念;而对这篇文章的纪念,也正是对改革开放的纪念。借用前不久一家媒体的话说:事实上,从这篇文章开始,几乎整个中国都被投入一个浪潮——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并由此引发了这个古老国家当代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次变革。  相似文献   

11.
价值与真理是贯穿于全部人类生命活动领域的两项基本目的追求,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人类对主体尺度与客体尺度的自觉意识和运用。价值的本质存在于人的生存活动所必然形成的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关系之中。真理的本质特征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真理是有价值的,对价值的认识又具有真理性,价值是否有真理性,真理是否是真理,都要通过实践去检验。  相似文献   

12.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这篇文章被视为当时中国一篇重要的政治宣言,在全党引起强烈反响,同时也遭到一些人的非议和指责,从而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继而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科学实践观,实践的观点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文章揭示了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阐明了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包括旧唯物主义在内的一切旧哲学划清了界限。一种崭新的马克思哲学体系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把实践的观点引入到了认识论中,更重要的是发现了实践在社会历史中的基础地位。因此,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历史发展的基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4.
解放思想的起点应是1977年,有三个标志性事件:一是当年4月,邓小平给党中央写信,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5月党中央向全党转发此信;二是当年7月,胡耀邦在中央党校创办《理论动态》,并发表吴江文章《"继续革命"问题的探讨》;三是当年12月,胡耀邦在中央党校提出要用实践标准检验总结十年"文革",这成了后来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起点。  相似文献   

15.
增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纪念真理标准大讨论二十周年20年前的5月10日,中央党校的《理论动态》在胡耀邦同志的主持下,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著名文章,从此拉开了全国性的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序幕。2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首这场大讨...  相似文献   

16.
于晨 《创造》2008,(5):96-97
三十年以来的三次思想解放,第一次是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标志,第二次是上海的解放日报发表皇甫平的文章《做改革开放的带头人》,以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方讲话为标志,发起了关于社会主义要搞市场经济的新的思想解放运动。而这一次第三波的思想大解放是从广东发起的,在海外也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我们知道改革开放越深入,就越需要思想上的解放。历次的思想解放都是在发展的关键时刻发生的。在前两次解放思想发展中,经济体制改革走在前面。  相似文献   

17.
邹广文 《人民论坛》2012,(12):32-33
在具体的改革实践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论断的时代内涵,而将其教条化与狭隘化。于是,实践作为真理标准的内涵被误读,实践的重要性被过度凸显,理论的意义被人为弱化  相似文献   

18.
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了这篇文章,当天,新华社转发了这篇文章。12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转载。这篇文章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从那时起,到现在,已经15年了。  相似文献   

19.
陈国富 《前沿》2008,(10):3-6
实践范畴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也是其理论硬棱。离开了实践就无法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既是解放思想的体现,又是改革开放实践的理论前提。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点的实践有待于后人对它释放更多的内涵,而关注改革、不断解放思想、科学发展是当前反思实践标准的寓意所在,借以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更具现实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马克思主义既然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就应成为全党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