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郭德香 《河北法学》2012,(10):117-124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但长期以来,我国对农村金融合作制的基本原则认识不清,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法律地位定位模糊,导致农村信用社及有关组织严重异化甚至背离了其本质属性。从法律视角对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及省级农信联社进行探讨,对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法律地位进行分析,进而对我国农村金融立法进行展望,这对促进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良性运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次一、农村金融机构谱系:现状与缺陷二、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三、农村金融机构变革与创新的对策建议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近年来,因循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谱系也进行了重大革新。一方面,由于农村市场客户较为分散且业务金额小,商业银行基于理性经济人的考虑,纷纷撤离农村移转城市,引发农村金融领域的系统性负投资现象;另一方面,农村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的改革与调整,致  相似文献   

3.
经济生活与法律环境息息相关,二者共同奠定了市场经济成长与发展的基础,金融投资活动在经济生活中又处于最为核心的地位。自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重新规划与定位以来,"长、吉、图开放先导区"的开发与建设同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关注吉林省金融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并构建和谐的金融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至关重要。本文在对吉林省金融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构建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同时,对未来吉林省金融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贵鑫 《法制与社会》2013,(25):262-263
伴随着当前我国的金融产品越来越专业化和多样化,金融消费者在自身的金融交易过程中,其信息弱势地位越来越明显,过去传统的法律将金融消费者和金融机构之间放在了平等民事的主体地位,并没有要求我国的金融机构对于金融消费者充分履行信息披露这一义务,进而使得金融消费者以及金融机构这二者处于一种义务和权利不平等的状态,并且因此引发了很多金融机构对金融消费者权益进行侵害的事件。知情权是法律赋予金融消费者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基本权利,也是金融消费者行使其他权益的重要基础。本文从金融消费者知情权保护的必要性入手,对金融消费者知情权法律保护制度的建立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从属地位和改革开放后的逐步改革,但是直到1994年,真正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才得以展开。但是,这种改革仍然是一种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变迁,偏重于主体改革。因此,有必要从功能改革的角度探究财政支持农村金融的制度改革和创新。具体财政支持举措则包括定向税收减免、财政补贴制度、公共产品提供、财政转移支付和农业保险制度等。为此,需要区分不同金融机构并实行不同的支持策略,最终以实现金融功能为宗旨。  相似文献   

6.
康玉奇 《法制与社会》2013,(24):220-221
当前村镇银行在发展中还面临着农村信用环境不佳、资金来源不足、风险过大等问题,这些因素阻碍了村镇银行的进一步发展,亟待解决。村镇银行在下阶段发展中应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法律机制,使更多的民间资本能够进入农村金融系统,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在法律监管方面应放松法律监管而不是采取严厉的法律监管措施,以降低村镇银行的合规成本;在内部治理方面应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加强中小股东权益保障,避免银行业金融机构一股独大,导致村镇银行异化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农村中的分支机构;在风险防范方面,村镇银行应加强金融业务的法律风险防范,并采取一定的风险防范创新措施,有效地回避风险。  相似文献   

7.
我国金融理财产品市场上出现的种种法律纷争在事实上说明了以机构监管为基础的监管法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现实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因此需要引入功能监管理念来重构我国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为此,在金融法律制度变革方面需要扩大对证券法律概念的界定,厘清公募与私募的法律界限以及重新理解信托的法律属性。  相似文献   

8.
范湘凌 《政法学刊》2005,22(4):37-40
金融机构因经营失败退出市场,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在经济发达国家较为常见,亦有妥善而有效的退出机制。随着金融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严重、濒临破产倒闭的金融机构,但目前尚无一套系统的、操作性强的处理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法律制度。我国应建立和完善现代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立法所应追求的价值理念,以期为其法律制度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机制的条件下,金融创新不仅可以促进金融自由化,而且也能促进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发展。在金融创新浪潮的推动下,各国出现了一场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创新的浪潮。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创新表现为金融监管法律理念的创新、主体创新、监管模式创新以及金融监管运行方式的创新。而金融监管法律价值目标的重新定位、机构的创建、审慎监管立法的完善以及监管执行的国内国际的协调与合作,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新型审慎金融监管模式,同时也使我们能更加有效地应对和促进了持续不断的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方针,将"三农问题"摆在了现代化发展的最前沿。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立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外农村立法的经验,提出在我国应构建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融资相结合的金融架构形式。在完善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建设过程中,应走综合立法与分业立法相结合的道路。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应尽快实现稳定发展,竞争适度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融资制度创新及其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我国农村金融实践的产物,是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起步形态。由于相关法律制度的缺陷及政策支持的不足,目前农村资金互助社普遍面临着融资困境,主要表现为难以获得金融许可证,处于银监会监管下的正规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步履维艰。针对农村资金互助社融资制度中存在的法人财产权属制度模糊和融资方式低效两个缺陷,应赋予农村资金互助社法人财产制度合作金融特征,实质性拓展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融资方式,并完善农村资金互助社融资制度创新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先富群体"争当"村官"的现象十分普遍,已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显著特点;标志着村委会干部类型正在由道德权威型向经济能人型转变,是农村政治社会发展的一个方向。但其中也存在诸如贿选、选举纠纷的解决等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健全法律制度,以期达到规范农村选举,加快农村法治化建设进程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农村基层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的领导地位实质上表现为法律和政策的监督权,并不是行政化的直接领导。《党的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应当具体规定农村基层党组织行使职能的法律方式和路径,进一步将这种特殊意义的领导程序化和权利化。树立崇尚法律和依法治村的观念,遵循权利平等和村民自治原则,按照法律的逻辑和思维设定领导职能、转变领导方式以及选择争议解决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长龙 《法学论坛》2007,22(2):58-65
国际金融组织的表决权集中制度的改革与投票权分配制度的改革殊途同归.现行的表决权集中制度问题不少,改革时可以借鉴公司治理中关于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理论.适当增加要求全体一致通过的事项;降低特定多数通过的比例要求,充分有效地运用双重多数表决制;明确协商一致的内涵和外延,限制它的保留和解释,明确和提高它的法律地位,并作为表决权集中制度的常规和先导;实行累积投票制;等等.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差距总体上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从法律的层面来看,国家对城镇和农村在资金投入、教育权利、劳动就业权利、社会保障权利的不平等待遇,是城乡差距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随着以征地活动为主的城市化进程发展,法律的不完善导致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利益进一步受损,加剧了城乡差别。统筹城乡发展要借鉴国际经验,通过积极的立法形式向农村倾斜,扶植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完善土地征用的有关法律、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的立法,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农民的权利;以完善违宪审查制度为切入点,全面清理对农民不平等的政策法规,使农民和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到宪法规定的同等待遇。  相似文献   

16.
杨千雨 《法律科学》2014,(3):92-101
知识产权许可交易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其融资机制必然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调节器,故应将其纳入法律规制。美国融资许可的法律规制具有通过设立知识产权融资许可制度来规制知识产权许可融资;采用私法手段;发挥知识财产被许可使用的积极作用等特点。我国应在借鉴美国规制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知识产权许可与融资的实践及国情,有的放矢地建立完善的规制机制。然而,我国现行融资制度并不利于知识产权许可交易。因此,应对我国知识产权融资许可法律规制作全新的制度建构,其主要内容包括:明确融资流程,并设立担保制度、被许可人融资合同义务条款限制解除制度、知识产权瑕疵责任制度、资金供给者违约救济制度等。  相似文献   

17.
虽然农村民间金融在我国农村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但目前在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民间借贷的利率失控、农村民间金融潜伏着较大的金融风险、容易产生经济纠纷、国家宏观调控难等。因此,规范和发展农村民间金融,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其能够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中介组织的行政主体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中介组织发端于西方社会,是市场经济和政府"双失灵"的必然选择。作为沟通政府与社会的桥梁纽带,社会中介组织发挥着积极作用。特别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中介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但是,由于受我国传统行政法理论的影响,在行政法学研究中,社会中介组织在行政法上的地位却不明确。本文拟从传统的行政主体理论入手,以公共行政理论为支撑,对我国社会中介组织的主体地位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