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是理论界和学术界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它事关话语权由谁来掌握,事关筑牢思想防线,事关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状况的改善,事关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在当下极其复杂的意识形态环境下,为避免被误解和歪曲,应适当区分中国理论的话语体系与中国的理论研究、学术话语体系,科学界定各自的特定内涵。打造中国的学术话语体系,首先要解决理论导向问题。其核心是要确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信念。要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善于吸收人类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2.
李忠杰 《人民论坛》2012,(12):36-39
主持人杜飞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等,在传统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中找不到,这是中国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话语特色。专门研究和探讨一下这种话语体系的传播、普及、接受、认同问题,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吴邦国委员长郑重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永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方向奋勇前进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总体上解决了我国有法可依的问题,同时,解决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更加紧迫,这对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保障法律有效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话语体系既是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顺利实现一系列重大战略目标和完善顶层制度设计的迫切需要。当下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受到西方政治学话语体系严重侵蚀,缺乏原创性理论和自主性话语,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之间存在明显的不适性。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话语体系,要坚持以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为指导,以"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作为理论前提,以阶级分析方法为主要方法,坚持社会发展阶段论为现实依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增强中国对外话语和价值观念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本文指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对外话语体系建构与传播的"必要性"在于展示中国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追求,引领世界潮流的先进的价值观念,展示中国和平可亲文明的国家形象;并以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为例探讨了"可能性"的问题;其"可行能"路径主要有将中国道路的实践创新凝聚、升华为对外话语体系的新表述,实现世界眼光、中国特色、学术创新的辩证统一,打造对外话语体系的"全媒体"传播路径,实施对外话语体系的"分众性"传播方略。  相似文献   

6.
王太高 《群众》2014,(12):8-9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提出,反映我们党在治国理政上认识的突破和手段的创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超越和突破。如果说法律体系是静态的制度体系的话,那么法治体系则是一个立体的、动态的、有机统一的体系,体现了法治的整体  相似文献   

7.
杨雨林 《岭南学刊》2020,(3):28-34,81
中国道路是在中国社会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内生性演化的产物。因此,探寻中国道路形成与发展的内在逻辑,要从内生性演化的研究视角入手,以原创性的理论逻辑创新话语体系,为中国道路的优越性阐释提供学理支撑。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强国时代更需要围绕中国道路构建强国理论,从而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话语支撑,突破"西方中心主义"思维范式的长期束缚,为原创性现代化理论和话语建设提供助力。内生性演化的研究视角要求在创新中国道路话语体系的相关问题中将目光从外部转向内部,坚持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出发,始终将外部环境作为重要变量予以考量。与此同时,要以中国社会内生性结构要素为创新中国道路话语体系的逻辑起点,论证普遍规律与具体道路之间相转换的桥梁,提炼相关核心话语和标识性概念,阐释好中国社会内生性结构要素与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司法审判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全区各级法院要充分认识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对法院工作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新要求,全面贯彻实施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努力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相似文献   

9.
《人民政坛》2012,(3):42-42
江必新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年第1期上撰文《以法治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完善》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正式形成确立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全面有法可依格局的出现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带入了一个更高阶段。因此。一是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原则和功能作为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
唐任伍 《人民论坛》2012,(12):41-43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唐任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建设,必须以自由的思想市场为媒介,交相呼应,互为融合,才能弹奏出有内涵的话语。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的实质是公共权力依法高效行使,并能受到广泛的监督和制约。当公权逾越法律疆界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纠偏,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违法能够得到严格惩罚,制度话语和公民话语能够在法制框架内得到充分保障,实现国家良法和社会善治。依法治国,关键是党委权力的正确行使问题。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党委权力是公共权力运行的发动枢纽。依法治国首先要求党要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表达,是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当代话语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植根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部实践,  相似文献   

13.
李林 《公民导刊》2011,(3):29-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国家意志和法律规范的形式,集中反映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充分体现了党的主张、人民意志与社会发展规徨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徨体系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人民代表大会民主主导、各国家机关全画配合、亿万人民积极参与的结果,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法体制和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模式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从整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依法治国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同志强调,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是要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作风建设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党的建设所必需,也对经济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不仅有利于解决中国现存的一些经济问题,更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政治局2021年12月6日下午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进行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对外开放深入推进,需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提高全面依法治国能力和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6.
徐华 《人民政坛》2012,(9):11-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以宪法为统帅的多层次多部门的法律规范体系正式确立。这标志着立法工作的重点将由构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转向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无疑是一个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7.
涂崇禹 《政协天地》2014,(12):37-38
2014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是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在随后发表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吹响了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号角。那么,何谓"法治",又该如何以史为鉴、以它山之石为鉴推动中国的法治建设呢?  相似文献   

18.
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的根本于扎实的学术研究、深厚的理论创造,提高我们的学术水平,而这需要尊重理论自主性。然而,在中国思想界不尊重理论自主性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把一些理论教条化、学术泛政治化、把权力等同于真理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学术事业。在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中,我们必须打破思维定势,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来对待马克思主义;打破思想的藩篱,保持学术自由的环境;打破学科壁垒,鼓励综合性研究创造;祛除西方话语神话。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建成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在世界上拥有学术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话语体系包含依次递进的三个基本的问题:在有了中国传统的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话语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的情况下,为何还要提出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话语体系?这种话语体系应该具有怎样的特性,它与其他话语体系处于一种怎样的关系?这种话语体系应该如何构建,其基本路径和手段是什么?解答并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才能构建好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0.
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都取得长足的进步。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一个重要成就就是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路迈出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