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科学与迷信     
●科学是在和迷信的斗争中逐渐完善●从认识论上说封建迷信根源于人类对自然灾异的无知和敬畏●共产党员不腐败,知识分子不迷信,中国的事情就能办好科学和迷信是人类思想认识上两种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科学代表的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合理的逻辑思维,是主观逼近客观符合客观,是渐进的,是实事求是。早在“五四”运动时期我国近代科学的引进者、启蒙者之一的丁文江先生就曾指出:“凡世界上的现象与事实都是科学的材料,只要用的方法不错,都可以认为是科学。所谓科学方法是用理论的方法把一种现…  相似文献   

2.
领导同志不要过于偏爱那些事无巨细必“请示报告”的人,别以为什么事情都请示你,是尊重你,是组织观念强。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他什么事情也不做主,就是他什么责任也不想替你担当。你同意做的,做错了由你负责;你不同意做的。贻误时机的责任也将由你来负。这是尊重你吗?这是组织观念强吗?他是把上级当成了自己的“拐棍”。  相似文献   

3.
走下圣坛的文化●转型的阵痛还会持续多久?在市场这个魔术师的手里,文化究竟将变成什么样子?●我们的肚子是越来越“肥沃”了,我们的精神却在“水土流失”。经济的强壮,真的要以文化的衰落为代价吗?●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国文化已从外来文化的海洋中渐渐浮出水面;高...  相似文献   

4.
在各大媒体广泛揭露“法轮功”致人剖腹、跳井、上吊、自焚、亲朋反目、对抗政府等罪恶行径之后,这一规模较大的全国性邪教组织、迷信组织—时间成了众矢之的。用一句老话讲,这叫罪有应得。但是,我们是否应当反省一下,为什么会出现成千上万民众(包括部分领导干部)有组织地大练荒谬的“法轮大法”呢?为什么一批相当有身份、有文化的人公开宣称“法轮大法”是最高意义上的科学呢?在某些共产党员头脑里,“法轮功”之类低级迷信观念何以会与马克思意义上的共产主义学说并行不悖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科学精神的沦丧和伪科学、迷信的泛…  相似文献   

5.
心灵小语     
●生活中的确有一些人想用苦难毁掉你 ,但结果往往是苦难塑造了你。●心底一汪清水。没有过夜的愁 ,不生过夜的气 ,所以也没有过夜的病。●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赞赏多了 ,应酬多了 ,时间少了 ,骄傲来了。●想追求完美的人 ,本身就是一种缺陷 ,世界都“完美”了 ,这世界还有趣吗?●生存是什么?就是继续让自己“不容易”。心灵小语  相似文献   

6.
走出对科学认识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各种迷信和伪科学、反科学现象沉渣泛起,法轮功等邪教活动更是猖獗一时,危害到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科学已经有了相当进步的当代中国,为什么迷信、邪教等反科学现象会形成如此气候,而人们的科学思想观念却如此脆弱,不能有效地将其遏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有关科学认识的深刻反思。我们对科学的认识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误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的误区,我们究竟该如何认识科学?一对科学认识的误区及其危害“科学”到底是什么?怎样评价人们的科学水平?有人提出了科学素养的概念,即社会公民和消费者应该具备的最基本…  相似文献   

7.
音乐水壶     
《小康》2009,(10):94-94
请仔细看这幅图,看出有什么特别了吗?是的,在水里游泳的是一只鸟。这只鸟的功用,是一支茶包。而它原本的样子,就是普普通通的方型,只有泡在开水里慢慢展开后,它才会变成一只“鸟”。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与哲学有无关系?若有,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知道,在古代和中世纪,科学家就是哲学家。即便是在近代,相当多的科学家也确实是哲学家,并且自称“自然哲学家”——科学在当时是被称为“自然哲学”的。由于历史的余韵和博雅教育,直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既是科学家又是哲学家的科学人——哲人科学家——也不稀罕。可是自此以降,哲人科学家则如凤毛麟角——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科的高度分化、研究的过分专门化、教育的文理分家、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朋友间的闲谈中,我曾试探着提问:“史学能不能替代宗教的功能?”朋友回答说:“你要建立一个史学教?这是不可能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我当然不是主张史学宗教化,但也可见这一提法难以为人所理解,也不太确切。一 我为什么会提出这一设想呢?因为在专业史学队伍中,多年来盛传着史学危机的观点。其实,从表面上看,史学空前繁荣。只要到书摊上看一看,与“史学”相关的作品琳琅满目,什么纪实文学、传记文学之类,俯拾即是。而全国各种各样的非专业人员组成的史学机构,和不太规范的由缺乏专业训练的人员撰写的史学作品,也十…  相似文献   

10.
实者,不虚假也。何谓不虚假?看图识字,“头”上顶一“宀”——“宝盖”即是不虚假——“实”也。这“宀”像什么?像一把无柄的伞。撑起伞,到生活中去,到群众中去,到基层去,到现场去,你的头脑里就会得到许多真实的材料,说话办事写文章,就会实起来。这“宀”还像什么?像孙悟空头上戴的那顶紧箍小帽.倘若你戴上这种帽子.头脑里明知那是假的.偏要说成真的,明知那是应的,偏要写作实的。这时的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便成了一种程序、一种形式,你说的、写的、做的,一切便都得看“师父”的眼色行事。这“宀”又像什么?像古代人使用过…  相似文献   

11.
柳延延 《传承》2012,(23):67-67
真正爱读书的人常常会说:我们热衷于做某件事情,难道就是因为这件事有什么实际好处吗?难道追求乐趣就不能作为最终目标吗?一个人读不读书、读什么书,常常可以成为了解这个人,以及他的思想水平的一个尺度。成年人将好书引荐给年轻人是最明智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你知道爱情究竟是什么?为何能令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倾倒,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沉重代价呢?让我们听听科学家的说法吧。基因决定你爱谁芸芸众生,谁是她的白马王子?你的红颜知已又是谁?古人将此归于“缘分”。不过,科学家新近提出了“基因决定你与谁情投意合”的观点,“缘分”之说似有了科学根据。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大鼠在选择配偶时受到一种称为MHC基因的制约,雌性鼠总是挑选与自身MHC基因不同的雄性鼠为“丈夫”。那么,雌性鼠是凭借什么来识别对方基因的异同呢?是气味。MHC基因不同,则身上发出的气味(又名体臭)便不一样。…  相似文献   

13.
宽容究竟是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您知道宽容是什么?“宽容”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基本原则,我们从小就被耳提面命着要“宽容”,也从很多名人名言中知道,“宽容”是一种非常好的品德,当我们有了毛病犯了错误以后,也常常期待着别人的“宽容”。但在生活中,也经常有让我们感到困惑的事儿:“宽容”别人是不是就等于苛待自己?“宽容”是不是软弱?等等。百灵鸟和夜猫子之争。学生宿舍中,早睡早起和晚睡晚起的人,经常发生不愉快。能愉快吗?你梦做到一半,晚归者的关门声闯了进来;要不你挑灯夜战写了一篇好文章,清晨睡意正浓,早起者的杯子掉地,把你唤醒。早睡者恨恨…  相似文献   

14.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群众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但与此同时,在共和国的土地上,一些地方宗教热在不断“升温”。这引起了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注目。宗教文化与群众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两者之间除了“争”的一面之处,还有没有“助”的作用?群文干部与宗教职业者之间的关系又应当如何处理?把这些问题探讨清楚,不仅对指导群文工作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正确理解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具有深远的意义。为此,笔者联系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谈点看法,供同行参考。(一)宗教文化与群…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迷信的对立毛建儒科学是什么?美国1977年出版的百科全书中对其解释为:“系统化的实证知识,或者看作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所系统化的这样一种知识”。日本的世界大百科词典称:“所谓科学,是具备客观性和真理性的具体又普遍的有体系的学术上的认识。即科学是...  相似文献   

16.
岁末年初,围绕提前离职所产生的年终奖争议也日渐增多。到底什么是年终奖?年底双薪就是年终奖吗?什么条件下该拿年终奖……这些疑问成为许多单位和员工颇为困惑的问题。 年终双薪就是年终奖吗 由于目前年终双薪是较为普遍的一种年终奖发放形式,许多人便简单地把“年终双薪”和“年终奖”等同起来,从法律角度来讲这是一种误读。  相似文献   

17.
有的学者认为一讲“信仰”就避不开宗教问题,有引导崇拜和迷信之嫌。因此。为了避免人们可能对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体系产生误解,他们建议以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宣传领域不再使用“信仰”一词而只讲“理想信念”。而且他们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就反对把共产主义当成一种“信仰”。  相似文献   

18.
我常以“人就这么一辈子”这句话告诫自己并劝说朋友。这七个字,说来容易,听来简单,想起来却很深沉。它能使我在软弱时变得勇敢,骄傲时变得谦虚,颓废时变得积极,痛苦时变得欢愉,对任何事拿得起也放得下,所以我称它为“当头棒喝”、“七字箴言”。——我常想世间的劳苦愁烦、恩恩怨怨,如有不能化解的,不能消受的,不也就过这短短的几十年就烟消云散了吗?若是如此,又有什么解不开的呢?  相似文献   

19.
屈婷婷 《求索》2013,(8):95-97
在工具主义科学价值观中有一种“宗教主义形态”,即为了证明宗教教义的真理性而把科学研究作为工具的价值观。虽然没有人对此进行专门的研究.但在西方很长一段历史中.科学价值观的“宗教主义形态”对近代科学发展的影响却不容忽视。在它的指引下。基督徒一科学家将宗教信仰看成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最大动力与精神寄托,激励着他们不懈地探索自然。基督徒们也在宗教活动中培养起了科学精神与科学素质,为以后的科学研究做好了准备。在该价值观的引导下,科学在一定程度内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支持,并逐步向一种社会建制迈进。但是.每当科学发现威胁到教义的真理性.即认识上帝的手段与证明上帝的目的发生矛盾时,人们在该价值观的影响下,往往会将宗教信仰放在首位.抛弃科学这个证明上帝的工具,对产生威胁的理论进行压制,即使是科学家本身也会如此。因此,科学价值观的“宗教主义形态”对科学的影响是辨证的:一方面。它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它也会对科学发展造成阻滞。可见,对科学价值观的“宗教主义形态”的考察是审视科学与宗教关系的一个新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指导思想,这是一个历史性贡献,历史性决策。在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过程中,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握得好不好,领会得深不深,就再也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关系全局的大问题。人们常常会问:为什么要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个人的体会,学习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关键的是要结合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结合这一矛盾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特点,来深入思考。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