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这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一个重要特征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实现社会发展阶段飞跃的理论,它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东方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具体体现。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和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生产形态的世界历史,为东方社会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特点,摆脱资本主义的痛苦,直接建立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由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社、华中师范大学《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山东大学《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编辑部联合主办、襄樊学院承办的跨世纪中青年学者“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东方发展道路”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2年 8月 10日至 12日在湖北省襄樊市举行 ,会议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东方发展道路”为主要议题 ,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与会者就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社会的理论体系发表了意见。他们提出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的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体系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19世纪 80年代以后 ,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   

3.
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耕耘,其思想内容丰富深刻。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散见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献中,洞察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需要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从而审视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的精神实质及内在逻辑。这对于富有代表性的东方民族国家中国的社会发展进步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欧永宁 《前沿》2011,(1):152-156
社会结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探索历史之谜、把握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重要视角和工具,马克思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与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发展彼此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对东方社会结构认识的广度、深度直接影响并制约着他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代转化,经历了一个漫长、艰难的历史过程。如果取明万历说,到晚清,约330余年。研究这段历史,以及赋予这段历史以深刻的“中国”印记的中国古代社会之特质,长期以来成为探讨中国近代化,以及中国现代化过程的重要历史依据。最近几年,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再次成为我国学术界的持续热点,且众说众理,莫衷一是。例如:中国古代社会是否亚细亚社会?有的肯定,有的则否定。笔者认为,全面把握和准确理解马克思论中国社会,是探讨这一问题的关键。马克思关注中国社会缘起于鸦片战争。马克思认为,鸦片战争以…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一个逻辑起点和发展过程。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把研究视角转向印度、俄罗斯和中国,提出了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指导这些国家工人革命。帝国主义时代,列宁继承和发展了东方社会理论,提出帝国主义理论,并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苏维埃俄国;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邓小平等党的领导人继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逻辑上看,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一国实际相结合的开端,列宁把这个结合在俄国实践化并获得成功,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革命导师的这一优秀理论品格为榜样,致力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更深程度和更广范围的实现中国化。  相似文献   

7.
一 马克思的古代和近代东方社会理论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理论体系 关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问题,至今争论不休,众说不一,未能取得基本的共识。而对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完整含义,人们在论述时,也几乎都仅限于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核心的古代东方社会理论,而以近代民族解放运动为基本内容的近代东方社会理论却没有给予应有的历史地位,甚至将马克思  相似文献   

8.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贡献陈国新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马克思主义看来,城市仅仅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空间载体而不是动因,因此对城市问题一直漠视。伴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资本主义城市危机的愈演愈烈,马克思主义者重新评估了城市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列斐伏尔、大卫·哈维和曼纽尔·卡斯特被誉为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研究"三剑客",他们主张将城市发展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框架下加以研讨,并从空间生产、资本积累、集体消费等多重视角阐释城市社会运动和阶级矛盾的根源,力图解释当代城市发展的规律。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的出现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学术和社会价值,不但有助于我们了解马克思学说的本质精神和理论价值,而且有助于加深我们对21世纪城市与城市社会进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是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一直没有解决好的历史理论难题。毛泽东在探索有中国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 ,形成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这些思想成果 ,不但代表了当时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探索的最新认识 ,而且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下的历史理论难题做了新的科学破解  相似文献   

11.
邵鹏 《理论月刊》2002,(7):38-40
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关注开始于19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亚洲革命高潮,形成了古代东方社会理论,创立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阶段的学说。70年代到80年代是该理论的完善和成熟时期,他提出了东方社会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该理论为我们理解中国革命实践提供了理论武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是对该理论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2.
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条基本的进路:以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代表的东方马克思主义进路;肇始于卢卡奇、柯尔施和葛兰西,以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路。作为实践的理论和理论的实践,东西方国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是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分化和发展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东方社会主义“跨越论”的历史与现实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建东 《理论月刊》2005,19(3):47-48
马克思在他的晚年提出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形成了他的东方社会理论.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领导人也对此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的提出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成熟,而且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社会理论,为中国成功跨越"卡夫丁峡谷"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离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和现代化的。在历史的现阶段,只有充分发展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才是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创造性的重大突破。正是在这一重要理论指导下,我国城乡开始打破旧的僵化的经济模式,进入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大发展的新时期。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但引起了我国经济运行机制的重大变革,而且引起  相似文献   

15.
由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社、华中师范大学<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山东大学<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编辑部联合主办、襄樊学院承办的跨世纪中青年学者"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东方发展道路"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8月10日至12日在湖北省襄樊市举行,会议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东方发展道路"为主要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亚细亚生产方式若干问题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庆服 《湖湘论坛》2004,17(1):66-68
社会形态、社会经济形态、生产方式三者呈层级包容关系 ,亚细亚生产方式从属于社会经济形态 (即私有制社会形态 )、社会形态。逻辑上独立的亚细亚生产方式 ,在历史存在上附着于其他主宰性生产方式 ,与古代的、封建的和现实资产阶级生产方式一起处于存在对抗的社会经济形态中 ,贯穿于古代世界尤其是东方各国历史长河中。源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对于当今社会实践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社会建设理论,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再论东方社会发展道路张式谷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特别是这一理论的核心──东方社会的非资本主义发展,以及20世纪俄国、中国等东方落后国家先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内外思想理论界一个历久不衰的热门话题。笔者虽然在80年代初曾撰文参与探...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总是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而不断创新。列宁所创立的新经济政策就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的一个光辉范例,是对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实践创新。深入研究列宁在创立新经济政策中所体现出来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方法和原则,对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商品经济并非资本主义的同义词。早在原始公社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人类第二次社会大分工,随着从以物易物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的发生与扩大,就已经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