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不时有报刊披露,许多老人活动馆成了老人“麻将馆”.以麻将之名,行赌博之实,不但危害老人身心健康,而且吵扰四邻,因此呼吁要大力整治。可是换个角度想,批评者是否考虑过这些“热爱”麻将的都是些什么样的老人呢?文化层次低,收入不高,怕静,好热闹,可说是这些老人的主要特点。只有理解这些老人的精神生活需求,尊重他们,才能帮助他们建立文明的休闲方式。如今,有些居民小区成立了老人纠察队,组织老人配合有关部门维护治安,组建老人秧歌团,让好热闹的老人们常可以凑在一块扭扭秧歌热乎热乎,或组织老人们到孤儿院里开展活动,很快就把老人们的兴趣点和注意力从麻将桌旁吸引过来。  相似文献   

2.
王壬 《广东民政》2011,(7):41-42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社区老人服务都是由政府提供并由街道居委执行的,主要的服务内容包括对孤寡老人、独居老人等生活困难老人的经济救济、日常上门巡视、义工服务、负责操办老人去世的后事等,对于身体更弱无法自理的老人,则会选择送入公办的养老院等。现存的老人社会服务往往是补救性和救济性的,一方面接受服务的老人只占老龄人口的极小部分,  相似文献   

3.
一是把院务管理与发挥老人协会的参谋助手作用相结合。把威信高、资历深、办事能力强的老人选进老人协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并把院务管理与老人自我管理的结合点,放在尽量化解老人与院里、老人与老人的直接矛盾冲突上。 二是把管理工作与老人的性格特点相结合。实践表明,摸清每个老人的思想脉膊和性格特点,遇到问题,因人制宜,对症下药,也是管理老人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有些老人说话好信口开河,毫无根据地想说啥就说啥,我们以一个晚辈的身分经常找他谈心,以诚相待,以心换心,也能使之改掉坏毛病。 三是把院务管理与文化娱乐…  相似文献   

4.
刘卫东 《中国保安》2012,(21):77-78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老人们感受年轻一辈的关心与祝福,10月1613,河南省焦作市金盾保安服务总公司的特保队员们拿着蛋糕、水果来到焦煤集团职工疗养院为老人们送去了节日的问候。保安员们一边给老人们分发节日蛋糕,一边与老人们拉起了家常,了解老人们的生活状况。据了解,现在该疗养院共有116位老人,其中年龄最大的99岁。  相似文献   

5.
“我们不是亲戚,是一家人” 春节过后,天气渐暖,天津市河东区万新村小区的居民们,又一次看到这样的场号:满头白发的尹升老人,搀扶着另一位老人出来晒太阳。被搀扶着出来晒太阳的老人名叫宫树震,今年91岁,是75岁的尹升老人收养的第17个“爹”。尹升赡养这位老人已经8个年头了。  相似文献   

6.
微观察     
《乡音》2014,(12):1-1
“照顾老人可领工资”值得推广 《中国青年报》:赡养老人是子女的本分。但前不久,南京却开启了“照顾老人可领丁资”的养老新模式。“聘用”子女照顾老人,可以让老人得到更好的照顾。即便是专业的家政服务人员,  相似文献   

7.
礼节     
有位医生朋友对我说了一个故事。他为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做了一个胆囊切除术,手术非常成功。几小时后,他去探望老人术后情况,老人已从麻醉中清醒过来。看到他进来,从病床上挣扎着想坐起来。老人的女儿连忙按住老人:“爸,你现在不能动。”老人喃喃地说:“给我做手术的医生来了,我得鞠个躬啊,感谢他呀!”病友们都觉好笑,劝他躺着不要动。只见老人伸出两只瘦骨嶙峋的手,合在一起,努力抱了个拳,说:“谢谢医生了。”我的这位医生朋友当场就愣在那里,他真的被感动了。他从医整整二十年,不知为多少病人动过手术,但那个老人的这个抱拳,差点让他掉泪。不想讨论医患关系,也许来讨论这位老人身上所传承下来的传统礼节要有意思得多。  相似文献   

8.
2006年8月31日,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告别厅里哀乐低回,上百人怀着敬重的心情前来对一位85岁老人作最后的告别。追悼会一开完,老人81岁的妻子就带领6个子女,按照老人生前的遗愿,将老人的遗体全部捐献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这位已经离世的老人就是上海百联集团离休干部杨玉凤。虽然杨老去世已经快一年了,他无私助人的感人事迹还在社区里传颂,他高风亮节的人格魅力还在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子女。人们依然在无尽地怀念着这位老人。  相似文献   

9.
《广东民政》2010,(11):18-18,27
空巢老人,是指子女长期在外地或子女长大成家后另立门户,剩下自己独自生活的老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养老观念的转变,以及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结婚成家,空巢老人急剧增加。如何使这些老人安享晚年、过上美好的幸福生活,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凌君 《台声》2001,(11)
我去台湾采访的日子里,在晨光里看着老人翩翩起舞,在公园里看着老人缓缓散步,在茶馆里看着老人悠悠地品茗,尤其是在马路旁看着老人骑着摩托车飞驰,使我产生了解台湾老人的愿望:他们如何面对人生的晚年?台湾新闻界的朋友告诉我,他们把老人称作“银发族”。多好的比喻啊,这是辉映着雪山之光的群体,因为岁月的积累而饱含着聪慧。尽管儿女成人,颐养天年,许多老人的银发之下,仍然有一颗年轻的心。“活出快乐健康的余生”成为众多老人的信条。乐观是无价之宝在台北的一个老人协会里,有一个“银发族”的宣言,颇有启示性:“银发族”…  相似文献   

11.
106岁的孤老许连发去世了,离他107岁的生日只差4天。陪伴老人度过20个生日的宝钢发展物流公司员工汪家伟伤心不已,他已为老人预订了蛋糕,只等着为老人庆贺107岁的生日,谁知老人却溘然长逝……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兴宁市宁塘镇蔗塘管理区有个老人协会,每个老人只要交2元钱便可入会,但人会必须遵守一个“特殊会规”:会员去世后,必须丧事简办,由老人协会开追悼会,寄托哀思。蔗塘老人协会的这一”特殊会现”,受到了当地群众和老人的欢迎和拥护。老人们说:“子孙孝不孝顺,主要看生前,死后再隆重,我们也着不见,还连累家人”。他们纷纷入会,一个小小的管理区,现在已有老人协会会员208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26人。1989年,73岁的会员何玉贤病逝,其在香港的侄子寄回3000港币作做斋用。老人协会前来做思想工作,帮助实行了丧事简办,…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段毫无血缘关系的亲情故事,这是一段长达22载至诚至爱的谎言。22年前,她冒名顶替,自称外孙女,认下一位洛阳老人做外婆。而那个真实的外孙女已不在人世。她不为名、不为利,只想一心照顾多病的老人。22年后,老人已九十高龄,只剩孤身一人。她依然保守秘密,将老人接到身边赡养。为让老人愉快地度过晚年,今天,她还要将这场骗局演下去。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在家时时好,出门处处难”,特别是跨出国门的老人,由于方方面面的不便和种种不习惯,往往有一种“月亮还是故乡的圆”那种思乡心态。笔者在澳大利亚期间,通过与旅澳的老人接触,走进老人的内心,对他们的处境和心境做一些了解,发现多数老人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环境,乐在其中,但也有部分老人感到哪好不好家乡好,恨不得马上打道回府才好那种感觉。  相似文献   

15.
王晓宇 《广东民政》2011,(10):64-64
我先生是位乡村教师,上班的途中要经过一个贫困的山村。在村口的石碾上,经常坐着几位衣衫褴褛的老人。我先生经过村口时,每天都会像变戏法似的给老人一些惊喜,或是给老人们带些水果、衣物、新鲜蔬菜,或是给些零钱,或是坐在石碾上陪老人们聊聊天,唠唠家常。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儿女孝敬老人的方式也从过去的送吃、送穿升级到了“送玩”。而老人们也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到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然而,许多老人因为身体等各方面的原因,根本无法跟随行程紧凑的旅行团一起出行,甚至被旅行社拒之门外,而儿女们因为工作忙等原因,他们也常常不能亲自陪老人出游,令老人们想去旅游的愿望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寻乌县富寨村,人称“长寿村”。853人中70岁以上老人86个,其中无子无女12人,孤寡老人10人,每当人们由衷叹说“这里老人真有福”时,老人们都会说:“多亏我有一个孝顺‘女儿’李月娥呀。”富寨村没有养老院,乡政府、村委也没有指定李月娥照料老人;可是她却在37年中,精心照料过57位无子女或生活困难的老人。两年前,87岁的张兰把老人的丈夫去世了,她唯一的儿子也早在20年前为生产队筑河堤时淹死了。老人周子非常难过,李月娥便主动帮她拉柴洗衣,聊天拉家常,还两次把自己的‘党员困难户补助’送给老人治病。去年,春雨季节,…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兴宁市宁增织蔗增管理区老人协会积极拉除封建陋习。倡导文明新风,该会从1988年成立至今,会员死亡56人,有52人坚持丧事简办,为农村文明建设树立了一个榜样。按照客家农村风俗,老人去世后家里要为其做斋,大操大办,这不仅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也给群众带来严重经济负担。蔗塘管理区老人协会针锋相对坚持移风易俗,丧事简办。管铁区中每个老人每年交2元钱即可加入老人协会、但人会有个规矩,会员死后不能做斋,丧事由老人协会操办,开个追悼会,寄托哀思。这个规定受到当地老人和群众的欢迎,老人纷纷入会,现全管理区已有会员2…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对湖北省32家福利院290位老人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分别从总体生活满意度、硬件环境满意度、服务内容满意度和服务质素满意度四个方面分析了福利院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总体而言,老人们对福利院的生活满意度普遍较高,老人对福利院生活的满意度水平既受到性别、自身生理机能、身体健康状况等个体属性的影响,又受到老人的社会交往现状、个人经济社会地位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既反映了不同类型福利院的客观服务水平,也体现了老人的主观需求与现实服务之间的差距。以上述结论为基础,本文对如何改善老年服务环境,提高福利院老人生活质量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外经商的孩子们每月给老人5200元生活费,还盖了新房、请了保姆,但老人却想到敬老院生活。此举遭到孩子们反对后,老人怒将孩子们告上法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