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心禾 《方圆》2020,(9):60-63
疫情期间,为在家看护不满两岁的孩子,她被单位解雇。单位的理由是,按有关部门的解释,"每户家庭可有一名职工在家看护未成年子女"不包括看护还未上幼儿园的婴幼儿3月23日下午,正在家里喂孩子吃饭的李芸(化名)突然接到一个EMS取件电话。"我带着孩子,取不了。就问是什么,对方说是《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我心里咯噔一下。问是哪里寄的,对方说出了那个熟悉的地址。我拒收了。"李芸一时回不过神来,她怎么也想不通,服务了快13年的公司,会在自己最难的时候把她给解雇了!  相似文献   

2.
周茜蓉 《政法学刊》2005,22(3):124-127
哲学通常被当作世界观来把握.但这种把握并不根本.它没有追问世界观之成为世界观的源始根据,即世界观通过什么而成其为世界观的问题蔽而不明,这使得哲学之思与科学之思等同,并使哲学陷入二元论.哲学史表明,古代哲学和现代哲学都不是世界观,而是世界观的前提条件,决定这个前提条件的是世界历史起源的奠基行为,哲学在此奠基行为中展开,并获得其本质的规定性,人生和历史在奠基行为中得以定向和敞开.因而,真正的哲学在本质上是对人类历史奠基行为的细心看护.  相似文献   

3.
外出工作的儿子为了让古稀之年的母亲有人照顾,将母亲送至老年公寓.老人在托养期间被寓友杀害,凶手无力负担赔偿款.作为看护老人的老年公寓,对老人的死亡是否应承担责任?该案经历了一审支持原告诉求、二审驳回原告起诉的天壤之别的结果后,被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审.  相似文献   

4.
第三章 医疗看护制度“医疗看护”对我国内地而言是个新鲜事物。在日本精神卫生法和我国台湾省的“精神卫生法”中均可见类似规定。我国目前对于“医疗看护”问题的理论探讨并不广泛 ,也不深入 ,再加上“医疗看护”在非自愿就医问题中占有的重要的地位 ,所以笔者设专章对其进行讨论。《上海条例》和《草案》均对“医疗看护”问题设专章加以规定 (《上海条例》为第 3章 ,《草案》为第 4章 ) ,原文不赘述。笔者将其主要内容归纳如下。1.“医疗看护”适用于严重精神障碍者 ,但同时须附以其他条件 ,在《上海条例》中是“完全或部分丧失自知力”…  相似文献   

5.
秦风 《法律与生活》2016,(19):44-45
身患多种疾病的八旬老妪,被家人以专护方式托管于养老院.然而,老妪在护理人员短暂离开时摔伤,经医院抢救后离世.家属认为,养老院未尽看护义务,要求养老院赔偿.2016年6月22日,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公开了案件的审理结果,家属的诉求并没有得到法院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彭志新 《江淮法治》2008,(18):18-18
法国寓言作家拉封丹有篇题为《法官、看护和隐居者》的寓言。寓言说:有3个“圣人”十分渴望幸福与解脱,为追寻同样的梦想,他们暗自较劲,并选择了不同的路。第一位为了减少当事人的诉累选择做了法官,他勤奋而廉洁。第二位想替病人减轻痛苦,到医院当了看护,工作兢兢业业。但是不久,看护得到病人越来越多的抱怨,法官的处境更糟糕,总有当事人不服判决,对他滥加责骂。法官和看护心灰意冷,  相似文献   

7.
第三章医疗看护制度 "医疗看护"对我国内地而言是个新鲜事物.在日本精神卫生法和我国台湾省的"精神卫生法"中均可见类似规定.我国目前对于"医疗看护"问题的理论探讨并不广泛,也不深入,再加上"医疗看护"在非自愿就医问题中占有的重要的地位,所以笔者设专章对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虐待被监护、被看护人罪的客观要素与司法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虐待被监护、被看护人罪的侵害法益为被监护人、被看护人的人身权;只有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自然人和单位才能成为本罪主体;本罪有四个行为表现形式——违反(不履行)监护或看护义务、虐待行为、虐待行为必须达到“情节恶劣”程度以及本罪侵害对象只能是处在被监护、被看护情况下的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在司法认定方面,一是要考察涉案人员与被害人是否存在监护、看护责任关系,二是要考察行为人是否实施了“情节恶劣”的虐待行为.本罪与其他虐待型犯罪的关键区别在于:行为主体与行为对象的关系不同;二者违背的义务来源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看护感悟     
正2013年5月,我被市纪委从县法院抽调到六安市廉政教育中心,从事看护工作了一段时间。那段时间虽然不长,但对我来说完全是一个全新的体验,这段特殊的经历,令我久久难忘。初到廉政教育中心的时候,我被这里美丽的景色所陶醉,鸟语花香,四水环绕,网球场、台球室等运动设施一应俱全。可是当你真正进入工作角色之后,发现与美丽景致不同的是工作的枯燥。这里纪律要求十分严明:不能与看护对象  相似文献   

10.
三特殊共犯(有组织的犯罪集团)及其共犯者的形式特殊共犯同一般共犯有着显著的区别,它不包括在一般共犯之内.我这个见解是同历来资产阶级刑法根本不同的,并且也同苏联许多刑法学者的见解不完全相同.现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关于有组织的犯罪集团这一特殊共犯类型的一些问题.(一)从研究特殊共犯类型联系到关于共犯概念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片面的见解.一种企图用一般共犯类型来概括有组织的犯罪集团这一特殊共犯类型,而反对把有组织的犯罪集团这一特殊共犯类型从一般共犯中突出出来加以分析研究.这样就  相似文献   

11.
土地征收制度中出现的农民与政府、用地单位之间的多重矛盾,是近期学者关注较多的一个问题.对比西方国家的实务工作,我国的土地征收制度既存在问题,也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面.为了缓解建设用地供应过程中的多重矛盾,我们倡导以市场调节为主导,以政府管制为辅助的改革方向,提出以公平待遇制度为基础,解决土地征收替代机制中五个主要矛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广义的教唆未遂包括失败教唆、无效教唆以及狭义的教唆未遂,尤其在前两者的可罚性争论上,基于共犯从属性说与共犯独立性说的不同立场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我国台湾刑法在教唆未遂的问题上,经历了从共犯从属性说到共犯独立性说再回归共犯从属性说的流变,(限制)从属性说得到了当下台湾立法界和理论界的赞同。我国大陆刑法关于教唆未遂的规定,从实然的解释论上看,体现了共犯独立性说思想,但从应然的立法论上讲,宜向共犯从属性说靠拢。  相似文献   

13.
假释是我国刑罚执行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激励改造,帮助罪犯实现再社会化方面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纵观近年来刑事立法及司法新规,均不同程度提出要扩大假释适用范围。但随着司法实务运行,目前假释的适用率仍然低下,①裁定不予假释的比例却呈增高趋势。造成上述困境主因是缺乏科学假释评估机制、可操作性法律监督和明确办案责任豁免机制。围绕上述三大主因,选取L市近年假释案件为样本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邢发齐 《河北法学》2012,(3):121-125
土地征收制度中出现的农民与政府、用地单位之间的多重矛盾,是近期学者关注较多的一个问题。对比西方国家的实务工作,我国的土地征收制度既存在问题,也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面。为了缓解建设用地供应过程中的多重矛盾,我们倡导以市场调节为主导,以政府管制为辅助的改革方向,提出以公平待遇制度为基础,解决土地征收替代机制中五个主要矛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信用卡诈骗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借记卡归入"信用卡"的含义之中,符合刑法信用卡诈骗罪的立法初衷.对拾得信用卡并加以使用行为以信用卡诈骗罪定性,符合刑法原理.对以抢劫等犯罪手段获取他人信用卡并加以使用行为应以重罪吸收轻罪的原则具体定罪处罚.对伪造信用卡并加以使用的行为应以伪造金融票证罪定性.对行为人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后又加以使用的行为应以信用卡诈骗罪定性.对行为人使用虚假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后没有使用的行为应以妨碍信用卡管理罪定性.  相似文献   

16.
对商标权无效抗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新《商标法》第41条规定,如果注册商标是“以欺骗手段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商标局或商标评审委员会有权依申请撤销该注册商标。“欺骗或其他不正当手段”在未修改的《商标法实施细则》中是指:———虚构、隐瞒事实真相或者伪造申请书件及有关文件进行注册的  相似文献   

17.
仲裁发展的障碍问题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仲裁法尚未达到立法者预期的目的。其主要原因,一是社会对仲裁的认知明显不够;二是法院对仲裁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三是仲裁法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四是不少仲裁机构先天不足,自身问题较多。尽快排除这种障碍,是仲裁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目前,由监狱行使提请减刑建议权,不符合刑法基本原则的要求,并且在实践中已经出现了监狱提请减刑与法院裁定减刑标准不一致,人民法院减刑裁判权呈虚设状态,减刑案件被监狱提请机关控制的不正常现象。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将提请减刑案件的启动权归由人民检察院行使。  相似文献   

19.
将起诉作为诉讼时效的中止事由,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在我国现行民法框架下,仍应将起诉作为诉讼时效的中断事由。若原告起诉后获得生效胜诉判决,诉讼时效从判决确定的履行期届满(或判决生效)时重新起算,且不因申请执行而中断;若原告起诉后未获实体判决,只要起诉行为构成诉讼外请求,亦可使诉讼时效中断。  相似文献   

20.
实施电子警务有助于公安机关摆脱时空的限制,让警务活动中发生的各种动态信息及时出现在网络上,使公安信息资源充分、有效地开发.但公安机关在推行电子警务过程中却存在着认识不足,物质投入不足,人力资源不足,内容单调且更新不及时,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是: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创造多渠道的投资体系,培养和引进高水平人才:建设、安全两手抓,认真做好网络和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搞好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