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札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现在,“中国特色”已经成了一个很流行的词,一些地方工作的同志也很强调“中国特色”。但是,究竟怎样理解“中国特色”,在实践中,尤其是在某一地区,怎样才能把握和体现“中国特色”这一要义呢?这是很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分”和“份”是两个独立的词 ,用法上也都有各自的规律。但常有人在写文章时出错 ,对二者往往分不大清楚。“分”的用法要好掌握一些 ,用“分”开头的词有分别、分布、分辨、分辩、分贝、分步、分头等 ,用“分”作词尾的词有部分、区分、安分、处分、充分、秋分、工分等。“份”的用法稍为复杂一些 ,用“份”开头的词有份内、份外等 ,用“份”作词尾的词有月份、人人有份、分成两份等。“分”的用法基本上没有变化 ,“份”的用法有了一些变化。如份内可写成分内 ,大家常用的身份、成份等词中的“份”可写成“分”。股份、(吃 )份儿饭、 (…  相似文献   

3.
“小康”“、国是”“、革命”三个词在政治课中很常见,但这三个词并不是现代才出现。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考查其来源,现整理如下:小康——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于“小康”一词,我国古代有三种解释:一、早在西周时“小康”一词既已出现。《诗经》上《大雅·  相似文献   

4.
张兴亮 《传承》2012,(7):4-5
正如毛泽东所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相偕而来的还有令中国人耳目一新的外来词,“苏维埃”就是其中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常见外来词。在中国革命实践中,“苏维埃”一词的引入与退出,反映了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进程。  相似文献   

5.
“鬼子”一词,在中国文化里由来已久。直到19世纪中期,“鬼子”一词才被作为一个种族文化的特定称呼固定下来。“鬼子”这一称呼,深刻地蕴涵了中国人在伴随着战争殖民的充满着血与火的文化交流和撞击下的一种不自觉的文化抵抗。  相似文献   

6.
最近,“中国式过马路”一词在网上流行。这种“凑一撮人就走”的现象引起网友吐槽中国人素质不高。有人说,该现象非中国独有,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等大城市,集体闯红灯的现象也非常普遍。即使是在很守规则的日本,一些人受从众心理的影响,也时有闯红灯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7.
浮世绘     
《民主与法制》2013,(1):5-5
“梦”当选年度国内汉字 “汉语盘点2012”于去年12月20日揭晓,“梦”“钓鱼岛”“衡”“选举”分列年度国内字、国内词、困际字、阂际词。“十八大”“正能量”等入选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中国内地的媒体上频频出现“封杀”一词,实际上该词来自日语中的汉字词“封殺”,且本是棒球术语.“封杀”一词流行既是语言本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又是社会文化语境发展的客观需要;它折射出当今社会人们对法制建设的呼唤与要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强将手下无弱兵”,甚至还有说“狼团队”、“羊团队”之说。大意是说“一只羊带领的狼团队”绝对斗不过“一只狼带领的羊团队”,还有什么“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理论佐证。但是,这个道理在企业里却行不通。放眼望去,一些英明神武的全能老板手下几乎全都是“弱兵”,一些聪明能干的老板身边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帮助他,不是员工们能力不足,就是敢于担当的实在太少,用当下流行的词就叫“执行力不足”。这种中国企业的管理现实,让众多的管理理论成为了一种管理谬论。这到底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0.
文明一词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标志着人类的开化、进步和发展的状态。中国古代早就有“文明”一词,如《周易.乾挂》曰:“见龙在天,天下文明”。到了十九世纪,文明一词,开始被西方一些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用来明确表示一些先进民族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社会生活所显现出来的总的特征,以区别另一些原始社会群体生活的野蛮状态。如美国的人类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就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依次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文明标志着人类历史…  相似文献   

11.
“统一战线”是我国政治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这个词如何准确地翻译成英文,关系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能否很好地为国外所理解和接受。最近,有些同志提出,“统一战线”一词的英文翻译似不够堆确,现翻译成的英文“united front”应为“联合阵线”。我们查看了有关资料并询问了有关专家,特将“统一战线”一词英文翻译的几个问题作一说明。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如《大雅·民芳》就有“惠此中国”的记载。但是,《诗经》中的“中国”只含有“国中”之意,不是真正指称  相似文献   

13.
<正> 日前,有消息称:新西兰为规范中国留学生出台了一些限制措施,澳大利亚已经停止对中国中学生的“优待”,去澳大利亚读中学免试英语的日子行将结束;德国为控制中国留学生专门设立“留德人员审核部”,这是德国在全球众多驻外机构中惟一一个专门针对中国人的机构。数国不约而同地调高收中国留学生的门槛,其直接因素是因为中国中小留学生泛滥成灾并且素质极差,“留学垃圾”这个词也就特指中国的小留学生。难道中国小留学生的素质真的如消息中所说的  相似文献   

14.
日本人的国民性所体现出的“缘人”特征与武士道精神,对上下位序非常敏感;自我定位对日本人十分重要,因为上下位序是通过自我定位而决定的。传统华夷秩序所体现的位序,乃中国在上,日本在下。日本的儒学者对传统“中国”一词所预设的华夷之辨与东亚政治秩序,不管是在“文化认同”或“政治认同”上,均难以接受。通过不断地对“中国”一词提出臆想性的解释,日本的儒学者缓解了“文化自我”与“政治自我”割裂所造成的自我定位困境,并让中国经典得以适应于日本的整体文化(自信)之中。日本的国学者排斥儒释文化,认为必须立足于日本的价值之上,才能够认识到中国的“道”误在何处。日本学者对“中国”一词诠释的嬗变,对日本人的自我定位与国际关系,均带来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能人”是近几年来使用频率极高的词,似乎非“能人”,经济就不能搞活,企业就不能盈利,但这又是一个很少有人下过准确定义的词。的确,“能人”一词极难定义。它所涵概的事物中,真可谓鱼龙混杂,好坏参半。在社会意识中,它既令某些人羡慕不已,又使一些人大不喜欢。“能人”一词既可指能量大、来头大、赢得起输得起的强人,又可指能干能捞,有才缺德,敢于胡来胡闹甚至作奸犯科之类的小人、坏人。  相似文献   

16.
独立人格是当代中国人伦关系的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独立人格是当代中国人伦关系的基础复旦大学俞吾金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一般是从道德的意义上来谈论“人伦关系”的;在中国文化中,道德和伦理是两个可以互换的词,有人干脆把两个词连在一起,使用“道德伦理”的说法。在西方文化中,特别是在黑格尔那里,“道德”...  相似文献   

17.
释疑“一般”□郭金刚“一般”一词不难理解,本无需释疑。但在一些地方选举中,对“一般”一词理解颇有偏差。《地方组织法》第二十二条中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秘书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人民政府正职领导人员,人民法院院长,人民...  相似文献   

18.
记得世界经济普遍遭受“寒冬”侵袭的年初,温家宝总理走遍中国各地,鼓励对中国经济起着重要作用的企业和企业家们,千言万语汇成一个词:“信心”、“信心”,还是“信心”。  相似文献   

19.
<正> 人们习称外国研究有关中国的语言、文字、历史、风俗、文学、艺术的学问为“汉学”,把从事这些方面人叫做“汉学家”。学术界也有将“汉学”称为“中国学”,将“汉学家”称为“中国学家”的。但是,,仍有不少人沿用“汉学”、“汉学家”这种旧的说法,结果出现两种并存的现象。这个混乱应加以澄清。愚意以为,“中国学”这个说法,比称“汉学”较妥,理由如下: 传统上的“汉学”一词,法语原文是sinologie;德语也是sinologie;英语是sinology。除了意为什么“学”的logie或logy的后半段外,上列两个词前半段均有sino是中国的意思,不是“汉人”或“汉族”的意思。  相似文献   

20.
曾在中国大地上红火的“公社”一词,在沉寂了十几年后,近日被武汉和平科技集团捧了出来——“和平农业公社”日前在江夏区大桥村宣告成立。 和平集团通过分析中国农业的特点,结合世界农业经济发展的规律,决定改变现有农业经营结构和模式,提出了“中国农业要走产业道路,组建农业公社”的思路。“公社”一词在这里被赋予全新含义。 该农业公社是以企业为主、农民以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