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健  吴长春 《人民论坛》2014,(13):60-61
<正>公务员家庭生活中的"德",应该是什么标准?其是否属于政德内容?是否应将"家庭和谐"作为公务员德的考核内容。厘清公务员政德的基本内涵是加强公务员政德建设、坚持选人用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题中应有之义公务员政德的基本内涵党的十八大提出,在选人用上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政德,即从政之德或为"官"之  相似文献   

2.
德才兼备德为先,选贤任能贤当头,四化标准革命化是第一化。多年来,我们党历来坚持把干部的思想品德建设放在首要地位。最近江泽民同志又强调指出:“领导干部思想境界应该更高一些,”“首先堂堂正正做人”,这就把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十分明了地突出出来。 一、为政以德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品格 欲谋其政,必修其德。好公民、好党员、好干部三个层次,好公民是基础,而人格品  相似文献   

3.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标准,把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放在首位,树立了新时期选人用的正确导向。通过对乡镇干部政德建设的主要思想和内容,提出了加强乡镇干部政的建设的新思路,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乡镇干部政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干部标准,是中国共产党干部选拔、培养和使用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干部德才标准具体为"又红又专"、"四化"、"高素质干部队伍"等不同概念和要求,但"德才兼备"的要求始终没有变化。胡锦涛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以德为先",党的干部标准进一步科学合理。习近平"好干部"标准既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又进一步丰富了其内涵和思想。  相似文献   

5.
王国生 《群众》2010,(7):4-8
<正>"德才兼备"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一贯要求。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不仅坚持"德才兼备",还特别强调"以德为先",这是一个十分鲜明的用人导向,抓住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丛威青 《人民论坛》2011,(11):64-65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思想,充分体现出"德"在干部考察中的重要性。应在准确把握人民需求的基础上,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德的评价,将人民群众评价干部的德贯穿于干部工作全过程,真正做到工作方向正确、发展目标清晰、成效认可广泛,充分体现党的领导干部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的优秀本色。  相似文献   

7.
《政策》2013,(3):76-78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既是一种用人标准,又是一种育人标杆。由于"德"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干部德的考评和建设既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干部工作亟待破解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以来,浑源县以构建好干部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为目标,切实把牢以德为先、能力实绩、群众公认、基层一线、清正廉洁"五把标尺",着力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质量。一是坚持以德为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大力选任政治坚定、品德优良、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干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严格进行德的正反向测评,注重考查干部是否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否坚持走群众路线,在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  相似文献   

9.
2014年初,中共中央印发了新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指出选用干部应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把严格监督贯穿选人用人全过程。坚持以德为先,必须正确把握"德"的内涵,做一名品德好的干部;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做一名有"德"性的干部;必须加强"德"的建设,树立正确的德性观。  相似文献   

10.
按照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各级领导权是否能真正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中。笔者认为在培养和选拔跨世纪领导干部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五个问题: 一、德才兼备。德是首位的,对具有跨世纪年龄优势的干部,要看他们在革命化方面是否符合要求。看其政治立场是否坚定,是否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清醒  相似文献   

11.
正以什么样的标准选人,选什么样的人,历来是干部工作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对干部的要求,首先是政治上的要求。选拔任用干部,首先要看干部政治上清醒不清醒、坚定不坚定。"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一个最为鲜明的特征,就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这一导向更加鲜明地制度化、具体化,把政治要求贯穿  相似文献   

12.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不仅是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的一贯方针与根本原则,也是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党员干部要有新作为就必须重视学习、勇于实践、践行担当,不断锤炼"德"与提升"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政》2012,(7):49-49
陕西省延安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鲁保国认为,民政是为民之政,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在社会建设中责任重大,不可替代。做一个合格的民政局长应该做到:(一)立德行善。德才兼备。立德行善是为政之首。孔子说:“为政以德,譬若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德,就是品德;普,就是彗举。立德行善,就是要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竭诚拳献的“孺子牛”品质,践行民政为民的职责。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力行“三菩”。  相似文献   

14.
沈小平 《楚天主人》2011,(11):42-43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在选人用人问题上的基本原则和导向。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体现了我们党对干部德才关系认识的深化,进一步突出了德在选人用人中的地位,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全面把握、深入贯彻。  相似文献   

15.
刘安伟 《群众》2013,(9):31-32
没有群众的有效监督,就没有高效廉洁的政府。党的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当部分领导干部不为老百姓服务的时候,群众如何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督呢?"监督"在汉语中的基本解释是察看并加以管理"。从这个角度看,有效的群众监督必须具备"察看"与"管理"两个要素。  相似文献   

16.
彭龙富 《传承》2014,(6):90-91
《论语》中所倡导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德才观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倡导德政,要求领导者自身清正廉明,常怀仁慈之心。上层的道德好比风,平民百姓的言行表现像草,风吹在草上,草一定顺着风的方向倒。以德正己、以才立身对我们今天领导干部从严律己以及打造优秀团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领导干部要强之"心"是公心,要健之"德"是品德。所谓强"心"健"德",就是领导干部要秉持公心、提高品德,这一直是党和国家对干部的要求,也是新时代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品质。领导干部若要强"心"健"德",就要加强学习、植根基层、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18.
李明东 《政策》2005,(3):47-47
"为民模范"周国知同志,以他平凡而又伟大的一 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共产党人这样的公仆情怀:群 众利益无小事,无论任何时候,必须坚持万事民为先, 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真正做 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为群众谋利益,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周国知 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民政干部,手中的权力并不大,  相似文献   

19.
正优良的品德是领导干部应具备的首要条件。"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因此,我党确立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党和人民的事业需要才华横溢的干部,但如果干部道德缺失,再多的知识都可能沦为犯罪的工具。我们必须要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选拔任用机制,以防考察失真,用人失当。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既要有私德,更要有公德,要时刻心怀民族兴衰荣辱,时刻关注百姓衣食冷暖,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树立远大理想,多做利党、利国、利民、利中华民族之举。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是时代发展对干部的迫切要求。能力是有效的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综合力量。  相似文献   

20.
正向坏习惯开刀、对潜规则说不,一段时间以来,作风建设清风劲吹,领导干部心态渐转。不过,随着转作风成为"新常态",一些领导干部不思作为、推诿扯皮、得过且过等"不在状态"的问题也浮出水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有抱负、敢担当,在其位、谋其政,这是起码的为政之德。一个单位或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