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十五大以后宪法学的发展”座谈会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五大以后宪法学的发展”座谈会综述张吕好《中国法学》杂志社和中国政法大学宪法研究中心近日以“十五大以后宪法学的发展”为主题召开座谈会。来自全国人大研究室、国家土地局、北京大学法律系、清华大学法律系、《中国法学》杂志社、中国政法大学宪法研究中心等单位...  相似文献   

2.
韩大元 《中外法学》1997,(3):111-117
<正> 一、宪法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在韩国,近代宪法思想与宪法理论是从西方移植的。随着国际法思想的传播,宪法作为一种思潮开始影响社会近代化进程。自1883年以来,在韩国的大众新闻如《汉城旬报》、《独立新闻》、《皇城新闻》等报纸上开始刊登了宣传西方立宪主义和权利思想的文章。当时,主要介绍了英国立宪君主制理论,一些知识分子们试图将朝鲜的绝对君主制改为英国式立宪君主制。1910  相似文献   

3.
20 0 1年度 ,我国宪法学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活跃局面。基础理论方面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著 ,研究内容具有创新精神 ;另一方面 ,以最高人民法院“8月 1 3日批复”为契机 ,学界对宪法在司法中的适用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实证研究的气氛越来越浓 ,注重回应司法实践的要求。一、基础理论方面2 0 0 1年是我国宪法学基础理论有所发展的一年。在该年度 ,一些中青年学者推出了多年来精心研究的成果 ,如徐秀义、韩大元主编 :《现代宪法学基本原理》、林来梵著 :《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规范宪法学的一种前言》、莫纪宏著 :《现代宪法的逻辑…  相似文献   

4.
苏州大学法学院杨海坤教授主编的《跨入新世纪的中国宪法学》(下称《跨入》)一书,由中国人事出版社于最近出版。该书是透视当代中国宪法学研究的重要窗口,它具有以下三个鲜明的特征:第一,资料详尽,体系新颖。作为一本宪法学综述著作,《跨入》一书所引用的资料是极为丰富且十分可信的,它不仅涵盖了目前权威的宪法学辞典、专著及教材,而且还搜集了近千篇宪法学专题论文。凭借着这些详实的资料,《跨入》一书对当代中国宪法学研究的现状作了全面而忠实的记录。例如,关于宪法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作者即详细地罗列了学界所提出的二十余…  相似文献   

5.
宪法学研究范式与宪法学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托马斯·库恩 196 2年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范式”概念以后 ,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学者们普遍采用了“范式”的概念 ,以寻找研究问题的系统的思考方式与思维框架。库恩认为 ,范式是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和成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由于社会现象的复杂性与意识形态性 ,学者们研究某一问题时必然涉及普遍接受和运用的概念、模式、基本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等。宪法学作为社会科学的组成部分 ,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过程中也需要确立共同的“研究范式” ,以保持宪法学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的统一。从一般意义上宪法学研究范式涉及本体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1999年年会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1999年年会于9月中旬在广东省东莞市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宪法与依法治国”。与会代表围绕着会议主题,着重讨论了宪法修正案的意义、宪法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与作用和如何进一步保证宪法实施三个问题。现将此次学术研讨会的主要成果综述如下:一、1999年宪法修正案的意义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此次修宪是对1982年现行宪法的第三次修正。与会者一致认为,此次修宪虽然只有六条,但意义十分重大。一是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国家生…  相似文献   

7.
宪法学理论体系更新论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宪法学界正在寻求对宪法学理论体系进行深化与更新,力图适应迅速发展的时代需要,服务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改革国家宪政管理体制的新形势。传统静态结构的宪法学在诸多方面已不能为人们更深层次地探寻和把握宪法观念与宪政意识而提供有效的学理服务。新近推出的一系列《中国宪法学》教材,都在不同程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8.
中国宪法学四十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国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曾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迄今为止,我国宪法经历了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40年的发展历程,与此相适应,我国宪法学也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过程。现在,除以宪法为主要内容的普法之外,宪法学的教学和研究有很大发展,表现在门类增加很多,内容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9.
统编教材《宪法学》中关于宪法学研究的对象与范围的论述,给人的印象是庞杂的:对象、范围这两个概念往往混同,分不清对象与范围这两个迥然有异的概念各自的内涵与外延。《宪法学》写道:“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宪法的本质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而不仅仅限于对宪法内容的介绍和对宪法条文的注释。”  相似文献   

10.
一、1999年宪法学研究概况 1999年,宪法学者们再接再厉,对宪法学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除了发表于各类学术刊物的300篇左右的专业论文外,还有以下教材或专著问世:许崇德主编、胡锦光副主编的《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蒋碧昆、许清主编的《宪法学(修订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韩大元著的《新中国宪法史话》(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韩大元主编的《外国宪法》...  相似文献   

11.
“高考移民”现象的宪法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青年报》2009年7月30日一篇题为洛阳:高考移民成公开产业的报道,把人们的眼球再一次聚拢到高考移民的问题上。在高考过后,《洛阳晚报》上不时出现一些小广告,为外地的私立中学招揽生源,口号是:到重庆上高中,考大学更轻松。国家规定,在某地参加高考的必要条件是当地户籍和学籍须满3年,但这些学校个个灵活得很,它们有办法迁移户口,甚至能够买到户口。  相似文献   

12.
《法律时报》1981年12月号特刊发表了名古渥市立女子短期大学副教授森正、日本福利大学副教授今井证三合写的《一年来日本宪法学的动向》一文,对1981年日本宪法学的动向作了全面评介,现就其中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摘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清末与民国时期宪法学方法运用状况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百年前的1908年,清朝政府在各种压力之下,权衡利弊,颁行了《钦定宪法大纲》,从而开创了中国立宪之路,同时也开启了中国的宪政之路。但是,宪法、宪政毕竟是舶来品,在与中国特定国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了种种的理论上的激烈争论;亦在实现宪政之路上出现了种种的曲曲折折。当然,中国要实现宪政、必然要实现宪政,这是历史之大势,浩浩荡荡,奋勇向前,应当是毋庸置疑的。在《钦定宪法大纲》颁行一百年之际,反思清末的立宪与中国的宪政之路,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百年中国历史中一页似乎久被遗忘的篇章——清帝《逊位诏书》,从政治宪法学的视角挖掘其中富有生命的机理。作者认为,在走向共和的古今大变局中,现代中国的立国基础,不单纯是辛亥革命那种激进主义立宪精神,还有另一个体现在清帝《逊位诏书》之中的精神基础。《逊位诏书》虽不是一个形式完备的宪法文本,但它总结和承载了晚清以来若干次或被动或主动的改良立宪运动,有效节制了革命激进主义的潮流,弥合了革命造成的历史裂痕。可以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清帝《逊位诏书》共同构成和发挥了当时民国的宪法精神。本文论述了《逊位诏书》所包含的政治宪法学要义,并揭示其对于当今中国宪制转型的启发性蕴含。  相似文献   

15.
正[编者按]在一个追求法治的国家发展的重大历史时期,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必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针对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对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新的重  相似文献   

16.
1992年4月6日,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和北京市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联合召开了《张友渔宪法学学术思想研讨会》.首都宪法学界的同志们,怀着对张友渔同志无比怀念和崇敬的心情,回顾、总结了张友渔同志在宪法学方面的重要成就和贡献. 肖蔚云、孙常立、张庆福、张晨、谭泉、陈延庆、段立三、董成美、孙炳珠、钱寿根、徐秀义、齐小力、张宝贵、杜纲健、王晓林等同志在发言中指出:张友渔同志的宪法学学术思想广博而精深,他是  相似文献   

17.
受教育权的宪法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超颖 《法制与社会》2010,(23):245-246
2010年5月6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后简称规划纲要)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个经历了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历时一年零九个月的纲要,背后承载了国人对教育的重大期盼。本文指出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实现教育终极意义的基本权利,应充实其内涵,突出其权利本位的性质,从而使国家负起其应有的义务,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七月十五日,北京市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根据江泽民同志关于深入研究人权问题的指示的精神,组织在京部分专家学者,在北京大学召开了《宪法与人权问题研讨会》。中国法学会名誉会长张友渔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法学》总编辑郭道晖教授,全国人大法工委原国家法研究室主任陈延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李步云、张庆福,北京大学刘升平、肖蔚云、魏定仁,中国人民大学杜  相似文献   

19.
私有财产权入宪的宪法学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韩大元 《法学》2004,(4):13-17
20 0 4年 3月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中国 1982年宪法颁布实施以来的第四次修改 ,是宪法内容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保持了宪法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宪法修改始终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的要求。宪法修正案内涵深刻 ,立意高远 ,都是关系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尤其是对私有财产权与人权的保护性规定 ,对中国宪法发展和我国整体法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宪法学基础性研究中易出现的错误是混淆宪法现象和宪法学概念 ,将立宪社会现实生活的矛盾、宪法矛盾和宪法学中的矛盾混为一谈 ,误解被抽象对象与抽象结果之间的关系 ,不懂得什么是抽象力以及如何获得和运用抽象力。《法学研究》2 0 0 1年第 4期上发表的周叶中等所写的《宪法学理论体系的反思与重构》一文 ,为这类典型错误提供了种种可用以剖析的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