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叫化鸡,又称黄泥煨鸡,是常熟传统名菜,脍炙人口,载誉江南。民间传说,清代虞山脚下有一乞丐(苏南俗称叫化子),得鸡一只,无具为炊,遂宰杀鸡去脏后,带毛涂上虞山黄泥,置于火堆煨烤,待泥干香溢,剥去泥壳,鸡毛随壳脱去,食之其味鲜美无比而传遍乡里。常熟百年老店山景园菜馆名厨朱阿二据此加以改进,创制煨鸡问世,取名叫化鸡。它以肉嫩骨酥、香醇清新、风味独特而驰名,列为常熟地方名优土特产品。叫化鸡制作工艺讲究,非具娴熟技艺、丰富实践经验者,难于制出正宗佳品。其选料十分严格,一般挑选三、四斤重的新"三黄"母鸡,宰杀治净后用绍酒、精盐、  相似文献   

2.
左手托碗,右手拄着拐杖,这是叫儿子要饭的形象。但笔者讲述的几位叫化子已不是这种局面广。去年12月19日晚,寒风阵阵袭来。深夜11点15分.记者几经周折后,在阿贝;什郊县郊外的皂角镇外北村找到这一群“难兄难弟”。陌生人的到来,叫儿子们忙拉亮了打。空旷的荒田用塑料市搭成一个篷,三面通风的篷内木板上躺首4位和衣而睡的叫化子C破烂东西堆放在四周,十余块砖头垒成一灶,一把生了诱没有力把的柴刀、几个检束的碗、胶桶、一张圆桌,这就是8位来自入南海北人的“家”O“你的这个笼子是哪个搭的、’记者问一位叫儿子。“是我们老板搭…  相似文献   

3.
说讨饭     
说讨饭冯英子讨饭,是一件既非常可怜又很不光彩的事情,一个人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不会出此下策的。但是,最近见报纸披露,有人因讨饭而发了财的,家乡房子也造起来了,要求大家对于这样的“叫化子”,特别要提高警惕。这确实说明了我们社会的复杂情况。讨饭这个行当...  相似文献   

4.
周成  张泉 《人大论坛》2014,(7):40-40
“人不见,天见。从我做村支书开始,就给自己定下了决心,当‘穿山甲’也罢,是‘叫化子’也行,总之只要凭良心、靠努力,为家乡父老办成事,就是我最大的愿望。”  相似文献   

5.
爱心常驻     
阳春三月,我们来到太和县原墙镇中心小学,顺着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找到了本文的小主人公——10岁的姐姐阮雪和8岁的妹妹阮娟。 望着眼前两个幼小而充满着灵气的孩子,我们很难把她们和当初蜷缩在街头一隅、蓬头垢面、衣衫褴缕的小叫化子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天府之国”四川以茶铺众多闻名,而成都则是这种人文景观的集中体现。 成都的茶铺历史悠久。仅以清末到民国几十年间而言,城内外五百多条街巷,平均一条街巷就有一家茶铺;是这座古城出名的“三多”(茶铺多、人力车多、叫化子多)之一。茶铺是成都人日常生活必不可  相似文献   

7.
《春秋》1998,(1)
头号大地主说起牟二黑子来,都知道他是胶东头号大地主。究竟这个地主有多大?说起来,好惊人,现在就大略地和大家谈谈吧。牟二黑子的家产详细数字有多少,谁也说不清楚,光知道在乡间曾有两个传说故事,提起来西至昌(邑)潍(坊),东至文(登)荣(成),流传很广,有很多人是知道的。一年,牟二黑子到黄县去探亲,客席上有人问他今年小麦收成什么样?他说:“今年麦子瞎了,晒场时‘赊’了30多石。”桌上的客人一听,惊得伸出舌头有老长。还有一个故事是一个叫化子到他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7,(5)
<正>台湾青年创业团队"野饲崎鸡"台南有6个追梦的"傻子",以鸡农张天勇为首,与饲料业务商、兽医师、鸡只批发商、鸡贩、鸡只运输商共6位好友,为了一个简单的信念——用简单的方式饲养出让人吃得安心的健康鸡,于2012年共同集资成立公司,坚持养出跟市面上不一样的健康快乐鸡——  相似文献   

9.
陈鲁民 《楚天主人》2010,(11):41-41
1940年2月1日,毛泽东曾在延安民众大会的讲演中十分自豪地说:"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这十个没有确实反映了当时延安良好的党风、政风、民风,令人羡慕,使人向往。能在那么困难的条  相似文献   

10.
谨防“鸡肥不下蛋”木三俗话说:"鸡肥了不下蛋。"在前的社会生活中,竟也有一种"鸡肥不下蛋"的现象存在!何为"鸡肥不下蛋"现象?这里不妨试举一例:某乡办企业厂长过去贡献突出,五年中,将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办成一个拥有固定资产三千余万元、年利税过二千万元的...  相似文献   

11.
汴垣丐帮     
旧社会,剥削压迫,天灾人祸,致沿街乞讨者排多一这些乞讨者被称为乞丐,俗称“‘要报的”、““叫化子”,古代称丐浴.位列三大裁问4生涮、绿林行、丐利)之一,江湖上称“杆上的”_京戏鸿驾德中那位金老汉即是忏上的头儿,行名”穷教行”为什么叫“杆上的”?传说孔子周游  相似文献   

12.
武山鸡,亦称乌骨鸡、泰和鸡,具有凤冠、绿耳、缨头、胡须、五爪、毛腿、乌皮、乌骨、乌肉等“十全”特征。它的正宗发祥地是江西省泰和县城西十八公里的武山汪陂村。据史料记载,武山鸡的饲养历史至今已有四百多年了。相传清朝乾隆年间,民间饲养的各种鸡都传到武山。武山汪陂村一个叫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我读了《赵人患鼠》这样一则寓言,颇受启发,寓言的内容是这样的: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个人为鼠害所困扰,就到中山国去要了一只猫,这只猫很会捉老鼠,也很会捕鸡。过了一个多月,他家的老鼠和鸡都没有了,他儿子忧心仲仲地说:“为什么不把猫送走呢?”他却说:这个道理不是你所能知道的,我们的患在于鼠而不在于猫。有了老鼠,便偷吃我们的粮食,咬坏我们的衣服,毁坏我们的家具,那么,我们就要挨饿受冻了。这不比无鸡更有害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挨饿还远呢;为什么要把猫送走呢?  相似文献   

14.
曾经有一段故事令人深思:一个越国人为了捕鼠,特地弄回一只善于捕老鼠的猫。虽然这只猫善于捕鼠,但也喜欢吃鸡,结果越国人家中的老鼠被捕光了,但鸡也所剩无几。为此,他的儿子想把吃鸡的猫弄走。父亲却说:"祸害我们的是老鼠不是猫,老鼠偷我们的食物,咬我们的衣物,  相似文献   

15.
鸡过河     
鸡过河小偷拉里偷了一只鸡,正在河边拔毛,一个警察走过来,拉里急忙把鸡扔到了河里。警察问:“你在干什么,河里是什么东西?”拉里说:“那是一只鸡,它要过河去,我在这儿帮它看外衣。”鸡过河...  相似文献   

16.
鸡有鸡路     
俗话说鸡有鸡路鸭有鸭路,一旦把握住其路数,要鸡还是找鸭,多半只是唾手可得的事情。鸡近山鸭靠水,以鸡来说,从昆明出发,哪条路一路有鸡可吃?我的路数是:顺213国道南下。才出昆明一进玉溪,头道鸡就有了——刺桐关辣子鸡。此鸡出名于上世纪80年代,据说是川菜滇做的产物,乃鸡中的重口味,在昆明、玉溪一带,当年的名气,无疑当红头牌鸡。不过话说回来,以  相似文献   

17.
他历经艰难,行乞到黄村之后,得知水路可以到岳阳,便一蹦一蹦地到了河边,向正要下岳阳的船老板苦苦哀求让其乘船。船老板问他是哪里人,他说是茶陵人。无奈口音不同,老板听不懂,频频摇头。段苏权就便拿起船板上一支记帐的笔,写了“湖南茶陵人”五个字。这五个字苍劲、有力,令船老板刮目相看,这船老板眼睛忽然一亮,觉得这个乞丐不是一般的叫化子,善心也就发了,让段苏权上了船,顺水送到了岳阳。  相似文献   

18.
圣猴辞岁载福去,金鸡迎春送吉来。鸡年到了,总习惯说点鸡的话题。我国民间流传着不少同鸡有关的吉祥象征和喜庆风俗。相传,远古时,鸡是一种飞禽,它的名字是"吉",其漂亮程度与传说中的凤凰无二。至今,有一道蛇、鸡合烹的佳肴,被美食家称为"龙凤汤"。天象二十八星宿之中也有一名"天鸡"。古代颁赦诏之日,设鸡于竿上,口衔绛幡,鸡以黄金饰首,名谓"金鸡"。鸡是十二生肖中的吉祥动物,中国版图犹如一只抽象的鸡。也许有这层关系,加上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因而鸡备受国人喜爱。"五德"出自春秋时,鲁国的大夫田饶  相似文献   

19.
我的故乡福建东山岛与台湾水相连、语相通、俗相似,两地民间有不少奇特有趣的婚俗,令人耳目一新,"引路鸡"、"连尾蔗"便是婚俗中精彩的一幕。"引路鸡"并不会引路,但它婚俗当中必不可少的"演员"。姑娘定亲后,做家长的在准备嫁妆同时,要选购一对健壮无病的公鸡、母鸡,公的要刚会啼明,母的须即将下蛋。把它们养在笼中,不让它们与其它公鸡、母鸡来往,并饲以精料。总之,这两个"鸡演员"看上去必须精神抖擞,不能垂头丧气。到了女儿出嫁这天,做父母的要量两条九尺长的红纱绳,一头绑住母鸡的脚(以能走而不致于逃脱为宜),然后,把它们抱进一个彩绘吉祥图案的新饭篮中,由陪同新娘的傧相(当地人习称"新娘伴")像护送高级贵宾似地送到新郎家。这两只鸡通常安排在队伍中的车前、轿头,像领航员似的,所以就叫"引路鸡"。"引路鸡"到了新郎家后,算是完成了引路的使命,摇身一变,"转变职能"改称"公婆鸡"。这时"公婆鸡"也称"夫妻鸡",象征新婚夫妇恩恩爱爱。还有一种含义是,当地俗信鸡有五德,誉之德禽,  相似文献   

20.
景德板鸡实业公司发展情况调查施言江西景德板鸡实业公司的前身是隶属于市农科所的一个单纯饲养商品鸡的小型种禽场,由于经营不善,连年亏损,已濒临倒闭。1985年,高级兽医师刘浩元任场长后,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引进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使当初的小型种禽场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