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刑事诉讼,作为刑事诉讼法学或刑事诉讼原理的研究对象,它的概念,通常是这样被表述的: 1.“刑事诉讼是司法机关追究和惩罚犯罪的活动程序”。(《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 2.“刑事诉讼是司法机关通过侦查、起诉、审判等实现国家刑罚的活动”。(《诉讼法大辞典》。四川人民版) 3.“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含安全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有关人的参加下,依法处理刑事案仆即依法揭露犯罪、证实犯罪和惩罚犯罪的活动”。(王国枢主编《刑事诉讼法学》。北大版)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是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的诉讼程序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确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依法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活动。这一活动以司法机关的立案为程序开始启动的标志。刑事诉讼法中立案管辖的规定,明确了公,检,法机关各自受理刑事案件权限和职责,以利于它们依法行使自己的职权,也便于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按照管辖范围向公,检,法机关控告,检举犯罪,本文全面概述了的刑事诉讼有关立案管辖的法律规定,以及在司法实践中执行立案管辖中应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典没有专门章节或单独条文规定诉讼参与人,与我国民事诉讼法典和行政诉讼法典都设专章规定诉讼参与人相比,这很不协调。我国刑事诉讼法典再修改时应该用专章规定诉讼参与人,突出诉讼参与人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法庭活动中的舆论监督马深我国程序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另有规定之外,一律公开进行。所谓审判公开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除向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允许其公开陈述、作证、进行辩论、行使其诉讼权利以外,还允许群众参加旁听...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法》第192条首次明确了我国的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与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在立法上完成了一次制度上的统一。然而由于立法上存在制度空白和模糊性,使该制度缺乏实际操作性,难以发挥自身的制度功能。我国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是一种独立的诉讼参与人,应该为其配置细致的程序、制度和规则,确保对鉴定意见的质证能够走向实质化。对此,应当从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资格和选任程序、质证程序规则以及专家辅助人的责任等几个方面建构我国的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  相似文献   

6.
论刑事诉讼证明中的责任区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刑事诉讼证明具有复杂的结构 ,存在多主体、多层次。因而 ,其证明责任也应是严格加以区分的 ,可分为 :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说明责任 ;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公安司法机关的证明责任。在明确了刑事诉讼所有参与主体在证明活动中的责任的基础上 ,构造出完整的刑事诉讼证明中的责任区分理论  相似文献   

7.
送达诉讼文书 ,是审判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诉讼文书只有有效地送达给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 ,才能使受送达人了解文书内容 ,从而按照法定程序参加诉讼活动。在我国现阶段 ,由于公民、法人的法律意识不强 ,人民法院在直接送达时往往遇到困难 ,由此产生了留置送达制度。我国目前应进一步完善留置送达制度  相似文献   

8.
非自然人犯罪应统一称为“单位犯罪”;单位可以独立地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责任人不能身兼自然人被告人和诉讼代表人两种角色;单位犯罪嫌疑人在受到司法机关第一次传讯时就可以参加刑事诉讼;确定单位诉讼代表人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要时应允许司法机关或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指定;监事、纪检人员、高级职员可以被指定为诉讼代表人。  相似文献   

9.
非自然人犯罪应统一称为“单位犯罪”;单位可以独立地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责任人不能身兼自然人被告人和诉讼代表人两种角色;单位犯罪嫌疑人在受到司法机关第一次传讯时就可以参加刑事诉讼;确定单位诉讼代表人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要时应允许司法机关或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指定;监事、纪检人员、高级职员可以被指定为诉讼代表人。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法定代理人制度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成年人社会经验不足,法律知识欠缺,自身的保护意识和防御能力不强,弱势地位明显,在刑事诉讼中更为需要关照和保护。法定代理人作为独立的诉讼参与人,在刑事诉讼中对于维护未成年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合法权益,配合司法机关推动诉讼活动顺利进行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立法已经确立了未成年人法定代理人制度,但由于相关条文甚少,内容含混不清,有些条文又彼此矛盾,所以该制度的应有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本文在研究现行法律文件的基础上,对完善刑事诉讼未成年人法定代理人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1.
1996年3月17日,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对我国刑事诉讼法作了重大修改,是对原刑事诉讼法的重要改革和发展。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赋予了诉讼参与人,尤其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相当大的诉讼权利;对公检法三机关的的职能及管辖分工作了科学合理的调整;同时,在审判方式上适应了两大法系改革的潮流。标志着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朝着更加民主、科学和公正又迈出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2.
刑诉法修改后几个问题的思考王艳我国刑事诉讼法在实施16年后进行了第一次重大改革。这次改革贯穿着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即在惩罚犯罪、打击犯罪的同时,强化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强调人权,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合法权利的保障是我国诉...  相似文献   

13.
鉴定是司法机关为了解决案件中的专门问题,指派或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法医鉴定是鉴定中的一种,它对处理各种流氓、杀人案、刑事伤害案、民事人身损害赔偿案、交通事故以及其他人体损伤的案事件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刑事诉讼法》中,鉴定人是作为诉讼参与人的身份参加诉讼。鉴定作为一种侦查手段,它要履行一定的法律程序。如王国枢主编的《刑事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版)所  相似文献   

14.
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这是我国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这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和司法制度的重大改革。修正案对现行的《刑事诉讼法》作了一百余处的修改补充,条文由原来的一百六十四条增加至二百一十五条。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进一步完善了各类强制措施,取消了“收容审查”.进一步明确了公、检、法等司法机关的分工,加强了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取消了“免予起诉”的规定,进一步保障了诉讼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允许律师“提前介入”刑事诉讼活动;改革了庭…  相似文献   

15.
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证人,作为知道案件情况的人,对于及时揭露和证实犯罪,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证人能否出庭作证,标志着一个社会民主、文明、法治进步的程度。我国《刑事诉讼法》于1996年3月17日经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修改之后,要求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的实体审查必须通过庭审进行,即指控犯罪、证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不应忽略被害人权利保障问题。被害人的合理定位应当是特殊的诉讼参与人,根据被害人的特殊诉讼参与人的诉讼地位及加强被害人权利保障的需要,刑事诉讼法应考虑赋予被害人知情权、要求获得司法机关保护权、执行阶段发表意见权和获得国家救助的权利。应当明确国家救助制度的国家责任性质,在刑事诉讼法中规定被害人有获得国家补偿的权利,而以《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法》规定具体的原则、条件、程序问题。  相似文献   

17.
根据《刑法》第3O6条的规定,本罪的主体是刑事诉讼中的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其他刑事诉讼参与人以及刑事案件的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本文对于律师伪证罪主体范围的界定为刑事诉讼中的辩护律师;律师伪证罪的主观构成要件只有直接故意才能构成,过失和间接故意都无法构成律师伪证;只要在刑事诉讼中,律师实施了客观方面的行为,侵犯了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秩序,并且造成严重后果的,符合律师伪证罪客观要件之时间界限。现有复杂客体说不符合犯罪客体的内在性质,简单客体说无法充分反映出律师伪证罪的客体范围,故关于律师伪证罪所侵犯的客体,无论是现有的复杂客体说还是简单客体说都有难以调和的困境。本文结合司法实际和理论争点认为,律师伪证罪不仅对司法机关的正常刑事诉讼活动造成了侵害,对律师的职业道德也造成了一定的侵害,故属于修正的复杂客体。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宪法确定的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从根本上说就是通过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保障和发展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保证,是人民法院司法工作的生命线,人民法院司法活动的过程就是人民法院在有关诉讼参与人  相似文献   

19.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了刑事诉讼任务中。刑事诉讼的程序设置和具体规定也围绕人权保障作了相应修改。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要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宪法原则.有必要了解人权保护的历史发展及我国政府人权保护的政策方针,清楚诉讼参与人的法定人权,明确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职责,找出在人权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权保障观念。  相似文献   

20.
论公诉案件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及权利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被害人是指人身、财产或其他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在国际范围内,日益加强对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障,正成为当代刑事诉讼发展的一大趋势。因此,一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被害人诉讼地位、诉权保障的规定及司法实践中对被害人权益予以保护的实际状况,是衡量该国刑事诉讼活动是否文明、公正、民主与科学的重要标志。我国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明显加强了对被害人诉讼权益的保护,一规定被害人是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相应增加被害人一系列诉讼权利。新刑诉法实施后,司法仍关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