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4 毫秒
1.
从单纯的社交工具到舆论监督利器,微博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作为一个强大的舆论场,微博正全面参与并影响着现实世界,其作用或将直接改变社会生态和商业、政治语境。即将过去的是“围脖”的2011……  相似文献   

2.
毛丹 《重庆行政》2015,(3):50-52
微博是Web2.0时代的产物,自2007年引入中国以来,微博逐渐成为我国新媒体网络平台的典型代表,使用人数不断增多。近年来,多起由微博曝光并形成舆论压力的社会事件显示,微博在我国正日益成为一股重要的舆论力量,对政府发挥着强有力的舆论监督作用。与此同时,微博在舆论监督上存在的问题也日渐显现,需要认真加以研究以完善微博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3.
练惜 《就业与保障》2013,(10):48-49
作为时下热门的交流工具,微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用微博表达思想,分享心情本是自己的事,但也要紧守法律底线,有些信息不能“博”,莫让微博给自己“惹祸”。  相似文献   

4.
展江 《民主与法制》2011,(36):11-11
中国媒体在经历了五个舆论监督历程发展后开始进入一个多元开放的时代,这一方面是社会的更加开放使然,另一方面还是拜新技术借力舆论监督之赐。微博,这一网络驱动型的公民参与,让滥用权力的人更加难以藏身,在推进整个社会信息公开的同时,消除信息不对称和暗箱操作,有可能会发展成为一种常态的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5.
马海燕 《中国人大》2012,(21):53-53
三年前,中国的几大门户网站为争抢名人资源开通本网微博扩大影响力打破了头。今天,抢先一步的网站大佬已坐享微博普及带来的群体效应。与此同时,从无聊时"织围脖"到"微博问政""微博打假",微博正在不知不觉改变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生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5,(8)
<正>前不久,一网友微博质疑某县警车私用。想不到当地公安局官方微博却"神回复":"家里人又违法了吧?找公安的茬。"此言论迅速引起争议。面对舆论监督,当地公安局承认微博管理人员业务不精、微博发布审核存在漏洞等问题,并表示今后将严格微博发布审核制度,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水平,再次向大家致歉,希望得到大家的谅解。态度还算诚恳,网民也可接受,这件事算是过去了。但是,微博"神回复"不满网民"找茬",却是一个值得讨论的公共话题。从微博管理员的话语潜台词来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的微博不是2010年才在互联网上诞生,但这一互联网工具在过去的一年对中国现实社会的影响又是如此深刻。网民通过微博围观再加上媒体的参与,使一起起原本马上会湮灭的公共事件,完全暴露在网络上,部分改变了某些公共事件的进程。于是,我们乐观地说,“围观改变中国、”但这样的口号又是如此熟悉,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敏感症"反映的是一种意欲追求自身权益最大化但又不愿过多担责的利己心理。"共责"理性缺失与"尽责"意识缺位,是舆论监督"敏感症"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舆论监督主体"脱敏"的根本在于培养主体间的责任共识和责任自觉,从而使每个人都能在舆论监督中各尽其责、各司其职、各获其益。  相似文献   

9.
作为网络时代征集议案的工具,微博在2011年的“两会”上初试身手即大获关注。2011年3月份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就第一次通过微博向网友征集议案,并最终兴起一场微博看“两会”的大戏。当然,这场大戏的主角除了那些开通微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更积极的主角应当是那些通过微博向代表、委员建言的普通网民。许多民众或许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和人大代表有直接的沟通,  相似文献   

10.
时下,随着微博日益流行,人们不仅开始习惯使用微博随时表达、获取和分享信息,也开始利用微博进行招聘和求职,如今,即时、简洁、快速的微博已成为职场新宠,是不少毕业生求职的"必备武器"。微博走俏求职招聘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在交流和沟通具有极强优势的微博,已成为一个开放的人才市场,求职和招聘方在这个平台上点对点的沟通。日前某网站首次推出"微招聘"大赛,吸引了近200家公司参与其中,超过3万人投递简历。微博招聘和求职之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1.
邹德萍 《人权》2011,(3):41-45
兔年春节,全国亿万人沉浸在喜庆气氛中,彭高峰或许是其中最幸福的人。他的幸福,是经历跌宕的悲极而喜,找到被拐走3年的孩子,这个男人从此告别肝肠寸断的失子之痛。这个事例,是借用微博的信息化手段,通过社会力量找到丢失孩子的最好见证。这个心酸又感动的故事,就发生在最近网络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行动的大背景下,微博网友会帮助找回更多被拐的孩子。这种打拐模式正在不断升温。公安部顺应民意,及时回应“微博打拐”这一来自社会“草根”性的创举,彰显了人性光辉的升华。  相似文献   

12.
如果领导干部、社会组织和新闻媒体经常讲假话,势必引起示范效应,久而久之,说真话的人将越来越少,那会是一种多么糟糕的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13.
张扬 《中国减灾》2012,(2X):58-59
<正>作为新生代互联网工具,微博以其"娇小身躯"创造了传播速度的新纪录,掀起了一场"微革命"。但是,任何新技术形态都是一把双刃剑,"微谣言"来袭,让人莫辨真伪。"10月18日,157路的司机载客,当时车上没几个乘客了,公交车后面十几米处有个老人摔倒了没人管,他去帮忙还送老人去了医院。可是老人昨天早晨挂了,现在家属讹上他了,那个地方当时没有监控,现在97.4交通广播也在寻找车上证人,如果你当时在现场请告之真相。"2011年10月22日晚22时14分,腾讯微博网  相似文献   

14.
李苑静 《人民论坛》2012,(20):134-135
高校官方微博,为宣传高校形象、传播高校文化提供了开放的平台,也为公众近距离地了解高校提供了便捷渠道。但同时高校微博也存在着更新速度过慢、信息配置单一、舆论监督和管理难度加大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微博在速度上实现即时更新;在内容上实现丰富多样;通过平等对话实现舆论主导;加大监管力度,净化微博环境。  相似文献   

15.
在网络曝光和网友围观的强力氛围下,一些腐败官员会更加"隐蔽",这导致反腐查处难度加大时下,最给力的反腐力量莫过于网络。从博客到微博,从飞信到微信,网络搭建的媒介新平台,正让"监督亮点"无处不在,让"反腐触角"无孔不入。相较于过去单一化的反腐监督手段和模式,网络媒介上的"技术赋权"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舆论监督平台。我们可以看到,当下无数网络草根个体问政热情高涨,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网络招聘来说,微博招聘的匹配率会略高,微博博主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关注方向。当网络成为我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微博也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在微博上,只言片语的“微”信息,通过“围观”或“关注”(@某人),可以呈几何级速度传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作为网络信息的重要集散地,微博被开发出越来越多的实用功能。在各个领域彰显出巨大的影响力和魅力。如今,微博招聘也异军突起,被越来越多求职者视为“应聘新宠”。  相似文献   

17.
现代信息技术的革新进步,在逐步改变传统社会治理方式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公安工作发展进程,微博、微信等新兴互联网工具平台在公安社会管理领域被广泛应用。当前,公安机关“微警务”的整体发展进程,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理念、投入、建设、应用方面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公安机关应促进“微警务”在已有实践上的进一步完善,搭建“微平台”,实施“微治理”,关注“微轨迹”,落实“微举措”,影响改变公安机关现有工作模式,带动公安工作实践层面发生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8.
<正>新闻舆论监督是当前我国主要的公共权力监督形式之一,也是大众传媒的一项重要政治功能。由于新闻舆论监督不受法律和纪律强制力的影响,舆论以新闻的形式传播,将监督的具体内容全部公开化,因此得到社会各阶层人群的支持和信赖。随着网络全球化的高速发展,微博、微信时代的快速更替,民众有了表达意愿更便捷、更隐蔽的途径,网络舆论监督成为人人手中掌握的一把"利器"。在网络舆论监督的"重压"下,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如何更好  相似文献   

19.
从盲目的专访愤慨,到被纠正常识错误之后的心说,总有一些人,其结论都是早有预设的,是不随论据的改变而改变的,那就是道德堪忧、社会沉沦、政治腐败等等。 前段时间,一位教授发了一条言简意赅的微博:“百度一下,你就知道,一个让人无触目惊心的中国。”微博的配图是在百度地图上对“收费站”、“政府”、“电视台”等关键词的搜索结果截图,红色的标记在缩小版的中国地图上堆积起来密密麻麻,而最吸引大家眼球的是一个特别的关键词:“救济院”。  相似文献   

20.
从传播视角和管理视角回顾了政务微博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政务微博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从"言语行为"角度分析了政务微博的现状及困境,提出政务微博存在语言形式和内容不当、关注度不高等问题;从"言语角色"角度对政务微博建设提出了建言:应将政务微博的直接听话者由微民转向社会媒体,将政务微博的直接听话者和目标听话者分开,按照层级和职能对"说话者""听话者"身份及"说""听"行为重新定位和比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