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水霞  吴红月 《人权》2006,(4):55-58
2006年1月,中央领导对维护农民工权益问题作出批示,要求工会组织承担起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职责。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出了“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的响亮口号.强调加大维权力度,做到主动维枳、依法维权、科学维权。目前,在京的农民工约400万,他们把工会当成了自己的贴心人和权益的保护者。  相似文献   

2.
为了认真做好解决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工作,切实维护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近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进一步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对无故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费数额大、时间长、性质恶劣的用人单位,在依法进行处理的同时,还将依法公开曝光。同时.将加强对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等损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也要及时依法处理。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何保护农民工的切身利益,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及各级人民政府对此都高度重视,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深入做好农民工稳定工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为稳步推进《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和《吉林省劳动合同条例》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4.
《宁夏政报》2014,(21):34-35
<正>宁政办发[2014]198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为严格落实建设工程领域农民21231资拖欠处理责任制,加大源头治理拖欠农民32211资问题的工作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现就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统一思想,落实责任,做好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一)增强解决欠薪问题责任感。农民工工资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  相似文献   

5.
《人权》2006,(4):21-26
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了《2005年中国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蓝皮书》。蓝皮书共分11个部分:坚持中国工会维权工作的正确方向、维护职工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组织和代表职工行使平等协商的权利、维护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保障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参与劳动关系协调和调处劳动争议、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和维护女职工特殊权益、创新工会维权的手段和方式、动员和组织职工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现将摘要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为城市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农民工因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其自身的话语权受到其教育水平的影响,法律知识的缺乏,使其在处理问题时要么妥协退让,要么铤而走险,以极端的方式来进行维权;传统社会文化中对无讼倍加推崇,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农民工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权,政府在政策制定的设计上,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农民工的利益诉求;农民工在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缺失,也影响着农民工维权的效果;农民工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在法律的范围内维权,和谐维权是农民工维权的正确出路,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不影响他人的合法权益,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增强农民工对党与政府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7.
冯哲 《前沿》2010,(13):66-68
现行法律制度为农民工合法权益救济提供了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的多种途径。"司法最终解决原则"要求诉讼救济途径应发挥其应有的实效性,但现有的诉讼救济途径存在着诸多不顺畅因素,尤其农民工维权多以群体形式出现,团体诉讼制度的建立成为提高诉讼救济途径的关键所在。以农民工维权领域团体诉讼制度的建立为突破口,在我国确立团体诉讼制度,区分工会、非政府组织的团体诉讼原告身份,厘清工会、非政府组织程序意义原告人与农民工实体意义原告人关系,建立行之有效的团体诉讼制度,以实现最大限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就业与保障》2006,(3):31-33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今年一月三十一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发[2006]5号《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_政策措施,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贯彻这个文件,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对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重大意义。该文件较长,本刊分两期刊登。现先刊登文件的—至五部分。  相似文献   

9.
自2008年6月东阳市杨家村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农民工租住地工会以来,这一新型工会组织如今在东阳市遍地开花。它把大量分散的农民工吸收进来,不仅有效地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更帮助他们融入到当地生产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现象是中国制度的产物,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农民工维权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普遍关注。本文从雅安市农民工的调查资料入手,对农民工现状及其原因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反思,并提出了一些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人权》2007,(4):8-15
日前,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2006年中国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蓝皮书》。蓝皮书共分九部分:树立和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维护职工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维护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保障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努力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维护职工的社会权利、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和调处劳动争议、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波 《桂海论丛》2006,22(2):82-84
从乡村走进城市,从农业文明跨越到工业文明,农民工面临着从农民到农民工、从农民工到市民的角色转换,其法律意识不能仍停留在农民的法律意识层面,提高农民工法律意识水平的途径包括内部和外部两种途径。农民工法律意识的变化可以更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农民工的完全市民化做好法律观念的铺垫。  相似文献   

13.
妥善解决农民工问题,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必须从分析农民工犯罪原因入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要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建立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建立合理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从文化教育和预防打击等方面采取措施遏制农民工犯罪。  相似文献   

14.
问清泓  杨芳 《理论月刊》2006,(7):168-170
农民工已经具有阶层性的新特征,农民工具有迫切的组织需求,这个组织就是工会,工会组织对于农民工权益保障具有重要作用。工会对农民工权益维护主要体现在签订集体合同、对解除农民工劳动合同提出意见、对用人单位裁减农民工发表意见、对用人单位延长劳动时间做出决断和参与劳动争议五大方面。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构建中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农民工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缺失,合法权益受损,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应以和谐社会理念为指导,认真研究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维护社会公平和公正,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郭新民 《前进》2015,(1):55-56
<正>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广大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工资,是广大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兄弟的热切期盼,也是党和政府赋予各级工会组织的神圣使命。年末岁尾是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易发期、高发期和矛盾集中凸显期,山西省总工会"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拿不到工资找工会"专项行动再次打响,各级工会组织主动承担责任,真心关爱农民工,为劳动者撑腰,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进城市打工,成为城市建设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重大贡献。但农民工在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许多合法权益却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尤其是广大农民工在城市工作,不能很好地得到医疗保障,造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此,切实解决好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是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也是全面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迫切要求。福建省政府办公厅根据《福建省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下发了《关于农民工参加大病医疗保险的指导意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农民工参加大病医疗保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为各地建立农民工参加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指明了方向,给广大农民工带来了福音。笔者就如何做好这工作提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8.
冯乐 《人大建设》2007,(2):22-23
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是郑州市人大常委会近年坚持不懈的监督工作重点。通过持之以恒的监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较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云翔 《人权》2006,(6):9-10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当前农民工在工资收入、劳动安全、社会保障、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为了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今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要加强和改进对农民工工作的领导,切实把解决农民工问题摆在重要位置。解决农民工问题也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合法权益”。那么,今年以来,在农民工权益保障上,我们主要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可改善的空间?记者就此采访了《劳动法》专家、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叶静漪。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非政府组织(NGO)对农民工维权的影响与制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涛  孙玉娟 《中国发展》2008,8(2):79-84
该文从拓宽传统农民工权益维护研究的视角,将NGO作为政府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重要补充,分析了NGO对农民工维权的影响与制约,并从政府角度对管理和规范农民工NGO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