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4月26日16时,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庭外,一个满脸倦意的秃顶男人被押上警车后绝尘而去。此人就是“金融大鳄”吴彪,39岁的他被检察机关指控犯有单位行贿、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违法发放贷款等六大罪状,接受了3天的审判。由于吴彪是  相似文献   

2.
对门某等人应定违法发放贷款罪□李娜根据贵刊1998年第2期《高息吸收存款转贷的行为如何定性》的案情简介看,门某、姜某、宁某、李某作为银行的主要领导,以单位名义高息吸收存款转贷,系为单位牟取利益行为。因此门某等人违章操作系单位行为,而非个人行为。门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违法发放贷款犯罪案件呈高发态势,严重扰乱了国家金融秩序,影响了社会稳定,如何准确打击违法发放贷款犯罪是司法机关亟需解决的课题。认定是否构成本罪,在司法实践中应注意几个实务问题:《贷款通则》等部门规章不能作为本罪直接援引的"法律规定",但可以作为认定依据;通过委托贷款或信托贷款等形式发放贷款在符合本罪构成要件的情况下,亦可能构成本罪。  相似文献   

4.
2000年10月11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原胶州市城市信用社主任高佩义受贿及挪用公款案进行了一审宣判,法院经审理查明,高佩义自1995年9月到1997年4月担任胶州市信用社主任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先后四次向青岛某公司闫某、青岛某集团许某等人索要人民币共计542.4万元,供个人挥霍;此外还非法挪用公款9000万元人民币,违法发放贷款2.52亿元人民币。犯有受贿罪、挪用公款罪、违法发放贷款罪、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数罪并罚,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财产人民币40万元。这位曾传奇般拥有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的经济学奇才,究竟是怎样由高级知识分子蜕变成“巨贪”的呢?  相似文献   

5.
被害人的承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被害人承诺包括关系人的合意和被害人的同意,其中,关系人的合意是阻却构成要件该当性事由,而被害人的同意则是刑法中的正当化行为;狭义的被害人的承诺则仅指作为刑法中的正当化行为而存在的被害人的同意。由于关系人的合意中并无所谓被害人的存在,因而刑法理论中的被害人承诺,凡未作特别说明,一般专指狭义的被害人的承诺即被害人同意,而法益衡量理论,则为基于被害人承诺的行为的刑事正当性提供了有力的根据和说明。  相似文献   

6.
各有关单位:近期巡查发现,我市部分施工工地存在违法向市政排水管道排污的行为,严重影响城市排水设施管网安全。为确保我市排水设施正常运行,维护治污成果,根据《广州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和《广州市河涌管理规定》,现通知如下:一、自通知之日起,各施工单位应对所辖工地开展自查,对违法向市政管网排污的行为,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自行整改。  相似文献   

7.
新知识     
赤道原则2003年6月4日,在国际金融公司(IFC)的倡导下,7个国家的10个主要银行宣布实行“赤道原则”。这是一项自愿性的行为守则,银行承诺只向那些符合社会和环境标准的贷款项目发放贷款。借款人必须向银行证明其项目符合东道国的法  相似文献   

8.
违法具体行政行为主要表现为程序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与实体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两个方面。要认定具体行政行为是否违法 ,应依据现行行政法律规范以及行政基本价值和原则来进行。在认定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后 ,可根据其违法程度分确认违法、确认无效与得撤销等层次予以处理。通过完善立法、深化机构改革、强化监督、奖惩和走公务员职业化道路等方法 ,最终达到控制、减少直至消除行政违法现象。  相似文献   

9.
第五课违法与犯罪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懂得,违法与犯罪行为的性质和特点。 2.能够划清两个界限:一是划清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界限;一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与违法行为的界限。 3.使学生认识到违法、犯罪都是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提高守法的自觉性并能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相似文献   

10.
陈小鲁 《人民论坛》2013,(10):122-125
在网络虚拟社区里,违法失信行为频频发生.文章以当前网络虚拟社区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网络虚拟社区的基本特征及法律定位,介绍了网络虚拟社区中“居民”的行为及其违法失信情况,并就这些违法失信行为出现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就如何构建完善的网络社区居民的法制建设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构威及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成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必须同时具备四大要件:一、犯罪客体是公民个人信息的隐秘权;二、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三、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四、主观方面是故意的,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在司法实践中,还应严格把握罪与非罪以及与他罪的界限。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有着法益界定不明确、罪与非罪界限不清晰、易混淆等问题,导致该罪的适用范围较广,甚至涵盖了部分合法的民间借贷行为。这种情况不仅加剧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也未能有效规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问题,并且导致了司法适用中的偏差。在当前深化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只有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侵犯的法益进行准确认定,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中“非法性”“利诱性”等含义进行目的性限缩,以合理限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适用范围,才能更好地促进民间资本的流通,化堵为疏,激活民间资本,促进我国金融业合理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诉讼法的两项基本任务为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用,必须要以平衡这两项任务为切入点。非法证据包含非法的实物和言词证据,两者所适用的标准虽不尽相同,但其基本落脚点都是在于平衡保障人权和打击犯罪这两项基本任务。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确立时间较晚,发展也并不充分,但随着理论学说和实践应用经验的不断丰富和修正,尤其是在立法、启动程序、审查时间、证人证言质证、相关人员的追责等几个方面加以完善,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定会再次获得有一个质的发展和飞跃。  相似文献   

14.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严重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和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的安全运行、直接侵害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前.在我国刑法中,对于什么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没有明确的阐述以及相关的法律解释.这为司法部门的实践活动设置了一定的障碍。为此.文章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认定、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以推动法制观念的更新和司法工作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保证贷款在具有手续简便、操作迅速等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着并多经济风险。本文从保证人的资格与保证能力,保证方式与保证的期间,保证人的免责条款等诸多方面就如何化解保证贷款风险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人肉搜索”的刑法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搜索方式,近几年愈发吸引社会关注。人们在赞叹"人肉搜索"为社会环境净化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看到网络暴力事件的频频发生。在隐私权的内涵如何界定在实体法上还没有明确规定,学界意见尚未统一的情况下,将"人肉搜索"纳入刑法规制明显不当,面临诸多障碍。针对"人肉搜索"产生的负面影响,应主要从民事责任角度加以调整。"人肉搜索"的部分行为类型也可构成刑法现有的侮辱罪、诽谤罪以及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  相似文献   

17.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违反商业保密法规,侵犯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商业秘密包括了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本罪在实践中表现为非法获取商业秘密、非法利用不法获取的商业秘密以及违反约定或者要求利用商业秘密等行为;本罪中的“重大损失”应指实际产生的物质损失。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反腐倡廉实践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廉政建设离不开文化的支撑,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氛围.廉政文化建设搞好了,可以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增强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监督意识,提高广大干部执行反腐倡廉各项制度的自觉性.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加大文化含量,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独特功能,是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面临的一项基础性课题.  相似文献   

19.
银行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提供者,在对贷款进行监管的过程中有条件获悉企业的环境状况,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是否能在向企业提供贷款的过程中承担起一定的环境审查义务,以减少甚至杜绝企业污染事故的发生呢?如果这样的环境审查义务可以确立,那么,如何适用这一义务才能既达到避免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又不至于给银行造成过重的负担呢?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即构成了写作本文的动因.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非法采集的证据对行政决定权威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行政法律虽然规定了证据采集的法定程序和方法,但对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定不甚明了.通过对行政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非法采集证据的形式的分析,可以明确在我国应当采用严格的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即只要是非法采集的行政证据一律不予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