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人民法院与一切诉讼参与人之间在处理民事案件,解决纠纷过程中发生的,以诉讼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具体的社会关系,并为民事诉讼法所调整。我国民事诉讼法理论一般认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人民法院和当事人、诉讼参与人之间存在的,以人民法院为主导的一种诉讼关系,这种关系是以多种原因开始而以一种根据结束,而且无论有多少主体参与诉讼,也都只与人民法院才形成诉讼法律关系,其他主体之间并不具有独立的诉讼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若干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不仅是指法院与一切诉讼参与人之间,而且也是当 事人彼此之间以及当事人与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的诉讼权利义务关系;而区分诉讼 法律关系主体和诉讼主体概念的外延和界定其内涵,更易准确把握二者质的规定性、 把握其之于民事诉讼的不同意义。同时,树立法院与当事人在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中 的地位平等的观念,并恰当理解和把握法院在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将对 更为合理地配置诉讼主体及其彼此之间的诉讼权利义务和更为科学地设置诉讼结构 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高远程  张慧民 《河北法学》2000,(2):58-59,61
人民检察院在民事诉讼活动和行政诉讼活动中的提起诉讼(以下简称提诉权)是指由国家法律确立的,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活动中由人民检察院行使的,对于特定范围内的某些涉及重大国家利益、社会……  相似文献   

4.
鲁燕 《山东审判》2003,19(6):56-57
近年来,我国现行民事司法制度的设置引发了社会各界诸多的争论和质疑。其中,人民检察院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司法改革中的一个高度敏感点。一、人民检察院在民事诉讼中以特殊主体的身份处于特殊的诉讼地位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在我国是一项重要的宪法原  相似文献   

5.
梁絮雪 《河北法学》2004,22(4):144-148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在我国的民事诉讼理论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本质上看,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所研究解决的是诉讼权利的分配问题,即在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合理地配置诉讼的权利。在当前司法改革时期,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作为司法改革的理论基础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笔者在解构我国当前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法院、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检察院之间的诉讼法律关系,对现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存在的缺陷作了总结。最后重新构筑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体系,以寻找实现审判权与诉权达到最优化配置的突破口,指导司法改革向正义、公平、效率完美结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依法承担着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重要职责。检察法律文书,是人民检察院为实现其法律监督职责,依据法律规定所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司法公文。作为人民检察院依法实施各项诉讼行为的重要书面凭证,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法学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对检察机关干预民事诉讼,依法进行法律监督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见解。然而有些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相径庭。集中起来有争议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人民检察院怎样进行民事检察?有的认为:只须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就可以了;有的则认为还应参加到民事诉讼活动中去。二是人民检察院怎样参与民事诉讼?有的认为只须参与诉讼活动,能对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活动实行监督就可以了;有的则认为还要行使诉权,充当民事公诉人的角色。三是人民检察院如果行使诉权,在诉讼中处于什么地位?有的认为民事诉讼中诉讼主体地  相似文献   

8.
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这是一个涉及诉讼理论和诉讼实践的重要问题。目前,在我国的诉讼法学和诉讼实践中,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有些同志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持否定或怀疑态度;另一些同志承认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但对这种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持有不同的见解。探讨这些问题,对于发展我国的诉讼法学,正确贯彻执行民事  相似文献   

9.
法院和当事人是民事诉讼中的一对矛盾,二者同时作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享有特定的诉讼权利,承担特定的诉讼义务。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据此而实施的多种诉讼行为,构成有机的矛盾统一体。  相似文献   

10.
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因传统诉讼观念的影响、法律规定上的过于简单化、理论研究上的长期忽视、司法实践上的混乱,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诉讼价值。笔者拟根据立法精神、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对改革和完善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提出一些建议:提起期间应当严格限定在人民检察院决定提起公诉之后一审庭审之前;不应赋予人民检察院独立的附带民事诉讼请求权。  相似文献   

11.
试析民事抗诉的法律后果梁丰民事诉讼中的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新审理案件要求的一种诉讼活动。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裁定提起抗诉是一种事后监督形式。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民事案...  相似文献   

12.
在民事诉讼中,任何一个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必然是人民法院,另一方主体则或是原告或是被告或是证人、鉴定人、翻译人等其他诉讼参与人。虽然,人民法院与当书人、其他诉讼参与人同为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但却不能将彼此全然等同,相提并论。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民事案件的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的法律规定,确立了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中作为民事案件(含经济纠纷案件、海事案件等)审理者、裁判者及生效裁判(在义务人拒不履行生效裁判确定的义务时)的强制执行者的权威地位。当然,这并非意味人民法院及其审判人员在民事诉讼中的作为具有或可以具有随意性、放任性。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3.
新制度的建构,需要保证制度内部逻辑一贯,并处理好与已有制度间的衔接。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在制度内部关系上,需要完善人民检察院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对象范围要件、解决人民检察院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程序的冲突问题、设置社会组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前置条件等;在制度外部关系上,需要充分发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功能,协调新旧制度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环境行政主管部门、人民检察院、社会组织等在维护环境公共利益方面的职责顺序,确立相关环境行政主管部门、人民检察院、社会组织等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中的主体地位,妥善处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与已有制度外部间的功能重叠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的民事诉讼法是调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诉讼活动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诉讼关系的重要法律部门,它规定着一系列指导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是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3条第2款的规定,“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审  相似文献   

15.
目次一、“分权而治、协同诉讼”:以促进主体间对话、沟通为内容之诉讼构造的理论构建二、当事人之间平等对话:作为形成裁判资料基础的对话机制三、当事人与法院之间互动式的对话:创造具有“亲和性”和“易于理解”的诉讼空间民事诉讼构造,是指以一定的诉讼目的为根据,以诉讼权限配置为基本要素,所形成的法院、当事人三方之间的诉讼地位和相互关系。从根本上讲,民事诉讼构造的基本内容,是反映了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中最主要的诉讼主体——法院与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地位,即在诉讼中权利义务的配置关系。上述对民事诉讼构造的定义,存在两组权限配置关系:一是法院与当事人的  相似文献   

16.
集团诉讼制度的价值研究——兼评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德堂 《河北法学》2007,25(2):196-200
价值是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效应关系的范畴,是深刻认识集团诉讼制度的良好视角和工具.集团诉讼价值是法律价值、民事诉讼价值下位的概念.集团诉讼制度的独特品性在于克服集体行动的障碍,共通性在于体现了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民事诉讼目的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德国新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诉讼法律关系理论研究的问题是诉讼究竟为何物.就此展开了两大类型的理论:传统的诉讼法律关系论把诉讼视为一种法律关系的总和,而法律状态论则视诉讼为法律状态构成的整体.这两种理论都难以全面囊括和解释各种诉讼现象.德国新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以传统的诉讼法律关系理论为根本立足点,融入了法律状态理论的因素,把诉讼理解成各种诉讼法律关系统一形成的现象,并运用"诉讼义务"、"诉讼负担"等概念,实现了对传统诉讼法律关系理论的突破,解读当事人的诉讼行为和法官的职务义务等诉讼现象.它带给我国的启示是:设立诉讼义务和诉讼负担的区分标准;深化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研究;该理论应与民事诉讼其他理论的改革与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苏丽  张晓冬 《法制与社会》2013,(18):117-118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一个既涉及诉讼理论又涉及诉讼实践的重要问题。但目前,学界对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本质、主体、客体、内容等问题尚存在诸多不同认识。探讨这些问题,对于我国诉讼法学理论的发展实践中一些问题的解决都是十分有益的。本文将对这些有争论的问题进行系统论证,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论完善民事诉讼检察监督职能饶玉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第185-18条又明确地对人民检察院在行使民事诉讼检察监督中的诉讼权作了较全面完善的规定。为了更好地适应对大量产生的民事纠纷、经济...  相似文献   

20.
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不能适应中国转型时期民事纠纷解决的特殊需要。实现民事诉讼模式转型是优化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完善民事诉讼立法的一项基本作业。我国民事诉讼模式转换的基本方向是构建和谐主义诉讼模式。和谐主义诉讼模式摆脱单纯从诉讼程序上解决纠纷的狭隘视野,将司法诉讼视为一项社会福利制度,着眼于当事人争议的彻底消解,是对传统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和诉讼哲学的双重超越。目前我国构建和谐主义诉讼模式的主要任务是:从和谐主义诉讼理念出发,重新设置民事诉讼基本原则体系;以强化当事人诉讼主体地位为基础,形成科学合理的案件事实探明机制;建立法律观点开示制度,保障法院和当事人就法律问题展开充分的对话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