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春华 《先锋队》2013,(12):24-25
人情往来,乃人之常情。人在情感的“驱动”下来来往往以体现温暖,无可厚非。然而,“上下五千年”后,我们国家培育出了一种“人情文化”,许多人将人情往来作为工作、生活的“润滑剂”。于是,潜规则也潜滋暗长,人情与礼物礼金(统称“礼金”)“勾搭成奸”了。这样,人情往来也就变了味变了质,“以礼代贿”以暗渡陈仓的方式招摇过市,  相似文献   

2.
别让春节变“春劫” 花钱如流水,春节变“春劫”,过年真不易。因过年而“叫苦不迭”,主要是因为人情压力山大。长辈、晚辈都要给红包,走亲戚要带礼品,同学聚会,请客吃饭……举手投足离不开人情二字。当然不能简单地给人情下一个“好”或“不好”的结论。重人情,尚礼仪,礼尚往来,传递情谊,本是我们一个淳朴的传统。然而,当人情变成了“债”,不见了人情只剩下“红包”的时候,又还有多少意义?  相似文献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永恒话题,如何根治高校师资“进口”环节中的内部招聘、“萝卜招聘”等人情现象是值得探讨的。文章在界定高职院校师资“进口”环节中人情现象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人情盛行的原因和危害,并通过制度设计、调整利益分配格局等方面的探讨提出规避高职院校师资“进口”环节中人情盛行现象提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西汉政治家晁错有言:“人情一日不在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古老淳厚的人情美涂染出九州生气千年不绝的风俗画。也许华夏传人间交往的悠扬牧歌已经唱累了,人情,作为一种文化却系在了市场经济的一个个链节中,居然有了价码儿。人情债务的发生点正显现在无数个家庭和单位的关系簿上,而新的人情观也正在为社会所吸纳。  相似文献   

5.
林洁 《唯实》2008,(1):49-52
治理公务消费是控制政府行政成本的关键点之一。通过对形形色色的公务消费的现象透视,从观念、文化、制度、监督、法律几方面深入分析了公务消费奢侈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靠观念“立”、文化“疏”、制度“导”、监督“防”、法律“制”来规范和改革公务消费。  相似文献   

6.
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法官”称号的宋鱼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从不为私情所动。她经手案件的当事人中,有她的老师,有她的同学,也有她老家的亲戚;只要发现需要回避的,她就主动找到院长、庭长要求回避。她认为,只要心不贪,就没有推不掉的“人情”。没有推不掉的“人情”,不仅是法官的正气,也是一个党员、干部应有的品德和责任。所谓的“人情”,说到底就是一种私人关系,一种个人利益。一些人之所以推不掉“人情”,主要是因为自身利益在作祟。或是为了金  相似文献   

7.
当前,兵团农牧团场各级领导干部存在如下不正之风:——凭关系,走后门,编织人情网。因为是熟人、同乡、同学,有的领导干部就可以放弃原则予以照顾,违背党纪国法大搞“关系网络化”。种地者有“人情地”,浇水者有“人情水”,用电者有“人情电”,购粮者有“人情粮”,收费者有“人情费”,吃药者有“人情药”,为官者有“人情官”等等不一而足。——连务、场务不公开。巧立名目乱收费。财务、政务缺乏透明度,影响干群关系,失去民主监督,掩盖了不正之风。实行连务、场务公开,可以改变传统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仪式性人情是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民俗现象,也是理解乡村社会的一个关键词。然而在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传统的人情理论无法解释人情的延续,以及村民愿意接受人情剥削、压榨的现象。通过分析湖北省Z村仪式性人情发现,发生在生命历程不同节点的仪式性人情具有差序格局的特征和不同的交往规则,并在人情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人情债和人情味两种运作机制。前者通过人情中的“报”与“欠”、村民的理性算计、村庄的舆论促使人情往来保持在一种合理的范围之内,从而实现人际关系网络的重新界定与区分,以及社会关系的再生产;后者通过礼貌周到的待客之道、活动中的互助合作、情感的宣泄和表达,营造了浓厚的人情氛围,增加了村民之间的亲密情感。通过这两个机制,仪式性人情展现出情感与理性相结合的倾向,推动了仪式性人情活动机动、灵活地进行。  相似文献   

9.
庄子“齐物论”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思想差异性的原因及其超越途径的探讨。各种思想之所以具有差异和冲突,在于存在“成心”这种主观偏见。超越“成心”的途径是站在道的立场认识各种观念和学说。从“齐物论”的思想角度观照“普世文明”与“文化多元性”的对立,彰显出庄子哲学的现代价值。庄子的思想对当今多元文化相互冲突的情况下如何和谐共处,提供了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10.
以往学术界大多关注“人情”机制建构人际关系的作用。浙东J村“人情”的经验材料考察说明,当“人情”费用高涨且村庄出现明显的经济分层时,“人情”这种交往机制反而会起到排斥交往的反作用,促使村庄中经济上的分层与社会交往的分层一致化。  相似文献   

11.
韩国是一个传统的人情社会,重视血缘、地缘、学缘和职缘等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这种社会文化和生活习惯对商业交易规则产生了很大影响,贿赂被视为见怪不怪的正常行为。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韩国陆续出台了反腐相关法律,建立了一系列反腐机构,通过不断推出包括治理商业贿赂在内的各种反腐败措施,逐渐形成了全民打击商业贿赂、防治腐败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2.
在今后一个时期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将进入一个“黄金机遇期”,也进入一个大转型、大改革、大发展的“矛盾凸现期”,有大好机遇,也有严峻挑战。在这一大背景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相信人、关心人,特别要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才干和潜能,必须从重视物的管理转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要体恤人心,理顺人情,激活人志,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发展。企业的员工,不但是生产要素,更是重要资源,因此,要把观念调整到“企业为人而生存”、  相似文献   

13.
1.引导群众不断解放思想,自力更生,变被动扶贫为主动脱贫。针对思南县贫困地区群众观念落后、文化素质较低的特点,通过开展“思想文化六进村”、“四帮四促”等活动,加强教育培训力度,帮助他们革除过度依赖政府而“等、靠、要”的旧观念,树立最终要靠自己的发展才能彻底解决各种矛盾的新观念;帮助他们大胆革除满足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旧观念,树立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新观念;帮助他们革除闭关自守、故步自封的旧观念,树立勇于实践,大胆探索,敢为人先的新观念;帮助他们革除只讲投入、不讲产出的旧观念,树立起投入与效益要相适应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4.
近期,“某某也是生产力”的提法时有所闻,且有公式化的倾向,如“观念也是生产力”、“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思想政治工作也是生产力”等等。生产力的概念大有泛化之势。从某种意义上说,“某某也是生产力”的提法确也含有一些道理。就拿“观念也是生产力”来说,欲兴经济,必须转变观念,如果观念上落后,凡事不求新,不求变,不求快,处处四  相似文献   

15.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往,是不可缺少的。人情贵在真诚,纯洁的人情是不搀杂任何私利与杂念的。据史载:宋元丰二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当时黄州有一个秀才李方叔,为人正直,工诗词,很同情苏东坡的遭遇,常去探访,两人由此结为至交。后来,苏东坡被召回京,仍与李方叔书信往来,亲密如前。宋哲宗元佑三年,朝廷任命苏东坡为主考,开科取士,李方叔也参加了考试,却因某些原因而落选了。知情者去见苏东坡,求他给个“人情”,苏东坡却没有答应。他在写给李方叔的信中说:“君子之交,  相似文献   

16.
在企业文化的各种价值观中,“以人为本”是其核心价值.“以人为本”的管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并以此作为企业管理的指导思想.其次,“以人为本”要体现仁者爱人的精神,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而言,“狼性文化”是一剂致命的毒药,绝非商业大道.第三,“以人为本”要对企业实行人性化管理.在企业管理的每一项制度,每一项活动,每一个举措中充分考虑员工正常的人性人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腐败的滋生和蔓延必然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官本位思想的桎梏、人情文化暗藏的寻租空间、监督文化的“淡漠”以及价值失范等因素皆会成为腐败滋生的土壤,严重阻滞反腐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此背景下,亟须打造文化反腐“第二战场”。但审视文化反腐工作的实际状况,其深入性和有效性有待提升,仍须进一步加强廉洁教育工作,推动制度反腐和文化反腐有机结合,构建民众参与反腐工作机制,有效发挥文化反腐的“治本”效用,实现“不想腐”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8.
“四子干部”要不得段琪斌见到矛盾装“瞎子”,听到问题装“聋子”,遇到麻烦绕“圈子”,目的在于保“位子”,群众把这类干部形象地称为“四子”干部。这类干部对同事“谦虚、恭让”,凡事不作主,不表决,人云亦云,好办的事、领人情的事抢着干,难办的事、得罪人的事...  相似文献   

19.
《求实》1986,(6)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观念的转变极端重要。没有观念的转变,精神文明建设就不可能正确有效地进行,甚至要出现偏差。鉴于历史的原因,我们一定要十分明确地认识到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了,要彻底消除夸大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的观念,再不能搞“破字当头”、“大批判开路”那一套了,再不能搞“突出政治”、“批判生产力”、“闭关锁国”那一套了。我  相似文献   

20.
农村基层干部要更好地团结和带领农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必须强化“四种观念”,树立“四种作风”。四种观念一要强化群众观念。基层干部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自觉地融入人民群众当中,全心全意为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